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893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文件编号:

AQ/GJLCC2017-03

安全管理文件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二)

液氨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1日实施日期:

2017年3月1日

1事故特征

1.1事故类型

冷库采取液氨制冷工艺,危险目标主要分布于贮液罐、油氨分离器、冷凝器、氨压缩机及相关的管道、阀门,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及检维修、意外碰撞等原因,存在液氨泄漏危险性,在泄漏的同时伴有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危险性,造成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事故。

1.2事故发生区域

贮氨器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氨气瓶泄漏或爆炸。

1.3事故的危害程度、可能时间及影响范围

(1)健康危害。

氨对人体生理组织具有强烈腐蚀作用。

液氨飞溅到皮肤上会引起肿胀甚至冻伤,眼睛被溅淋高浓度氨,会造成视力障碍、残废;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气肿及出血等;当吸入含氨气浓度达0.5%以上的空气时,数分钟内会引起肺水肿,人在此环境中停留半个小时就会引起中毒,甚至会造成呼吸停止窒息死亡。

故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氨气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2)环境危害。

氨易燃、易爆,空气中气氨的容积浓度达到l1-14cYo时可点燃;空气中气氨的容积浓度达到15.5-27c/o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泄漏的氨对大气、水源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对周边居住环境有影响,如果大气中的氨含量过高,由于季风影响,对下风方向的周边居住人群有严重伤害。

(3)发生可能时间:

正常生产时、检维修时。

(4)影响范围:

生产车间、厂区及周边区域。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液氨设备、管道及阀门锈蚀;

(2)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3)作业过程中出现小的泄漏或小型火灾;(4)在正常运行时压力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制冷机油温迅速降低,机器发出不正常响声等异常现象;(5)车间现场有轻微氨臭味出现;(6)法兰连接密封垫、轴封有浸油现象;(7)设备检修、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管理混乱,未按规定落实审批、作业票制度。

1.5事故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1)当氨发生泄露时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发生人员中毒事故,严重会出现中毒死亡事故。

(2)当挥发的氨气达到爆炸极限时,有爆炸危险性。

如发生爆炸起火,因离周边居民区比较近有可能会发生连续的火灾事故。

(3)发生泄漏着火事故后,可能衍生大面积火灾及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2.2.1指挥领导小组组成

成立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鄂庄村高家冷藏加工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总经理任总指挥,若总经理外出时,安全员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2.2.2指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2.3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成、分工及职责

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专业队伍是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公司内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和处置工作。

2.3.1通讯联络组

责任人:

职责:

①日常保持内外通讯畅通,接警后迅速通知应急指挥部及相关部门;

②指挥部下达指令后迅速传达至各救援专业组及有关部门;

③接受指挥部指令对外信息发布;

④车辆调度,做好应急行动的后勤保障。

2.3.2医疗救护组

责任人:

职责:

①熟悉厂区内危险物质对人体危害的特性及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

②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取用。

③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伤者送来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④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2.3.3安全疏散警戎组

责任人:

职责:

①熟练掌握疏散程序和逃生方法,经常性参与应急灭火和疏散演练;熟悉本单位、本区域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教育全体员工掌握基本的疏散逃生技能。

②治安队应到事故发生区域封路,指挥抢救车辆行驶路线。

2.3.4物资供应组

责任人:

职责:

①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及时提供抢险抢救物资、用品及备件;

②根据事故的程度,及时向外单位联系,调剂物质、工程器具等;

③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运输;

2.3.5抢险抢修组

责任人:

职责:

①负责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的洗消去污,防毒处理。

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②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2.3.6协作单位职责

根据协议应承担的协作工作,相关协作单位负责消防灭火、抢救、救护及医治伤员。

2.3.6协作单位职责

根据协议应承担的协作工作,相关协作单位负责消防灭火、抢救、救护及医治伤员。

3应急处置

3.1处置程序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一般氨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断压缩机电源,马上关闭排气阀,吸气阀(双级氨压缩机应同时关闭二级排气阀及二级吸气阀)如正在加油,应及时关闭加油阀。

(2)应将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3)如漏氨事故较大,无法靠近事故机,应到室外停机,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桶出气阀。

(4)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5)在处理事故时,用水管喷浇漏氨部位,使氨与水溶解,注意压缩机电机的防水保护。

2、压力容器漏氨事故

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漏氨严重不能贴近设备时要采取关闭与该设备相联接串通的其它设备阀门,用水淋浇漏氨部位,容器里氨液及时排空处理。

属于此类设备有:

油氨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桶、中冷、排液桶、集油器、放空气器、低压贮液桶等。

(1)油氨分离器漏氨

油氨分离器漏氨后,如压缩机正在运行工作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该油分离器的出气阀、进气阀、供液阀、放油阀及关闭冷凝器进气阀,压缩机至油氨分离器的排气阀。

(2)冷凝器漏氨(立式、卧式、蒸发式冷凝器)

冷凝器漏氨后,如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所有高压桶均压阀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压、放空气器阀,然后关闭冷凝器的进气阀、出液阀。

工艺允许时可以对事故冷凝器进行减压。

(3)高压贮液桶漏氨

高压贮液桶漏氨后,立即关闭高压贮液桶的进液阀、均液阀、出液阀、放油阀及其它关联阀门。

如氨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迅速切断压缩机电源,在条件及环境允许时,立即开启与低压容器相联的阀门进行减压、排液、尽量减少氨液外泄损失,当高压贮液桶压力与低压压力一致时,应及时关闭减压排液阀门。

(4)中间冷却器漏氨

中间冷却器漏氨后,当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该机电源,关闭压缩机的一级排气阀、二级吸气阀及与其它设备相通的阀门,同时开启放油阀进行排液放油减压。

(5)低压贮液桶漏氨

低压贮液桶漏氨后,当系统压缩机处于运行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关闭压缩机吸气阀,同时关闭低压贮液桶的进气、出气、均液、放油及其它关联阀门,开启氨泵进液、出液阀及氨泵,将低压贮液桶内氨液送至库房蒸发器内,待低压贮液桶内无液后关闭氨泵进液阀。

(6)排液桶漏氨

排液桶漏氨(在冲霜、加压、排液、放油工作中)时,应立即关闭排液桶的所有与其它设备相连阀门,根据排液桶的液位多少进行处理。

如液量较少,开启减压阀进行减压;如液量较多时,应尽快将桶内液体排空,减少氨的外泄量。

(7)集油器漏氨

集油器漏氨时,或在放油过程中,都应立即关闭集油器的进油和减压阀。

(8)放空气器漏氨

放空气器漏氨,应立即关闭混合气体进气阀、供液阀、回流阀、蒸发回气阀。

(9)设备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

设备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液时,当上、下侧弹子失灵,应立即关闭批示器上、下侧的弹子角阀,尽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泄。

(10)贮氨器漏氨

贮氨器应按规定进行检测,如发现瓶壁有裂纹、严重腐蚀、凹陷、鼓包、变形等缺陷以及未经定期检验,应禁止使用。

在加氨的过程中漏氨,应立即关闭氨瓶出液阀,加氨站的加氨阀,用水淋浇漏氨部位,迅速将氨瓶推离加氨现场。

3、蒸发器漏氨

库内蒸发器漏氨包括冷风机、墙排管、顶排管等,处理原则:

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回气阀、热氨阀、排液阀、并及时将蒸发器内氨液排空。

如在冲霜过程中,应立即关闭冲霜热氨阀、关闭排液阀、开启回气阀进行减压。

如在库房降温过程中,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氨泵系统停止运行。

确定漏氨部位,可做临时性处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紧固,减少氨的外泄量。

并开启排风扇强制通风,尽量减少库房的氨浓度。

清除蒸发器内氨,在条件、环境允许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压力,用热氨冲霜的方法,将蒸发器内氨液排回排液桶,减少氨液损失和库房空气污染。

4、阀门漏氨

发现氨阀门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故阀门两边最近的控制阀,并用堵阀门泄漏专用器具进行堵漏。

如容器上的阀门漏氨,应关闭泄漏阀前最近的阀门,关闭容器的进液、进气等阀门。

在条件、环境允许时,应迅速开启有关阀门,向低压系统进行减压排液。

在处理泄漏事故时,应开启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

5、管道漏氨

如发现管道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故管道两边最近的控制阀门,切断氨液的来源。

并采取临时打管卡的办法,封堵漏口和裂纹,然后对事故部位抽空。

6、加氨装置漏氨

在加氨过程中,加氨装置漏氨,应迅速关闭加氨装置最近的阀门和氨瓶的出液阀。

3.2.2氨中毒事故处置措施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事故区抢救人员时,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部门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护衣、橡皮手套。

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2、将被氨熏倒者迅速移至温暖通风外,注意伤员身体安全,不能强拖硬拉,防止给中毒人员造成外伤,将中毒者颈、胸部钮扣和腰带松开,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注意中毒者神态,呼吸状况,循环部门的功能及心跳变化,同时用2%硼酸水给中毒者漱口,少喝一些柠檬酸汁或3%的乳酸溶液,对中毒严重不能自理的伤员,应让其吸入1-2%柠檬酸溶液的蒸汽,对中毒休克者应迅速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

中毒病人严禁饮水,经过以上处治的中毒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3、当眼、鼻、咽喉、皮肤等部位沾有氨液的处理:

(1)眼:

切勿揉搓,可翻开眼皮用水或2%硼酸水洗眼并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充满全眼,清洗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对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内滴入2%硼酸水,并用硼酸水漱口,可以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长氨在体内扩散。

(3)对于皮肤,应脱掉沾有氨的衣、裤、用水和2%硼酸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被烧伤的皮肤应暴露在空气中并涂上药物。

(4)人员呼吸三种方法:

背压、振臂式和口对口呼吸式。

3.3信息报告程序

(1)发生Ⅲ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带班班长、车间主任及安全员报告,车间主任接到报警后,应组织车间力量开展自救,采取现场处置措施。

安全员迅速赶往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通知公司应急指挥组成员及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2)发生Ⅱ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带班班长、车间主任及安全员报告,车间主任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撤出作业人员。

安全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公司应急指挥组成员及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并组织公司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发生Ⅰ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上报公司班长、车间主任、安全员及办公室,车间主任组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立即撤出事故区域作业人员。

安全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公司应急指挥组成员及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办公室拨打119、120等外部救援电话报警。

(4)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见附件。

3.4现场恢复

在事故完全得到控制后,岗位人员应把现场清理干净。

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工作小组:

(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成立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夜间发生事故,由调度室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4注意事项

(1)进入事故区域开展应急处理时,必须保证二人或二人以上人员一同进入,做好联保互保;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必须熟悉了解制冷系统的工艺、管线。

(2)进入事故区域开展应急处理时,必须使用安全工具,防止产生火花。

(3)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化服装,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并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4)拨打急救电话时,必须向相关单位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情况、人员受伤情况,并指派专人到车辆必经路口为车辆引路。

(5)发生大面积泄漏时,及时疏散厂区及周围的群众,禁止一切机动车辆及人员进入划定的警戒区内;

(6)消除事故现场所有点火源,防止燃烧和爆炸。

(7)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范围。

一旦出现爆炸征兆时,所有应急人员均及时撤离事故现场,尽量降低人员伤亡。

(8)假如泄漏引起着火,可迅速组织力量,用水对四周设备及着火部位进行喷淋冷却保护,等待消防队增援。

(9)对在事故抢险(处理)中发生的中毒受伤人员应迅速搬至空气新鲜处进行抢救处理或转送医院治疗。

(10)堵较大的泄漏时,应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应佩带防冻伤防护用品

(11)排除险情后,不可急于解除警戒,经认真检测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确认无险情后,再恢复正常用火用电。

附件:

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

2、公司应急物资、装备清单

3、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附件1报警及通信联络方式

1、应急救援办公室(24小时值守电话):

应急救援组成员名单

姓名

职务

电话号码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

2、外部救援及报告电话

(2)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联系电话:

市安监局:

区安监局:

市环保局应急办:

火警报警电话:

119

急救中心:

120

 

序号

名称

数量

配置地点

1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10

厂区、各生产车间

2

可燃气体报警仪

4

制冷机房

3

应急照明灯

1

制冷机房

4

事故排风扇

1

制冷机房

5

消防水管

100米

厂区、制冷机房

6

消防水带

200米

厂区、制冷机房

7

消防泵

1

厂区、制冷机房

8

吸附材料

若干

厂区、仓库

9

回收泵

1

仓库

1100

防护服

10

仓库

11

防毒口罩

20

制冷机房、仓库

12

橡胶手套

10

仓库

13

液氨喷淋装置

1

制冷机房

14

洗眼器

1

制冷机房外部

15

急救药品

若干

制冷车间

16

绝缘鞋

1

仓库

17

绝缘手套

1

仓库

18

消防沙

若干

厂区

19

铁锹

若干

厂区

20

视频监控设备

1

各车间

附件2:

主要安全实施及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清单

 

附件3:

应急疏散路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