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169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docx

XX特教学校可研报告

 

特殊教育学校重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投资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

XX特殊教育学校重建工程项目

项目地点:

XX城关文峰南路西侧

项目总投资:

520万元

 

编制单位:

XXX投资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人:

李红梅郭昌兵 谈伟

 江贤圣汪永平

附件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7〕70号); 

3、XXX城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图);

4、XX书城建设工程项目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XX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工程项目。

1.1.2承办单位概况

一、单位领导

   XXXX

二、联系电话

   123456

三、联系地址

   XX四、单位职能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95年,坐落在霍山县城关迎驾大道96号,为霍山县唯一一所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对全县三类残疾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及其康复培训工作。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7〕70号);

霍山县城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图);

霍山书城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协议书;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霍山县共有“三类”残疾学龄儿童248人,其中:

聋哑学龄儿童83人,智残学龄儿童109人,视残学龄儿童56人。

“三类”残疾学龄儿童均属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

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局限,目前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只能勉强招收聋哑学龄儿童在校接受义务教育,根本无法满足智残学龄儿童和视残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要求。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确保我县“三类”残疾学龄儿童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2、现有校舍及其设施已完全不能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要求,办学条件的限制与特殊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不仅要满足确保三类残疾学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要逐步向“康复教育”、“培智教育”、“技能教育”发展。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教室6个,教师办公室2个,图书室1个,教学用房仅此而已。

现有办学条件,只能勉强完成聋哑学龄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聋哑儿童的康复教育根本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满足“智残学龄儿童”、“视残学龄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了。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解决办学条件的不足与特殊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需要,是确保实施向“康复教育”、“培智教育”、“技能教育”发展的需要。

3、现有校园环境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要求。

我校学生均吃、住在校,一年在校生活时间近九个月之长。

而学校除建筑外,学生的安全活动场地只有210平方米,无任何体育设施(没有场地),这对常年生活在校的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校南侧为公路,其余三方均被以开发的商品住房所包围。

由于多种原因,整个校园无法完全封闭,这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4、该项目实施后,不仅能确保我县“聋哑学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还能确保“智残学龄儿童”、“视残学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此基础上,还能向“三类”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教育”、“培智教育”、“技能教育”,真正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作用。

必将使我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集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培智教育、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中心,必将使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霍山县城关文峰南路以西、县教师资源中心南侧。

1.2.2建设规模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工程教学综合楼、学生生活楼总投资520万元,其中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846㎡,投资210万元;学生生活楼建筑面积1098㎡,投资126万元;教学器材、设备80万元、征地及配套设施104万元。

1.2.3主要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

介于东经115°52′~116°32′,北纬31°03′~31°33′之间,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东连舒城县,北与六安市接壤。

大别山脉由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全县平均海拔500米。

拟建的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工程项目地块呈较规则的长方形,场内地势落差较小,属6度地震烈区,要求7度设防。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地质:

项目位于霍山城关境内,属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面高差较大,地层由粉质粘土、合粘土、砂及卵石岩石组成,地基承载力为260KPa,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水文:

霍山县水资源总量达16亿立方米,境内灌溉工程资源丰富,项目区供水由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接入。

气象、气候:

霍山县属亚热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9.5℃,年平均日照数2100小时,无霜期190~268天,年平均降雨量1100~1500mm,冬夏长,春秋短。

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工程项目位于霍山县城关境内,本项目附近建筑均为5层建筑,本项目建筑物高度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

4)交通条件

项目位于霍山县城关文峰南路西侧,项目区水、电、通讯设施齐全,且场地均为I类用地,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是十分理想的城市建设用地,项目区交通条件具备。

5)施工条件

霍山县区域内富含丰富的砂、石等自然资源,可作为很好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运输,降低工程造价。

本项目场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适宜,交通、建材等工程条件优越,项目施工条件较好。

工程项目已满足“五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

本项目总投资436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2.1是确保我县“三类”残疾学龄儿童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霍山县共有“三类”残疾学龄儿童248人,其中:

聋哑学龄儿童83人,智残学龄儿童109人,视残学龄儿童56人。

“三类”残疾学龄儿童均属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

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局限,目前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只能勉强招收聋哑学龄儿童在校接受义务教育,根本无法满足智残学龄儿童和视残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要求。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确保我县“三类”残疾学龄儿童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2.2是确保实施向“康复教育”、“培智教育”、“技能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有校舍及其设施已完全不能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要求,办学条件的限制与特殊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不仅要满足确保三类残疾学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要逐步向“康复教育”、“培智教育”、“技能教育”发展。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教室6个,教师办公室2个,图书室1个,教学用房仅此而已。

现有办学条件,只能勉强完成聋哑学龄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聋哑儿童的康复教育根本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满足“智残学龄儿童”、“视残学龄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了。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解决办学条件的不足与特殊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需要,是确保实施向“康复教育”、“培智教育”、“技能教育”发展的需要。

2.3是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现有校园环境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要求。

我校学生均吃、住在校,一年在校生活时间近九个月之长。

而学校除建筑外,学生的安全活动场地只有410平方米,无任何体育设施(没有场地),这对常年生活在校的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校南侧为公路,其余三方均被以开发的商品住房所包围。

由于多种原因,整个校园无法完全封闭,这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2.4是真正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作用的需要。

该项目实施后,不仅能确保我县“聋哑学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还能确保“智残学龄儿童”、“视残学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此基础上,还能向“三类”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教育”、“培智教育”、“技能教育”,真正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作用。

必将使我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集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培智教育、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中心,必将使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章场址选择与建设规模

3.1场址现状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根据霍山县城总体规划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要求,经县规划部门批准,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项目选址于城关文峰南路以西、县教师资源中心南侧。

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3.1.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项目土地所有权属霍山县人民政府,总占地约8515㎡。

3.2场址条件

3.2.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

介于东经115°52′~116°32′,北纬31°03′~31°33′之间,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东连舒城县,北与六安市接壤。

大别山脉由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全县平均海拔500米。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项目地块呈较规则的长方形,场内地势落差较小,属6度地震烈区,要求7度设防。

3.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地质:

项目位于霍山城关境内,属山平地,地势平坦,地面高差较小,地层由粉质粘土、合粘土、砂及砂卵石岩石组成,地基承载力为260KPA,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水文:

霍山县水资源总量达16亿立方米,境内灌溉工程资源丰富,项目区供水由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接入。

气象、气候:

霍山县属亚热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9.5℃,年平均日照数2100小时,无霜期190~268天,年平均降雨量1100~1500mm,冬夏长,春秋短。

3.2.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本项目位于霍山县城关境内,本项目附近建筑均为5层建筑,本项目建筑物高度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

3.2.4交通条件

项目位于霍山县城关境内,项目区水、电、通讯设施齐全,且场地均为I类用地,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是十分理想的城市建设用地。

2003年度,霍山县委、县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通给水、排水、供电和通讯管网,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总之,项目区交通条件具备,开发建设时机已经成熟。

3.2.5施工条件

霍山县区域内富含丰富的砂、石等自然资源,可作为很好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运输,降低工程造价。

本项目场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适宜,交通、建材等工程条件优越,项目施工条件较好。

工程项目已满足“五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3.3推荐场址方案

该项目拟建场址有二处:

一是霍山县城关文峰南路以西、县教师资源中心南侧,二是现学校原址。

经现场踏勘,比选建设条件与建筑条件、地理位置,项目场址选择在霍山县城关文峰南路以西、县教师资源中心南侧,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学校发展要求,是本项目理想的场址方案。

3.4建设规模与内容

3.4.1建设规模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工程项目,总占地约8515㎡。

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846平方米,5层框架结构,每层13间,共65间,其中:

教室26间、功能性教室11间、楼梯10间、卫生间2间、图书及阅览室2间、实验及药品室3间、听力测试室1间、训练室1间、琴房1间、办公及行政用房8间。

宿舍楼总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三层框架结构,每层11间,共计33间。

安排学生宿舍12间、卫生间及洗漱间4间、楼梯3间、值班室2间、保管室1间、生活护理室1间、学生餐厅5间、食堂工作间5间。

绿化、道路等配套工程。

3.4.2建设内容

拟建项目建设内容为:

一层为仓库和设备层、图书卖场;二至三层用作综合性卖场;四至八层为快捷酒店;九层为办公用房,结构类型为九层框架结构,以及停车场、绿化、道路等配套工程。

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846平方米

功能名称

面积(m2)

数量(个)

楼层位置

教学综合楼

教室

734

13

1-5

功能性教室

302

5

3-5

图书及阅览室

56

1

5

实验及药品室

84

2

4

听力测试室

30

1

2

训练室

30

1

2

琴房

30

1

2

办公及行政用房

236

7

1-3

楼梯

288

2

1-5

卫生间

56

2

1-2

合计

1846

宿舍楼总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三层框架结构,

功能名称

面积(m2)

数量(个)

楼层位置

学生生活楼

学生宿舍

388

2

2-3

值班室

67

2

2-3

保管室

33.5

1

3

生活护理室

33.5

1

2

学生餐厅

165

1

1

食堂准备、工作间

165

1

1

卫生间及洗漱间

132

2

2-3

楼梯

114

1

1-3

合计

1098

第四章项目建筑方案

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4.1.1规划原则

(1)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规划设计要求,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面向二十一世纪,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种需要,努力创造方便、快捷特色的城市宾馆。

(3)建立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充分利用土地及其它资源。

(4)坚持环境生态化的原则,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要求,着重进行环境和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享受自然。

(5)坚持科技进步原则,注重对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四新”技术的应用,推进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水平的提高。

(6)把握实际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把握规划的动态连续性的特点,使规划近、远期相结合。

4.1.2设计依据及原则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02]

《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砌体设计规范》[GB5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NJ08-64-97)

项目地形图文件

设计原则:

生态原则----充分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要求,通过对整体绿化,中央景观等环境的塑造,调节区域微气候,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以人为本”原则----规划系统地考虑到居住者的居住行为与经营环境的关系,重视社区交流空间的营造,提倡文化和人文关怀。

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中提倡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率。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1、总面积

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846平方米,学生宿舍楼设计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

2、总平面设计

教学综合楼主立面南北朝向,学生宿舍楼主立面东西朝向,学生宿舍楼位于教学综合楼西侧。

3、平面设计

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846平方米,5层框架结构,每层13间,共65间,其中:

教室26间、功能性教室11间、楼梯10间、卫生间2间、图书及阅览室2间、实验及药品室3间、听力测试室1间、训练室1间、琴房1间、办公及行政用房8间。

宿舍楼总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三层框架结构,每层11间,共计33间。

安排学生宿舍12间、卫生间及洗漱间4间、楼梯3间、值班室2间、保管室1间、生活护理室1间、学生餐厅5间、食堂工作间5间。

平面布局的宗旨是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交叉干扰,同时要求寝室净高度、窗口高度、走廊宽度、楼梯净高度、室内采光、照明、换气、给排水等应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实际需要。

4、建筑造型及立面色彩

教学综合楼、学生生活楼自成一体,建筑风格安全、实用、牢固、美观,富有现代气息,既考虑到功能上的需要,又考虑美观大方,使人感到明快而又简洁。

运动场因地制宜,满足教学需要。

5、建筑结构

教学综合楼、学生生活楼均为框架结构,地基全部开挖,基础条形浇筑,墙体为标准砖,地面水泥砂浆,屋面起脊瓦顶,内粉混合砂浆,外粉水泥砂浆(部分贴墙砖),合理使用度年限为50年。

6、门窗:

塑钢窗、沙扇木门、单扇防盗门

7、建筑指标:

占地面积:

共计8515m2

建筑面积:

教学综合楼1846m2,学生生活楼1098m2,

8、设备购置

教育教学设备、器材,必要的住宿配套设施采取规模一次到位,其他现代化设施分期进行的办法。

 

4.2.2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本地块呈较规则的长方形,地块四周被城市道路及公共建筑所围绕。

交通布局----充分研究项目地块的现状、周边情况,将主入口设置在文峰南路上,南侧设置次入口,方便车辆通行及满足消防要求。

规划布局----规划占地总面积8515平方米,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944平方米,其中教学综合楼1846㎡,学生生活楼1098㎡,

市政设施规划布局----各类市政设施符合规范配套要求,管线全部采用地下敷设,综合考虑有线电视、电信、电力、照明、热力、燃气、给水、污水、雨水等综合管线布置。

分别与城市现有的管线衔接,各类管线满足相互间的水平垂直净距,及其与道路边石、绿化、建筑物等的距离要求。

4.2.3规划设计图

霍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重建工程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后。

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5.1节能分析

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

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5%。

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25%,正逐步上升到30%。

因此建筑节能是目前节能领域的当务之急。

建筑节能可分为二个部分,一是建筑物自身的节能,二是空调系统的节能。

建筑物自身的节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规划、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

空调系统的节能是从减少冷热源能耗、输送系统的能耗及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考虑的。

5.1.1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严格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5)》(建设部令第143号)执行。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1、节能设计依据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3-200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2-2002)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

《建筑外墙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976-2002)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GB10295-88)

《EPS板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2)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

2、建筑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规划布局、建筑布置均有利于自然通风。

建筑群的朝向均采用南向为主,南向偏角均在朝向范围内。

建筑物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所密性等级:

1~3层:

Ⅲ级;其他

级。

建筑体型系数:

条形建筑的体型系数为0.25~0.29,点式建筑体型系数为0.27~0.31(条形建筑应不大于0.35,点式建筑应不大于0.40)。

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均满足《夏热冬次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建筑外墙采用外墙保温材料;屋面采用保温隔热热处理;外墙门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

5.1.2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节能建筑规划设计、增强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新发展的节能技术措施如蓄冷技术和冷却塔供冷技术及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节能技术措施等。

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只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措施,趋利避害,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必定可以获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1、外墙的节能措施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

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

隔离太阳辐射热:

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廓、阳台、挑檐阳台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反射幕墙、植物覆盖绿化等。

2、门窗的节能技术措施

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

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维护结构面积的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3,其中传热损失为1/3。

所以门窗是外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

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

设置遮阳设施:

设置遮阳设施,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

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

门窗的遮阳设施可选用特种玻璃、双层玻璃、窗帘或遮阳板等。

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有资料表明,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降到0.5h-1。

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

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如加装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

防止空气对流传热。

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量使用新型保温节能门窗:

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塑钢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

玻璃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但由于玻璃窗的耗冷量占制冷机最大负荷的20%~30%,冬季单层玻璃窗的耗热量占锅炉负荷的10%~20%,因而控制窗墙比在30%~50%范围内时,窗玻璃尽量选特种玻璃,如吸热玻璃,反射玻璃,隔热遮光薄膜。

合理控制窗墙比:

窗墙比是窗洞口与墙的面积比值,增大这两个比值不利于空调建筑节能,应尽量减少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窗的面积。

控制窗墙比、对外墙及屋顶的导热系数等提出具体要求。

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

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

3、屋顶的节能技术措施

隔热太阳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

对屋面进行绿色覆盖,既可遮阳,又能隔热,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可消耗或转化部分能量,也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因此植物覆盖法是空调节能的较好的方法。

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冷屋顶”节能:

所谓“冷屋顶”是指日射反射率高的屋顶,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

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