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8167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docx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OO五年十一月

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方针,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利用外资、吸引内资的规模和水平;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植主导产业,提升全区核心竞争力;走依法兴区、以德兴区、科技兴区和特色兴区之路。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力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打造和谐开发区。

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融入安庆“双百”城市的建设,把全区建设成为安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导区,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和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真正成为沿江城市群和安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现代化新安庆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目标

安庆开发区“十一五”(到2010年)主要发展指标为:

技工贸总收入确保达到380亿元,力争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

工业总产值年确保达到100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

年均增长30%以上;

5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达到220亿元,力争达到280亿元,年增长28%以上;

财政收入确保达到9亿元,力争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

“十一五”期间,启动新城东区开发建设,并初步完成起步区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区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基础设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在不断完善一、二期12.4平方公里范围内市政工程和公用设施的基础上,尽快启动新城东区约6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区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强劲的后续动力。

一、继续完善一、二期12.4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

改造一期7.2平方公里西片道路网络,重点建设天柱山西路(中兴大道至集贤北路段,长2.126公里,路幅宽度60米)、规划一路(长0.8公里,路幅宽度40米)、规划二路(长1.5公里,路幅宽度16米)等主干道路。

进一步完善3.9平方公里工业园道路体系,完成经三路南延至站南路(长0.25公里,路幅宽度40米)、经一路至集贤路接线(长0.4公里,路幅宽度40米)等道路建设。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12.4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网络基本畅通。

2、供电

按照审批后的3.9平方公里工业园供电规划,组织实施工业园规划供电干线等电力设施建设,满足园区内供用电要求。

完成湖心北路电力改造工程。

3、给排水

进行1.3平方公里工业园沿206国道排污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投资约360万元的污水管工程和投资约675万的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其中污水提升泵站工程与大桥开发区合建。

4、征地拆迁与还建房建设

根据天柱山西路建设需要,依法征用建设用地约200亩,拆迁房屋约4万平方米。

基本完成3.9平方公里工业园近30万平方米、迎宾小区三期约5万平方米、天柱山西路改造约4万平方米的还建房工程,为构建和谐开发区创造条件。

5、环境建设

完成5.2平方公里工业园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并通过省环保局评审。

积极配合市环保局做好进区项目的环评工作,严把项目进区关。

切实做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高区内绿化档次和水平。

建立建设管理活动长效机制,确保市容环境整洁。

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治理,杜绝新增违法建筑出现。

二、启动新城东区起步区建设

完成新城东区42.5平方公里分区规划、详规和起步区详规的编制,尽早启动新城东区约6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

同步做好新城东区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并通过省环保局评审。

根据建设需要,依法征用起步区土地,逐步完成起步区范围内约27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工作。

启动新城东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完成土方工程257万立方米(高程点按11.5米计算,其中挖方110万方)、道路工程117万平方米、人行道工程21万平方米、绿化工程30万平方米、排水工程3万米、给水工程2.1万米、煤气工程2.1万米,安装路灯约1700盏,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预计达6个亿。

“十一五”期间,起步区范围内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产业发展

一、工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着力建设高水平、大规模、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和壮大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坚定不移地把构建加工制造业基地作为开发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重点,以科技进步带动开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园区建设中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则运行,强调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做到抓一个、成一个、带一片、上一个台阶,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8—1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5—8家,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8—10家,经批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5—30家。

以实施“火炬项目”和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

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规律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一批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0%以上,使开发区成为我市乃至皖西南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最终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汽车零部件产业

积极打造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完成投资30亿元,年产值达到50亿元。

以环新集团、安簧集团、合叉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活塞环、活塞、缸套、汽车板簧及其弹性元件、转向节等精密锻件、叉车转向节(桥)系列、气门座圈及导管、微型、轻型客车、商务车及改装汽车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主打产品,鼓励和联合其他有潜力的相关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区发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同时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广度和深度,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

建设一期占地2000亩、二期占地4000亩汽车零部件工业城(包括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区、汽车装配园区、核心服务区、研发中心和学术研讨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环新集团ATG第一工厂、ATGL缸套生产基地、ATP生产改造建设全面完成,年产2亿片活塞环、960万只高品质缸套、800万只活塞和60套多轴连动数控机床,同时与日本TPR长野锻工合资建成年产500万只气门项目,和德国旭德尔公司建设投资1000万美元、年产3120万只活塞环弹簧项目,建设活塞销和凸轮轴项目,和方正科技合作建设汽车电路板项目,实现集团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后,启动建设低速柴油机项目,至2007年集团产值达到20亿元,2010年产值达到40亿元;安簧公司重点发展汽车精密锻件、汽车减振器、推力杆等产品,实施精密件产品技术创新项目,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投资2亿元实施“汽车精密锻件机加工”和“汽车减震器”项目,至2010年,年产钢板弹簧等汽车悬架件达5万吨,年产汽车转向节、活塞等精密锻件成品300万件,减震器80万只,初步建成汽车底盘类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同时利用现有“安达尔”品牌启动商务车项目建设;2007年产值5亿元以上,2010年产值10亿元;合叉二期5万台叉车转向桥项目在2006年全面达产,年产值1.5亿元,2007年在开发区三期新建工业厂房,新建汽车铸件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到2010年产值5亿元以上。

恒瑞达公司2006年建成年产40万只汽车悬挂系统推力杆和滑轨项目,至2010年产值达到2亿元。

引进日本TSK公司建设投资1200万美元的汽车拉索项目。

力争北京颐和银丰公司投资4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尽快进区实施。

2、装备制造业:

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选准重点实施突破,大力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完成投资15亿元,年产值达到30亿元。

以477大发柴油机为龙头,重点发展耀华电器设备、恒昌包装机械、长谷川船舶机舱设备、同发设备、安科精机、无油压缩机、华鑫抓斗、申庆机床、汇东机械、三维电器等一批“专、精、特、新”型制造企业和产品。

完成大发柴油机生产基地建设,累计投入5亿元以上,2006年开发新产品Dk-28机,2010年开发新产品Dk-36机并形成年产500台各种功率柴油机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16-18亿元。

恒昌公司扩建厂房5000M2,从单一生产一次性卫生用品自动化设备,到2010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系列包装设备生产,产值达到5亿元。

振发锻件公司扩大规模,年产汽车锻件2.4万吨,至2010年产值达到2亿元,无油压缩机厂生产开发中空压缩机、6m3空压机、螺杆式空压机,至2010年,建成新厂并形成产值1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

耀华电器投资1亿元建设变压器生产基地,重点发展110kv电力变压器、干式变压器、高压电器设备等产品,至2010年,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

长谷川公司在3.9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成船舶系列机舱项目,高档机床钣金及数控机床项目,年产伸缩防护罩2400套,数控机床150台,燃油供应单元600台,均质机1200台,至2010年产值达到5亿元。

同发设备2006年建成年产1万吨精密铸件生产线并新上二期铸件工程,至2010年产值达到2亿元。

建设新昌数控机床项目和广东迪尔迅公司风机项目,力争总投资1亿元的浙江密尔特数控机床项目于2006年开工建设。

3、轻纺工业:

在“三期”规划的中部工业区启动纺织工业园基地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

工业产值达到35亿元。

以华茂集团在开发区建设的45万锭(已建成15万锭,在建30万锭)紧密纺项目为龙头,充分利用安庆华茂股份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带动英德利服装、新丰服装、瑞士顿公司、全力公司、天柱啤酒公司等一批企业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通过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扩大企业生产能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华茂工业园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0万锭紧密纺项目建设,完成15亿元总投资并全面竣工投产达产,力争产值达到30亿元、在续建30万锭紧密纺项目的同时,2006年启动建设与香港永新集团合资的印染项目,总投资达到3亿元。

启动建设并建成服装生产项目,至2010年完成高档织物加工技术改造和高档纱线筒纱、经轴染色生产线技术改造。

新丰服装2006建设年生产120万件出口服装生产线,到2010年建成年产300万件出口服装生产线,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康业贸易公司2006年启动年产600万米高档服装纺织面料生产线项目建设,至2010年建成年产1500万件服装面料生产线,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建设兆丰印染项目,总投资达到亿元,在开发区三期建成纺织印染基地。

提升英德利服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能力,至2010年实现集团产值达到5亿元。

天柱啤酒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品牌建设,将现有的省级品牌打造成华东地区的知名品牌,扩大产品省外销售市场,力争2006-2008年三年内产品省内外销量比例为1:

1,2006-2007年,投资1600万元用于公司内传统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2006-2008年投资6000万元建设纯生无菌灌装线项目;至2010年,产值达到3亿元。

4、精细化工产业:

结合我市强化石化支柱产业和安庆石化总厂实施“油头化尾”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石油化工产品资源,发展精细化工,逐步建成以新源石化、和兴化工、鸿源化工、新亚菱为核心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在开发区三期规划建设化学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0亿元,至2010年产值达到20亿元。

重点建设和兴化工PBS降解塑料项目,扩大丁二酸生产规模,2005年完成玉米发酵法生产丁二酸实验,2006年开始PBS中试生产,年产量达到1000吨,至2010年,PBS生产规模扩大至完成年产丁二酸5万吨,丁二酸、丁二酸酯10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

新亚菱公司重点发展亚硫酸氢钠、原乙酸三甲脂、二氧化氯杀菌剂及精制乙腈等化工产品,重点开发二氯苯甲醛、二硝基苯甲酸,对氨基苯乙醇和环已烷、基杏仁酸等产品。

投资5000万元扩建和新建原乙酸三甲脂生产基地,成为美国杜邦公司的重要供货商和开发区化工龙头企业。

至2010年,形成产值2亿元的生产能力。

鸿源公司重点发展聚酰胺树脂产品,一期年产5000吨固体聚酰脂树脂,二期年产2400吨液体聚酰胺树脂。

新源石化扩大芳烃增塑剂生产规模,至2010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5、新型建材产业:

依托林纸一体化项目,完成总投资40亿元、基本建成新型建材工业园,年产值达到25亿元。

重点建设曼图林业项目,争取我市林纸浆一体化项目全部在开发区实施,培育森林资源,大力开展林业科技的开发和推广工作,抓好林业综合开发利用;至2010年在区外建成16万公顷原料林基地,年产30万吨长纤木浆,完成投资37亿元,年销售产值16亿元。

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启动林纸浆一体化二期年产30万吨纸板及纸品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华林公司,扩大华林公司板材、林材深加工项目的生产能力,形成板材、成品门、橱柜、家具等系列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形成年产值5-10亿元的发展规模。

建成华威家具生产线项目,至2010年完成投资2亿元,年销售产值3亿元。

以欧派格公司为龙头,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AO牌五防轻质隔墙板(FGRC),至2010年达到年产25万m2的生产能力。

以海力源纳米涂料为平台,大力发展各种环保型建设材料。

6、生物制药产业:

利用和发展传统的中药制造和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现代化的中药产业基地。

重点是以安科余良卿和汇达丰药业为核心,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实验一批中药研发和产业关键技术,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品,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的现代中药产业。

安科余良卿公司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现代中药研发中试基地,研发并批量生产新药肿节风颗粒、益心酮胶囊、关节止痛喷雾剂、益气通便颗粒等新产品,以先进的凝胶剂、巴布膏剂等逐步代替传统的丹、丸、膏、散;精心培育全国独家生产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活血止痛膏。

树立名品、精品形象,扩大“余良卿”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打造成“中国南方的同仁堂”,实现至2010年企业产值超亿元。

汇达丰药业公司在“十一五”期间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培育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小儿智力粮浆”和“银杏露”产品,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东南亚等国外市场;重新生产六味地黄丸水蜜丸和浓缩丸产品,新上西药生产线和佐米曲普坦新产品项目,至2010年,至少创造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同时力争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在国内或国外上市。

7、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开发电子元器件产品。

加快远胜科技新工厂的建设,把该公司建成安徽省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建成年产二级管18亿只、电子芯片8.5万只、产值2000万美元、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

以远胜科技新工厂建设为示范,带动一批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进区发展。

加快东方集团UPS电源项目和方正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实施进度,打造技工贸一体化的电子信息产业。

此外,要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优势,吸引新兴产业进区发展,利用市区老企业资产重组和“退二进三”,实现进区嫁接改造;以安粮出口食品加工为龙头,招商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新建安粮速冻果菜、调味品二期工程。

积极引进康师傅方便面项目,建设康师傅方便面生产基地;以新华印刷、兴丰包装等企业为平台,大力发展包装印刷等产业,全面促进区内产品升级换代。

二、第三产业

按照开发区三期功能分区规划,全面建设和发展为工业经济服务的房地产、社区服务、金融保险和运输服务业;完善光彩大市场配套功能,积极打造享誉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

1、商贸业

“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商贸业扶持力度,运用“网络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的全新营销模式,致力打造以光彩大市场、西湖绿洲商业步行街、集贤综合大市场、开发区三期规划的商业市场等为重要载体的大物流、大商贸,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华中与华东两大区域间的商贸物流中心,从而构筑面向全国、连接海内外的“大物流”系统,完成投资15亿元,至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

力促南翔集团2006年在香港H股上市,重点培育和发展安庆光彩大市场,帮助其对一、二期重新规划建设并完善相关功能设施。

继续给予政策扶持,积极支持其招商,使光彩大市场的幅射区域不断扩大,力争2010年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建成西湖绿洲商业步行街和集贤综合大市场,使其成为开发区具有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专业商品市场;启动开发区“三期”东部港口区规划的物流集散区、仓储区建设,为开发区三期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2、房地产业

着力建设“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继续围绕建成区和开发区“三期”的配套建设,加速房地产业的发展。

尽快建成节能、环保型的新文采“香樟里•那水岸”和“西湖绿洲城”、吉祥家园、英德利花园、世纪名居等高尚住宅区,完善配套康莱特、丹桂花园、同庆南苑、华茂等生活住宅小区,完成所有还建房建设。

同时建成一定规模、能满足开发区发展需要的宾馆和写字楼。

3、社区服务业

在居民生活小区和人口集中的区域,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社区服务网点,开展家政服务、社区医疗服务、饮食服务及其它居民需要的服务。

积极发展物业管理等各类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专业公司。

努力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技术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4、金融保险业

积极支持各金融保险机构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

启动新城东区商业金融区建设,力争在2010年在新城东区建成商业金融业服务中心,为安庆市甚至更大范围的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险等公共服务。

5、运输服务业

利用光彩大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和紧靠206国道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运输服务业;利用开发区三期新城东区东端的深水岸线资源,考虑长远发展,立足为区域服务,创建一个集铁、公、水联运为一体的综合港区,建设大型仓储设施和货物配载中心。

6、中介服务业

积极扶持社会各类团体和个人从事中介服务,开办各类中介服务市场,完善法律、会计、广告、职业介绍、技术转让、咨询等为主体的相互配套服务体系,推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事业

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全区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推进我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一、教育事业:

1、学前教育:

重视发展幼儿教育,到“十一五”末将创建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I类园。

2、义务教育:

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办学,支持民办学校建设,到“十一五”末,创建1所省级示范学校,3所市级示范学校,1所省级文明单位,3所市级文明单位。

3、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二、民政事业:

1、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进外资,积极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体系。

2、积极构筑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全面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

3、构筑社区建设体系。

力争树立1~2个样榜社区,加强管理使社区管理实现规范化。

构筑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法制化体系。

三、卫生事业:

1、依托四院,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将第四人民医院建设成为设施设备较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一流,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

2、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完善医疗卫生事业。

积极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开发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新建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3、积极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十一五”末,开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达到网络健康、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居民全部享有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

四、体育事业:

1、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为重点,促进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2、继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体育产业开发,狠抓体育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建立一个上规模的体育场,开展各项有利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五、计划生育工作:

1、加强对人口问题的宏观调控。

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出生率预期控制在1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控制在6.0‰以内,到“十一五”末,全区人口控制在15万人以内。

提倡优生优育,逐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2、健全外来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体系。

建立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等措施综合治理流动人口问题。

重大政策和发展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立足第一方阵、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以发展促发展的思想观念。

破除一切不合适宜的陈旧观念和意识,与时俱进,超前运作。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增强开发区积极应对沿海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和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勇气和能力。

加强交流、打开眼界,重视并加强与国内外特殊经济区域的沟通与交流,从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研究如何获得资源整合的最佳效果,提升开发区档次和水平,力争建成国家级开发区。

二、围绕产业,科学招商

坚持招商兴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招商体制和机制,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研究项目、资金的投向,调整招商引资的策略、方式和重点,进一步整合招商引资资源,优化招商引资队伍,实现由遍地招商向选优选强、分散招商向产业招商、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的突破,全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

抓住国内资本流动加快和安徽东向发展的大好形势,主动对接,利用我区日益完善的产业条件,以已有的产业规划为指导,围绕产业上下游行业、产品,实施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拉长产品终端。

着力引进对支柱产业起主导和升级作用的项目,着力引进能增强城市辐射聚集功能的现代化服务业项目,着力引进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着力引进能够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税收的项目,确保年利用外资实现30%的高增长,确保每年有12个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进区建设。

至2010年引进境外资金达到3.5亿美元,其中利用境内市外资金累计达到140亿元。

一是把住项目的源头。

通过不断创新思路,改变传统的招商观念,形成先进有效的招商制度体系。

疏通招商的国际化渠道,采取能与国际对接、兼容的方式,大招商、招大商。

设立招商项目的动态布点体系,开展信息招商和科学招商。

二是把住项目的中游。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做好安商、暖商工作。

尽快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功能支撑体系,从融资到信息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不断提升层次。

三是把住项目的下游。

紧紧围绕培育区内的支柱产业及其重点企业,搞好产业的自然延伸,促进围绕大企业配套的边缘企业群落尽早形成,实现开发区内的产业生态平衡和资源的有效积聚,提高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拓宽渠道,扩大融资

树立低成本融资的思想,努力加快投融资体系的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注重激活民间资本。

在继续重视传统融资方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尝试激活、引进民间资本进行区域经济开发的新形式、新办法。

二是完善风险投资制度。

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出台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风险资本投资和培育风险投资主体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