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539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梅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2014.5)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C(A.zhà/chà,shēn/chén,bó;B.zǔ/jū,yòu,sè/sài;C.huì/kuài,pǐ/pí,

bì/pì;D.huì,sù/shǔ,dù/duó)

2.C(坐井观天:

坐在井里看天。

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3.B(A.表意不明或逻辑错误,“不到30个左右”,删去“不到”或“左右”。

C.搭配不当,“遭受”,指受到(不幸或损害),含被动义,与“疾病”不搭配,可换用“发生”。

D.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对应失当。

4.B(③说神话和传说无处不在,引出⑥这一中心句。

②⑤是解释我喜欢的原因,⑤“而且”表明递进,⑤紧接②。

①④说神话对我的影响,①是写记忆中,④是写笔下,所以④在最末。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B(殿:

置于后列。

6.A(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它”。

B.动词,“作为”/介词,“替,给”;C.介词,“在”/介词,“对于”;D.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7.C

8.C(管同的文章没有对余霞阁上所见景象作浓墨重彩的描绘。

9.

(1)①自从余霞阁建成,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

(登陟:

攀登,1分;始:

才,1分;两得:

两全其美,同时得到两个好处,1分;大意1分。

共4分。

2(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

(因:

沿着,顺着,依着,1分;阁:

名词作动词,建造阁楼,1分;大意1分。

共3分。

(2)①作为陶君叔侄兄弟闲暇读书之所。

②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登临赏景的好地方。

③成为文人墨客吟咏诗文的佳处。

(每点1分,共3分。

摘录原文句子,意思对也可以。

【参考译文】

余霞阁记

管同

江宁府的胜景荟萃在城的西面,从四望矶斜行,向偏南方走去,就有山岗高高又隆起,俗名叫做钵山。

钵山,是江山环绕翼蔽的地方,而朱先生最先居住在这里。

(此处)没有轩廊亭阁可以供人憩息。

钵山的旁边有座庵,叫做四松庵,它的后边有房舍,非常幽静。

它的前面有古木丛竹,非常茂密。

(真是)憩息的好地方啊。

然而这个地方的环境被山顶阻绝,人们不能攀登上去来望见江山的美景。

我家乡的陶君叔侄兄弟,都很好学,喜爱山林,厌倦家里宅第的喧闹。

(于是)购买了这块地方而改建它,把它作为闲暇读书的场所。

从四松庵的后边,修造一条曲径来攀登,路的终点筑造一个平台。

从平台往上,建造三间阁楼,在阁楼后设置书室。

书室的后面,就又筑造平台来加高地势了。

从这里可以登上四望山。

桐城姚鼐郎中给它取名叫余霞阁。

钵山和四松庵各自占有一美,是不能同时兼有的。

自从余霞阁建成后,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

大凡人们大多做自私的打算,现在陶君筑造书室,不造在家里而创建在僧房,表示它可以与他人共享,而自己并不像专享啊。

然而却有迷惑不解的人怀疑他失策。

这座州府,是六朝的古都,专享的人又在哪里呢?

读书人立志,看待天下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一座楼阁,诚惶诚恐地一定要专享占据,而没有与人共享的意思,那他读书(的成就)也可以预想了。

又怎么比得上陶君的志气呢!

钵山余霞阁记

梅曾亮

江宁城,山占了一半。

那便于人们游玩而又有郊野之趣的,只有西城的钵山,这也是我的朋友陶子静和他的众位兄弟读书的地方。

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取名“余霞”,是按照眼中所见之景而题的名字。

从余霞阁往下看,花木随山势高低而生,团团环抱着山峰;长满草的曲折小径,一条一条,清晰可数;行路的人就像飞鸟在树的枝叶上掠过一样。

城西面的秦淮河萦回环绕着。

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天青水黄,颜色对照分明就像一条线一样划开了天地。

那平放在树木外面的一面大圆镜,便是莫愁湖。

那东南面遍地的房屋密密麻麻,屋上升起的炊烟像站立的人,各自在张望顾盼,微风吹来,好像从左右不同的方向牵引着它,连绵不断地向上飘去。

微风将山下闹市喧哗之声传到山上,近处的听不到,而远处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

甲戌年的春天,陶子静在余霞阁设酒宴款待各位朋友,所有的景致都呈现在眼前,大家

高谈阔论,更加无拘无束。

子静说:

“文章这件事情,好像山上的云自然地冉冉升起,又如

江河中的水汩汩地自然流着,不是凿开山石就可以引出云来,决开河堤就可以引出水来的,

所以会做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所待。

”我说道:

“文章在天地间,也好比云烟景物一般,一

会儿的功夫已逃在万里以外,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失掉时机。

”管君听了说:

“陶

君的言论高明极了,后面梅君所讲的这番话,对余霞阁来说,两者倒是相当的。

”于是我就

写了这篇记。

10.

(1)长时春旱,得到及时雨后,农村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1分)。

田野间处处是戴着斗笠扶着犁把赶忙春耕的农人,一路黄莺歌声婉转,草木焕发生机,花朵新鲜绽放,水中虫儿快活游动(2分)。

画面有远有近,绘声绘色,清新怡人(1分)。

(2)久旱的忧愁辛苦,在得到及时雨后烟消云散,邻家老翁喜出望外(1分),“得雨”前的忧愁又辛苦与“得雨”后的欣慰且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更好地衬托出老翁对春雨的盼望及得雨后的喜悦之情(1分)。

11.

(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BE(A.扩大了范围。

应是音乐、绘画等艺术品中的经典之作才能经得起重复。

C.太过绝对化。

“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只是部分人的目的。

D.曲解文意。

“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与原文“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不符。

13.D(A.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成为经典固然需要创新,但如果未达到空前的高度,仍不能算作经典。

B.因果倒置。

应是因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所以才成为参照点。

C..曲解文意。

经典是无法复制,不是无法超越。

14.不同。

前一个“重复”是指对经典的反复阅读和欣赏;后一个“重复”是指创作时一味模仿前人。

15.凡是学习、研究和借鉴别人的创造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点的,其艺术之树将会常青;而只是盲目模仿或复制别人的创作的,必然会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死胡同。

这句话强调了创新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四、本大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恪守传统,坚持原则,不重钱财。

(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17.癫仔生活状况的改变不仅表现在吃穿上,(1分)而且还表现在他这样卑微的人物,在剃头匠和人们的关爱下也得到了应有的人格尊严。

(2分)这是借癫仔的改变侧面烘托剃头匠的形象,表现他体恤弱者,尊重生命言行的可贵及其对周围人们的影响。

(2分)

18.不矛盾。

(1分)从剃头匠最后一句话可知,他知道被赶出小镇在外流浪是癫仔真正的死因,他对癫仔的死感到愤懑,不愿处理后事其实可以理解为他内心的反感和抗议。

(3分)剃头匠看似固执但有主见,看似淡然却心明眼亮,他这样的表现有必然性,与其一贯言行并不矛盾。

(2分)

(考生如有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答案示例】①他的漫画贯穿着他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

②他的漫画讽刺现实,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

(或:

画风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③他的漫画幽默辛辣,技艺高超,富有个性。

④他的漫画能够体现百姓的心声。

(每点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先回到原文寻找对丁聪漫画风格进行描述、评价的信息。

可逐段逐句进行筛选,以防遗漏。

筛选出来的信息,同类进行合并,然后分条作答即可。

不要漏掉“相关链接”部分。

20.【答案示例】①勇敢正直。

他是一个敢于对现实的丑陋进行讽刺的斗士。

②爱国。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节人士辗转来到重庆,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③乐观。

他“相信事情最后会水落石出,也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

④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宁可自己被关小黑屋、挨打,也不坑害好友。

⑤钟情于漫画。

“文革”开始时,不许他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废标签后画漫画;为了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他不吃药,故意让血压升高。

(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及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

答题时,要先梳理文章,看写了丁聪哪些事迹;然后将相关事件归类,从中概括出丁聪的形象特征。

最后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那么不仅要概括说明,还要有分析性文字。

21.【答案示例】作者称其为“时代身上的牛虻”,是指丁聪先生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都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黑暗现实或不良现象的揭露。

他的画总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

1949年,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之后,仍坚持创作讽刺漫画。

三中全会之后,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

丁聪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

(“时代身上的牛虻”的内涵,2分;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2分;对此表达自己的看法,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解题思路】作答时,先要结合文本分析“时代身上的牛虻”的内涵,然后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最后还要对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

(1)【答案示例】

沮丧弥漫的时候,大海在呼唤,告诉我,成功必将来临。

寒风肆虐的时候,梅花在起舞,告诉我,春天必将睡醒。

(主要从句式、格调方面考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所以仿写时注意句式要用暗喻,并且句子应该具有积极意义。

(2)【答案示例】魂牵华夏(民族)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情景写对联的能力。

【解题思路】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对联的基本特点:

上下两句词组结构、句式要相同,字数要相等,相对词性要相同,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并且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23.【答案示例】百年名校,虽历经风雨而能与时俱进,桃丰李盛,栋直梁坚,荣誉满载,可喜可贺!

忆往昔峥嵘,令人缅怀和欣慰;望前程灿烂,促人励志和扬鞭。

(点明名校建校一百周年,1分;表达“继往开来”之意,2分;运用两种题干中给出的修辞手法,2分;不超过80字,语言表达通顺,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题思路】所写的刊首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点明名校建校一百周年,表达“继往开来”之意,运用两种题干中给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写作(60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50

25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25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文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10分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未拟标题扣2分。

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

重复的不计。

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4)以下三类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①偏离题意的文章

②抄袭的文章

③不足3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