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应急管理制度.docx
《部门应急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门应急管理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门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保障(以下称分场)生产经营安全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一般及以上设备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正确反应,有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根据锅炉车间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下列法规、规章制度及预案编制: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
《公司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试行)》
《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条适用范围
当分场各班组发生满足公司Ⅱ级应急响应的突发事件时,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启动对应的分场专项预案,如果分场专项预案体系中没有应对该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时,启动本预案。
第四条与其他预案的关系
本预案可以与各类专项应急预案配合使用,在分场各类专项预案无法完全满足某一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需求时使用本预案。
第五条工作原则
分场在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先人后物”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第二章概况
第六条应急资源概况
(1)内部应急力量:
所有工作人员
(2)外部应急力量:
公司综合部、公司医务室,公司采购部。
(3)应急物资装备资源:
各班组的备品备件、通信装备、车间交通工具、维修工具、照明装置、急救药品等。
第七条危险分析
分场可能面对的突发事件包括:
(1)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交通事故等。
(2)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非内部生产因素的影响,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
(3)其他突发事件还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以及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等。
第三章应急保障
第八条机构与职责
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分场主任、副主任、分场专工、分场安全员组成。
办公室设在分场主任办公室。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规和规定;
2)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
3)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和演练工作;
4)监督、管理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5)通报或发布应急救援与处理的进展情况;
6)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关系。
(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1)处理应急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工作;
2)协调、联络各级应急机构和部门;
3)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4)组织《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
5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与协调。
第九条物资与装备
物资与装备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班组必须根据潜在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后果分析,合理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各种救援工具和备品备件、医疗设备和药品及其他保障物资,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第十条通信与信息
通信工具使用现有的资源,如:
调度电话、程控电话、手机、对讲机等通信设备。
在应急行动中,所有直接参与或者配合应急行动的班组都应随时保持应急通信联络畅通。
第十一条应急人员培训
分场培训员和安全员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
针对各类应急指挥人员、技术人员和应急小组进行强化培训和训练。
对参与到现场应急的各类人员开展专项的培训。
第十二条预案演练
分场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救援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保证应急救援工作有效、迅速地开展。
要求对演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解决。
分场级预案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组合演练或单项演练。
第十三条员工教育
分场的安全培训教育包含突发事件应急方面的内容,使全体员工具备必要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应注重对员工的日常教育,尤其是工作过程中接触或靠近危险源(危险点)的员工,使其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健康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
第十四条互助协议
根据需要与公司医务室、综合部消防专责、设备厂家等签订互助协议,寻求必要的外部应急支持。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十五条接警与通知
(1)接警电话为:
(2)应急小组在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清事件的以下信息:
1)突发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2)突发事件的原因、性质、范围、经初步判断的严重程度;
3)突发事件对发电设备运行的影响程度;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5)报告部门、联系人员及通信方式等。
(3)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对报警情况进行核实,通知分场应急救援小组和班组人员到位,开展突发事件分析、抢险、善后处理工作。
第十六条指挥与控制
应急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通报后,立即根据突发事件报告的详细信息,依据分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确定该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
(一)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为Ⅲ级响应
(1)不进行应急启动,按照日常工作流程或故障处理流程参与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2)与事件部门的应急指挥建立通信联系,密切关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进展。
(3)根据突发事件班组应急指挥部门的报告和请求,负责协调和调配其他有关班组的应急力量及其应急物资。
(4)通知并督促突发事件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二)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为Ⅱ级及以上级别响应
(1)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应急启动,启动本应急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应急指挥部,指定事件应急总指挥,负责做出各项应急决策;确定各项应急工作的指挥员,负责发布和执行应急决策。
(3)相关应急成员应急有关的责任人员就位,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4)与突发事件部门的应急指挥部和突发事件现场建立通信联系,指导、协助现场突发事件指挥进行应急处理。
第十七条报告与公告
应急小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逐级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1)按规定向公司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总经理工作部负责向政府部门或上级报告,汇报材料由突发事件发生部门编写。
第十八条事态监测与评估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事件的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事态监测结果是控制突发事件现场、制定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
第十九条公共关系
第二十条应急人员安全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免受突发事件的伤害。
第二十一条抢险
抢险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在突发事件现场开展,承担着救人、破拆、重要物资转移、设备更换等重要职责,其目的是为尽快地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防止突发事件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大,从而最终控制突发事件,并积极营救事故现场的受害人员。
第二十二条警戒与治安
在突发事件现场周围应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可以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突发事件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第二十三条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对疏散的紧急情况、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及可利用的时间、环境变化等问题。
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安置。
第二十四条医疗与卫生
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以及合理的转送医院进行治疗,是减少突发事件现场人员伤亡的关键。
在全员进行紧急救护培训的基础上,对突发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应积极组织救治,必要时向公司医务室求助。
第二十五条现场恢复
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危险,如触电、受损建筑倒塌等,所以充分考虑恢复现场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的程序,防止恢复现场的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二十六条应急结束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车间应急小组向公司应急组提出,由应急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第五章预案管理
第二十七条备案
本预案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备案。
第二十八条维护和更新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修改、更新本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对本预案每年评审一次,并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九条制定与解释部门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和解释本预案。
第六章专项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十一条专项预案
本预案对整体突发事件风险的应急处理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对于每一项典型突发事件可以通过专项预案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
的专项预案包括5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应急工作进一步提高,可以对专项应急预案的类型和内容进行扩充、删减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专项预案名称列表
《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第七章附件
第三十三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1、接警
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警时,应做好突发事件的详细情况和联系方式等方面的记录。
2、响应级别确定
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根据突发事件报告的详细信息,对警情做出判断,依据响应级别的分级标准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
3、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通知相关班组人员到位、启用信息与通信网络。
4、应急行动
应急小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积极开展人员救助、抢险等有关救援工作。
5、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
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撤离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监测等。
6、应急结束
由相应的应急指挥部门按照程序宣布应急结束。
第三十四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摘录
第四十条Ⅰ级响应是指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已经或预期达到下列情形之一:
1、生产事故(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预期为重特大事故。
2、质量事故状态为下列情形之一的:
(1)工程中质量事故性质特别严重,或者导致工程倒塌(或报废)。
(2)工程中质量事故已经或预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
3、自然灾害已经或预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及以上。
4、环境污染事故已经或预期造成事故处理所需费用达30万元及以上。
5、信息安全事件导致重要的信息系统(OA、PI系统、MIS系统等网络关键系统)发生故障已经或预期超过72小时不能恢复正常运行。
6、因设备问题,将导致的工业及民用20%以上热负荷衰减或全部停供。
7、因食源性传染源导致5人以上中毒。
8、超出所属班组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组织应急处置的各类突发事件。
第四十一条Ⅱ级响应是指各班组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已经或预期达到下列情形之一:
1、生产事故(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预期为一般事故。
2、质量事故状态为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响应:
(1)工程中质量原因导致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2)工程中质量原因已经或预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以上。
3、自然灾害已经或预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及以上。
4、环境污染事故已经或预期造成事故处理所需费用达10万元及以上。
5、信息安全事件导致所属班组重要的信息系统(OA、PI系统、MIS系统等网络关键系统)发生故障已经或预期超过48小时不能恢复正常运行。
6、因设备问题,将导致工业及民用10%热负荷衰减。
7、因食源性传染源导致3人以上5人以下(不包括本数)中毒。
8、超出所属班组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汽机车间组织应急处置的各类突发事件。
第四十二条Ⅲ级响应是指范围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已经或预期达到下列情形之一:
1、生产事故状态为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响应:
(1)事故已经或预期造成重伤1人及以上,或造成轻伤10人及以上。
(2)设备故障已经或预期为一类障碍。
(3)生产设备或厂区建筑发生火灾,已经(或预期)造成经济损失0.5万元及以上。
2、质量事故状态为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响应:
(1)工程中由于质量原因导致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工程中由于质量原因已经或预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0.5万元以上。
3、自然灾害已经或预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及以上。
4、环境污染事故已经或预期造成事故处理所需费用达5万元及以上。
5、信息安全事故导致所属班组重要的信息系统(OA、PI系统、MIS系统等网络关键系统)已经或预期超过24小时不能恢复正常运行。
6、因设备问题,导致工业及民用5%热负荷衰减。
7、因食源性传染源导致1人以上3人以下(不包括本数)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