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693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初中生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也是一位妈妈。

今天学校要我给家长们讲点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我一时也不知道该从何讲起,但从我所接触的初中孩子和家长中,我发现家长在和子女的沟通中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我今天交流的主题就是:

初中生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地沟通。

曾将听不少家长就这样我抱怨过:

“怎么孩子越大越难管呢”“怎么一点都不听我们的话呢?

”“回来什么事都不和我们说。

对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弄得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说话了,说得多了,孩子嫌啰嗦,说的少了,又怕孩子记不住……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啦?

在生活上可以说要啥有啥,可就怎么不好好学习,他们怎么不理解理解我们呢?

在座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呢?

其实这些都是步入青春期孩子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的家长又不懂及时有效的沟通,就很可能造成孩子回家不愿和父母说话的局面。

有这样一个父亲和我说起过他和儿子的事。

平时工作很忙,他和儿子说话越来越少。

他想抽出时间多陪陪儿子。

可儿子反应很冷淡,对他的主动提问也是敷衍了事。

他清楚地记得几个月来,儿子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

“爸,给我点钱。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难道我们父子关系现在只剩下金钱了吗?

”这位父亲的无奈地说。

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做好早饭,看着孩子上学后才匆忙去上班,下班后顾不上喘口气又是洗洗涮涮。

一位妈妈向我诉说他的烦恼。

她一天到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她正在上初中的女儿身上。

除了一些生活中非说不可的话,从小活泼好动的女儿面对母亲时显得很“内向”,而女儿和同学打电话时却滔滔不绝。

这让当妈的段女士既羡慕又生气。

她说:

“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还比不上她的同学。

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

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和父母好似来自不同的星球?

家长有家长的苦衷,那我们也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吧!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呢?

一、学生喜欢的家长类型

我在学生中曾作过大量调查,对中学生喜欢的父母类型归纳如下:

1、理解尊重子女:

中学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并不懂得这一点。

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子女丰富的内心世界。

很多学生抱怨说:

“他们只知道分、分、分。

考好了,他们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从不问你为什么考不好。

不少学生说,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偷听自己的电话,像特务一样在后面盯梢。

一位女生说,她母亲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只要一有男生打电话,她立刻要问,“他是谁?

哪班的?

学习好吗?

家在哪住?

父母是干什么的……”查完祖宗八代,然后重重抛出一句话:

你可别给我丢人!

女孩哭着说,妈妈这么不信任她,真想“早恋”一把让她看看。

2、不摆家长架子。

家长既是子女的保护者,又是子女的知心朋友;他们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一位高一男生自豪地说:

“我特别爱我的父母,他们和我的关系不像家长,像是铁哥们。

从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摆在桌面上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就说:

‘男子汉,全靠你了。

’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感,而且坚强、果断。

一名高二的女生说,她的家长特别民主,而她的妈妈更理解她。

有时,她的日记本忘在书桌上,妈妈保证不看,而是小心替她保管好。

同学来电话时,不管男女,总是自动避开。

她不说,妈妈决不问对方是谁。

“一次”,她说,“我在夏令营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不知为什么怎么也忘不掉。

妈妈知道后没有批评我,而是跟我讲青春期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并且讲了她年轻时的经历。

妈妈的理解、帮助和信任,使我顺利地走出最初的迷惘……我真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3、家庭和睦:

五伦关系,夫妻关系最重要。

孩子一生看到的最恐怖的电影就是父母争吵。

4、赏识自己: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子女的长处去比自己子女的短处。

一位初三男生对我讲:

“我妈老说我不好,动不动就拿我跟她同事的孩子比:

人家某某考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

人家初一就入团了,你都初三了还什么都不是!

人家这次期末又是全班第一!

后来我对她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给某某当妈去吧!

’”子女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

父母用别人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一家三口商量着来。

5、真正关心子女:

很多父母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或者大学、孩子身体状况等,而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关心不够。

而孩子恰恰需要父母关心的是后者。

和父母的不同意见发生冲突时,初一的孩子偏向服从,初二、初三的孩子大多选择沉默,少数选择言语或行为上不同程度的反抗。

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面对爸爸妈妈的唠叨,我惟一的办法就是沉默。

我沉默了,他们就认为我服从了,就不会没完没了地唠叨。

我想做的,他们都不同意,我和他们没话好说。

看来,孩子们的沉默也是被“逼”。

“我是爱你的,只是你不懂我的心”最能反映父母和孩子的心声。

不止一位学生愤愤不平地对我说:

“我父母哪是关心我呀!

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分!

一回家就知道问两句话:

作业写了吗?

考了多少分?

除此之外你说什么他们都没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对子女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的东西。

曾有一位母亲骄傲地对我说,“我管得特严,她(指女儿)从不和男孩子打交道,见了男生就烦。

”我不敢接话,因为早恋问题,她的女儿已找我咨询过三次!

初中阶段是人生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的一个阶段。

身体的迅速发育为孩子心理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孩子开始谋求精神上的独立,孩子会变得非常敏感,他渴望别人评价自己像个大人,渴望别人像尊重大人那样尊重自己,渴望独立,渴望自由等。

用一个词来概括初中生特点的话就是——逆反。

用一个比较形象的句子来形容的话,就是——妈妈的裙带太短,我的世界太宽。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

1、反抗性极强。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强加的意愿他们不敢说,也没有能力表达清楚,现在孩子自认为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开始思考家长的某些观念、方法是不是对的了,如果孩子认为不对,他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作事情,这时候,如果大人稍加约束,就会产生反抗心理。

常常表现爱激动,爱发脾气,与家长顶嘴,甚至唱反调。

这就是家长常常说的:

这孩子!

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呀!

2、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非常强烈,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你会发现孩子的桌子上、床头边多了一面小镜子。

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因相貌上的小小缺陷和学业上的小小失败,就自认为低人一等,而把他人看得过高,产生劣等感,变得孤僻。

这就是我们家长常常看到的,孩子百般地挑剔自己,变得沉默寡言、由此而丧失自信心的原因。

萝莉是初一学生,长得漂亮。

上学期开学不久,萝莉饭量大减,一追问才晓得,有同学开玩笑提醒她,如果再瘦一点,会更漂亮。

“你是太肥了噻,肥嘟嘟的。

”万女士称,她听了女儿的话后,不经意地补了一句。

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萝莉开始疯狂减肥,白天基本上不吃米饭,晚上只吃一个苹果。

无论家人怎么劝说,她都不听。

万女士称,夫妇俩赶紧给女儿做工作,甚至找到当初建议女儿减肥的同学,对方表示,萝莉本来就很漂亮,她当时建议减肥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而已

萝莉为什么疯狂减肥?

她告诉记者:

“同学都觉得我胖了,我本来就很难过。

没想到妈妈也说我‘太肥了’,让我更受打击,才下狠心减肥的。

3、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比心理发育快,常常出现脱节。

他们自认为长大了,个头比爸爸妈妈还高,渴望冒险,渴望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但由于阅历肤浅,能力不足而常常碰壁。

4、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

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比如说选择与他性格脾气相投的固定的朋友,对异性有了关注,有了朦胧的爱情,但又把握不住分寸,在学习与早恋的矛盾痛苦中挣扎。

5、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你会发现孩子都有QQ账号,找一切机会上网与同学聊天。

开始关注同龄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谈论青春偶像,畅谈电子游戏,甚至一起玩大型电子游戏。

如果不加控制和约束,很容易形成网络依恋甚至网瘾。

6、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有平等交流的强烈愿望,如果我们家长是专制的一言堂作风,这时候,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就有障碍。

7、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

自己够不够帅呀?

是不是漂亮呀?

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

他们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如果我们家长没有及时引导,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孩子很可能会早恋。

8、虚荣心增强。

青春期的孩子穿着打扮上追求标新立异,追求高档名牌,做一些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想在同学中显示自己,引人注目,这种倾向,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为了满足虚荣心很可能走上邪路。

我儿子有一天对他姐姐说:

我想让妈妈给我买一双正牌的耐克鞋。

我知道后立即就给他买了一双,我想这是青春期孩子正当的愿望,在条件应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孩子的种种问题都是有原因的,也符合青春期孩子成长的规律。

我们家长首先应该明白,孩子的这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的担忧。

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初中生叛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迁移和泛化。

当他们对某个人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言行不满时,会将这个人全盘否定,而且会使他们对对方所在的集体或同一类人都产生抗拒。

因此初中生们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就被他成一无是处;妈妈的话引起他反感,爸爸的话也很快失效。

这很容易使他们的对抗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结果更加恶化,产生被孤立的主观感受和极度压抑的情绪体验。

这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初中生心理变化是人生最最突飞猛进的阶段。

很多孩子,就是在初中时代确立自己的优势,从而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会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自己理想大学。

同时初中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压力较大的一个阶段。

初中中考的竞争相当激烈,老师家长都倍感压力。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发展的顺利,就相当于为理想的实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相反,孩子如果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以后很可能就要备尝生活的艰辛。

那么怎么帮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呢?

父母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充分的沟通是对孩子有效指导的前提。

 

三、初中生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建议

(一)沟通技巧

1、孩子表达时,一定要耐心倾听。

设想一下,如果你想倾诉,你希望你的听众……?

没错,首先默默地听,有的时候没有反应是最好的反应,这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因为它传递了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接受。

然后接受孩子当时的状态。

孩子诉说高兴的事,父母应表示共鸣;孩子诉说难过的事,父母应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读初二时,与计算机老师发生了矛盾。

刚上课时,老师要求先听理论知识介绍,然后打开电脑自己操作。

可是,孩子心切,悄悄把电脑打开了。

老师发现后叫她关上,可是孩子很叛逆,偏不关。

老师骂道:

“你怎么这样变态的?

”孩子的火窜上来:

“你才变态呢,我开电脑怎么了,我又没有不听讲。

”结果两个人在课堂上吵起来。

老师让她到教室外面,不让她上课。

孩子回来告诉妈妈,妈妈虽然认为老师骂人有错,但考虑到是自己的孩子先不听老师的话,而且,如果袒护了孩子,以后她不听所有老师的话怎么办呢?

所以,她还是维护老师的权威和利益,批评了自己的孩子。

从此,孩子与她交流日渐稀少。

后来怎么样呢?

孩子填报大学志愿时,愤愤不平谈起过去的事:

“我其实最喜欢的是计算机,可是,初二的那个变态老师打消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真是可惜。

我的同学参加全国初中生Flash大赛,得了一等奖。

可是我的计算机比她还好,只是我跟老师吵架后不学了。

我的朋友听了之后非常后悔。

如果她一开始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认同,慢慢再创造机会沟通,肯定孩子的优点,客观分析老师的不足,赢得孩子的信任。

产生认同感后,其余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实,很多家庭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而“沟通”的焦点又是“倾听”的问题。

所以,抓住了倾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关键。

做好了这点,孩子一定会急切地渴望与父母沟通,渴望让父母分享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并乐于接受父母的引导。

从“有效的倾听”开始做起,你将发现一个奇妙的变化:

亲子之间有了更多的互相关注,更多的彼此了解。

2.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时机。

古代父母对孩子有“七不责”。

1、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我自己对这一点就深有体会。

5、欢庆不责: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这七不责,是对所有父母的要求,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要特别注意。

3.增加与孩子共同做事的机会。

关注孩子正在关注的事情,做孩子的“粉丝”。

比方说孩子喜欢周杰伦,喜欢漫画书,您不能一味排斥,而是也要去了解,去学习,这样才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话题,才能创造出交流沟通的机会。

比如和孩子一起去书店选书,与孩子共同听歌,让孩子一起帮忙做家务等,找到一件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与他们一起做,重点放在活动上,一边活动、一边交谈,双方也不必相互看着对方。

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

家长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多一些如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

4.增加与孩子使用非语言沟通的频率。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有个著名的沟通公式:

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因此,正确的非语言沟通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对父母说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用专注的神情来面对孩子,放下手中的家务,给孩子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给孩子一个充满爱意的拥抱,或者亲切地拍拍孩子的肩膀,都会让孩子产生无穷的信心。

5.向孩子说说自己的心理话。

做父母的都知道,养儿方知父母恩。

人到中年,进入了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期。

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也要让孩子了解自己。

只有双方互相理解,才能更好的度过孩子的青春期和自己的更年期。

家长向孩子说说心里话,要找好时机,不能不讲,也不能动不动就说。

只有让孩子了解了家长的一片苦心,孩子才懂得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才懂得好好与家长相处,才懂得去关心、疼爱家长。

这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很重要。

如果到了这个时期,孩子还不懂得去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他长大后与他人相处就会成为问题,也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一大障碍。

6.与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很奇怪,心里有事情,宁愿讲给陌生人听,也不愿意讲给父母听。

但是我们的多数父母知道子女的朋友有品行问题,都会希望子女能保持距离,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会以为孩子好为由,理直气壮粗暴的批评孩子的朋友。

这是一个青春期亲子交流的雷区。

如果父母说,"不要与某某人交往,他会把你带坏"或"某某人简直是你的最佳损友",孩子不会觉得你在关心他,只觉得:

"妈妈在攻击我的朋友",基于正义感,一定要保护朋友,对抗父母。

"怎么大人都是这样,他只是不爱读书而已,并不是坏孩子;再说,你不信任我吗?

你觉得我没有判断事情的能力吗……"这时,如何沟通是妈妈的最大挑战,单纯的好心不表示子女听得进去,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送给孩子,不妨换个角度和子女讨论:

"如果你不能稳住自己,就会害他被别人说──是他把你带坏的。

"当然,这样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但仍要持续注意子女后续的表现,并适时地关心与提醒,才不会恶梦成真。

12岁以前的孩子很愿意和父母交谈他们的想法,但之后却有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了问题和想法,他们更多的会和朋友交谈。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注重朋友的,他们很愿意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尤其是当朋友把心事告诉他们之后,有时他们甚至会主动地帮朋友解决这些问题。

父母和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沟通,就会多一个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渠道,为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打下基础。

(二)与孩子交流时的态度

1、无条件的爱孩子。

于秀是我国的一名家庭问题专家,在美国讲学期间,她在加你福利亚大学的一个教授家里看到他儿子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奖杯,美式足球啊,篮球啊,于是就说“charke你的儿子是个体育天才,真值得你骄傲”,当时他的孩子不在场,可charq先生纠正了他,“O,NO,NO我的孩子既是不是体育天才,也是我的骄傲。

因为他既然来到我的身边,就是上帝赏赐给我的,他的一切都值得我骄傲”

养儿防老的思想在我国大行其道。

考的好是皇帝,考不好是乞丐。

所以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是任何阶段任何父母亲都应该做到的,但在我国却那样的难。

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是亲子有效沟通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不用等到初中,孩子在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可能就会关上和父母沟通的大门。

2、尊重孩子

首先看一篇初二学生的日记:

“今天,又和爸爸吵架了!

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了,他除了骂我,就是数落我,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他关心的只是我的成绩,这都是为了他自己在别人面前有面子。

我怎么会有这么自私的父亲?

我偏不满足他!

我现在真的很讨厌他,不愿意看到他!

如果可能,真希望永远不要看到他,永远……在日记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和不满,读后令人震惊不已。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会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有这么大的仇恨?

孩子的母亲宋女士根据日记的日期回忆,那天吵架的起因是丈夫当着亲友的面询问儿子的考试情况,并当场批评了他。

事后,丈夫并未在意,但他看了孩子的日记后,伤心、生气,百感交集。

他忍不住要去质问儿子,但最终被妻子制止了。

“也许我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让他丢了面子,可我也是为他好啊!

孩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

”这篇日子让身为父亲的李先生很困惑,也很受伤,那么到底李先生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导致了孩子冲天的仇恨呢?

他不了解初中孩子的特点,不知道初中孩子因为希望独立,所以渴望被尊重的需求。

八一班家长在教室暴打孩子的事例

初中时期是孩子正努力确定成年型自我的时期。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于是拼命维护自己的成年形象与地位。

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敏感。

他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使他激动,他们喜欢别人尊重自己,喜欢别人评价自己的言行像个大人的样子。

如果别人敬他们一尺,他们就会敬别人一丈。

一旦别人对他们的言行指手画脚,他们轻者会口出怨言,重者可能引起愤怒,积怨,甚至离家出走。

李先生不知道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让他丢面子正是犯了孩子此时成长需求的大忌。

3、鼓励表达

孩子的独立的渴求,使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始具有闭锁性。

也就是心里的话有时不愿再对长辈说。

有时会出现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父母要有耐心和艺术用一个一个的问号来引导交流,鼓励孩子表达。

比如当子女看起来很烦躁,嘟嘟囔囔说一大堆埋怨的话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问他:

你似乎有些不开心,是学习上的事吗?

刚开始的问话的答案一定要简短,怎样孩子才可能一步一步地开言表达。

在表达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冷静下来,转向积极的寻找对策。

再比如:

遇到事情讨论时,对孩子开放式提问:

你认为……你的观点是……来引发孩子的交流欲望。

这种提问的优点是提问一句话,够他说很长时间。

只有通过鼓励孩子充分的表达,家长才能听到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观点,尤其是知晓他们的需求和顾虑。

才能真正担当他们的顾问。

不要孩子一回到家里就三句话:

回来了?

快做作业。

吃饭了。

久而久之孩子怎么会跟你有共同语言,怎么会和你说他的心里话。

碰到问题、困难怎么会想你求助呢?

4、只帮孩子出主意,不帮孩子做决定。

一位家长说到自己的孩子偏激,不听劝。

这位家长说,有段时间,孩子一回家就说自己学校的一位老师这不好那不好,反正就是对这位老师偏见很深。

这位家长很有技巧,因为平时孩子执拗起来,要是说他不对立马就会点燃火药桶,所以她并没有当面反驳孩子,而是私下里找孩子的老师谈了几次话,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之后这位家长反复考虑了怎样和孩子讨论这件事,最终这位家长灵机一动,和孩子说:

“孩子,我和你们老师谈了,你们老师觉得自己确实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但是又没法拉下面子和你道歉,但是你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做的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孩子一言不发,但是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对于这位老师的看法变了,之后再也没有在家说过老师的坏话。

这位家长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饱含智慧。

因为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时期,对于外界的看法相当敏感。

所以一旦你明确的说他不对,他一定会脸红气粗地反驳。

“一些孩子,只要你嘴里冒出‘你是不对的’几个字,接下来的沟通就会无效,因为你的理由他根本已经没有心思去听了,而是想方设法找你言语中的漏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遇到孩子做一些错事的时候,千万不能上来就否定他,而是要先肯定他正确的部分,然后话锋转到他不妥当的地方。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在亲子沟通中,想当将军,处处作出指挥和决定的爸爸不是好爸爸。

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在增强,他们迫切要求被当成大人来看。

他们开始拒绝别人强制性的指导。

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好的意见,初中的孩子也不愿意听。

所以家长要只做孩子顾问、盟友,而不要做将军。

顾问只聆听,帮助选择,提出建议,而绝不插手干预。

遇到事情只替孩子出主意,不帮孩子做决定,留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往往能促进父母和初中生孩子的有效沟通。

我们看看董进宇博士时怎样对待女儿的失败的。

他又是怎样与女儿沟通的。

有一次他去女儿的班级开家长会,因为女儿的数学成绩全班78人考了58名,董进宇当众被班主任训斥“你是如何教育女儿的”而无地自容。

但是他从来没有女儿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批评过女儿,也没有辅导过女儿的功课,每天回来就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有困难爸爸可以帮助你,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和鼓励在里面,后来他的女儿三年级时进了前20名,四年级进前10名,五年级进前三名,六年级以0.5分之差屈居第二……就这样,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直到她考上了大学。

5、做学习型家长

要和初中生的孩子顺畅地沟通,家长还要注意学习时尚的东西、跟上时代的步伐。

初中生心理特点的社会性决定他更想跟父母聊起的则是学校的趣事、班上的新闻、班里新转来的帅气男生、日韩明星、流行歌曲等等。

当孩子兴致勃勃开口想跟家长聊起这些话题的时候,家长如果是一窍不通,或者总是力图把话题转移到学习上,孩子对这种交流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