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复习题2.docx
《方剂学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复习题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复习题2
四、简答题
1.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
答:
白虎汤主治证中的烦渴,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热灼津伤所致,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
五苓散所治的烦渴,是因为膀胱蓄水,气化失司,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去气化,津液上行则烦渴自愈。
2.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及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
答: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配伍作用是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与黄芩配伍,以和解少阳。
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是升阳举陷,与补脾益气药配,以益气升阳,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
柴胡在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是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配芍药养血柔肝疏肝,补肝体利肝用。
3.真武汤主治何病证?
方中用芍药、生姜的意义是什么?
答:
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方中用芍药敛阴缓急而舒筋止痛,并利小便,且监制附子之温燥;重用生姜温胃散寒行水,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助白术、茯苓祛湿。
4.祛痰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消食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答:
这四类方剂中常配伍理气药是因为痰涎粘滞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导滞,气顺则痰消,有利于痰邪消除。
瘀血阻滞则气机不行,用以行气、行血,有利于气机通畅、瘀血之除。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亦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气行则湿化。
饮食之停滞也易使胃肠之浊气阻滞,用以使气机调畅,有利饮食之消化。
5.五苓散主治证中有口渴,为什么方中要配伍桂枝、白术等温燥之品?
答:
五苓散所治烦渴,是因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
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桂枝温通阳气,既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
二药合用使水行气化,津液上承,则烦渴自愈。
6.举例说明补气健脾方中常配伍行气药的意义。
答:
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证。
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而补气之品性较壅滞,易于碍胃,故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补而不滞。
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既调理气机,以助脾胃之升降,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7.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
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
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三药滋养肾肝脾,称为“三补”。
且熟地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两药之和,故是以补肾阴为主。
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是平补少阴的常用方剂。
8.肾气丸中补阳药仅桂枝、附子二味,且用量又小,是何道理?
答:
肾气丸是补阳方,方中只用附子、桂枝二味补阳之药是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
用量小是取“少火气愤”,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9.小柴胡汤为什么用人参?
答:
小柴胡汤主治邪从太阳传入少阳,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入里,故方中用人参益气健脾,既扶正驱邪外出,又扶正御邪内入。
10.简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茵陈蒿汤中的配伍作用。
答:
大黄在大承气汤中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与芒硝相须为用,峻下热结;在大黄附子汤中泻下通便,荡涤积滞,与附子相配,其寒性去而走泻之性犹存,荡涤肠胃,攻下冷积;在茵陈蒿汤中降瘀泻热,与茵陈相配,使瘀热从大便而解。
11.小青龙汤主治何病证?
方中为什么要配伍五味子、白芍药?
答:
小青龙汤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方用麻黄、桂枝为君,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但是,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虑其温燥伤津,所以又配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喘,芍药益阴血而敛津液,并为佐制之用,使全方温通发散不伤气津。
12.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为君?
答:
生化汤主治血虚受寒,瘀血内阻而致的产后瘀血腹痛。
根据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结者散之的理论,治宜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但产妇是以血虚为主,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养血活血,化瘀生新,且能温经散寒,一物三用,最切产后病机,使血气充盈,经脉周流,寒散痛止。
13.镇肝熄风汤中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作用是什么?
答:
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方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而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一味潜镇,恐肝之疏泄受抑,故配茵陈、川楝、麦芽,顺肝木升发之性,条达肝气而防郁滞,兼清肝热。
麦芽与甘草相伍,又能养胃和中,防止金石介类药碍胃之弊。
14.麦门冬汤主治何病证?
方中用半夏的意义是什么?
答:
麦门冬汤主治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及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
方中用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和胃止呕,又可使方中麦门冬等滋阴润燥之品滋而不腻,同时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犹存,两者相反相成。
15.使用解表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
②凡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③解表取汗,应以遍身微汗为佳。
④服药期间,应忌辛辣、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⑤使用解表剂以外邪所致的表证为要。
如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如病邪已完全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正虚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16.越鞠丸可治六郁,方中何以不用祛痰药?
答:
越鞠丸主治气郁所致之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方中有香附行气,苍术祛湿,栀子泻火,神曲消食,川芎行气活血,诸药配伍使气机流畅,湿去火消,诸郁得解,则痰郁亦随之而消,故方中未用祛痰药,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17.简述定喘汤及阳和汤的主治病证及麻黄在两方中的配伍意义。
答: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
麻黄在方中宣肺平喘,解散表邪,与甘涩之白果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共为君药。
阳和汤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
方中佐以少量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18.补阳还五汤中为什么以黄芪为君且重用?
答:
补阳还五汤主治的中风后遗症是因素体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以致脉络瘀阻,肌肉筋脉失荣而致。
方中重用生黄芪,可大补元气,使气旺则血行,瘀消而不伤正,故为君药。
19.苏子降气汤主治何病证?
方中当归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本方主治痰涎壅盛,肾阳不足,上实下虚之喘咳。
配伍辛苦温润之当归,既可养血补虚以助肉桂心温补下元,又能治“咳逆上气”,并制半夏、厚朴之燥,以防辛燥伤津。
20.麻杏甘石汤主治何病证?
简述麻黄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答:
麻杏甘石汤主治肺热壅盛证。
方中配伍麻黄宣肺解表而平喘,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清泄肺胃,兼透热生津。
两者配伍温寒相制,且石膏用量大于麻黄,可使宣通肺气而不助热,清泄肺热而不碍畅表,共成辛凉宣泄之功。
且麻黄与杏仁相配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
21.五苓散中为何用桂枝?
主治病证有哪些?
答:
五苓散中用桂枝的意义:
一是用其温化之力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二是利用其辛散之功,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
主治病证为:
①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表现为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苔白,脉浮。
②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③痰饮内停,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22.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是什么?
答:
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是因为三药相配有升有降,以调畅气机。
血瘀以致气滞,调畅气机可使气机升降复常。
另外,气行则血行,用调气法还有利于瘀血的排除。
肝经布胁,瘀血阻滞胸中,必致肝气不舒,用柴胡还可疏肝解郁。
桔梗、柴胡还有载药上行,使药直达病所之效。
23.简述半夏泻心汤的主治病证及制方特点。
答: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其制方特点是:
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真假。
24.镇肝熄风汤以何药为君?
为什么?
答:
以怀牛膝为君。
本方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风动,气血逆乱之类中风。
方中怀牛膝味苦酸而性平,入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折其亢阳,平定气血逆乱之势,且滋补肝肾,使阴足以利于肝阳的平降,故为君药。
25.简述桂枝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中的配伍作用。
答:
桂枝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透营达卫,解肌发表,外散风寒,与酸苦而凉、益阴敛营的芍药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共调营卫。
桂枝在当归四逆汤中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助当归温通血脉,又与芍药相合,调和营卫。
26.龙胆泻肝汤主治何病证?
方中柴胡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经湿热下注证。
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火邪或湿热内郁则肝气不舒,且方中用药多属苦寒渗利,也能抑其条达之性,故又用柴胡疏畅肝胆气机以顾肝用,并引诸药归于肝胆,用为佐使药。
27.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
①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③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28.杏仁在麻黄汤与麻子仁丸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
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病机为风寒外束,营卫郁滞,肺失宣降,用杏仁与麻黄相伍,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而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病机为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传导失司,杏仁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上肃肺气,肺与大肠同治,含有“提壶揭盖”之法。
29.清胃散、补中益气汤中都含有升麻,其作用有何不同?
答:
清胃散主治胃火上攻证,方用黄连直泻胃中实火,配伍入阳明经的升麻,清热解毒的同时,又宣达郁遏之火,有“火郁发之”之义。
而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证,用升麻、柴胡与黄芪等补气之品相伍,能升提下陷的中气。
30.保和丸主治何证?
功效和用方要点是什么?
答:
保和丸主治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的食积轻证。
功效是消食和胃。
其用方要点是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
31.清营汤中为何要用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
答:
清营汤主治温热病热邪初入营分证。
根据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方中用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气分药,作用一是清热解毒,二是使入营分之邪透出从气分而解。
32.平胃散的主治证、临床表现以及功效各是什么?
答:
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
表现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功效为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33.简述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
答: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表现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机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
方用桂枝解肌发表,外散风寒,芍药益阴敛营。
两药相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是桂枝汤的核心配伍。
34.逍遥散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及功效各是什么?
答:
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临床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脉弦而虚。
功效为: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35.定喘汤的主治证、临床表现以及功效各是什么?
答: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
表现为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功效为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36.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败毒散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形气未充,用小量人参以培补正气。
后世用败毒散治疗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
在发散表邪的同时,用小量人参意在:
①扶助正气以利于解表;②祛邪而不伤正气;③防邪复犯。
37.麻子仁丸为何又属缓下之剂?
答:
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
病机为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
方中除用麻子仁为君药润肠通便外,还配伍了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但是在配伍小承气汤的同时,方中还配伍了阴柔的芍药,并受蜂蜜甘缓之性的制约。
另外,“丸者,缓也”,本方制成丸剂,也缓和了小承气汤泻下之性。
故全方润而不峻,属缓下之剂。
38.黄土汤中为何配伍黄芩?
答:
黄土汤主治因脾阳不足,中气亦虚,血失统摄而致的出血病证。
方用辛温而涩的灶心黄土为君,温脾阳而收涩止血,同时配伍了辛热的附子和温燥的白术来温阳健脾,以复脾之统血之职。
然过于辛热和温燥又易致耗血动血,故用苦寒之黄芩以制其辛热温燥之性,为佐药。
39.川芎在四物汤、川芎茶调散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
四物汤主治营血虚滞证。
病机为营血虚滞,脏腑形体失养,故以补血和血立法。
方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血,用川芎行气活血,一则行血分之滞,二则可防方中滋阴补血药滋腻之性,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
川芎茶调散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病机为外感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故以祛风止痛立法。
方用川芎为君药,辛香走窜,上达头目,祛风止痛,是治头痛的要药。
40.联合半夏泻心汤的用药,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
答: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方中用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泻里热,四药合用,辛开苦降,散结除痞,和调寒热。
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和中,兼生津液,既可防芩、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与半夏相伍,升清气,降逆气,与干姜、黄芩、黄连相伍,补泻兼施。
诸药合用,体现了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真假的组方特点。
41.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功效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表现为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即“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有力”。
功效为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42.试分析小柴胡汤的方义。
答: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病机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正邪交争,治以和解少阳。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其性轻清升散,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又舒畅经气郁滞,重用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泻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两药相配,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祛邪,并防止邪气内陷。
炙甘草甘温补中,助人参、大枣扶正,兼以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43.简述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答:
三仁汤主治湿重于热之湿温病。
病机为湿热之邪弥漫于上中下三焦,湿遏热伏,气机阻滞。
治当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方用杏仁通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行气化湿,宣畅中焦;薏苡仁渗湿健脾,引导下焦。
故杏仁宣上,白蔻仁畅中,薏苡仁渗下,三焦并调,气机条畅,湿邪可化。
44.当归四逆汤中配伍通草的作用是什么?
答:
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凝经脉证。
病机为血虚脉道失充,寒凝经脉滞涩,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为君,既补营血之虚,又温行血脉之滞。
同时配伍桂枝、细辛等辛温温通之品。
方中配伍苦寒的木通,既助全方通利血脉,又可制约细辛和桂枝之温燥,使不耗血动血。
45.五苓散的主治证有哪些?
答:
五苓散主治病证有:
①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表现为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苔白,脉浮。
②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③痰饮内停,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46.二陈汤中为何配伍邬梅?
答:
二陈汤是治疗湿痰证之主方,方中主要用半夏、橘红等理气燥湿化痰。
恐辛散温燥药耗散肺之气阴,故用少许味酸收敛之邬梅,以防祛痰理气药温燥辛散而伤气阴。
如此配伍,半夏、橘红得邬梅则燥湿化痰而不伤正;邬梅得半夏、陈皮则敛气阴而不敛邪。
47.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清胃散主治胃火上攻证。
病机为胃中积热循经上攻,伤及血分,治当清胃凉血。
方用苦寒之黄连直泄胃中实火,为君药。
又用善齐阳明辛甘微寒之升麻,清热散火解毒,来宣达郁遏之火。
黄连之苦寒降泄与升麻之辛寒之升散同用,使黄连泄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48.请写出败毒散、当归四逆汤、三仁汤的组成。
答:
①败毒散的组成有:
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薄荷、甘草。
②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有:
当归、芍药、桂枝、细辛、木通、大枣、甘草。
③三仁汤的组成有: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
49.请写出四神丸、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的组成。
答:
①四神丸的组成有:
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
②旋覆代赭汤的组成有: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③镇肝熄风汤的组成有:
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天冬、玄参、龟板、茵陈、川楝子、
生麦芽、甘草。
50.请写出三仁汤、生化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
答:
①三仁汤的组成有: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
②生化汤的组成有:
当归、桃仁、川芎、炮姜、黄酒、炙甘草。
③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有:
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橘红(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51.请写出天王补心丹、完带汤、定喘汤的组成。
答:
①天王补心丹的组成有:
生地、天冬、麦冬、玄参、酸枣仁、柏子仁、当归、丹参、五味子、朱砂、
远志、人参、茯苓、桔梗。
②完带汤的组成有:
山药、白术、人参、苍术、陈皮、车前子、柴胡、白芍、荆芥穗、甘草。
③定喘汤的组成有:
白果、麻黄、桑白皮、黄芩、杏仁、款冬花、半夏、苏子、甘草。
52.请写出半夏厚朴汤、藿香正气散、清营汤的组成。
答:
①半夏厚朴汤的组成有:
半夏、厚朴、生姜、茯苓、苏叶。
②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有:
藿香、白芷、苏叶、厚朴、大腹皮、白术、茯苓、桔梗、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③清营汤的组成有:
犀牛角、生地、麦冬、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
53.请写出麻子仁丸、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的组成。
答:
①麻子仁丸的组成有:
麻子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蜜。
②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有:
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炙甘草。
③白头翁汤的组成有: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54.请写出逍遥散、朱砂安神丸、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答:
①逍遥散的组成有:
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薄荷、生姜。
②朱砂安神丸的组成有:
朱砂、黄连、当归、生地、甘草。
③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有:
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炙甘草。
55.请写出银翘散、小青龙汤、温经汤的组成。
答:
①银翘散的组成有:
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竹叶。
②小青龙汤的组成有: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芍药、甘草。
③温经汤的组成有:
吴茱萸、桂枝、当归、芍药、阿胶、麦冬、丹皮、川芎、人参、甘草、半夏、生姜。
56.请写出真武汤、阳和汤、麦门冬汤的组成。
答:
①真武汤的组成有:
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
②阳和汤的组成有:
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甘草。
③麦门冬汤的组成有:
麦冬、人参、粳米、甘草、大枣、半夏。
57.请写出完带汤、半夏厚朴汤、温经汤的组成。
答:
①完带汤的组成有: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陈皮、车前子、荆芥穗、柴胡、白芍、甘草。
②半夏厚朴汤的组成有:
半夏、厚朴、生姜、苏叶、茯苓。
③温经汤的组成有:
吴茱萸、桂枝、当归、芍药、麦冬、阿胶、川芎、丹皮、半夏、生姜、人参、甘草。
58.请写出川芎茶调散、清胃散、龙胆泻肝汤的组成。
答:
①川芎茶调散的组成有:
川芎、羌活、白芷、细辛、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甘草。
②清胃散的组成有:
黄连、升麻、生地、当归、丹皮。
③龙胆泻肝汤的组成有:
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木通、泽泻、柴胡、生地、当归、甘草。
59.请写出越鞠丸、小蓟饮子、当归四逆汤的组成。
答:
①越鞠丸的组成有:
香附、栀子、川芎、苍术、神曲。
②小蓟饮子的组成有:
小蓟、藕节、蒲黄、滑石、淡竹叶、木通、栀子、生地、当归、甘草。
③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有:
当归、芍药、桂枝、细辛、木通、大枣、甘草。
五、问答题
1.举例说明活血化瘀方剂中配伍理气药,止血方剂中配伍活血药的意义。
答:
①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在治疗血瘀病证时,常在活血化瘀方剂中配伍理气之品。
在活血的同时加入调气之品,更有助于瘀血的祛除。
如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入胸中,与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②止血过快过猛都容易造成留瘀,故止血方剂中常稍稍配伍活血药以防关门流寇。
如小蓟饮子中配伍藕节和蒲黄,一方面凉血止血,另一方面又能活血化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2.六味地黄丸是补益剂,为何方中还要配伍“三泻”之品?
试分析之。
答:
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肾的基本方,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肾阴不足证。
方中重用熟地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还用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补后天以益先天。
但是肾为水脏,主水,肾元虚馁每致水浊内停,故以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滋腻恋邪。
阴虚阳失所制,故以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泄肾浊,又助山药健脾。
故全方补中有泄,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为平补少阴的常用方剂。
3.试从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等方面比较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异同。
答:
相同点:
从组成上看,理中丸和四君子汤都含有人参、白术、甘草;功效上都能够补气健脾;病机都是中焦脾胃虚弱,纳运有力。
不同点:
①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证,表现为腹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不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中用干姜为君药,重在温中祛寒,再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
②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表现为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用人参为君,重在益气健脾,再与白术、甘草相配,加强益气健脾之力。
两方虽用药相似,但所治病证有虚寒与气虚之侧重不同。
4.白术和茯苓相配伍,一般用来治疗什么病证?
请从我们所学过的方剂中,找出三首同时含有茯苓、白术的方剂,并说出这些方剂的主治和功效。
答:
白术和茯苓相配伍,一般常用来治疗脾虚生湿生痰的病症。
例如:
①逍遥散。
主治:
肝郁脾虚血弱证。
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②四君子汤。
主治:
脾胃气虚证。
功效:
益气健脾。
③真武汤。
主治: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功效:
温阳利水。
④五苓散。
主治:
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功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⑤藿香正气散。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⑥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
风痰上扰证。
功效: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注:
任选三个即可)
5.桂枝汤证本有汗出,为什么还要发汗?
服药后应该如何调理?
答:
本证中之汗出,乃由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所致,前人谓之“病汗”。
若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
桂枝汤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服药后所发之汗,前人谓之“药汗”。
俾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其自汗即止。
正是由于桂枝汤证本有汗出,而又要发汗祛邪,调和营卫,恐伤正气,除经过配伍外,还要进行适当的药后调护,如啜热稀粥,温覆以及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
6.白虎汤、补中益气汤均能治疗发热,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答:
两方均能治疗发热的病证,由于方剂的组成配伍不同,故所治发热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各异。
白虎汤治疗的发热是由邪入阳明气分,里热炽盛,灼伤津液所致。
临床见高热,大渴,汗大出,脉洪大有力等症,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补中益气汤所治的发热是由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所致,属气虚发热,临床症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大有力等。
治当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病有邪实正虚之侧重,不可不辨。
7.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中有“心下痞满”,方中为什么要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等甘壅之品?
答:
本方主治证的痞满,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