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440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6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docx

荆江社区办公场所与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可研报告

目  录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公安县荆江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及日间照料中心改建工程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改扩建。

3、建设地点:

公安县老城区健康路29号地税局小区院内。

4、项目业主单位:

公安县斗湖堤镇人民政府。

组织机构代码:

72610109-7。

1.2项目业主概况

荆江社区简介荆江社区于2001年成立,地处公安县城区东南段,东临荆江大道,南倚荆江干堤,西枕斗瓦路,北卧荆江河路,面积0﹑6平方公里,辖区街巷十四个,现有常住居民4297户12098人,其中常住人口11954人,流动人口144人。

辖区内科局级单位2个,学校1所,医院2所,非公有经济组织2个,个体商业网点561个。

社区分网格12个进行管理,社区党总支辖有4个党支部,党员62人;单位进社区协管党员158人。

社区在“学习、服务、整合、和谐”的理念指导下,突出“居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街巷环境宜居的发展思路,竭力使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1.3项目建设理由与建设内容

为了解决荆江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面积小,服务功能不健全的问题,政府拟在公安县健康路29号(地税局小区),改建荆江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及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工程为原地税局培训大楼一、二楼改建为社区服务活动场所,原地税局食堂改建为日间照料中心。

项目占地面积为9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其中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面积700平方米,日间照料中心200平方米,项目绿化率为20%,绿地面积为180平方米,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基础数据表

序号

项目

数量

单位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900

平方米

2

项目用地面积

900

平方米

3

建筑占地面积

550

平方米

4

总建筑面积

900

平方米

4.1

社区办公服务场所

700

4.2

日间照料中心

200

5

绿地率

20.00%

%

6

绿地面积

180

平方米

7

场地硬化与道路面积

170

平方米

改建总面积900平方米。

其中:

地税局培训大楼改建为社区办公服务场所,一层350平方米,二层350平方米,项目局部改建并装修。

原地税局食堂改建设为2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并进行装修。

项目配套水电、通讯设施及绿化与场地硬化建设。

1.4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费用30.1万元;

项目装修费用60.8万元;

设备购置费42万元;

项目预备费15万元;

其它费用2.1万元。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改造面积

建筑工程费

装修费

设备购置费

其它费用

小计

备注

单价

金额(万元)

单价

金额(万元)

1

社区服务场所改造费用

700

300

21

680

47.6

30

98.6

65.73%

2

日间照料中心改造费用

200

280

5.6

660

13.2

12

30.8

20.53%

3

配套绿化与场地硬化费用

350

100

3.5

3.5

2.33%

4

预备费用

15

15

10.00%

5

其它费用

2.1

2.1

1.40%

30.1

60.8

42

150

1.5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为上级补助资金。

1.6项目建设期

半年(2014年10月-2015年3月)。

1.7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内容的要求,结合委托方提供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本报告研究的范围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工程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分析、节能分析、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招标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评价等,以确定项目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单位、政府投资主体提供决策参考,并根据以下原则对该工程的建设可行性进行研究:

1、依据公安县的整体规划,满足其发展需要;

2、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满足环境保护和成本节约要求。

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4、《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

5、《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号);

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7、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8、《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鄂发改社会【2008】36号);

9、《关于加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鄂组通【2010】97号)制定验收标准(另发);

10、《关于加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鄂组通【2010】97号);

11、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9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将给荆江社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服务,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项目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符合国家扶持政策,社会效益明显。

项目建设实施可进一步强化社区整体功能,改善社区居委会工作环境,有利于群众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密切党群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2.1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改建的必要性

2.1.1、是实现社区服务职能提升的需要。

荆江社区总面积范围约0.6平方公里,是县城居民集中区。

常住居民4297户,12098人;随着县域经济成份、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的趋势在增长,社区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社区居委会,组建于2003年7月,现有干部职工8人,内设劳动保障、城市低保、计划生育和综治维稳等4个服务工作站,承担着动员、组织居民拓展社区服务、保持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等十多项主要职责。

总体属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条件简陋,需要对现有办公场所进行装修改造,对办公设施进行必要的添置,才能满足实现现有职能的基本要求。

2.1.2、是促进社区功能完善的需要。

荆江社区,是公安县交通物流中心区。

当前,荆江社区处在旧城改造的关键时期,社区居委会,正面临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分配的大幅度调整、各种矛盾冲突因素不断增长复杂局面;处在适应新型物业管理、新型服务业态、新型社区文化等服务要求新阶段。

需要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社区发展总体设计,创新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与时俱进,努力提高社区办公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加社区服务公益性活动面积,创优社区工作环境,促进社会管理人才向社区集聚,才能满足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要求。

2.1.3、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社区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条贴近基层、服务居民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对于困难群众,需要构建和完善社区救助体系,保障他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缓解他们的医疗困难,解决他们的就学困难。

面对社会不稳定因素,需要构建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面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面对下岗失业问题,需要构建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就业。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企业退休人员,需要构建和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文化教育服务体系。

面对方便居民生活,需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家政服务、商业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等服务体系。

荆江社区是的中心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2.2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改建的必要性

2.2.1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

如果说20世纪中国最严重的人口问题是基数庞大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中国又将面临人口的一项新挑战,即人口老龄化问题。

所谓人口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相对比例上升的过程,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占总人口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6亿,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从80年代开始广泛实行计划生育。

而此时的医疗水平也在逐步发展,老年人的数量和比例迅速增长,青少年比例开始下降。

199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9.49%,1998年为9.97%,1999年达到10.0048%。

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988万人,占总人口的10.33%,65岁以上为8827万,占总人口的6.96%,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7764万,占总人口13.26%,高于五普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万,占总人口的8.87%,高于五普1.91个百分点。

根据现在的增长速度,预计我国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近2.5个亿,老龄化程度将达到17.7%。

老龄化不仅时间缩短,程度却更加严重。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省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随着50年代初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从宏观层面看,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老龄化进程加快。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截止2010年12月底,全省常住人口5723.77万人。

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797.39万人,占13.93%。

“十一五”期间,全省老年人口共增加141万人,平均每年净增28.2万人。

据预测,到“十二五”末期,全省老年人口将达994万人,平均每年净增近40万人。

二是高龄化问题突出。

据省公安厅户籍人口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121.52万人,占总人口的1.97%,其中城镇30.14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1.42%,农村91.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26%。

三是农村重于城镇。

据省公安厅户籍人口统计,到2011年底,全省户籍总人口为6164.06万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907.7万,占14.73%。

其中城镇户籍老年人口249.72万,占城镇户籍总人口的11. 47%;农村户籍老年人口657.98万,占农村户籍总人口的16.30%。

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城镇4.56个百分点。

四是女性高于男性。

在老年人口中,65岁以上的女性老人高于男性3.22个百分点,70岁以上女性老人高于男性6.36个百分点,8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17.92个百分点,90岁以上女性老人高于男性35.28个百分点,成递增状态。

2.2.2是转变农村养老方式的需要

1、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四大变化

一是子女数量递减。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随着生育观的改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老年人按年龄由高向低排列,其养育的子女数量呈递减的趋势。

其中:

80-84岁老年人子女数为4.5个;75-79岁的为4.8个;70-74岁的为3.9个;65-69岁的为3.3 个;60-64岁的为2.5个。

通过比较发现,低龄老年人养育的子女数量要明显少于高龄老人。

二是丧偶数量递增。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人丧偶、失去老伴,年龄越大,丧偶的比例越高。

据调查分析,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偶的比例高达36.1%,且随年龄增长,丧偶的比例呈递增趋势。

调查显示:

60-64岁丧偶老人占13.3%,65-69岁占30.5%,70-74岁上升到34.4%,75-80岁则上升到54.6%,80岁以上老年人丧偶的比例则高达75%。

三是家庭规模缩小。

据相关资料分析,我省的平均家庭规模1982年为5.59人、1990年为4.72人、2000年为3.51人,2010年已下降到3.16人。

据对农村家庭规模的调查分析,发现家庭结构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家庭规模持续缩小,绝大多数家庭大致结构就是一对夫妇,另外加上一个孩子。

四是空巢家庭增多。

据对550名60岁以上老人的直接调查,空巢老人占比高达63%。

形成空巢家庭的原因以子女外出打工为主,约占80%。

  2、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五大困境

受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影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面临五大困境:

一是丧偶困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丧偶老人逐渐增多,来自老伴的照料成为问题。

特别是丧偶的男性老人,其料理家务、自理生活的能力弱于女性,一旦丧偶,将无所适从,生活受影响的程度也最深。

二是少子女困境。

随着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员逐步进入老年,子女数量减少,独子家庭增多,他们的生活照料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双独家庭,一旦子女早逝,将沦为孤寡老人,无人过问。

三是空巢困境。

在人口流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子女多数外出务工经商,远距离弃工回乡照料父母的成本急剧增加,来自子女的生活照料日益显得不太现实。

空巢老年父母晚年生活孤独寂寞,有效照料不足。

四是大婚姻圈困境。

随着打工经济兴起,农村青年人的通婚圈日益扩大。

调查显示, 60年代,女儿嫁到外县的所占比重只有4.8%左右,而在2005-2010年间,女儿远嫁外县市、甚至外省的比重已高达39.4%。

在对待父母的照料问题上,她们宁愿多给些钱,也不愿花费几百甚至上千元路费,长途跋涉,来到娘家帮助父母做日常琐事、照料起居。

五是孝道沦丧困境。

调查显示:

2009年子女给钱接济老人的只占20%。

其中给100元以下的占30%,给100至300元的占57%,超过300元的不到20%。

有80%的子女基本不给钱老人,有24.5%的子女不愿照料老人, 16%的外出子女常年不与自己的父母联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如何解决好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建设一个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使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其必要性体现在:

2.2.3、项目建设是构建“强势民政”的需要

古往今来,关心民情,体恤民力,注重民生,一直是开明统治者的一条重要执政经验。

民政历史悠久,过去是统治阶级的“惠民之政”、“治民之政”。

新中国成立后,民政“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成为“为民之政”,民政是国政、德政、善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之基,施政之要。

可以说,民政工作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承担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但是,由于过去社会矛盾不突出、社会相对较公平、民政部门自身不强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民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既处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怎样救助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越来越成为摆在各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而急迫问题。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弱势群体涌现,稳定问题频发,民政部门如果自身不够强,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能力就有限,弱势群体就得不到很好的救助,工作就会陷入被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已经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民政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弱势群体需要“强势民政”,只有“强势民政”才能为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要“强势民政”就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把打造“强势民政”、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理念、新追求、新目标。

2.2.4、项目建设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数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老年人占15%,所以建设公安县荆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2.2.5、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老年居住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目前,公安县荆江社区还没有老年人日间照料的机构,荆江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年人日间照料、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满足等敬老的实际问题,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创建“和谐”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切实做好这项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不仅解决老年人生活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而且还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公安县养老服务的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背景

3.1.1自然地理条件

 公安县地处东经111°48′~111°25′,北纬29°37′~30°19′,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南北最长为75公里,东西最宽51公里。

国土面积2257.9平方公里,辖14镇,2乡,431个村委会,4137个村民小组。

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纵横,属平原湖滨地区。

地面高度一般为海拔36米左右,境内主要为平原湖区,西南部分地方为平岗和丘岗地。

虎渡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把全县分为虎东、虎西两片。

境内山丘分布在县境南部,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

自然资源

公安的土地适宜性广,种植条件好,生物生长量大,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主要分布在西南红土丘岗和南部的黄土平岗地带、沿河的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上。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共有4个土类,7个亚类,12个土属,99个土种。

从河床到岗地,土壤质地从砂质逐渐向粘质过渡,土壤种类也相应具有飞砂土、灰砂土、灰油砂土、灰正土、黄土。

河流水文

公安县集水面积199.391平方公里,过境长422.84公里,其中现有外江河流14条。

长江全长6380公里,由太平口入境至藕池口出境入石首市,过境长85.62公里,水域面积87.69公里。

气候特征

公安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具有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特点。

春季冷暖多变,温度上升快,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量锐减;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热量丰富,无霜期长,低温冻害频次较少,适宜粮、棉、油、林、特等多种作物生长,有发展亚热带果木、特产等多种经济的水资源。

通常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春季的开始日,大于22℃为夏季的开始日,小于10℃为冬季的开始日,在10-22℃间为春、秋季节。

3.1.2社会经济与发展情况

2012年,是公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宏观政策紧缩、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要求,突出工业优先,推进“三化”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2年,我县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进位先进县,“三农”工作跻身全省20强,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83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7.79亿元、71.21亿元和40.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18.6%和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9:

44.6:

25.5。

(一)工业经济克难奋进。

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全县工业经济逆势增长。

预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增加值57亿元、利税总额11.2亿元。

新增规模企业25家,总数达到112家,其中5家产销过10亿元,凯乐科技及其黄山头酒业税收达到1.65亿元。

汽车零部件、塑料新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02亿元。

争取国家、省产业振兴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6000多万元,全县技改投入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142%,凯乐科技、新生源、金安纺织、汉兴科技、中粮粮油、新裕农业等企业96个技改、扩规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11个产品被认定为湖北名牌产品。

招商引进项目58个,到账资金45亿元。

全县整体谋划布局5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今年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达到6.08亿元。

孱陵工业园新落户企业8家,青吉工业园扩区至22.39平方公里,建成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30家。

(二)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注重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努力应对多雨低温等自然灾害和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4%。

建成15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优质粮棉油板块面积达到180万亩。

成功举办第四届湖北•公安葡萄交易会,葡萄产值达到6亿元。

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8%、81%。

水产养殖形成“18221”、网箱养鳝、鱼鳖混养、鳜鱼和团头鲂专养、小龙虾野生寄养五大特色板块。

全县土地流转农户达到2.8万户,流转土地18万亩。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23个,入社农户2.5万户,带动周边农户10万余户,永和、双盈水产专业合作社分别被评为全省“二十强”和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

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家,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深加工比例达到40%以上。

(三)商贸服务持续活跃。

严格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加强商业网点建设,拓展群众消费需求,各类市场繁荣活跃。

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亿元,同比增长18.5%。

恒盛汽配城、长江医药物流园、明珠建材生活物流公交站、富妮来服装城、楚丰农产品大市场三期、民主巷市场改造等市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荆江分洪北闸风景区纳入国家“十二五”红色旅游项目库,休闲“农家乐”总数达到528家,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新增4家外贸企业,增加针织服装、PVC装饰板材、电子产品3类出口产品,预计完成外贸出口7021万美元。

(四)城乡建管力度加大。

进一步完善县城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开发及“城中村”改造,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投资3200万元,完成城区马嘶桥路、孱陵大道延伸段建设和荆江大道路面维修等市政工程;开展土地非法交易和违法建设综合整治,落实网格化管理,基本做到新的违建零发生、旧的违建零发展;转变城区垃圾处理方式,实行集中收集、转运、异地焚烧发电,实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新生源公司废水深度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四城同创”向更高层次推进,县城环境明显改观。

开展片区扶贫开发,统筹乡村建设,15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扎实开展文明卫生集镇、村创建活动,闸口镇、黄山头镇被评为省级卫生城镇。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上级投资项目68个,到位资金5.0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5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新增亿元以上项目59个。

荆岳铁路正式动工,江南高速、东卷高速进展顺利,迎宾大道、孱陵客运站相继启动,建设县乡公路50公里、通村公路109公里。

第二轮“三万”活动成效明显,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862处,累计完成投资3.58亿元,达到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