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488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docx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

 

 

 

 

前言

 

广佛两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提升广佛发展水平,对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广州、佛山两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广州、佛山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要求,特制定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是,以广州市、佛山市为主体,以广佛都市圈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区,并将广佛肇区域合作等内容纳入规划。

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佛同城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专项规划、专责小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基本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广佛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产业互补、交通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城化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2008年,行政区划总面积11282.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1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549.1亿元,在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图1-12008年广佛主要指标占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比值图

 

1.地域空间连绵一体

广佛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连接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的枢纽,气候条件一致,自然地域空间连为一体,山体同脉相承延伸,珠江河网水系相互贯通;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20公里,接壤地段长约200公里。

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向外扩张,荔湾、南海、白云、三水、番禺、顺德等广佛交界地区的城镇建设相向发展,城市空间呈现连绵发展态势,同城化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图1-2广佛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

 

2.历史文化渊源深厚

广佛在秦朝时期同属南海郡,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建制,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属岭南文化特别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广州历来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口岸;佛山历来是岭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

广佛居民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相同,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历来密切,同城化发展人文基础扎实深厚。

3.产业发展互补性强

改革开放以来,广佛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特色鲜明。

广州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9.02%,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中介服务、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钢铁、机械装备、造船等先进制造业实力雄厚;佛山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6%,电子信息、家电家具、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优势明显,金融服务、商贸物流、专业市场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广佛两市经济互动频繁,分工协作日益紧密,产业关联度进一步加强,形成了配套日渐完善的产业集群,为同城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4.基础设施逐步对接

广佛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步伐加快,道路逐步连通成网,广佛、广三、广肇、龙溪大道、西二环、广州环城高速路、广和大桥等路桥成为连接两市的重要通道。

在建的广佛轨道交通、珠三环高速等交通网,将使广佛的交通及通勤更加便捷。

广佛快巴、城际公交、机场快线等公交服务不断完善,广州羊城通和佛山交通卡相互融合,广佛年票实现互认互通,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

珠江(广州)河段、汾江河等河涌整治加快推进,项目环评相互咨询,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联手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5.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广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通勤、交往及跨市居住、就业、消费等日趋频繁,教育文化资源共享逐步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协作逐渐增强,体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民间艺术来往日益密切,随着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成果不断显现,“广佛生活圈”初步形成。

6.同城发展成效初显

广州实施“西联”发展战略,注重加强与佛山的联系;佛山实施“东承”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广州的辐射。

近年来,政府、民间交流日益密切,区域合作发展论坛提供了同城化交流协商的良好平台,学术界的深入研究为同城化发展奠定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加强合作的广泛共识。

2009年3月,广佛正式签署《框架协议》,标志着同城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国际产业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加深、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比较优势依然明显;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显著加快,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为广佛同城化发展提供了深厚而良好的发展腹地;特别是《纲要》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将广佛同城化作为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为广佛同城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影响尚未消除,国内外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广佛两市仍面临严峻挑战:

城乡规划衔接不足,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显;市场一体化障碍依然存在,资源要素流动有待进一步畅顺;科技、人才整体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区域利益协调难度较大,行政壁垒尚未有效破除,改革创新亟须实现重大突破。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推动实施《纲要》,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遵循“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重点协调发展区域建设为突破口,拓宽合作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同城化发展新模式、新举措和新机制,全面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提升广佛都市圈整体竞争力,携领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二)战略定位。

——全国科学发展试验区。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同城化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和谐城乡,开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同城化发展道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同城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带动广佛肇经济圈和携领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为同城化发展创造新经验。

——世界重要的大都市区。

城市化水平高,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级都市圈行列,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建设,形成高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发挥重要的资源配置、决策管理和产业创新功能,逐步确立国际性金融、贸易、会展、交通、科技、文化中心地位,努力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区。

——国家重要综合性门户区域。

发挥广州的综合性门户城市的优势,创新对内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加强与发达国家和重要地区的经贸联系,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广佛都市圈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枢纽地位,构建接轨世界、服务全国、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国际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取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广佛创新圈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世界级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引领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

(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2年,初步实现同城化,带动广佛肇经济圈和携领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实力增强。

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轨道,高端产业不断集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互利共赢的科学发展局面基本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2年,广佛GDP达1.8万亿元,人均GDP达10万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基础设施联网,城市协调发展。

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开放便捷和安全有序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市政、信息、能源、口岸通关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广州新客站等枢纽型基础设施在更大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广佛城市功能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空间利用效率提高,交界地区同城化先行先试取得重大突破,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提升。

到2012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47公里,每新增亿元GDP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

——产业优势互补,合作互利共赢。

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资源共建共享,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协调,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到2012年,广佛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5%和40%。

——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优良。

水环境和空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新格局基本形成,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优质生活圈初步建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12年,广佛两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5%和80%。

——社会事业进步,公共服务融合。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等领域资源协作共享,社会保障、就业、人才等领域服务基本实现一体化,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人口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基本实现同城化。

到2012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实现同城化,率先实现现代化。

区域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工合理,基础设施体系联网,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社会事业发达,公共服务均等,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优质生活圈全面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和科学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强大,跻身世界较发达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区,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广佛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城镇化水平达9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空间发展布局

按照提升区域整体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营造宜居城乡生态环境的要求,明确广佛都市圈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科学进行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布局规划,促进广佛城市功能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一)总体发展空间格局。

以广佛同城化带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与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共同构筑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格局。

聚合发展以广州为中心的广—深(港)、广—珠(澳)两条区域发展主轴,深化与港澳合作,实现与珠江三角洲、港澳的经济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增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充分发挥佛山重要经济中心优势,整合组织广佛区域发展,构筑“一核强化、两脊两带携领、多极带动”同城化发展空间布局,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图3-1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示意图

——一核强化。

以高端服务为引领提升广州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以现代服务为引领提高佛山中心组团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广佛中心一体化发展,合力构筑广佛都市圈的核心,提高区域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成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聚、综合竞争力最强、承载都市圈最核心功能的战略功能区。

图3-2广佛总体发展空间格局示意图

——两脊两带携领。

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整体发展格局下,构筑花都—白云—广州中心城区—南海—番禺—顺德—南沙等一带构成的南北发展脊和增城南部—萝岗—黄埔—广州中心城区—佛山中心组团—三水—肇庆中心城区等一带构成的东西发展脊,引导产业和人口向轴带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在东西发展脊南北两侧,构筑街口—新华—西南—端州一带构成的北部发展带和龙穴岛—黄阁—大岗—容桂—九江—荷城一带构成南部发展带,促进区域综合服务、产业和交通枢纽功能的聚集发展,形成区域联动和整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空间,并促进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向纵深方向传递。

——多极带动。

依托现有发展基础,选择性地发展战略性节点,服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提升花都、从化、增城、萝岗、番禺、南沙、顺德、高明、三水等地区性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口、经济极化发展。

增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和示范带动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聚,集中开发、集中布局。

共同带动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广佛整体实力、优化空间结构、有效保育生态环境。

(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以优化提升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为核心,构建“一心五区”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合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协作配套、有机联系、特点鲜明的产业集群。

——一心。

即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包括广州中心城区、佛山中心组团以及番禺市桥、广州新客站周边地区组成的广佛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

广佛两市中心城区依托原有服务业集聚优势,协调规划与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商贸、旅游休闲、文化创意。

广州新客站周边地区依托广州新客站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以广州长隆、万博和佛山陈村等为主体区域,打造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图3-3广佛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示意图

——东部创新产业发展区。

以广州知识城建设为引领,整合形成包括广州科学城、广州开发区、增城南部等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组团以及广州大学城、国际生物岛、天河软件园等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产业区,打造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知识型、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北部空港经济发展区。

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主要包括三水西南部、南海东北部、白云北部、花都中南部和从化西南部,打造空港物流、商务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及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西部现代制造发展区。

以佛山国家高新区“一区六园”为载体,加快建设一批集聚发展的产业基地,打造现代制造业集聚区。

——南部临港产业发展区。

以南沙港为龙头,包括南沙、番禺南部、顺德东部等,打造集现代物流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北部和西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

以从化、增城、三水等北部地区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高明西部和南海西部山林和顺德河网湿地等自然资源,打造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

(三)交通发展空间格局。

发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利用佛山作为珠江三角洲西岸重要交通节点的区位条件,整合空港、海港、河港(航道)、城际轨道、铁路、高快速路等交通通道与枢纽,共享共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以“三港(空港、海港、信息港)双网(轨道交通网、高快速路网)”为骨架、多层次交通枢纽紧密联系、多元交通方式一体化运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对外强化辐射、对内协调通畅的交通运输功能,以交通先行加快广佛同城化步伐。

——空港。

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建设,增强白云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国家门户复合型枢纽机场地位,打造亚太地区综合性航空中枢,促进佛山沙堤机场开展特色支线

航空服务。

图3-4广佛交通发展空间格局示意图

——海港。

充分发挥广州港作为华南综合性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优势,以南沙港为龙头,以东江、西江、北江等内河港口为支撑,整合广佛港口资源及航线,加强港口、航道的统一建设、管理和运营,形成江海一体化的区域港口体系,完善港口服务体系和功能,打造国际一流海港。

——信息港。

发挥广佛信息化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优势,加快“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优化广佛无线宽带资源配置,促进两市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容灾备份中心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打造国际化信息港。

——轨道交通网。

以广州新客站为中心,广州火车站、火车东站、火车北站和佛山火车西站、三水新站等为支撑,京广、武广、广深、广珠、广梅汕、广茂、贵广、南广、穗港高速铁路等为网络,形成连接全国铁路网络及辐射泛珠江三角洲的中国南方铁路枢纽。

以广州为核心,以广佛城际轨道、广深轻轨、广珠轻轨、广肇轻轨、广清轻轨、广从轻轨等为放射线,打造华南城际轨道交通枢纽。

——高快速路网。

以广州华南高速公路枢纽为中心,禅城、南海、顺德、番禺、花都、增城等公路分枢纽(客货站场)为节点,京珠、广惠、广深、广佛、广清、广肇、广花、105国道、325国道等为放射延伸,广州环城、二环、珠三环、佛山一环等高快速路连接互通的同城化高快速路网。

(四)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整体维护区域“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空间格局,保育河流水系、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生态区等生态资源,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加强城区绿地建设,构建“两核、三区、六廊、多块”的生态安全

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图3-5广佛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示意图

——两核。

白云山-帽峰山、西樵山区域生态“绿核”。

——三区。

北部山地生态屏障地区(从化、增城、三水北部山林地区),南部农田湿地生态屏障区(顺德南部农田、桑基鱼塘和湿地,番禺南部和南沙农田、湿地),西部山地生态屏障区(高明和南海西部山林地区)。

——六廊。

流溪河-北江、珠江广州段、增江—东江、西江、顺德水道-沙湾水道、北二环高速等形成六条区域性生态廊道。

——多块。

万亩果园、海鸥岛、芳村花卉博览园、三水森林公园、云东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陈村花卉世界、顺峰山生态风景区、丹灶风景度假区等。

(五)主体功能区划。

按照广佛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部署以及产业、交通和生态空间格局,统筹考虑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并整合已有规划,将广佛都市圈划分为核心提升区、调整优化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和限制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明确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开发建设有序性,努力实现都市圈空间结构一体化、总体功能最优化和整体效能最大化。

——核心提升区。

包括越秀区、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南部、黄埔区西部、禅城区东部、南海区东南部、顺德区北部和东南部等地区,是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综合服务功能水平高的区域,也是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区域。

该区是广佛都市圈的核心载体,发展引领都市圈发展与能级提升的高端服务功能,完善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建成辐射和带动广佛都市圈、珠三角乃至更大区域发展的行政外事、商务会展、商贸金融、科教文化和创新中心,集中反映城市功能和现代都市文化品质,增强广佛都市圈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调整优化区。

包括黄埔区东部、萝岗区中部、花都区新华东部、番禺区中北部、南沙区中部、增城市荔城镇、从化市街口镇,禅城区西部、顺德区东北部、三水区中部、高明区东部等,具有较好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人口和经济比较集中,开发强度较高,但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需要优化、综合功能与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区域。

该区是广佛都市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乡,承载区域集聚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发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人口和产业集聚水平,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与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广佛都市圈区域功能、产业和人口布局优化。

——重点拓展区。

包括白云空港及周边、萝岗新城、知识城、番禺东部、新客站及周边、黄阁-大岗、南沙海港及周边、增城市南部、从化市太平镇、南海区北部及西部、顺德区中部及西部、三水区东部及南部、高明区中部等地区,土地资源条件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大,区位条件优越或区域战略地位突出、有明确发展政策指向的区域。

该区是支撑广佛都市圈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植壮大产业功能区,合力确定开发强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创建适宜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环境,推动广佛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

图3-6广佛都市圈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适度发展区。

包括白云区西北部及东北部,花都区西部及北部、番禺区南部、增城市北部、从化市大部、顺德区中南部、高明区中西部、三水区北部等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人口聚集水平和开发强度较低,自然环境资源较好、生态限制较大且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宜进行点状集中开发的区域。

该区是广佛都市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创新城乡管理体制的重要载体,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区和主要的农副食品生产基地,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主要发展资源环境友好型产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有序推进中心镇、一般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点状集聚发展,控制开发强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限制开发区。

主要包括从化市北部、增城市北部、花都区东北部、帽峰山-白云山地区、南海区西樵山地区、顺德区南部、高明区中西部、三水区北部等地区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果树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该区自然限制条件大、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承担维护广佛都市圈生态安全、保护自然文化景观、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等重要功能,需逐步引导人口、工业向区外转移,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种开发建设行为,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加强生态建设,适时适地设立“不开发区”,增强生态功能,适度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

四、重点协调发展区域

围绕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产业功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和布局优化,增强广佛都市圈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选取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居住生活、生态维育等同城化重点领域,以及发展定位明确、基础较好、合作共促的重要区域,规划建设成为广佛同城化发展载体。

在广佛交界的芳村—桂城、新客站周边、空港、金沙洲、五沙等地区开展广佛同城化综合试验,率先加快推进广佛同城化(荔湾—南海)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同城化先行先试。

图3-7广佛交界地区重点协调发展区布局示意图

(一)综合服务提升区。

重点以大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含琶洲—员村及周边地区)为核心,以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禅桂商务区、东平新城、顺德新城为支撑,打造以国际金融、商务、商贸、会展、创意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广佛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提升。

——大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

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琶洲岛中央会展区和员村地区为主体,打造广佛都市圈中央商务核心区,强化发展金融保险、现代会展、总部办公、信息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创意、时尚休闲等功能。

——白鹅潭经济圈。

加快商贸和文化资源整合,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发展档次,重点发展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打造一流的国际商业中心,成为广佛要素资源自由配置的重要集聚地。

——白云新城。

依托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中心,以南部地铁站为核心形成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周边人居环境,建设白云山西麓宜居新城。

——禅桂商务区。

以国际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