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266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引言

一、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我国2001年加入WTO,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又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这都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人也正走出国门深造、旅游。

再因此,英语这门世界性的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我国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是现代技术人才的必备素质,在交际过程中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更为重要。

因此,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特别是英语口语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人才市场中那些既懂专业,又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面对社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经过180-220个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可见社会对英语的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虽然近几年各大高校加强了对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力度,但由于种种因素,整体而言,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仍存在许多弊端,使得英语口语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严重脱节,学生的口语能力仍未能达到我国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要求,“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亟待改革。

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2.研究目的

鉴于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弱的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理论、高校及其生源特点的研究和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揭示在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金城学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法实施的个案研究,总结出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施英语交际法的原则、方法与策略。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选题的意义

笔者希望通过开展本研究,探寻交际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际作用、面对的具体问题以及以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它的功用,有助于充分激发和调动高校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选题的价值

笔者自2003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第一线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笔者发现,由于高校的生源录取批次问题和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英语口语教学现状非常不容乐观,学生的口语水平很不理想。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所占时间甚少。

在这不多的时间中往往是教师们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和统一的评价方式。

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由于教学内容过浅和多次重复练习而觉得英语口语课枯燥乏味;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面对口语活动却仍然不愿说或说不出。

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和兴趣,口语练习逐渐流于形式。

英语教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备课、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开口,但是由于口语课往往出现一片沉寂,久而久之也就心灰意冷。

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笔者对2010级的2个班级进行试点比较,选择其中的一个班级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而另外一个班级则仍然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

研究的实践价值则在于在比较过程中,发现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促进教师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促进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水平的提高。

灵活地运用英语口语交际法既能让学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来锻炼口语,使他们逐渐树立起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以期使学生真正成为口语课堂的主角,积极地参与到口语课堂教学中来,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并带动其他英语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使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生机勃勃,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水平,继而全面提高高校大学英语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描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交际教学法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对于交际能力的定义、交际能力的范围、交际教学的方法和交际评估的手段等等的论述不尽一致。

国外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以前,欧美语言教学的主流是结构主义。

在语言教学中重视语言形式,轻视语言意思,强调语言结构知识的传授,忽略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

20世纪50年代末乔姆斯基(Norm Chomsky)在批判行为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

他认为:

语言能力即语言结构知识,或语法规则体系。

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知识,人们才能理解并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语言才具有了创造。

针对乔姆斯基的观点,70年代初美国的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DellHymes)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首先提出关于交际能力的学说。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处世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他和同时代的其他社会语言学家,例如冈泊斯(GumperzJ.)等人,强调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他提出“没有使用规则,语法规则将是无用的”语法知识只是交际功能的一部分,他更多关注的是说话者所需的社会及文化知识。

交际功能是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知识(语音、语法等)和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就是说一个人知道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时间、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话。

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即:

形式是否可能;实际履行是否可行;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实际上是否完。

第一部分“形式是否可能”指的是语言的形式或语法可能性知识,即语法规则知识。

这部分内容类似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

第二部分“实际履行是否可行”指的是关于特定的语言形式是否可行的知识,是心理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第三部分“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指的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是否运用恰当的知识。

第四部分“实际上是否完成”指的是实际使用什么语言和如何使语言的知识,是现实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特性,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上下文关系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这不仅包括了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或语法知识,还包括了乔姆斯基认为的可能属于语言行为范畴的概念。

因此,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学说为后来兴起的交际法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8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卡纳尔和斯温(M.CanaleandM.Swain)补充了这一理论。

他们的交际能力学说融合了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学说和以后扩展了的交际能力概念。

他们认为交际能力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分别是:

(1)语法能力(grammticalcompetence)。

语法能力就是掌握语言规则的知识。

(2)社会语言能力(socialiguisticcompetence)。

社会语言能力是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言语的能力。

所谓的恰当是指意思和形式都恰当。

3.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

语篇能力是指根据不同的体裁,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思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口语体或书面体篇章的能力。

4.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

策略能力是指提高交际效果所使用的技能,或者指在实际交际中,由于交际技能的其他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能力不够高时,用于弥补交际失败的技能卡纳尔和斯温的交际能力学说包含了海姆斯交际能力学说中许多没有的内容,大大地扩展了交际能力的概念。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由美国学者巴克曼(BachmanL.F.)作了进一步发展。

理论的不断完善都对推进交际法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克曼认为交际语言能力由三个部分组成:

语言能力(即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策略能力(即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心理认知过程中的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语言使用的实施阶段所牵涉的神经和生理的过程。

巴克曼的交际语言能力学说比卡纳尔和斯温的交际能力学说更全面、系统,更容易付诸实践。

哲学方面主要有英国哲学家奥斯丁(AustinJ.L.)和赛尔(SearleP.)提出的言语行为学说。

这一学说对交际法英语教学理论有间接影响。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区分了表述性(constative)话语和施为性(performative)话语。

表述性话语指陈述、描写事情的过程或状态;施为性话语指说话本身就是在做事。

奥斯汀又把言语行为分为“以言指事”(locution)、“以言行事”(illocution)和“以言成事”(perlocution)三类继奥斯汀之后,塞尔(SearleP.)提出了适切条件(felicityconditions)和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

适切条件指一个言语行为为实现其目的而必须达到的标准。

如“准备条件”(preparativeconditions)是指某人是否有资格完成某种言语行为,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话语被认为是不恰当的(infelicitous)。

间接言语行为就是指其语言形式不直接反映交际目的,而是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

综观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我们发现“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之中暗含了塞尔提出适切条件和间接言语行为,这充分反映了英国当时在语言哲学上的探索和进步。

这一探索成果的公开直接导致了海姆斯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质疑,从而提出了“交际能力”一说。

由此可见,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正是交际教学法的哲学基础。

语言学方面的影响主要有英国语言学派的韩礼德(HallidayM.)关于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衔接与连贯和社会符号学方面的学说。

他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转换生成语法过于狭隘,不能广泛用于语言教学实。

此外,辛克莱和库尔特哈德(SinclairJ.M.andM.Coulthard)的语篇分析学说也对交际法英语教学理论产生影响。

虽然交际能力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语言和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不是互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交际教学(CommunicativeApproach)引入我国后,由于对其翻译的方法不同,出现了多种称谓,如“交际性教学”、“交际途径”、“交际教学法”,由于它最初被广泛应用在英语教学中,所以人们一直称其为“交际教学法”。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之内,交际教学法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接受,并且在英语教学中起支配作用。

在我国,交际教学法同样也被很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并且得到广泛地普及。

在我国,有关交际教学法的研究主要分为3个时期。

1.交际教学法引入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交际法开始引入中国。

从那以后,交际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

1978年全国外语教学座谈会以后,我国外语刊物陆续介绍了英语交际教学法,并出现了一批介绍交际教学法的文章:

胡文仲的《交际教学法初探》(1982)、李观仪的《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朱治功的《二十多年来外语教学方法论辩论、发展及其趋势》。

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交际教学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原则、交际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同一时期,不少的专家、学者都纷纷采用英语教学法进行了研究与实验,并尝试以交际教学法为指导编写英语教材。

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进行了“SSC”(结构-情境-交际教学法)的实验,编写了教材用于教学实践,实现了从结构教学法向交际教学法的过渡。

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李筱菊教授于1983年对广外英语系大一、大二的学生试用英语交际教学法,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总结,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为日后的交际教学法在中国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依据。

2.交际教学法得以肯定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交际教学法由“最初新奇、茫然、疑虑,经过学习、思考、研究、讨论,再结合我们的实际经验,基本肯定了交际教学法的原则。

”。

此时交际教学法已经开始指导我国的外语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许多学者也尝试着对交际法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可能性及实践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展开研究,如:

胡闻仲的《英语的教与学》、贾得霖的《交际法在外国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顾芸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学原则》。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得不提到的是李筱菊的《浅谈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

李筱菊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并推广交际教学法的专家之一。

她在文章中把交际能力定义为“知、会、能”三种能力,即: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同时,李观仪在《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可行乎?

》一文中首次全面地论述了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认为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该相辅相成,摈弃各自的缺点,取长补短。

3.交际教学法研究水平提升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交际教学法的研究更为全面、更为深入。

涉及课程多种多样,有口语、精读、语法、听力、阅读、翻译等等。

在此段时间里,虽然仍然在研究交际教学法,但教育界特别重视将交际教学法与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于是诞生了一批教学成果,如:

王才仁的《英语教学交际论》、辛斌的《交际教学法:

问题与思考》。

史宝辉曾对交际法及其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撰写了《交际式教学二十五年》。

这些文章都从不同侧面论述了交际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探索交际教学法应用于中国的英语教学积累了经验。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顾桂菁等1991)、华东师范大学(李英、吴长镛1998)等学校又对交际教学法在本校实施了大规模的实验,这都为交际教学法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推动了交际教学法更好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当然,对于交际法充满了困惑与不解的人也大有人在,认为交际教学法不适合中国国情,如谢之君的《大学英语应用交际法教学的反思与启示》、毕言智的《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现状与思考》等。

目前,国内关于交际法英语教学应用于高校口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笔者共检索到17篇论文,其中四篇是阐述在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使用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三篇是论述英语交际教学应用于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例及研究,如唐友东的《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两个实例》,毛津源、冯健、刘磊的《交际法教学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刘丽芹的《交际语言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这些文章分别从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高校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的现状入手论述了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必要性,还对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这些文章着重还是放在对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必要性的解释上,而对于在高校口语课堂中推行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教学方法及问题的解决方面尚显不足。

此外,笔者还检索到了两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周雯撰写的《交际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高平撰写的《交际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这两篇论文都较好地阐述了交际能力的定义、交际教学法产生的背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交际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果。

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国内的许多英语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如何更好地将交际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难。

交际教学法作为一个世界上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的,仍是许多教学实践者所关注的问题。

同时,国内对于交际教学法的研究多半是在公办高校。

这些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热情与主动性相对较高,更易于接受以培养其英语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教学法。

此外,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学生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通过各种考试上,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种交际教学活动。

公办高校师资水平相对较高,学校也能够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来发展学校的硬件、软件。

这都为实施交际教学法带来了种种便利。

而金城钟山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其生源更为复杂、学生英语基础更差、教师更为年轻、学校硬、软件设备相对较差,这都无法与公办专科院校匹敌。

在民办高校中顺利开展交际教学法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

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办高校实施交际教学法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探索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并对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三)对本研究的启示

根据文献检索的结果,国内对于是否应该在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使用交际教学法以支持的观点为主。

在笔者检索到的相关期刊论文中,对在高校实施大学英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论述不多,即使有,也没有深入地分析高校的特点和此类院校学生的特点。

所以,笔者拟在深入分析高校及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金城学院的个案为例来论述在高校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采用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存在的不足和解决的方案。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界定

1.高校

高校:

高校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

所谓高校,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它是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高校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

高等职业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机制、多种模式的原则办学。

现阶段,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有:

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等。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

2.英语交际教学法

英语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简称CLT)又称“意念法”或“功能法”,是当今盛行的外语教学流派之一。

20世纪70年代由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的,后经卡纳尔(Canale)、斯温(Swain)、巴克曼(Bachman)等人的补充而得以不断完善。

英语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特性、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上下文关系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务。

英语交际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充当组织者、策划者、控制者及指导者的角色。

该教学法因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备受广大教育学者的青睐。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研究思路:

本研究立足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在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大浪潮背景下,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英语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各方面原因。

并提出促进和推动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策略,从而推动交际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案例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

首先拟使用文献法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内涵、起源和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并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历史、发展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结合金城学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案例,具体分析高校及其学生的特点。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的差异等。

再对学生在实行英语交际教学法教授口语之前和之后口语水平测试的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文献分析:

通过CNKI全文检索系统、南京图书馆、维普资讯网、XX以及谷歌等网络渠道搜集相关研究的国际国内文献资料,进行文献梳理、分类,了解国内外对于交际教学法教学的理论研究、实践情况、著书情况,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借鉴,这是本研究的基础工作。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已有成果并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材料,为本研究提供整体思路和理论准备。

2.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金城学院非英语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

问卷的内容是笔者与其他同事在参照了一些同类型问卷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而成的。

调查问卷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调查。

笔者想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需求及英语口语教学实施现状等方面的情况。

它为笔者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3.访谈调查:

访谈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笔者所进行教学的对象(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主要想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及现状。

二是笔者所在院系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想了解教师对交际法的了解程度及目前课堂教学情况。

均采用个体访谈。

所有访谈问题均为开放型,被访者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笔者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通过访谈也能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4.比较分析:

对金城学院英语基础相似的2个班级分别实施1个学期的交际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英语教学。

通过分析实验前测及后测的教学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以说明英语交际教学法对于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以掌握和修正教学过程的失误和教学效果的不足,总结教学经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四、研究的限制

一是与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欠缺。

很多的文献资料都是关于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定义、产生背景、发展历史以及在中国公办本、专科院校的实施情况。

关于民办高校应用交际教学法的资料极其匮乏。

二是由于受客观因素及笔者的能力所限,实验仅在笔者执教的班级进行,其结果不一定能全面反映高校的情况。

班级不同,学生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生自身水平不同都会导致训练效果不尽相同。

五、研究的特色

第一,本研究拟结合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理论重点研究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施交际教学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交际教学法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第二,本研究还拟结合金城学院学生的特点,结合笔者的调查分析和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实施交际教学法、教师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