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396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docx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

第一章概述

一、基本情况

二、编制依据

三、编制原则

四、工程概况

五、水文地质情况

(一)工程地质

(二)水文地质

六、施工现场环境与条件

七、主要工程量

第二章施工组织与部署

一、施工组织网络

二、施工现场布置

三、施工准备

四、交通疏导方案

五、管线切改方案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一、施工工期目标

二、进度计划

三、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四章施工方法

一、地连墙施工方法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及说明

(二)工艺流程

(三)导墙施工方法及步骤

(四)泥浆护壁

(五)成槽施工

(六)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七)混凝土浇注

(八)墙趾注浆

(九)注意事项

(十)地下连续墙常见问题处理

(十一)专项安全保证措施

二、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法

(一)抗拔桩施工

(二)格构柱施工

第五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一、工程质量目标

二、质量保证体系

三、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一、安全目标

二、管理体系

三、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二、冬季施工措施

第八章消防、保卫体系及措施

一、消防、保卫工作管理体系

二、消防、保卫管理措施

第九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十章机械设备供应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突发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第十三章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附件1:

地连墙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治理措施

一、导墙变形破坏

二、槽内泥浆泄漏

三、槽壁坍塌

四、挖槽机卡在槽内

五、成槽偏斜

六、槽底沉积过厚

七、钢筋笼外形偏大

八、钢筋笼变形破坏

九、钢筋笼对接后有折角

十、钢筋笼难以放入槽孔内或上浮

十一、预埋件位置偏差过大

十二、导管不能放到槽底

十三、导管渗漏

十四、脱管

十五、堵管

十六、钢筋笼下沉

十七、混凝土供料中断

十八、接头管顶拔困难

十九、接头管拔断

二十、墙顶部混凝土疏松

二十一、墙体接头缝夹泥与渗漏

二十二、墙面局部夹泥渗漏

二十三、墙面局部露筋

二十四、墙体结构损伤

二十五、夹层

附件2:

图表

 

第一章概述

一、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XX市地铁X号线XXX站

工程地点:

工程规模:

建设单位:

XX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XX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XX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

XX工程有限公司

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

2009年3月1日

计划竣工日期:

2010年6月30日

二、编制依据

1、XX市地下铁道二期工程X号线施工图设计XXX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资料(XX设计研究院2006年06月)。

2、国家和部委颁发的有关施工、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

3、XX市政府部门及业主颁布的有关法规性文件。

4、其它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DB29-103-200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编制原则

1、总体考虑,全面协作,选择适宜本工程条件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发挥设备与人才优势,认真分析,充分比较、论证,合理规划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制订适宜的技术措施,加强各施工工序间的衔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做到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

2、实施多方案分析比较,选择合理可靠的供水、供电、排水、防噪、防尘方案,选择既有利于工程施工,又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施工方案,力争做到规范性、灵活性与环保性三者的有机结合。

3、认真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政策,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优质、快速、高效完成本工程施工,交给业主一份满意的答卷,为XX市的高速发展贡献力量。

4、主要施工方法的制定,以安全施工为基本前提,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下,实现项目成本最小化。

5、充分研究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工程概况

XX市地铁X号线XXX站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X区XXX道。

工程范围包括:

XXX站及站后停车场全长309m、XXX站~XXX站盾构区间长706.04双线米。

XXX站平面示意图见附图1

XXX站位于XXX道路面下,与XX路斜交,车站沿XXX道东西走向。

XXX站~XXX站盾构区间穿越和平区繁华地带,穿越的横向道路分别为XX路、XXX道、XX路、XX路、XX道、XX路、XX路、XX道;临近建(构)筑物也比较多,主要为居民区、工厂及商店,区间隧道全线均在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密集的XX道下穿过。

XXX站设计起讫里程:

有效站台长度中心里程为DK11+142,车站起点里程DK11+57.5(端墙外侧),车站终点里程DK11+368.5(端墙外侧)。

车站主体结构外包尺寸长311m左右,内净309m,宽10.7~33.1m,净宽30.3m,为地下二层侧式站台车站。

站台宽度为8.15m,车站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形式。

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明挖顺作法施工。

西端头井基坑开挖深约19.2m,地连墙深36.5m,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5道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其余为钢支撑。

东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18.6m,地连墙深35.5m,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5道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其余为钢支撑。

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7.3m,地连墙深34m,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5道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其余为钢支撑。

五、水文地质情况

(一)工程地质

站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人工堆积Qml),第Ⅰ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3al)、第Ⅰ海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Q42m)、第Ⅱ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Q41h及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1al)、第Ⅲ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五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eal)、第Ⅱ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四组滨海~潮汐带相沉积Q3dmc)、第Ⅳ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三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eal)、第Ⅲ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二组浅海~滨海相沉积Q3bm)。

(二)水文地质

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赋存于第Ⅱ陆相层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

潜水存在于人工填土层①层、第Ⅰ陆相层③层及第Ⅰ海相层④层中,潜水地下水埋藏较浅,勘测期间水位高程1.15~2.17m。

微承压水以第Ⅱ陆相层的湖沼相沉积⑤1粉质粘土、⑤4淤泥质粉质粘土为隔水顶板,以⑥2粉土、⑦2粉土、⑦6粉土为主要含水层,分布较为稳定,勘测期间微承压水位埋深约为3.0m。

经取水样试验分析,潜水对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微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六、施工现场环境与条件

(一)车站周边环境

XXX车站位于XX道路面下,与XX路斜交,车站沿XX道东西走向。

车站周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物较多,大部分建筑物为2~6层的砖混结构,与基坑开挖边线距离较近。

车站附近北侧是一些居民区,多层房屋建筑距离主体基坑最近处只有9.0m,距离2号风井基坑最近处约为5.0m,北侧天兴楼5层混合建筑距离1号风井最近处约5.9m,为保证在基坑开挖阶段建筑物的安全1号风井的围护结构已经由灌注桩+水泥搅拌桩围护结构形式变更为地连墙,共计6幅。

南侧为A、B、C、D,B房屋距离主体基坑约18.0m,C距离基坑最近处约为10.0m,基坑南侧靠近东端头井位置处,有大量的A建筑2~3层的砖混结构,距离基坑最近处约为6.0m。

在施工区域周围的建筑物大部分为砖混结构的2层小楼,基础形式为满堂红基础,基础形式较差。

(二)地下管线情况

XX道路面下,需要拆迁的管线较多,有上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天然气等管线。

XX路靠近XX道需要拆迁的管线主要有雨水、污水、天然气、电力等管线。

XX道规划路宽41m,现状管线有供电电力管线35KV2根、10KV1根,路灯电力管线0.38KV2根,电信12孔1根、4孔2根,给水管φ600、φ300、φ150各1根,天然气管线φ5001根、φ501根,以上管线埋深0.6~1.0m,另有雨污合流排水管线砼500×7001根,埋深3.6m,雨水排水管线砼φ8001根,埋深3.7m。

XX路规划路宽20m,现状管线有电线管线2孔1根、6孔1根,供电电力管35KV2根,天然气管φ2501根,以上管线埋深0.6~0.8m,另外还有污水排水管线砼φ5001根,埋深2.1m,雨水排水管线砼φ6001根,埋深0.9m。

详见附图8

(三)站址范围交通情况

XX道现状地面交通十分繁忙,车流密度大,有多路公交过境线路,客流来自商业客流及周围的居民区。

七、主要工程量

根据《地下连续墙施工图纸》,本工程地连墙共计132幅,经计算地连墙工程量如下表:

第二章施工组织与部署

一、施工组织网络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施工工序安排,本项目部制定如下现场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

二、施工现场布置

(一)平面布置原则

1、全面兼顾原则:

现场布置既要满足施工,方便施工管理,又要能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环保的要求,不能顾此失彼。

2、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原则:

应在招标文件允许的施工用地范围内布置,避免扩大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分期进行施工场地规划,将施工对周边交通及周围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小,将现有场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3、有利于文明施工的原则:

施工布置需整洁、有序,同时做好施工废水净化排放、防尘、防噪措施,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4、有利于安全保卫的原则:

场地布置还应遵循“三防”原则,消除不安定因素,防火、防水、防盗设施齐全且布置合理。

5、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

现场平面既要有其科学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到资金投入,不宜盲目扩大投资。

(二)总体布置

根据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勘察,本工程施工现场地处市区,周边单位和居民较多,为减少施工与单位、居民之间相互干扰,结合实际条件,我项目在XX路口附近新建项目经理部。

施工场地现状为XX道,为保证施工机械顺利进场及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地连墙施工前,首先对现有的施工场地进行围蔽,施工围挡按有《XX地铁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及管理规定》要求设置,大门的要求按统一要求制作,每座大门设置清洗槽和门卫室,车辆进出清洗干净。

夜间设置照明灯,提醒过往车辆或行人注意。

由于XXX站拆迁、切改工程量大,施工过程地连墙将分为两期施工,一期施工XX路至XXX路口,二期施工XX路路口至云南路段。

详见一、二期地连墙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图4、5)。

本项目拟在拆迁后的康营里设置钢木加工区、材料存放区,面积约为70×70m。

(三)施工道路

用于挖槽机成槽作业和钢筋笼吊装作业的重型起重机施工道路利用现状XX道。

施工道路利用XX路、XX路、XX路、XX道原有的沥青路面。

(四)施工用电、用水

在车站施工现场附近引入就近的城市供电网线,根据现场用电量需求,在XX路、XX路的施工用电接口接入电源,在现场的供电线路均采用架设电线的方式,确保用电安全。

为防止主供电中断对施工的影响,施工区及加工区内各配1台125KW的发电机。

根据现场施工需要,XXX站配置了3台400KVA变压器,分别位于竞业里、XX路路口和XX路。

根据业主在施工现场提供的电源售电点,我公司负责安装与所选电压等级相应的变压器及相关设备,供车站施工使用。

根据现场具体施工及生活情况,敷设施工场内生产生活用电线路。

施工、生活用水均采用自来水,由城市自来水网挂表接管引至施工现场。

(五)工地排水

工地内污水和雨水由导墙沟、明沟和集水井联网的明沟排水系统排放;地连墙施工时产生的污水经导墙沟或明沟引流、集水井集水澄清后,用污水泵抽送,间接排入就近的雨水管道。

(六)临时施工设施

1、泥浆系统

泥浆系统由24个泥浆箱和2组泥浆系统(集装箱式)组成,泥浆箱专门配制新鲜泥浆,由泥浆系统对泥浆进行储存、供浆、回收、分管、再生等循环作业。

2、集土坑

在工地北侧设置集土坑,用来堆放白天成槽作业挖出的湿土,以免挖槽湿土堆放在地面道路上影响文明施工。

(七)生活设施和行政后勤设施

1、在工地现场设置三个集装箱,作为临实的现场办公室、料具间、值班室等。

2、结合周边环境,本工程拟在康营里修建项目经理部。

详见项目经理部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准备

(一)现场准备

1、测设线路中线和标高控制网。

2、进行一期交通疏导,确定施工范围,做好现场围蔽,拆除地上、地下障碍物,落实地下管线切改、保护措施,平整施工场地。

3、施工用电、用水:

架设动力和照明线路,接通施工用水管路,确定材料、设备、土方运输路线。

4、做好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

(二)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分为内业技术准备和外业技术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1)认真阅读、学习、审核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2)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质量目标设计书及质量检验计划。

(3)复测控制桩,制定测量方案(测量员3名)

(4)编写关键施工工艺标准、保证预防措施。

(5)做好技术、质量培训工作。

(质量员2名)

(6)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

(7)准备好必要的参考资料

(8)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

(9)工地建立混凝土试件标养室并做好安排好试验工作.(试验员1名)

2、外业技术准备工作

(1)现场踏勘了解地形、水文及施工环境

(2)办理工程控制桩交接手续、并进行拴桩、复核及护桩

(3)各种工程材料的复试

(4)对使用的设备仪器进行检查保证仪器正常

(三)劳动组织准备

针对本工程,我单位选派有经验一级建造师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其他主要项目管理人员都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

对施工作业队选用我单位优秀的施工队承担此项工程。

公司设一名公司副经理主抓该工程,对工程所需的人员、物资、机械、资金进行统一调配,保证该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一期北侧地连墙施工劳动力计划见下表,后期地连墙施工随管线切改、房屋拆迁等进度,结合工程需要随时调整人员数量。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备注

1

钢筋工

35

2

机械工

10

起重吊装、成槽机

3

泥浆工

8

泥浆制备

4

砼工

20

导墙、地连墙墙体浇筑

5

其他

30

仓库、维修、文明施工等

(四)物资准备

1、物资准备工作要走在工程建设的前面,符合工程各施工阶段的要求,做到及时充分。

2、预先编制物资采购供应计划,对工程所用周转材料公司按照计划统一调拨供应,对工程结构用材料取样送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中。

(五)机械设备准备

对工程所用机械设备,在进场前先进行检查调试,使进入现场的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四、交通疏导方案

XXX车站位于XX道路面下,与XX路斜交,车站沿XX道东西走向。

车站周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物较多,车站附近北侧是一些居民区。

南侧为A、B宾馆、C厂、D市场。

根据工程管线切改及施工需求,需对XX路进行断交施工,XX道(XX路口~XX路口)

进行断交施工,由于受拆迁影响较大,为了满足工程总体工期要求,工程地连墙施工需进行两次施工围蔽及交通疏导。

一期施工XX路至XX路一段北侧地连墙,随即进行该段南侧地连墙施工,拆迁到位后,二期施工剩余部位地连墙。

一期地连墙施工围蔽范围为XX路口~XX路,XX路留出一条4m的机动车道,满足附近居民及A、B人员出行需求预留北侧6m人行便道满足附近居民出行需求。

详见一期地连墙施工交通导行图。

XX路至云南路北侧天兴楼及东亚毛纺厂拆迁完毕后,进行二期地连墙施工,施工围蔽范围为明路口~云南路口,详见二期地连墙施工交通导行图。

五、管线切改方案

XX道规划路宽41m,现状管线有供电电力管线35KV2根、10KV1根,电信4孔2根,给水管φ600、φ300、φ150各1根,天然气管线φ5001根,以上管线埋深0.6~1.0m,另有雨污合流排水管线500×7001根,埋深3.6m,雨水排水管线φ1001根,埋深3.7m。

XX路路口北侧路面宽19米,南侧11米,影响地连墙WN8-30~WN8-45施工周围待拆迁的建筑物有天兴楼,东亚毛纺场。

东亚毛纺场最近处距地连墙2.2米,由于北侧建筑拆迁还没结束,地连墙暂不能施工。

建议管线切改方法:

(一)XX路至XX路段

由于该段工程北侧拆迁工作尚未结束,待拆迁工作结束后,再实施规划方案。

XX道南侧地连墙距离附近建筑物较远,若该段顺向管线临时切改后,初步具备地连墙施工条件。

该段全长196米,可施工地连墙35幅。

根据场地安排只能有一台成槽机施工,进度为3天2幅,管线切改大约15天,共约两个半月时间,我们可

以利用这段时间完成地连墙北侧的拆迁工作.该段主体结构的覆土深度为2.5~3.5m。

经勘察所分布的管线名称、规格、埋深、影响地连墙编号、待切改管线的长度见下表。

管线切改方案统计表

(二)XX路路口处管线切改方法

XX路路口管线密集,待废除的通讯电缆4孔4根,埋深0.8m,给水管φ3001根,埋深1m,新设主管线4根,2根热力线,埋深1.5m,1根排污管线,埋深2.5,1根通讯电缆,埋深1.5m。

根据实际情况要设管廊。

根据管线图纸分析,新设主管线必须要在东亚毛纺厂能顺利拆迁后才能进行,但具体拆迁时间不确定,所以暂时无法一次实现规划。

建议切改方法为:

将待废除的4根通讯电缆和1根φ300给水管移至WS8-28地连墙顶部,4根通讯电缆做预留孔,φ300给水管在冠梁内通过.

(三)XX路至XX道一段管线切改方法

据管线图分析该段影响地连墙施工的主要三条管线分别为通讯电缆和两条给水管:

1、通讯电缆12孔,1根与地连墙WE8-6、WS8-7、WE8-8斜交,需切改长度为22米,切改至WE8-10处;2、给水管φ300与给水管φ600在地连墙内合并在WE8-5处通过,于外侧22米处再分为上述两种规格给水管线。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一、施工工期目标

本工程地连墙共有132幅,计划从2009年3月1日开工,到2009年5月15日完工。

二、进度计划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地连墙共分为两个施工段:

北侧地连墙:

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5月1日

南侧地连墙:

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5月15日

三、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本工程地处市中心繁华闹市区,工期要求非常严格,施工现场位于居民区和商业区,交通受到严格限制,因此需制定严格的施工工期保证措施,确保施工周期的完成。

(一)管理措施

1、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计划软件,科学地排定工期,依据工期找出工程的关键点,集中人力、物力保证关键工序工期,为实现总体工期创造条件。

2、劳动力配置、周转材料及机械设备按工期计划合理安排,保证计划各作业面同时施工。

3、加强原材料的前期试验工作,确保工程材料及时应用于工程施工之中。

4、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夜间照明及环境保护措施,在安全而不扰民的情况下夜间抢进度。

5、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全面认真地履行承包合同,使业主满意。

各指挥系统,以项目工期、质量、效益三项指标为导向,以精干高效、以统筹兼顾、快速运作、平行流水交叉作业为手段,全面履行合同,保证工期提前,保证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

6、经常组织各工种班组开展技能培训并加强对员工工期效益的宣传力度。

7、保证材料的供应。

拟投入本工程足够数量的大型自卸汽车,有些材料可以自运。

做好材料采购使用储备计划,有充足的备料,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展开。

8、通过狠抓工程质量,积极配合监理来确保工期的实施,施工过程中利用我公司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施工质量事故,确保节点工期如期实现。

9、加强现场调度,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所需劳力、机械和材料的整体调度;区段调度员负责本区段劳动力、机械、材料的调度,若出现部分工程滞后于进度的情况,则由总调度组织力量进行突击,以达到原定的工期目标。

10、由项目经理部组成施工进度检查小组,给各区段工程每月进行一次进度检查,对关键工序每周进行不少于二次的检查,结合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比,每月公布一次评比结果,据此与奖励挂钩。

11、发挥我公司专业队伍技术力量的优势,对施工关键设备及时维护、检修,配备一定的修理人员跟班作业,出现故障及时抢修,保证工程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二)施工及组织措施

1、组织保证:

1.1选好带头人,建立精干、务实、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

1.2配备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选派从事地铁和市政工程的专业队伍。

1.3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进入工程施工。

1.4搞好标准化施工,认真贯彻执行ISO9001标准,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正确的施工方法来提高施工进度,要稳产高产,防止大起大落。

1.5搞好后勤服务工作,促进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2、物资保证:

2.1保证料源充足:

对于结构工程,开工前做出一次性备料计划,提前考察各种材料的货源、储量、运距等,详细制定出进料计划,保证各种物资的供应。

2.2根据生产计划编制供应计划,超前订货加工,同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防止因不合格材料而影响工期。

2.3机械保证:

按照施工计划配足各类施工机械,作好材料进场计划,同时做好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并提高其完好率、利用率。

对常用易损的机械配件有足够的库存量。

 

第四章施工方法

一、地连墙施工方法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及说明

本工程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兼做止水帷幕,在基坑两侧设置800mm厚地连墙,C30S8砼,地连墙型式主要为“一”字形,有少许“Z”型、“L”型和“T”型。

围护结构施工时外放150mm。

标准段深度为34m,东端头井深度为35.5m,西端头井深度为36.5m,地连墙共计132幅。

地连墙的顶部设有800mm×800mm冠梁,必须进行钢筋预留,以保证冠梁和地连墙成为整体结构。

我们借助冠梁修筑300mm×300mm排水沟(详细内容如图所示),地连墙标准幅宽为5.2m,幅宽均未超过6m。

XXX路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平面图见附图。

(二)工艺流程

1-投入澎润土、CMC、纯碱;2-搅拌桶;3-漩流器;4-振动筛;5-排砂流槽;6-回收浆储存池;7-再生浆池;8-液压抓斗;9-护壁泥浆液位;10-吊钢筋笼专用吊具;11-浇筑混凝土;12-钢筋笼搁置吊点;13-混凝土导管;14-接头管;

15-专用顶拔设备

(三)导墙施工方法及步骤

导墙是保证地下连续墙位置准确和成槽质量的关键,由于墙顶施工机械荷载较大,因此采用“┓┏”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导墙,导墙水平尺寸为1.2m,垂直方向1.5m,厚0.2m,导墙间距840㎜。

导墙开挖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人工修整槽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密实。

导墙拆模后,立即在两片导墙间加10×10㎝方木支撑,水平间距2~2.5m,导墙混凝土养护期间严禁重型机械在附近行走、停置或作业。

导墙顶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保证槽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导墙每槽段设溢浆口;导墙地基必须夯实,导墙不得有位移和变形。

导墙主要为挖槽机具导向,储存泥浆和防止槽口坍塌,为施工时水平与垂直测量的基准,并作为钢筋笼安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