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870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docx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概要》要点

目录

 

第一讲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导论……………………………………………………………3

一、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思想渊源…………………………………………………3

二、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4

三、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体系和结构………………………………………………5

第二讲人的解放的逻辑起点…………………………………………………………………5

一、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6

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7

三、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

拓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8

第三讲劳动异化与人的解放…………………………………………………………………8

一、人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异化……………………………………………………9

二、人的异化产生的原因:

私有制和分工……………………………………………9

三、共产主义:

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10

拓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异化的理论…………………………………………10

拓展: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革命理论…………………………………………………11

第四讲人的解放的历史进程…………………………………………………………………11

一、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阶段……………………………………………………11

二、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12

拓展:

马克思从异化理论到物化理论的转向…………………………………………13

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自由个性的阶段……………………………………13

第五讲资本生产与人的解放…………………………………………………………………14

一、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14

二、人的解放的目标——消灭雇佣劳动………………………………………………15

三、资本生产为人的解放创造了条件…………………………………………………16

第六讲人的解放的实践旨归…………………………………………………………………16

一、“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本质特征…………………………………………………17

二、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18

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19

第七讲人的交往与人的解放…………………………………………………………………19

一、交往的扩大与世界历史的形成……………………………………………………20

二、个人交往的普遍化…………………………………………………………………20

三、个人交往的人性化…………………………………………………………………21

第八讲人的需求与人的解放…………………………………………………………………22

一、需要是人的本性的根本体现………………………………………………………22

二、个人需求的多样化…………………………………………………………………23

三、个人需求的高层化…………………………………………………………………24

拓展:

布洛赫关于人的超越性与人的需要的理论……………………………………24

第九讲人的能力与人的解放…………………………………………………………………25

一、旧式分工的消除与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25

二、个人能力的全面化…………………………………………………………………26

拓展:

通才还是专才:

马克思和涂尔干………………………………………………26

三、个人能力的社会化…………………………………………………………………27

第十讲人的个性与人的解放…………………………………………………………………27

一、个人发展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28

二、个人个性的独立化…………………………………………………………………28

三、个人个性的多样化…………………………………………………………………29

 

后记……………………………………………………………………………………………30

 

第一讲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导论

引言:

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高放就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简称人的解放学。

国内有学者指出:

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那么,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表现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这种统一性就表现在它们各自从不同的层面上,对人的解放的理论追求和价值承诺上。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主题,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价值取向,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最终的归宿。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灵魂、核心和实质。

法国著名哲学家让•依波利特说:

“把人的解放看做人在历史过程中为了反对他的本质的任何异化(不论异化采取何种形式)而积极进行斗争,这就能更好地解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理解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的结构。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目的是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只要人类的生存困境没有消除,还有人生活在物质的匾乏中、生活在政治的奴役下、生活在精神的物化中,只要人还没有真正在人的意义上去生活,人类解放理论就不会丧失现实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

一、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思想渊源

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有它的理论来源,不可能凭空产生,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也不例外。

那么,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理论渊源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人道主义。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是在批判继承人道主义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日本学者城塚曾经指出: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具体地说,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思想的最初一个出发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道主义呢?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卢梭在面对资本主义种种繁荣景象时,敏锐地洞察到背后隐藏的种种弊端,指出文明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

人的能力增长和文明化使自己带上了枷锁,人越来越远离自己的本性;人越是征服和获得财物,也就越为这些物所累。

卢梭提出了人的发展模式:

自然状态人的本性——社会状态人性的堕落——平等社会人性的复归。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里叶。

他们各自的见解有所不同,但在主要观点上则是一致的。

那就是人应努力追求自由、平等和全面的发展,为此,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使人的生活条件人道化,进而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设定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幻想出了人类解放后的诸多美景。

1830年,傅立叶就写下了《全世界和谐》一书,指出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取代。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直接来源。

黑格尔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但是,他认为劳动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人在社会的联系中才能进行劳动,并在劳动中成为其自身。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自由。

德国人本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费尔巴哈。

他不满意以往哲学家对人的抽象化理解,主张从抽象的理性回到实实在在的人本身。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主题,是从哲学上论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或者“人的本质在人本身”。

实际上,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探索,正是从对人道主义的批判继承开始的。

二、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自幼生活在充满自由、人道思想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赋予他一种高尚的灵魂。

在中学作文中马克思把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作为职业选择的最高境界。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在从事新闻编辑工作中逐渐把目光聚集到无产阶级身上。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

人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论述了“人的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

开始把共产主义当做人的解放的现实途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丧失,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指出了通过消灭私有制来消除劳动异化以达到劳动解放的途径。

在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确立了从“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阐述了个人解放和社会解放的辩证统一。

系统地论证了旧式分工的消除、世界历史性个人的形成等人的解放的途径和条件。

标志着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正式形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成熟。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848年革命构成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

之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论证,《资本论》及其手稿就是最主要的标志。

在《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中,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程度,将社会划分为三种形态:

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从处在资本主义特定生产关系中的个人出发,揭穿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面自由平等的掩盖下,人受商品、货币、资本奴役不自由的“物化”状态;从经济学和哲学双向建构结合的角度论证了人类解放的必然性、人类解放的对象、人类解放的条件系统、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等,展现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在凸显经济学和哲学统一基础上的整体性论证思路。

三、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体系和结构

现实的个人及其本质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

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人的解放包括个体解放、群体解放、人类解放。

个体解放是群体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立足点。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先有个人的解放,再到群体的解放,最后再到人类的解放。

人类的解放即每个人都获得解放。

所谓每个人都获得解放,也就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的解放的实践旨归。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人的解放包括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等。

经济解放是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的基础。

所谓经济解放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把人从物质匮乏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其二是把人从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中解放出来。

因此,劳动解放是人的解放最重要的内容。

从人的属性的角度来看,人的解放应该包括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个性解放。

因为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个性。

因此,人的解放包括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人从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人从各种非人的感觉中完全解放出来,摆脱人自身对各种能力的限制。

让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有个性的人。

虽然马克思谈的更多的是阶级解放、劳动解放、政治解放和经济解放,但是,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个体解放和个性解放。

因为,人的解放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

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个人交往的普遍化和人性化、个人需求的多样化和高层化、个人能力的全面化和社会化、个人个性的独立化和多元化等。

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所包含的四重规定,不仅是递进的而且是统一的。

个人交往的普遍化和人性化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基石。

个人需求的多样化和高层化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石。

个人能力的全面化和社会化是个人自身和谐的基石。

个人个性的独立化和多元化不仅使人摆脱了物的、阶级的、分工的束缚,而且每一个个人的个性由此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它就成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统一的基石。

在这里,自由个性作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层次,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自由王国作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三者是同一个层次的范畴,三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类解放,共产主义就是人类解放的社会形式。

第二讲人的解放的逻辑起点

引言:

研究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首先必须研究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出发点,也就是它的逻辑起点。

因为一切思想体系的分歧归根结底是出发点的分歧,出发点不同,整个思想体系也就不同。

所谓逻辑起点,是指从什么出发展开自己的逻辑体系。

由于逻辑起点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整个思想体系的展开,因而任何一位思想大师都非常重视逻辑起点的确立。

逻辑起点往往是最根本、最核心的概念、范畴。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是“现实的个人”。

在历史唯物主义初步形成的代表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所谓“现实的个人”不是抽象的,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际活动的个人。

显然,“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也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因此,规定“现实的个人”的科学内涵,在人类解放理论中就具有奠基的作用。

一、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论证。

其一,现实的个人具有经验性。

人是一种经验的存在。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是“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是“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的。

因此,人的解放首先是人的经验世界、感性世界、日常生活世界的解放。

其二,现实的个人具有历史性。

人“不是处在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既然如此,人的解放也要经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其三,现实的个人具有自觉性。

人是一种能动的存在。

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

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正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说: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因此,人的解放就要按照人的需要、人的尺度来设计、规划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追问人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使人的存在成为幸福的存在。

其四,现实的个人具有实践性。

人是一种实践的存在。

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

现实的个人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之所以必须实践,是因为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为了满足生命需求,就需要生活资料,为此就需要劳动和生产实践,实践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

由于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解放也必然是一种实践活动。

其五,现实的个人具有社会性。

现实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与世隔绝的、“离群索居”的个体,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物。

由于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社会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改变一种旧的社会关系,创造适宜人发展的社会关系就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奋斗的目标,成为人类解放的基本内容之一。

其六,现实的个人具有条件性。

马克思指出,现实的个人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由于现实的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人的解放就是一个不断改变和创造条件的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说过: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论断极为深刻,它表明这样一个真理,即判断一个物种的存在方式就是看其生命活动的形式。

具体地说,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而人是在利用工具积极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因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也就是说,人本身的一切都是在劳动中创造的,人的本质体现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劳动及其成果中。

人类正在劳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创造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人的秘密就在于劳动中。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劳动所创造的生活资料,人类将无法存在。

三、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仅作为总体的“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人性或人的属性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也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从所有单个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现实的个人总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同时又是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正是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

一个人资本家还是工人,这并不取决于人们的自然本性,而是社会关系的性质和人们的社会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决定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如此激动人心,并不是因为这是两个肉体人的私情,而是其中的社会性。

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

贾府上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

爱情和婚姻是不可以只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去说明。

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

什么是经济关系呢?

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

什么是生产关系呢?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呢?

它表明生产资料归什么人所有,归什么人支配。

因此,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列宁曾经给阶级下过一个经典定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关系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区别阶级的根本标志是什么呢?

根据列宁的说法,是看其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他集团的劳动。

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由于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人之具体的、历史的社会规定性的总和。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布洛赫:

人的自我超越本质。

人总是在追求未来和突破现在过程中形成的,超越当下的规定性是人的基本特征,所以,在未来引领下的不断超越就是人的本质。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萨特反对任何既定的不变的人的本质的假设,而坚持“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

萨特说:

“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

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说,人首先是存在——人在谈的上别的一切之前,首先是一个把自己推向未来的东西,并且感觉到自己在这样做。

人只是在企图成为什么时才取得存在。

在弗洛姆看来,马克思虽然看到了人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被制约状态,但他却没有充分考虑人性本身的复杂性,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人性结构。

那么,什么才是完整的人性结构呢?

弗洛姆认为,这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之全面潜能的发挥,这种真正的人性结构只有通过实现人的自我,使他成为他自己才能获得。

他说:

“在这种生存方式中人不占有什么,也不希求占有什么,他心中充满欢乐和创造性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与世界融为一体”。

第三讲劳动异化与人的解放

引言:

一九八三年,在纪念马克思去世一百周年的学术报告会上,周扬作了一篇报告,题目叫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这个报告的第四章《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八十年代初,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还非常激烈。

“异化”问题在当时知道的人比较少,讨论得比较少。

周扬觉得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大量存在,官僚主义、个人崇拜,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不都是一种异化现象吗,说明社会有异化的现象,说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克服异化。

什么是“异化”呢?

通俗地说,异化本来含义是指人的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变成奴役和支配人的、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

马克思早就指出:

“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东西。

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

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异化劳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劳动和劳动者相异化;人同自己的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一、人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异化

首先,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的异化。

马克思写道: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劳动产品是工人劳动的产物,然而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劳动者的产品不是归劳动者自己所有,而是变成为压迫劳动对象的敌对的力量,工人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生产出了奴役自己的异己的东西。

这些后果都表明,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就是对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它自己就越贫困,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的价值就越低。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

其次,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劳动本应该是人的类本性,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变成迫不得已的苦差使。

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本质,而是受到身心两方面的摧残。

劳动对工人来说已不再是本能的需要,而是强制性的、折磨人的东西。

劳动对工人而言已不是显现本性的活动形式,而是异化为造成自身不幸的一道枷锁。

再次,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异化为外在的、强制的劳动,人的劳动变成单纯的谋生手段,因而劳动者就与人的本质相异化了。

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这样,人就丧失了人的类本质而变成非人类的存在物,人类就丧失了自己,从人类异化出去而降低到动物的水平,变成了“精神上和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

最后,人与人关系的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异化劳动产生出了一个和劳动不相干的、置身于劳动之外的阶层,它使得劳动成果“属于有别于我的另一个存在物”,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

至于这另一个人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恰恰就是工人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资本家。

马克思指出,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活动异化,是因为资本家占有了劳动者的劳动,剥夺了劳动者的产品。

二、人的异化产生的原因:

私有制和分工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异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异化劳动同私有制和分工密切相关。

马克思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