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238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docx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2副本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其时效性、便捷性、平等性的特点与大学生渴望参与政治的意愿相结合,就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新机制,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呈现出热情与冷漠并存、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等特点,其带来的后果也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现象,因此,学校和政府,应对此提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措施

 

ABSTRACT

Intoday’ssocietytheInternetatanunprecedentedratechangingcollegestudents’politicalparticipation,timeliness,convenience,andtheequalityofthecharacteristicsandcollegestudentseagertoparticipateinpoliticalwishesofthecombination,providesanewmechanismfortheStudentsofpoliticalparticipation,hasopenupanewchannel.Politicalparticipationbehaviorofcollegestudentsshowedenthusiasmandapathyco-exist,rationalityandirrationalityintertwinedfeaturesofitsconsequencesisalsoshowingthecoexistenceofpositiveandnegative,therefore,schoolsandgovernment,andshouldmention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akeappropriatemeasurestoguideandregulatethepoliticalparticipationofcollegestudentsbehavior.

Keywords:

universitystudentsonlinepoliticalparticipationinfluencemeasure

 

目录

1引言3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4

3.1呈现出热情与冷漠并存的现象4

3.2呈现出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现象4

3.3呈现出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4

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5

4.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5

4.1.1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开辟了一条新通道5

4.1.2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大学生在政治建设中的作用5

4.1.3提高了大学生民主政治参与的意识,推动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5

4.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6

4.2.1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获取和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良后果6

4.2.2容易使大学生形成畸形的政治态度和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6

4.2.3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不利于现实中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7

5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7

5.1大学生自身要提高政治参与能力7

5.2学校要为大学生网络参与政治创造良好的条件7

5.3政府完善职能,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8

结论9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引言

1994年,中国接入了互联网,这就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迈入了信息社会。

互联网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当然也逐步渗入到政治生活当中。

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政治形态。

公民开始从网络上获取政治信息、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慢慢地就显示出了与现实制度中传统的政治参与完全不同的新形态。

民主、权利、知情、监督等越来越成为政治生活的主流方向。

互联网的便捷性、时效性、平等性等优点与这一趋向相结合,互联网式的民主便在中国悄然兴起。

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利用网络表达着自己的政治诉求。

但是,基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以及互联网特有的特点,就使得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其带来的后果也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现状。

为了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更加规范化,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因此,政府、学校、大学生个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让大学生实现其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价值,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发展。

正文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2011年新增网民55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认为: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移民的高峰期。

网民规模达到5亿,这已相当于一个大洲的人口,一年增长5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这是从实体空间向互联网的虚拟空间的‘移民’,这表明,人们把工作和生活的更多内容转移到了互联网上”。

[1]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公众就提供了更新更便捷的政治参与手段,越来越多的公民愿意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来进行网上利益表达,网上评论,网上讨论等活动。

这也就不断扩展着民众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影响着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价值观。

这就是一种发展中的政治与现实生活日趋密切结合的社会现象,利用网络这一渠道扩大了人民民主,从而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又一个保障。

从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来看,虽然网民的年龄结构日益向成熟化发展,但青少年网民包括大学生仍然是网民的主力军;从职业结构上看,网民中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户等群体上升较快,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所占的比例仍远高于其他群体。

很显然,作为“科技哺育的一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就是大学生对于其共同利益而主张的行为。

因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际上也是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政治权力行为,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大学生的政治行为。

因此,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就是大学生对关乎其自身的共同利益或大学生较为关注的内容而在互联网上提出主张的行为。

具体来说有两大方面,一是国家或社会中一些重大问题,如,三农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这都是大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就是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了,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教育问题等。

其参与方式和手段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他们利用网络论坛、网络博客等手段来参与政治生活,利用网络了解政治信息并学习政治知识,讨论与政治生活相关的事件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之一,明显的表现出愿意利用网络来进行政治参与。

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首先,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在学校里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

对当今社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关注政治问题、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并且渴望参加政治活动,有了对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愿望,而现实政治参与中,地域、时间甚至是金钱等因素限制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

同时,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使用者,他们在整个网民群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熟练的掌握了互联网技术,是他们将互联网的匿名平等性、开放透明性、便捷实效性同上述政治参与的愿望相结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实中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限制。

于是就形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大学生,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途径,进行政治信息的网上发布、网上利益表达、网上评论等活动,试图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过程。

大学生的网络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就弥补了现实中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极大地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对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起着日益重大的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一)呈现出热情与冷漠并存的现象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热情与冷漠并存的两个极端现象。

大部分学生对参与政治生活表现出极大地热情,他们愿意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看法,对一些投票活动积极参与,并且表现出愿意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架势。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生活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只关心学习、家庭、工作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不会去主动参与政治生活。

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即便说了话也不会起作用的,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对政治生活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害怕参与政治。

这就明显地呈现出热情与冷漠两个极端的现象。

(二)呈现出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现象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理性与非理性相互交织。

很多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理性对待,例如,面对“富士康事件”以及后来的“李刚事件”,大多数学生能够理性的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辩证的看待事物的发展。

但也不乏一些非理性的行为,甚至是非法参与行为的出现。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一些政治行为表现出随意性、情绪性和过激性的特点,叛逆的心理导致难辨是非,情绪难以控制。

因此,在面对一些负面信息时,大学生容易过分激动和愤怒,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例如,在面对2010年“日本钓鱼岛事件”时,一些学生的思想就比较混乱,在言语上就采取了偏激的方式,对意见相左的人进行了人身攻击。

(三)呈现出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还表现出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特点。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其《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一书中说:

个人确信他应当参与共同体或国家的政治生活,并不意味着他在事实上这样做,这也就是说,在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之间往往是有差异的,政治行为的改变往往落后于政治意识的增强。

”[2]大学生关注时事,有着强烈的参与愿望,但却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参与行为呈现出认知与行为相脱节的特点。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我们知道,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是单纯的技术,都会对政治产生直接或间接,正面或负面的作用与影响。

互联网之于中国也不会例外,再加上大学生这一特殊因素,那互联网上的政治参与所造成的结果,则更明显的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特点。

这也是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积极影响:

1.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他们系统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开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他们开始关注时事,关心政治,以大学生特殊的视角来看待热点问题,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政治参与的意愿明显呈现出高涨的趋势。

但是,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却在地域、时间、金钱等诸多方面限制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大学生的政治意愿和愿望在现实制度中并不能得到畅通的表达。

政治参与的意愿和现实中的阻碍便形成一对鲜明的矛盾,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新的政治参与渠道便有了产生的可能。

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又较熟练地掌握了互联网技术,他们切身体会着互联网的优点,于是,他们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随时随地地利用电脑或手机关注时事新闻,利用互联网的平等性,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加上互联网的匿名性,这就使得大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时下,博客、论坛等为大学生政治信息的发布、政治利益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大学生们不用通过政府机构的批准、检查,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制作可供他人浏览的网页,或者通过邮件、博客、网上论坛等方式向其他网民传播信息,甚至,一个社群还可以通过“在线参与”的方式彼此之间进行交流,互换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看法。

综合以上多方面的因素,网络逐渐为大学生参与政治开辟出了一条新通道。

2.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大学生在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群体,他们易于接受和掌握新事物。

与此同时,他们还系统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一些问题可以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可以说,在今后,大学生不仅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也将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政治参与兴趣和热情的高低、政治素质的高低、政治态度以及政治参与行为的规范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政治发展的潜力和即将到达的水平。

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其便捷性克服了传统政治参与主要是依靠政党、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自上而下进行参与所带来的不便,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等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利益表达;互联网的平等匿名性,一方面给予了大学身平等的话语权,这就克服了我国传统的等级观念,使大学生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降低了大学生的不安全感,使大学生更有勇气去揭露和抨击一些在现实制度中不敢去触及的问题。

正是互联网的诸多优点,才提高了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而网络政治群体中的大学生,多数是关注国内国际上的重要事件的,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腐败问题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他们多数比较理性,能够比较理性地认识和分析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社会发展的问题,并且,可以以大学生特有的视角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

这就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在客观上就发挥了大学生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3.提高了大学生民主政治参与的意识,推动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网络使大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进入政治生活,参与政治,他们通过网络参与

政治实践,获取政治知识和体验政治生活,使大学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应尽的责任。

提高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亲身接触到了一些政治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刻剖析和网上的互动交流,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大学生在学校中构建起来的政治理论框架,为理论的骨架增添了现实的血肉,推动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这进而也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的传递和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虽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是我们应该提起重视的一方面。

1.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获取和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网络信息发布具有随意性和自由行的特点。

“研究人员认为:

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宣传的状况和格局,它为收集和发表信息,为在全球范围内联系和协调行动,以及为影响决策者提供了新的、廉价的平台和机制。

”[3]人们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加之目前对信息发布的而监管不严,就使得网上充斥着纷繁复杂的信息,例如,毫无根据的传闻、虚假信息、恶意中伤的留言等。

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的言论不计其数。

很多人都有过体验,自己本想在网络上获取些知识,结果,费了半天力,得到的只是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而大学生又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思想仍处于塑性阶段,还不具备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缺乏驾驭“信息风暴”的能力,在面对问题和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偏狭,理性思维有限,对一些言论还不具备成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进而进行情绪化的宣泄。

这就容易给大学生在头脑中造成思想的混乱。

另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又有着较强的互动性,容易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论调。

美国学者桑斯坦指出:

“网络上的圈内传播很容易造成网民群体意见的极端化倾向,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

”[4]如果有人利用大学生这些特点,亦或者说是弱点来恶意诱导,则容易引发群体的过激行为发生,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容易使大学生形成畸形的政治态度和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

大学生有着一腔热情,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但也普遍表现出一个问题,就是对政治文明进程的期望值过高,而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想的那个理想的政治目标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而且这个差距的缩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过度的理想化与现实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就极大地挫伤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转而在网络世界中对政治到处指正。

而大学生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动时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网络的匿名性则给他们提供了肆意宣泄情绪的可能。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进行政治评论和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观点的时候,网络的匿名性恰恰提高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安全感,这就导致了他们容易过多的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事件的客观性,形成一种畸形的政治参与态度。

在这种政治态度的驱使下,则容易出现过激的政治参与行为。

这无疑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像现实中“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则是在这种畸形的政治态度下出现的对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进行的侵犯。

我们不怀疑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关注社会热点的主观愿望,但这种极端的参与行为在客观上是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而且这种畸形的民主政治观念上伤害的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3.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不利于现实中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

网络政治参与近些年发展迅速,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政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可以直接与决策者进行交流,使决策者能够了解到百姓的心声。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到底不能取代现实中的政治参与活动,只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大学生如果过分依赖网络,对其现实中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一方面,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虽然从根本上是人与人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但毕竟隔着“计算机”,这种“人机交流”与现实政治参与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是有区别的,这到底是不利于现实社会中政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

另一方面,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也具有虚拟化的特点,大学生以另一种身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尊重客观现实。

而大学生归根到底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社会性依旧是人的根本属性。

网络的这种“去社会化”的特点,不利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效果的发挥,也不利于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

四、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

当代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政治参与技能和参与水平,并且,在网络社会中对政治参与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而且通过网络参与政治这一行为也使得大学生逐步认同了自身的公民资格,开始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这将会对我国未来的政治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所暴露出的现状问题,并紧密结合大学生自身特有的特点,我们应该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以及政府监督等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

大学生自身要注重自身学习、管理和提高;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政府则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以此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朝着积极有益的方面发展,以便更好地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做出自身的努力。

(一)大学生自身要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考虑,大学生网络参与政治是建立在大学生个体的自主性、选择性基础上的,是自觉自愿的政治行为。

作为网络政治群体的成员之一,大学生自身要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终究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大学生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己在网络中的一言一行,防范群体的盲动行为,以此来保证群体的健康发展。

其次,大学生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起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坚定地政治信念,要理解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渠道作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自觉地把个人抱负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结合起来,不断学习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最后,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要重视自己的网络表达自由权利,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了解更多的网络政治参与技巧,提高自己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二)学校要为大学生网络参与政治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规范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学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进民主、法制、责任等观念,让这些观念与网络政治文化相融合,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政治判断力,塑造他们正确的政治责任感,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

对网络上积极的信息及时吸收借鉴,,对一些消极信息则拒绝和批判,从而避免出现网络政治参与的偏激行为,提高其网络政治道德。

第二,学校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对其加强法制引导。

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能采取过激的手段谋取利益。

例如,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可以开设一些法律学科的选修课,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他们利用法律知识积极思考和评价生活中的违法现象,从而让他们正确看待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只有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才能为大学生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提供一道安全屏障。

第三,利用新媒体,在网络上树立起新的引导者形象。

时下,大学生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关注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被形象的称之为“微博控”。

所以,这就要求高校中的辅导员老师能够掌握学生们较为常用的网络技能,参与到大学生的网络活动中去,在网络上树立起新的引导者形象,引导并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活动。

最后,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活动,让他们能正确的参与到政治实践当中去。

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技能,“政治参与的技能是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技巧、方法和谋略。

它是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实现政治理论内化、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以及健全政治心理的关键环节。

技能的运用和掌握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的进程,牵动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5]

虽然,当今的大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们毕竟是未完全进入社会的学生,依然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的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使学生在实践中把学过的只是升华为自觉的行为。

应该推动大学走进基层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来深切体验到政治到底是什么含义,也会使学生了解责任和义务的含义。

例如,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和社会的政治事务中去,到街道、乡村等科室去实习。

这都会有利地促进大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便于他们更好的体会到政治参与的真正意义,从而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三)政府完善职能,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做到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政府应该完善网络立法,“从1991年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到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我国的网络立法总体上还成滞后性,还存在许多问题。

”[6]当前对于互联网的限制和规范,主要是通过相关法律中条文进行的。

所以,政府应该加强网络立法啊,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

政府应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者,网络平台的维护者,信息发布者,网络运营商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

就目前我国的网络现状来看,很多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易地接近信息,并用于不良的目的。

而对于大学生这一特定主体而言,相关部门应该在保障其自由参与权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如实行“网络实名制”等来加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以此来保持网络健康有序的运行。

此外,还应该进一步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