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750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docx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

(1)

[日期:

2005-01-10]

来源:

 作者:

杨生春

[字体:

大 中 小]

广西师大附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生事物,同时也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亮点之一。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两种形式。

两种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科知识的延伸、拓展与提升,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表现为教师不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自己去获得结论;而研究性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可以是属于某一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它需要安排一定的课时来开设,结合生活实际来开展,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后者更接近于科学研究活动。

同时,两者又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础,而研究性课程又是学科知识的拓展、加深和应用。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已经列入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即将颁布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全国所有的普通高中学校都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取得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

2、广西师大附中已经通过教育厅的验收,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同时,学校还将努力跻身于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行列。

就当前形势而言,作为示范性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学校发挥示范性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

3、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与合作,增强团队精神。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广西师大附中决定,在2002届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该年级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

我们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全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3年3月)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领导和管理,我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协作、高一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直接参与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召开师生动员大会。

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分别在高一年级全体教师和学生中召开动员大会,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3、进行理论培训。

首先,我们组织任课教师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等文件,下发《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一书给教师人手一册,让全体教师深入领会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

其次,我们组织全体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广西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让学生懂得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二)选题阶段(2003年月4-5月)

1、征集课题。

面向全体师生征集研究性学习课题,然后由中心组进行汇总,汇集成《广西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参考选题》,印发给学生作选题参考。

2、指导学生选择课题。

首先,任课教师下到各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如认知基础和人力、物力、财力条件等)选择研究课题。

其次,实施中心组成员开会研究学生初步选定的课题,将相对成熟的课题定案,将不成熟、不合适的课题退还学生,要求学生修改或更换。

学生选定研究课题后,可自由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每组5-10人),自由选择指导教师(每个课题1-2名),然后由实施中心组进行平衡、协调。

3、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登记表。

制定研究方案时要求学生考虑以下内容:

课题的提出,研究的基础和条件,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课题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课题组人员分工,预想的研究成果和形式等。

要求每个课题组填写《广西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登记表》一式三份。

实施中心组对所有的课题进行审核研究,批准立项,并加以分类、编号;同类课题组成大课题组,由实施中心组委派一名教师作为总负责人。

4、举行开题大会。

首先,指导教师下到课题组指导学生准备开题大会材料:

课题实施方案(文字材料)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电脑演示软件)。

其次,要求每个课题组在开题大会上都必须展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

(三)实施阶段(2003年6-8月)

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而暑假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黄金时间。

在暑假到来之前,我们提出了如下要求:

1、学生以课题组为单位搜集、整理资料,进行实地采访,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教师随时随地进行指导。

2、在每一次研究活动中,课题组必须做好研究活动记录,建立研究档案,为评价提供依据。

3、课题组必须认真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制作成果作品(电脑软件),为结题作准备。

(四)结题阶段(2003年9-10月)

1、学生上交研究成果作品,实施中心组进行初步评价,然后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进一步作鉴定,评选优秀研究成果。

2、举行结题大会,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回答老师、同学们的提问,通过专家组的鉴定。

3、张榜公布优秀研究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4、总结课程实施情况,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将学生的优秀成果结集,并向有关部门和报刊、出版社推荐。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和思考

经过9个多月的研究探索活动,广西师大附中的第一轮研究性学习课程已接近尾声,目前,我们共收到学生上交的研究性学习成果60多项,其中包括研究报告、论文、研究资料、电脑作品和感受体会文章等200多篇(件)。

总览这一篇篇、一件件凝聚着学生心血和汗水的研究性学习作品,回顾开展这一活动的历程,我们的感受和体会是:

1、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是研究型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在这门课程中,从课题的选择到成员的组合、研究过程的实施都有学生自己定夺,老师、学校扮演了服务、指导角色,学校为学生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办法和操作步骤,学生自己选择比较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为研究课题。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己拟订计划,主动去搜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自主组织阶段性小结、论文交流、评估等活动。

为什么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这么高的热情,我们也作了反省,很可能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低估了学生的潜在能量,因而压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主要表现为学生自觉行为增多,对社会和生活关心程度提高,开始注重人格、人品的内涵。

我们的课题涉及社会文化、人文历史、环境保护、旅游消费、心理健康、学校教育等方面,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实地观察、资料整理和撰写课题报告,不仅拓宽了学习空间,学到了书本上和校园内学不到的东西,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更为主要的是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提升,懂得了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

3、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通过实践,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比较多的学生开始喜欢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待问题,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和评价等研究方法,同时加强在合作、竞争、创新、自尊等心理品质的指导,还根据课题设计不同的调查研究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档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现和研究课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探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1、如何为研究性课程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到知识目标多层次、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迁移和突破,它集中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反映了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突出了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学科门类多,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如何来适应学生们课题研究的需要;如何解决研究性课程的需要与学校条件落后的矛盾;如何确保研究性课程的时间、地点、设备的“三落实”,都是我们要进一步考虑的。

2、如何把握研究性课程与学科学习的关系。

学科考试是学校、社会、家庭最敏感的话题,也是我们学生的出路所在,有的老师、家长不竟要问:

研究性学习对高考有用吗?

老师、学生忙于“3+X”,本身工作繁忙,应试压力很大,又要抽调时间和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业负担,加上研究性学习成绩不列入高考,自然会遭到部分教师和家庭的反感。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需要赢得社会、家庭和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研究性课程要积极渗透学科知识,在学科内容的背景下,由学生选择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生活实践有关的课程进行研究。

但同时也要防止研究性学习学科化,进而成为单纯的学科竞赛辅导或解题研究,这就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用意。

3、如何深入持久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上的革命,今年高一年级是试点,以后将普及到整个高中段教育。

研究性学习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活力,但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刻不容缓。

学校是始终为培养人才而存在、而奋斗的,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领会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借鉴吸收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和经验,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

(2)

[日期:

2005-01-1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谈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调查问卷设计指导

 

 

社会调查法是文科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调查的方法虽然很多,对于中学生而言,问卷调查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根据研究课题明确调查目的,设计各类调查问卷。

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样本,通过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完成事先设计的调查项目。

最后,由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的一种方式。

由于它遵循概率与统计原理,因而,调查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时也便于操作。

这一方式对调查结果的影响,除了样本选择、统计手段等因素外,问卷设计水平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性条件。

调查问卷是沟通调查人员与被调查对象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指导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调查问卷,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科学性的保证。

根据指导学生设计桂林市“白色污染”调查(学生后来放弃此课题)和桂林市民文化消费调查两个课题的调查表,认为在课题开展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表设计的相关培训。

一、问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设计与修改阶段,3、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

根据研究的课题,使调查目的明确化;确定调查样本的范围、对象及调查的方式,对已有资料、信息加以分析,确定汇总、分析方法,设定各种假设的结果。

许多学生并不重视这个阶段,使得刚开始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或设计的问卷不全面,或脱离课题要求。

设计与修改阶段:

确定调查项目,设定提问的形式、内容、语气、措词用字、提问顺序和回答形式。

初步走访部分被调查者,通过面谈,了解被调查者的信息,急时调整调查的内容、语气、用词等,使被调查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反映真实情况。

通过反复模拟试验,对问卷存在的问题作多次修改。

这个阶段是式设计与制作调查问卷的重要阶段,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要问那些内容。

应该指导学生与部分被调查者面谈,了解被调查者的信息,急时调整初步制定的调查的内容,通过反复试验来完善调查表。

实施阶段:

印刷、校对,完成调查问卷。

二、问卷设计的格式

问卷设计的格式一般可分为四部分:

1、标题, 2、问卷说明,3、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4、问题与回答栏。

标题:

一个醒目的标题,能让被调查者很快明白调查的意图。

问卷说明:

首先是问候语,并向被调查对象简要说明调查的宗旨、目的和对问题回答的要求等内容,引起被调查者的兴趣,同时解除他们回答问题的顾虑,并请求当事人予以协助。

如果是留滞调查,还应注明收回的时间。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是关于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年收入等的提问项目。

该项往往是根据属性分类的重要依据。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等这些是分类变量,可放在问卷的问题前面,以便进行数据处理时方便些。

问题与回答栏:

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问卷一般把问题与回答栏分开,形成问卷和答题卡,有利于重复使用问卷,减少研究成本。

三、问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问卷设计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主题明确。

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主题。

在问卷设计之初要找出与调查主题相关的要素,问题必须与调查主题紧密相关。

问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

违背了这样一点,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且干扰对调查分析与结果的推论。

注意紧紧围绕调查主题,问卷题目的表述要简洁、明确,内容要生动活泼,接近生活。

题目要求尽可能用中性词语简要陈述,避免使用敏感性词语,以免影响被调查者的态度。

2、一般性。

问题的设置应具有普遍意义,这是问卷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

(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最初的问题设计)你买菜时一般自带:

A、竹篮  B、塑料筐   C、布袋   D、塑料袋   E、……

如果统计指标没有必要那么细,那就犯了一个"特殊性"的错误,从而导致某些问题的回答对调查毫无意义。

3、结构合理。

问题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被调查者的思维程序。

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具有逻辑性、连贯性、条理性、程序性,所提的问题最好是按类别进行“模块化”。

问题设置紧密相关,问题集中、有整体感、提问有章法,被调查对象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而不是发散的、随意性的、不严谨的信息。

如:

(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最初的问题设计)

你认为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生产的发展太快   B、塑料制品回收太少    C、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

你认为市场上哪中包装材料应用最广?

    

    A、塑料     B、纸    C 、布

你认为消除白色污染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A、焚烧   B、填埋  C、回收  D、使用替代品

……

从问题的安排顺序来看,给人一种东问一句,西问一句,非常凌乱的感觉,被调产者不能很快明白调查意图。

4、确定性。

问题的提出要准确,清晰,便于回答。

被访问者是否能够对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等等。

如:

你对文化消费有何看法?

即使作为开放式问题,被访问者一时也难以作出明确的回答,答案也将是五花八门的难以汇总统计。

5、客观性。

所有的问题都不允许带有调查者的某种主观倾向和暗示,问题要设置在中性位置,应作到能够让被调查者作出真实的回答。

如果提问方式带有诱导性,得到的结果是问题设计者想得到的,而不是被调查者实际的想法。

6、便于整理、分析。

问卷设计应考虑到问卷在调查后的整理与分析工方便可行,容易得出调查结果,以及调查结果有说服力。

调查问卷往往是将一些定性的事物进行量化,这要求调查指标是能够累加和便于累加的。

调查的结果又是将量化的现象进行定性分析,这要求指标的累计与相对数的计算是有意义的,通过数据能够说明所要调查的问题。

7、长度适宜。

所提出的问题不要过繁、过多,回答调查问卷的时间不应过长,以免引起被调查者不耐烦的情绪。

8、通俗易懂。

调查问卷应使被调查者一目了然,并愿意合作,如实回答。

所以调查问卷中的语气要亲切,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对敏感性问题采取一定的技巧,使调查问卷具有合理性和可答性。

 

总之,在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调查问卷时,除要遵循八个设计原则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如何获得他人帮助,配合自己开展工作,如何从他人获取想要的信息的能力。

这些不仅是采用社会调查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的,而且应该使之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心得。

 

附1: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问卷

1.你认为市场上哪中包装材料应用最广?

    

 A、塑料     B、纸    C 、布

2.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A、知道     B、不知道

3.你认为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生产的发展太快   B、塑料制品回收太少    C、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

4.你认为消除白色污染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A、焚烧   B、填埋  C、回收  D、使用替代品

5.生活中,你是否考虑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A、尽量避免  B、偶尔避免   C、从不考虑

6.你使用过的一次性的塑料袋是如何处理的?

      

A、扔掉   B、烧掉    C、二次利用

7.你平均每周使用多少个塑料袋?

A、5个以下   B、5至10个    C、10至20个    D、20个以上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策略(3)

[日期:

2005-01-1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且在学科教学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已经纳入国家新课程体系中,成为一门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最具有活力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

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科学研究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学习和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

这是教育变革的必然要求。

教师如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

按研究性学习的应有之义,教师既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去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①本文拟对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作一探讨。

(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应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向已有的结论。

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态度,而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导。

那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呢?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本人认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成为: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他应是学生学习的“参谋”和“教练”,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当然,这里的指导不是指传统的解惑、解难。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课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课题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因此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将学生引导到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的指导路径也已经失灵。

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什么呢?

归结起来,大约为:

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

这种指导要求教师一方面能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输送氧气,让它能燃烧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之一,教师有责任参与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从目前的学生现状看,教师的参与也是必需的。

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研究课题应该熟悉,才不至于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尴尬,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对课题必须有先于学生和深于学生的了解。

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除了作为研究活动的参与者之外,别无它法。

教师的参与可以是交互式,可以是同步式,可以是间断式等。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其工作的前提条件。

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到学生课题组的活动,倾听和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活动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

同时也正是在参与中,教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

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各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困难、问题,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发生各种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

具体来说,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要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等。

●活动指导系统中的合作者

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已不能单独地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技术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必须建立一个由学校、家庭、社区组成的大系统,而其中学校这个系统又由领导、总负责教师、各科任教师(指导老师)、班主任、学生研究小组负责人共同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系统。

而各位指导老师是这个活动指导系统的一个分子,必须充当好合作者的角色。

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学会欣赏自己的协作对象。

相互合作的教师,参与活动的学生。

协调好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家长间的工作,使研究性学习得到顺利进行。

同时,主动积极参加教师指导小组的工作,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

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大多数教师以往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对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并用来教育学生,则很少关心。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与学生周围社会和社区的密切联系,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师是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和材料的主要发现者和开拓者。

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去寻找:

一是校内,如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图书杂志以及本校其他老师的学术专长等;二是校外,如家长的专业和职业、学校周围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文化遗址、社区特色、企业团体等。

教师不仅要了解情况,而且要为与这些部门建立联系而作必要的努力,这些关系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不可少。

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反映了教师的开放意识,联系社会实际的愿望和办事的能力。

教师上述角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

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我们只有虚心下来甘当学习者,和学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