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2155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专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之《化学的基本常识》

一、选择题:

1、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

经测定,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的是(  )

A、钛合金制人造骨B、化学合成药物,保证人体健康

C、生产食品添加剂,为人体补充某种元素D、水稻杂交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3、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4、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右图所示),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

集到新制的炭黑。

这个实验说明了(  )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5、关于“蜡烛及其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炬成灰泪始干”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蜡烛中含有的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燃烧产物中只有水属于氧化物

D.石蜡和太阳能都属于化石能源

6、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

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C.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7、系列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深入浅出地为观众星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化学的本质。

下列对化学科学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既具有创造性也具有实用性

B.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英国科学家道尔领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8、下列改变我们生活的有关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叙述不能体现化学贡献的是(  )

A、使用电力牵引的高铁,优化能源结构B、应用采用石墨烯技术的手机扫码支付

C、利用共享单车出行,减少大气污染D、通过网络购物,享受便利生活

9、下列有关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往空气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10、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11、小明对于蜡烛燃烧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如图所示),蜡烛减小的质量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B.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罩上干冷烧杯,看到有水雾生成。

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将大烧杯罩在燃烧蜡烛中,一会儿,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CxHy燃烧的方程式是CxHy+33O2 

25CO2+16H2O.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C25H32

12、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实验4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CH4O)B.甲醛(CH2O)

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

14、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15、如图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16、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之最

B、安全常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硅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生活中的物质

D、化学与生活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

饮水机滤芯的吸附剂的主要成分--活性炭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煮沸

遇到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

A、AB、BC、CD、D

17、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泪”是指液态石蜡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18、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19、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B

B

D

D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C

C

A

B

A

B

二、填空题:

1、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实验活动1】

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①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填“良好”或“不好”)。

(2)步骤②中的现象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实验活动2】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底现象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评价】

(4)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④⑥(填实验编号)。

(5)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答案:

解:

(1)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

良好;

(2)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故填:

不能;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填:

若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实验活动2】【反思与评价】

(4)对比实验④和实验⑥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故填:

④⑥;

(5)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故填:

单位时间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呼气速度),也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由此可知,气态物质燃烧一般有火焰,但木材燃烧也出现了火焰,原因是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CO气体。

答案:

解:

(1)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故填:

气态;

(2)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

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

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

③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故填:

沸点;有;

(3)硫燃烧时有火焰产生,故硫燃烧时的温度高于其沸点;由此可知,气态物质燃烧一般有火焰,但木材燃烧也出现了火焰,原因是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CO气体;故填:

<;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CO气体。

3、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通常条件下,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2)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性质相似,能与某些气体反应。

(4)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锥形瓶中装入VmL氢氧化钠溶液,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人体吸入的空气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

读出量筒(量筒的容积远大于VmL)中液体体积为amL.请根据所学知识,在该步实验中,空气中某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3)关闭弹簧夹K1、K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能否使用红磷不行(填‘行’还是‘不行’)。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bmL.从而推断该气体占气体总体积百分数约为×100%(用字母表示)。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

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图中曲线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填“X”、“Y”、“Z”)。

根据表格中曲线及相关数据,请解释寒冷冬天,紧闭教室内窗户玻璃上能用手指写出清晰的字,实验二中,200s时若体积为Vml食品保鲜袋中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约为76.66%VmL。

【评价反思】

(5)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同学们想想: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组成对比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少。

(6)实验一中把盛放白磷的铁质燃烧匙换为镁带缠绕。

假设实验能安全进行完毕,请猜想实验结束后的呈现的现象是镁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均要反应,量筒中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几乎充满。

(7)连接装置前把铁质燃烧匙换为铝质的,则可能后果是锥形瓶炸裂或胶塞被冲出,原因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而爆炸性反应。

(8)为使实验一的数据更精确,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思考,你有何建议?

使用实验二的数据采集器整套装置,测得的数据更精确。

答案:

解: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锥形瓶中装入VmL氢氧化钠溶液,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人体吸入的空气。

故填:

气密性;

(2)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液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的气体体积为:

(V-a)mL,这就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

CO2+2NaOH=Na2CO3+H2O;

(3)关闭弹簧夹K1、K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此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休体积为bmL.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即:

(a-b)mL,从而推断该气体占气体总体积百分数约为

a−b

V

×100%;故填:

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4P+5O2

 点燃 

 

2P2O5;不行;

a−b

V

×100%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如图1),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得到图3,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寒冷冬天,室外温度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冷凝成液态的水,所以紧闭教室内窗户玻璃上能用手指写出清晰的字;由图示可知:

由图表中的数据可知,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为:

(100%-17.17%-3.67%-2.50%)VmL=76.66%VmL。

;故填:

X;寒冷冬天,室外温度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冷凝成液态的水;76.66%V;

(5)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故填: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少;

(6)镁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均要反应,量筒中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几乎充满;故填:

镁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均要反应,量筒中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几乎充满;

(7)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而爆炸性反应,可能会导致锥形瓶炸裂或胶塞被冲出;故填:

锥形瓶炸裂或胶塞被冲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而爆炸性反应;

(8)由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实验二的数据采集器整套装置,测得的数据更精确,故填:

使用实验二的数据采集器整套装置,测得的数据更精确。

4、我们都熟悉的蜡烛中的石蜡来源于石油,有关蜡烛燃烧的系列问题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A:

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材梗放在蜡烛火焰中,一秒后取出,可看到火材梗最先炭化部分属于蜡烛火焰的A。

【实验二】如图B:

观察烛焰上方烧杯内的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实验三】如图C:

点燃刚刚熄灭蜡烛产生的白烟会看到蜡烛重新被点燃。

【实验四】明明同学将燃着的蜡烛用大烧杯罩上,过一会,发现火焰挣扎一下便熄灭了。

为确定蜡烛燃烧与氧气含量关系,他根据手持数字传感技术获取数据,绘制曲线如图。

(1)蜡烛熄灭时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分数为165。

(2)蜡烛熄灭时,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成分为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等。

(3)事实上,人的呼吸与蜡烛燃烧在化学原理上有些相似,请写出一点:

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4)如图B:

你认为哪一支蜡烛会先熄灭?

无需作答,考试后亲自去体验吧!

答案:

解:

【实验一】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所以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材梗放在蜡烛火焰中,一秒后取出,可看到火材梗最先炭化部分属于蜡烛火焰的A部分;故填:

A;

【实验二】石蜡燃烧有水生成,所以实验B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填: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实验三】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刚刚熄灭蜡烛产生的白烟会看到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故填:

蜡烛重新被点燃;

【实验四】

(1)由图象数据可知,蜡烛熄灭时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分数为16%;故填:

16%;

(2)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由图象可知,蜡烛熄灭后,装置内还存在着氧气,所以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等;故填:

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等;

(3)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反应;故填:

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5、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说明焰心温度最低。

(2)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份,探究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

(3)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于是开始了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份是什么呢?

猜想一: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

猜想二: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猜想三:

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导管另一端可以点燃,且导管内没有白色固体冷凝现象,则猜想一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另一端没有被点燃,且导管内有白色固体冷凝现象,则猜想二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另一端可以点燃,且导管内有白色固体冷凝现象,则猜想三正确。

答案:

解: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说明焰心温度较低;故填:

温度最低;

(2)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

故选C。

(3)因为一氧化碳气体不易液化,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玻璃导管中没有明确现象;故如果观察到玻璃导管中没有明确现象,导管口有蓝色火焰现象,则猜想一正确;

如果猜想二正确,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到导管里时冷却,又可凝成石蜡,故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白色固体),导管口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猜想二正确;

如果上述两种现象都有,即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白色固体),导管口有蓝色火焰,则证明猜想三正确

故填:

导管另一端可以点燃,且导管内没有白色固体冷凝;

导管另一端没有被点燃,且导管内有白色固体冷凝;

导管另一端可以点燃,且导管内有白色固体冷凝。

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

结论:

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下列关于蜡烛燃烧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蜡烛熔化是化学变化  B.燃烧时有少量黑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4)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因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尽。

(5)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D。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含量最多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6)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图所示是火星的大气组成示意图(体积分数)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地球和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大气中都含有氮气和氩气

C.地球和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大气中组成完全相同

②人吸入空气,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Ⅰ瓶中石灰水起到的作用是除去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其中Ⅱ瓶中石灰水的现象是缓冲,其中Ⅲ瓶起到的作用是防止吸入石灰水。

(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忽略不计)

答案:

解:

(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