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887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高考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13年高考(216)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搅拌/矫枉过正

讹传/峨冠博带

讴歌/呕心沥血

B.落款/络绎不绝

菜肴/遥相呼应

挟制/汗流浃背

C.眉批/没齿不忘

租赁/不吝赐教

创伤/疮痍满目

D.地壳/一窍不通

昵称/销声匿迹

曝晒/飞湍瀑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教育部决定开展高中教科书使用的问卷调查,我市须自主确定分别位于市区和县城的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各一所参加调查。

B.青奥会日益临近,南京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青奥会已成为展现南京国际化形象和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C.近期全省有雨雪飘落,气温明显下降,但今冬气温是否较去年同期还有所降低,有关专家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D.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

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

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

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

雕匠缓缓说道:

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4.以《红高粱》《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生死疲劳》等作品享誉世界的中国作家莫言,

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某中学文学社准备举办莫言作品读书报告会,请你拟一句活动海报的宣传语。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分)

30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

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

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

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

公独奋曰:

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

即上疏曰:

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

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

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

公上疏曰:

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疏三上,不报。

即上言:

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

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

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

公上表谢,其略曰:

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

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

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

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恬于进取

恬:

淡泊

B.章累上,不报

报:

上报

C.落翰林学士

落:

免除

D.

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

关闭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分)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死生祸福,天也

A.

B.

C.

D.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

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

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

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3分)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4分)

(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说明。

(2分)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4)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哀久绝。

(郦道元《三峡》)

(6)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

(7)

,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第二》)

(8)君子引而不发,

(《孟子·尽心上》)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梁实秋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平、快、挂,七长八短的一大堆。

明知其间未必有多少令人欢喜的资料,大概总是说穷诉苦、琐屑累人的居多,常常令人终日寡欢,但是仍希望有一大堆信来。

Marcus

Aurelius

曾经说:

每天早晨离家时,我对我自己说,‘我今天将要遇见一个傲慢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说话太多的人。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自然而且必要的,所以不要惊讶。

’我每天早晨拆阅来信,亦先具同样心理,不但不存奢望,而且预先料到我今天将要接到几封催命符式的讨债信,生活比我优裕而反来向我告贷的信,以及看了不能令人喜欢的喜报,不能令人不喜欢的讣闻等。

世界上是有此等人、此等事,所以我当然也要接得此等信,不必惊讶。

最难堪的,是遥望绿衣人来,总是过门不入,那才是莫可名状的凄凉,仿佛有被人遗弃之感。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

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最得体。

另一种人,好以纸笔代喉舌,不惜工本,写信较勤。

刊物的编者大抵是以写信为其主要职务之一,所以不在话下。

因误会而恋爱的情人们,见面时眼睛都要迸出火星,一旦隔离,焉能不情急智生,烦邮差来传书递简?

Herrick有句云:

嘴唇只有在不能接吻时才肯歌唱。

同样的,情人们只有在不能喁喁私语时才要写信。

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所以亦不在话下。

我所说的爱写信的人,是指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

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

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

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写信如谈话。

痛快人写信,大概总是开门见山。

若是开门见雾,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则其人谈话亦必是丈八罗汉,令人摸不着头脑。

我又尝接得另外一种信,突如其来,内容是讲学论道,洋洋洒洒,虽未要我代为保存,我则觉得责任太大,万一庋藏不慎,岂不就要湮没名文。

老实讲,我是有收藏信件的癖好的,但亦略有抉择:

多年老友,误入仕途,使用书记代笔者,不收;正文自第二页开始者,不收;横写或在左边写起者,不收;有加新式标点之必要者,不收;没有加新式标点之可能者亦不收……因为有这样多的限制,所以收藏不富。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

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意思。

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的称兄道弟了!

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

师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书信写作西人尝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其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

我国尺牍,尤多精粹之作。

但居今之世,心头萦绕者尽是米价涨落问题,一袋袋的邮件之中要拣出几篇雅丽可诵的文章来,谈何容易。

11.信在本文中有哪四个别称?

(4分)

12.第2、5两段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朵云遥颁:

阶级升黜:

13.收藏信件应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请结合文中第4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不超过20个字。

(6分)

20

14.从本文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

请试作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雅与俗

莫邪

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来,鞭打几死。

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

有人问他缘故,他说:

一开口就俗了。

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

然而这样的做作,不也有一些太雅之嫌否?

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与雅无关。

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

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

当时一般斗方名士,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讽了一阵,至今当为话柄。

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厉,有行必雅,无事肯俗。

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已竭尽雅之奇观,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

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

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

可是一人始倡,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

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雅事,明之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

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

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也有一些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

倪云林之俗,我就为了他的有意。

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的,所以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

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学朱元璋,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

莫君利哀(仿高君尔基的雅称)所写的《装腔作势》,就是为这些雅人写照的。

我想要收集这项材料,恐怕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正可以车载之计量,汗牛之充栋吧——用两个之字,文气便雅。

不过雅事只止文人有份,不识字的浑人是无份的。

因此既有文人的太雅成俗,也就有了浑人的太俗成雅。

党太尉的销金帐里,羊羔美酒,就是个明证。

而梁山黑旋风开口老子,闭口铁牛,实在妩媚可爱,端的不俗。

就是鲁迅笔底下的阿Q,几声我要……,我也认为是近代第一雅人。

为什么呢?

也不过为了他们的一片天真,无心于雅。

其所言所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却自然地绝妙千古,俗得太雅耳。

文人中毕竟黄山谷是有点道理的:

到了宣州,有人请他写字,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有人因为他给了俗人,为他可惜,他就笑着说,有不俗的人,引一个来看看。

这话真正痛快极了!

反过来说,谁是雅人呢?

谁不是俗人呢?

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雅与俗的究竟来。

我时常听见人们说,文章要做得雅俗共赏,方为妙文。

这话,我有些不相信,因为雅能赏的,俗未必能赏;俗能赏的,不一定雅能赏。

因此,我想,也许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吧。

至于我这篇不妙文,既难追雅,又难谐俗,也就只好雅俗不共赏了。

15.文章认为应怎样区分雅与俗?

结尾处画线的句子隐含了怎样的文章观?

(6分)

16.第段的议论有什么特色?

请简要概括。

(6分)

17.请简要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

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故诗有三义焉:

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20.《诗品》与刘勰的《》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

《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合称为六义。

(2分)

21.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2分)

15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中,觉民热情参加进步团体的活动,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进步文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大胆与丫头鸣凤恋爱,最后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B.《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深刻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制度;狂人的许多语言带有象征的意义。

C.话剧《茶馆》中,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不断改良,却仍然逃脱不了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命运。

D.《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他到密室中拿金路易送给欧也妮,则鲜明地表现了这个吝啬鬼的狡诈的一面。

E.《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篡夺王位,还对屈从自己的王后戏言: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此语指出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格。

23.简答题(10分)

(1)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

这副对联包含了《三国演义》中哪两个故事?

(4分)

(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楼梦》中哪一重要事件?

这一事件对全书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所选文字表现了晴雯怎样的性格特点?

(6分)

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

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

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

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从前的文学观念与我们现在的文学观念很是不同。

他们以为文学的唯一作用只是载道。

但我们认定文学广大无垠,是批评人生、解释人生的。

在他们的旧观念下,多少真正的文学为旧观念所压迫,竟失去了它们的真价值,而为一般人所轻视。

最可怜的便是小说,他们亦读小说、做小说,爱小说,但却始终拿消闲的态度来对付小说,以为小说是不能称做正宗文学的。

他们以为小说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君子弗为也。

他们虽然轻视小说,但是他们仍旧是很迫切地要知道他人的感情与动作,他们受了生之压迫,感受生之苦痛,仍旧很迫切地要求安慰,要求同情。

他们仍旧向小说家喊道:

请你们安慰我,使我乐,使我忧,使我歌,使我泣,使我富于情绪,使我梦,使我笑,使我震动,使我饮泣,使我思量。

(莫泊桑语)所以仍旧差不多是无一人不读小说。

小说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势力。

有许多人虽然受了旧文学的观念的束缚,但是所为道也者,究竟敌不住情感。

他们自身领会了人生的意义,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创造的冲动永久催促他们,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所以仍旧有好小说出现。

(节选自瞿世英《小说的研究》)

24.旧观念下一般人是如何看待小说的?

请简要概括。

(5分)

25.第2段中,为什么说小说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势力?

(4分)

26.最后一段中所说好小说出现的条件有哪些?

(6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A.jio

u/u

B.lu

yo

xi/ji

C.mi/mln

chung

D.qio

np)

2.C(A.表意不明。

B.搭配不当。

迎接青奥会不能成为……舞台。

D.结构混乱。

可删去所导致的)

3.示例:

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

【评分建议】4分。

内容恰当2分,语言表达2分。

4.示例:

领略魔幻现实主义的风采,聆听中国乡村风情的绝唱。

【评分建议】5分。

修辞手法2分,内容表述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B(报:

答复)

6.A

7.C(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

8.

(1)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

【评分建议】3分。

独引大体略细故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评分建议】4分。

济所以贵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

抛弃忧国之心)?

【评分建议】3分。

乞身敢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借代;东风代指春天。

【评分建议】2分。

修辞手法1分,简要说明1分。

(2)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

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

【评分建议】4分。

每联分析各2分。

(3)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评分建议】4分。

每层2分;第二层,以景作结1分,简要分析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夙兴夜寐

(2)恐年岁之不吾与(3)别时茫茫江浸月

(4)用之如泥沙

(5)空谷传响

(6)千骑卷平冈

(7)人而无信

(8)跃如也

【评分建议】8分。

每空1分,有错、漏、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11.书、简、函、尺牍

【评分建议】4分。

每点1分。

12.隔个好久(从老远)来了一封信地位待遇改变

【评分建议】4分。

每问2分。

13.亲笔作书,开门见山,行款正确,文字清通。

【评分建议】6分。

答出任1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答全得6分。

14.典雅清丽,中西合璧,洞达人情,幽默风趣。

【评分建议】6分。

得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15.始倡(首倡)和无心(天真)是雅,从风和有意(做作)是俗。

好文章既不刻意追雅,也不刻意谐俗。

【评分建议】6分。

第一问2分,第2问4分。

16.多用事例,妙引古诗,亦庄亦谐。

【评分建议】6分。

每点2分。

17.先由倪云林的故事入题,点明其是太雅而成俗,并指出此雅习至今依然未绝;进而举例剖析什么是雅与俗,阐明雅者实际上皆俗的道理;最后指出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

【评分建议】6分。

每层2分。

七、作文(70分)

18.【评分建议】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译文一】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

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

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

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

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

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

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

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

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

范公说:

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

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

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

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

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

唯独范公激昂地说:

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立即上书说:

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

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

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

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

执政大臣对范公说:

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

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

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

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

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

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

范公上疏说:

常平法,始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法不能改变。

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做为效法的榜样。

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

范公上书对皇上说:

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

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

陛下有接纳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

王安石大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

免去了范公翰林学士之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

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

虽然说是请求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

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

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

人的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