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234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docx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

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探析

  摘要庇隆时期阿根廷工人阶级对铁路国有化的期待、阿根廷民族主义者及激进党对庇隆执政初期铁路政策的反对和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对用英镑结余购买英资铁路的坚持,是1948年阿根廷外资铁路国有化实现的三个主要推动因素。

因此,1948年铁路国有化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民族主义影响下的事件,同时也是阿根廷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

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对庇隆经济政策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K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0-0057-06

  关于20世纪阿根廷经济发展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将其归咎于庇隆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

①1948年英资铁路国有化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不过,本文通过对1948年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原因的分析,认为此次国有化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但该政策主要是为了巩固政权,民族主义并非首要考虑因素。

关于1948年外资铁路国有化,国外学者在对阿根廷铁路发展史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均有所论述;②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未开始对阿根廷铁路业发展的系统研究,仅在就阿根廷或拉美发展战略的研究中略有提及。

③本文旨在对推动庇隆铁路国有化政策实施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一、铁路国有化符合阿根廷铁路工人的民族主义情感及切身利益

  1943年军人政变后,庇隆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从一个普通的上校军官一跃成为阿根廷总统。

在此期间,庇隆个人的才干和能力固然不可否认,但是与工人和工会的联盟也是其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依靠工人的支持成功当选总统后,庇隆面临着进一步巩固政权的任务。

这就需要其继续自1943年就已经开始的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政策。

附属于出口经济的阿根廷劳工阶级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且铁路国有化也符合阿根廷铁路工人的切身利益。

因此,庇隆一上任就表明了实现铁路国有化的决心,这显然是为了赢取工人阶级的继续支持。

  阿根廷工人阶级本身即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这主要是因为诸如采矿、肉类包装和铁路运输等阿根廷出口经济部门最主要的行业大多由英美等国大企业所控制,外国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其中享有较高的地位,这引起了阿根廷工人阶级的不满,他们反对外国资本家,认为正是他们的剥削导致了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境地,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阿根廷工人阶级的民族主义情绪。

具体就英资铁路公司来说,在二战爆发时,阿根廷铁路业雇佣了将近2000名英国公民。

①这些英国人几乎占据了英资铁路公司中所有重要的技术岗位,且在很多方面都享受特殊待遇。

这种做法激发了阿根廷本土工人将铁路收归国有、实现经济独立的民族主义情绪。

1946年7月,阿根廷铁路联盟在第二十一届全体会员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倡导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铁路国有化。

1947年2月,英阿政府就国有化事项签订最终合同,其中有一条规定要保证公司中英国工人现有的职位和待遇,②阿根廷工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在工人的压力下,阿根廷国务卿对英国铁路公司管理者表示:

“英资铁路公司中的英国雇员可能必须得开除。

阿根廷民众要求结束英国人对阿根廷铁路业的管理,这种想法在阿根廷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③由此可知,工人阶级的民族主义情感对阿根廷铁路国有化及之后铁路业相关事务的安排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自一战起,曾经在阿根廷充当文明进步工具的英资铁路开始出现技术停滞的问题,且在大萧条及二战的连续冲击下日益衰落。

在此情况下,英国铁路公司的管理者们不是进行技术革新,而是采取镇压性的劳工政策,试图通过提高工人生产力的方式提高效率。

这种想法因阿根廷政府的支持而变为现实。

1935年8月,阿根廷政府出台有利于英资铁路公司管理者的法令,将工作日时间延长至12个小时,并加强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1935年法令为英资铁路公司进一步压榨工人提供了法律保障。

代表工人利益的铁路工会为了对抗1935年法令,计划进行整体罢工,但其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么做将同时与英资铁路公司和阿根廷政府为敌,阻力太大。

④1943年军事政变后,英资铁路的运行状况进一步恶化,1944年,阿根廷铁路赤字达四千万比索。

铁路的进一步衰落严重威胁到铁路工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工会提高工资及改善工人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更加难以实现。

为了避免英资铁路的崩溃,阿根廷铁路工人们热切地盼望国有化的到来,他们相信国有化将使铁路成为阿根廷国家及工人实现进步和繁荣的工具,而不再是外国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

庇隆从1943年担任劳工部长开始,就致力于赢得铁路工会的支持,当英资铁路公司成为阿根廷工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碍时,与工人结成联盟的庇隆政府自然会考虑通过国有化铁路换取工人的支持。

  由上可见,产生于19世纪末出口经济繁荣期中的阿根廷工人阶级本身即具有经济民族主义的传统,外资铁路国有化与其民族主义情感需求一致;其次,自一战开始的铁路危机促使铁路公司管理者们采取镇压性的劳工政策,引起劳资关系的恶化,阿根廷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迫切希望实现铁路国有化。

已经与工人和工会结成联盟的庇隆政府为了进一步获取政治支持,巩固新生政权,自然将铁路国有化提上日程。

  二、铁路国有化是为了化解阿根民族主义者及激进党的反对

  1946年当选总统后不久,庇隆就提出了以“政治主权、经济独立和社会正义”为主要内容的庇隆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

但1946年英阿政府达成的米兰达伊迪条约中规定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逐步实现铁路国有化,这基本上是对其前任铁路政策的延续,与庇隆所树立的经济解放者形象并不相符。

该条约引起了阿根廷民族主义者及激进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米兰达伊迪协约是庇隆对外资的让步,并要求将外资铁路直接收归国有。

民族主义者及激进党的反对直接威胁到庇隆政权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庇隆铁路政策的转变。

  1936年12月23日,时任阿根廷总统的胡思托向国会宣布了国有化铁路的计划,迈出了阿根廷铁路国有化的第一步。

之后的奥尔蒂斯和卡斯蒂略政府也基本延续胡思托的铁路政策。

不过,胡思托所倡导的铁路国有化是提倡在政府财政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逐渐收回外资铁路公司,而非直接购买。

1946年上台的庇隆政府虽然以其鲜明的民族主义立场闻名,但庇隆执政初期的铁路政策与其前任基本无异,并未采取更加激进的民族主义措施。

实际上,到庇隆上台时,铁路危机已经相当严重。

在此状况下,英国政府急于将其出售,但对阿根廷来说,国有化铁路很难说是有利的买卖。

①1943年9月,英国派出了J?

蒙太古?

艾迪(J.MontegueEddy)等一行三人到阿根廷,协商解决铁路国有化之前英资铁路的运行问题,但未能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果。

阿根廷《军号报》(ElClarín)指出,对于直接购买外资铁路的建议,阿根廷政府一直都表示反对。

②事实上,在1946年7月前,大多数阿根廷人也都认为直接购买英资铁路不可能,他们不相信庇隆能够在提高工资、现代化铁路系统的同时支付购买铁路的大笔资金。

1946年6月,由威尔弗雷德?

伊迪(WilfredEady)带领的贸易访问团取代了埃迪一行,继续进行铁路国有化问题的协商。

伊迪在协商一开始就建议阿政府一次性购买英资铁路,但庇隆予以回绝,他说:

“我们不准备用冻结的资金来购买这些过时的设备。

”③1946年9月17日,英阿双方就铁路问题达成一致,签订米兰达伊迪条约。

该条约规定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接管英资铁路公司的经营性资产及负债,同时为其提供以下政策优惠:

免税、延长米特雷法中规定的关税豁免、保证最低运营收入及阿根廷政府在五年内提供5亿比索用来实行现代化铁路线路。

阿根廷政府可以在不设限的时间内从股东手中购买股份,直至完全获得铁路所有权。

④  英阿政府均对米兰达伊迪条约的达成表示欢迎,认为该条约再次体现了英阿历史上的友好关系。

但是,在战后阿根廷民族主义高涨的大背景下,该协约在阿根廷国内则引起了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以激进党为首的庇隆政府反对派也以此为借口展开对庇隆政府的攻击。

在1946年出版的《铁路应该归阿根廷所有》(Losferrocarrilesdebenserdelpuebloargentino)一书中,阿根廷著名的修正主义历史学家劳尔?

斯卡拉布里尼?

奥尔蒂斯(RaúlScalabriniOrtiz)对合资公司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强烈反对以合资公司形式出现的英国资本主义,并坚信阿根廷经济将因此受到损害。

⑤马西亚尔?

冈萨雷斯(MarcialGonzález)在名为《米兰达伊迪条约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ElconvenioMiranda-Eadyysusreprecucionesenlaeconomíanacional)这个16页的宣传册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米兰达伊迪协定是对阿根廷国家的背叛,庇隆和米兰达的行为将阿根廷带回到了30年代的罗加时代。

⑥此外,庇隆铁路政策与其经济解放者形象不符的事实也给了庇隆政治反对派――激进党机会。

自1946年被庇隆政府取代后,这个曾经的执政党一直没有放弃对庇隆政府的攻击。

他们反对英阿铁路协商的秘密进行,要求阿根廷媒体报告协商细节。

①该党的主要代言人阿图罗?

弗朗迪西还表示,现在反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激进党政治主张的一部分。

因此,激进党反对政府与私人资本家建立合资公司,只有全部国有化铁路才能满足激进党的期望。

在一次关于铁路国有化问题的演讲中,弗朗迪西指出:

  我认为政府不应该与垄断者合作建立合资公司。

因为合资公司并不是向国有化的目标迈进,而是使得外国资本家可以在阿根廷通过合法途径避免其服务的国有化。

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这种欺骗行为提供便利。

  激进党的另一个代表索拉诺?

佩尼亚?

古兹曼(SolanoPe?

?

kaGuzmán)也说,米兰达与英国建立合资公司的计划还不如1940年皮内多提出的铁路国有化计划。

至少,皮内多的计划保证阿根廷在56年后能够收回铁路所有权,但米兰达的计划甚至都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而且,佩尼亚注意到,合资公司的想法来自英国,他说:

  合资公司是英资铁路公司管理人员为了保护其资本投资而想出来的,政府同意给外资这样的特权几乎完全丧失了阿根廷的特性。

  民族主义的工具性特征在激进党对庇隆的反对中表现的十分明显,显然,激进党之所以无法接受对铁路进行逐渐国有化的方案,主要是因为提出这种解决方式的人是庇隆。

  可见,庇隆清楚地认识到直接购买英资铁路公司过时的设备并不划算,因此决定延续其前任的铁路政策。

但建立合资公司的做法与他所扮演的阿根廷经济解放者的形象相冲突。

这就引起了阿根廷国内民族主义者及激进党的强烈反对,对新生的庇隆政权造成威胁。

在此情况下,国内政治斗争及阿根廷国内民族主义的高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庇隆铁路政策的转变。

  三、铁路国有化是英美不断施压的客观结果

  自阿根廷铁路出现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对解决阿根廷英资铁路问题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即尽快将英资铁路转为阿根廷所有。

英国政府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历次英阿协商中,多次提出用阿根廷被冻结的英镑换取铁路国有化。

米兰达伊迪协定签订后不久,庇隆政府宣布对英资和法资铁路进行直接购买。

英国的态度与美国从外部施加的压力客观上推动了庇隆铁路政策的转变。

  为解决二战爆发带来的商业紧急状况,英阿双方于1939年10月就英国向阿根廷的战时购买问题签订了协定,阿根廷农牧产品出口市场得到保证。

但是,该协定中规定阿根廷在英国银行中的英镑储备是不允许自由兑换的,在阿根廷需要美元支付其从美国的进口及偿还外债的现实下,这一规定给阿政府带来了麻烦。

此后,阿根廷政府一直试图恢复其英镑储备的可兑换性,而英国则表示反对。

  与此同时,自大萧条以来的英资铁路公司危机开始成为威胁英阿友好关系的主要障碍。

1940年9月初,皮内多被任命为阿根廷财政部长,受命解决英资铁路国有化问题。

英国外交部很快采取行动,了解到皮内多偏向于利用阿根廷在英国银行的英镑储备进行铁路国有化。

英国政府对此非常满意。

④不巧的是,皮内多与英资公司勾结的传闻引起了阿根廷公众的反对,皮内多计划失败。

但英国外交部的计划并未因此搁置。

皮内多下台后,英国外交部长怀特豪再次向阿根廷政府提交了一份计划,其中提到阿根廷政府应尽快考虑用在伦敦的英镑储备购买英资铁路这个计划。

阿根廷驻伦敦的外交官对此表示反对,不过,英国外交部并未重视其意见,而是进一步要求英国驻阿根廷的外交官埃斯蒙德?

奥维(EsmondOvey)完成两个任务。

首先,他需要试探出阿根廷政府关于铁路问题的真实态度;其次,他要尽快与阿根廷签订战时购买协议。

奥维先生还被告知,英国绝对不会删去用阿根廷的英镑储备购买英资铁路这一条款,因为这是保证阿根廷开始考虑解决铁路问题具体措施的唯一方式。

①时任阿根廷财政部长的阿塞韦多(CarlosAcevedo)对此表示反对,他倾向于自由度更高的环境,认为阿根廷可以考虑用英镑储备购买铁路、商业证券或外债。

②在此情况下,英国外交部做出些许让步,但关于铁路国有化的要求仍然存在。

英国外交官和巴林兄弟公司的代表都被告知,英国可以接受对该协定的一些修改,但前提是英镑结余不可兑换(条款2)和阿根廷用这些资金购买英资铁路(条款3)的条款不变。

  在1942年4月12日的一系列磋商后,英国政府决定暂时搁置铁路问题,并将注意力转向国内,试图通过跨部门之间的磋商找出解决英阿铁路困境的最好方式。

1943年军事政变后,时任英国驻阿根廷大使的戴维?

凯利(DavidKelly)在向伦敦的报告中提到,阿根廷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高级官员都没有被替换。

这两个机构是英国铁路国有化计划在阿根廷少有的支持者。

凯利的报告消除了英国的疑虑,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英国政府一直没有放弃要求阿根廷政府接受铁路国有化的努力,他们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1943年军事政变以后,英国政府分别于1943年9月和1946年6月派出贸易访问团到阿根廷,英国贸易团成员在两次协商中都提出了阿政府用其英镑储备购买铁路的建议。

1946年8月底,英阿协商在英镑结余问题上陷入僵局。

英国想把铁路、肉类和英镑结余这三个问题联系起来一起解决,而阿根廷则将解决英镑结余问题作为其他协定达成的前提条件。

当然,将三个问题联系起来是符合英国利益的,他们可以用英资铁路偿还部分战时债务,但是庇隆在用困在伦敦银行的英镑结余购买铁路问题上则陷入犹豫。

9月初,英国贸易团忽然决定暂停协商返回伦敦,这个威胁很快有了效果。

几天后,即1946年9月17日,英阿双方就签订了新的贸易协约――米兰达伊迪条约(Miranda-EadyAgreement),其中规定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逐渐实现国有化。

  就在英阿铁路问题看似尘埃落定之时,美国施加的压力给了英国机会,并直接促成了庇隆国有化铁路政策的转变。

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官员们不同意米兰达伊迪协定中处理阿根廷英镑结余的条款,认为其违反了美国1945年向英国提供贷款的精神。

英国借机再次提出全部出售英资铁路的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插手让大多数阿根廷人担心,如果英国不满足美国要求的话,英资铁路很可能就会成为美国向英国提供贷款的抵押品。

这样,阿根廷人就只能在英资铁路国有化和将英资铁路转移到美国手中做出选择。

而且,阿根廷急需立刻做出选择,因为战后通胀使得阿根廷在伦敦的英镑结余贬值日益严重。

正如之后庇隆向来访的美国国会议员解释的那样:

  我们在美英都有大量的存款,但我们无法以等值的黄金取出这些存款。

现在世界范围内物价飞涨,而我们的存款正在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在英美两国的双重压力下,米兰达伊迪协定签订后不久,阿根廷政府忽然宣布直接购买外资铁路。

由于英阿新的贸易条约《安第斯条约》直到1948年2月才签订,英资铁路公司的移交也被推迟到1948年3月1日。

这标志着长期困扰英阿关系的铁路问题的最终解决,英国自20世纪30年代起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客观上推动了庇隆铁路国有化政策的转变,而美国的压力则直接促成了该政策的最终实施。

  1948年外资铁路国有化是庇隆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典型事例,因而也经常被用来证明庇隆时期阿根廷经济民族主义高涨这一事实。

但在掀去民族主义的面纱后,我们会发现,庇隆铁路国有化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当时阿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庇隆执政基础的工人阶级对铁路国有化的向往,使庇隆确立了实现铁路国有化的目标;庇隆执政初期不够彻底的铁路国有化措施,引发了阿根廷国内政治反对派及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直接购买铁路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英国政府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阿根廷用英镑结余购买才肯交付铁路的坚持客观上也推动了庇隆铁路政策的转变。

  通过对1948年阿根廷外资铁路国有化原因的探讨可以看出,虽然庇隆直接购买外资铁路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庇隆在铁路国有化政策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出鲜明的理性务实色彩。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将1948年铁路国有化看做单纯的经济民族主义作用下的结果,而应该深入认识到促使该政策达成的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庇隆的经济政策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作者简介】王慧芝,女,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历史、政治。

  【责任编辑:

杜敬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