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799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docx

AMD处理器详细解读

AMDCPU

 

作为一家诞生至1969年的处理器制造公司——AMD走过了许多的艰辛,早在仙童时期,AMD创始人“桑德斯”就和英特尔公司的先驱者诺伊斯、葛鲁夫、摩尔就曾一起共职过,然而命运却最终将“桑德斯”引向了差别巨大的发展道路。

AMD建立之初,尽管做足了各项准备,但仍只筹集到区区数万美元,和英特尔一出马便立刻筹到数百万美元形成天壤之别。

好在离注册最后期限的最后几分钟内,一笔可观的投资才姗姗来迟。

一开始就面临巨大考验的AMD公司,在顽强拼搏精神的支持下,开始了与英特尔长达38年的较量。

一、“打工时代”处理器

1981年,Intel被蓝色巨人IBM挑中,开始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PC生产处理器。

不过IBM需要两个CPU供应商,为此在给Intel授权处理器技术之后,AMD也得到了IBM的处理器技术许可。

在被IBM选中后,AMD成为另一家出售8086处理器的厂商,首款这样的处理器于1982年正式开卖。

由于同为授权处理器,所以AMD的8086(以及8088)看上去与Intel的一摸一样。

AMD的Am286尽管是克隆Intel的80286,而且也是获得许可生产,但是却比Intel的80286更快,最大优势就是主频高:

AMD的Am286为20MHz,而Intel的80286仅12.5MHz。

可以说,AMD的Am286是20年前处理器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CPU之一。

1991年,AMD正式发布了386处理器。

与AMD之前的处理器产品一样,AMD386同样是克隆Intel的处理器产品。

AMD386处理器有两大亮点,首先频率为40MHz,比Intel最高33MHz要高些;其次,该处理器是首款封装上贴有“WindowsCompatible”Logo的处理器。

Am486是AMD最后一款克隆Intel产品的处理器,包括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的微码为Intel,另一个为AMD。

AMD486处理器中其中有一款市场型号为AMD5x86,该处理器采用4x倍频,主频为133MHz,支持486主板,性能与Pentium75相仿。

二、K5处理器

1994年时,Intel为Pentium处理器申请了专利,AMD无法再次使用相同的80X86命名方法,从K5开始,AMD与Intel“分道扬镳”,而此时K5也为AMD立足桌面处理器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MDK5处理器在性能上其实并不逊色于Pentium,而且同样采用Socket5接口,取得了与Pentiun同台竞争的机会。

K5集成了410万个晶体管,一级缓存容量达到24KB,其中指令缓存为16KB,数据缓存为8KB,比Pentium的8+8KB结构更为先进。

K5还采用了PentiumPro才具有的多种先进技术,例如寄存器换名、动态执行、推测执行、分支预测等功能。

在与Pentium频率相同的情况下,K5处理器的性能已经丝毫不逊色,甚至在整数性能方面还略微领先,毕竟整数性能对于缓存容量十分敏感。

提到K5处理器,可以说是令AMD公司感到遗憾的一段经历。

当时AMD不但在1994年微处理器技术论坛年会上过早的展示了K5处理器,而且还许诺K5将比英特尔奔腾处理器的性能提高30%,然而最终却因无法如期推出成品而使全盘计划落空。

K5时代再次将AMD带入了困境。

1995年,AMD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Nextgen,并在1997年4月推出了K6处理器,AMD第一次在浮点运算方面赶上了Intel。

正是K6处理器使AMD重振雄风,昂首阔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三、K6处理器

3.1K6处理器

1997年4月6日,AMD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这款处理器,当时正处在Pentium处理器变更架构的阶段,早前极为普及的Socket7架构已经遭到了Intel的摒弃,AMD正是看到这个绝好的市场良机,趁势推出了完全兼容Socket7架构而且性能优良并带有MMX技术的K6处理器。

虽然最终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但是从此AMD走上了和Intel分庭抗礼的征途。

  AMD-K6全面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是当今电脑业中性能处于领先地位的X86级处理器,时钟频率分别达166、200及233MHz,并具有多媒体扩展(MMX)功能,其先进的超标量RISC86结构可同时发出6个指令。

AMD-K6采用0.35微米工艺和C4倒装片互连技术生产,内置880万个晶体管。

较Intel产品价格最少低25%。

据Windows97测试,内置、高性能AMD-K6处理器在运行Windows95和NT时,可发挥较采用最高速度的PentiumPro相同设定的电脑系统更高的效能。

3.2K6-2(3DNOW!

)处理器

AMD推出了与PentiumII抗衡的处理器AMDK6-23DNOW!

AMDK6-2内含930万个晶体管,支持AGP,350MHz以上的外频高达100MHz。

这是一款带有3D加速指令的K6芯片。

这种3DNOW!

的技术加强了CPU处理3D图像的能力。

K6-2内部集成了64K的一级高速缓存,是PentiumII的两倍,并且和CPU同频率。

而且主板上还有二级缓存条,再加上后期将外频提升到100MHz并最高达到450MHz主频,此时整体性能十分出色。

3DNOW!

技术可提高三维图形、多媒体、以及浮点运算密集的个人电脑应用程序的运算能力,使"逼真的运算平台"成为现实。

K6-2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其3DNOW!

技术,这与Intel的MMX和SSE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客观地说,3DNOW!

比较偏重游戏方面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AMD历来的CPU的浮点性能一直不如Intel的同代产品,而3DNOW!

的产生就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3DNOW!

是一组共21条新指令,3DNOW!

技术使三维图形加速器可以全面发挥其性能。

微软在DirectX6.0中已经提供了对3DNOW!

的支持。

K6-2目前有300、333、350、400、450MHz频率的处理器。

并且采用了传统的Socket7结构,给用户的升级带来了方便,目前市场上出售的SUPER7主板,都支持K6-2。

虽说对比当时的PentiumII仍然缺乏底气,只能在整数性能方面展现优势,但是比起没有二级缓存的Celeron处理器,K6-2取得了争夺市场的实力。

AMD公司推出了具有3DNow!

技术的MobileK6-2处理器,其策略与其台式机的K6-2处理器同出一辙,都是抢在Intel公司推出具有类似3D处理功能的PentiumIII(既含有KNI新指令集)处理器前推出。

这种策略为AMD公司赢来了包括Compaq(康柏)和Toshiba(东芝)等著名笔记本生产厂商的订单——在1999年早期,许多笔记本电脑都采用了mobileK6系列CPU。

AMD公司的这款mobileK6CPU采用了Socket7接口或兼容的Super7接口,分别有321针的陶瓷PGA封装和尺寸更小的BGA封装两种封装格式,其主频可以有266MHz,300MHz和333MHz三种版本。

这款mobileK6的核心工作电压为1.8V,运行普通应用程序时的功耗要小于8W。

而随后推出的AMDK6-2P系列产品对MobileK6-2系列产品进行了有利的补充。

他们两者都采用了包括AMD3DNow!

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增强性能的技术,并支持Socket7架构的笔记本电脑平台。

这种平台具有leading-edge的特性,采用了100MHz的FSB,2XAGP,高达1MB的L2高速缓存。

到了1999年秋天,MobileAMD-K6-2-P系列推出了475MHz的版本(在当时是笔记本电脑里主频最高的)。

3.3K6-3(3DNOW!

)处理器

AMDK6-3系列应该算是AMD推出的最后一款Socket7的CPU了,它的代号是"利齿",是一款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AMDK6-3使用了3DNOW!

技术,包含64K的一级缓存,并且将原来安装在主板上的256K二级缓存集成到了CPU内部,工作频率和CPU相同。

这一系列的CPU最低的主频是400MHz,外频是100MHz,集成了2130万个晶体管。

在1999年中期AMD公布的MobileK6-III-P是基于AMD最先进的第六代微处理架构,并采用了AMD独创的三层结构高速缓存设计。

其中包括了一个与CPU同频的L1高速缓存,一个内置的与CPU同频的256KB的L2高速缓存,和一个可选的使用100MHz前端总线能最多为1MB的L3高速缓存。

这款集成了21,300,000个晶体管的MobileAMD-K6-III-P采用了AMD公司五层金属层的0.25微米工艺制造,其工作电压为2.2V。

其最初的频率为380MHz,而到了1999年第三季度的时候,出现了其频率为450MHz的最高版本。

在2000年初,AMD公司率先推出了使用0.18微米工艺制造的500MHz的MobileAMD-K6-III+和MobileAMD-K6-2+系列处理器。

四、K7处理器

1999年,AMD正式发布了第七代处理器—K7,后来也被成为Athlon。

K7是AMD公司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款内核。

从它衍生出来的处理器经历了1999年到2004年整整5年多的风风雨雨,最终随着AMD宣布结束AthlonXP的生命而基本停止。

当然市场上还存在Sempron,然而SocketA的Sempron也没有多少时日了。

2005年肯定会是K8(Athlon64)当道的一年。

当低端K8出现的时候,就是K7正式退出市场之时。

值得一提的是,AMD的Athlon处理器是首款主频达到1GHz的CPU,之后两天,Intel才推出了PentiumIII,频率同样达到了1GHz。

K7架构带领AMD正式摆脱为Intel“打工”形象的革命时代,至此AMD完全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低廉的价格、出色的功耗、领先的核心效能,铸造了K7时代的辉煌,甚至在奔腾4处理器鼎盛朝代,英特尔都始终无法忽视K7处理器的存在。

4.1早期Athlon和Duron处理器

第一款Athlon是AMD在1999年6月推出的,核心代号为K7,一经推出就受到电脑玩家的热捧,成为当时唯一能与Intel产品相抗衡的处理器。

随后又相继推出了核心代号分别为K75及Thunderbird(雷鸟)的Athlon系列,创造了一代经典。

4.1.1Athlon(速龙)处理器

4.1.1.1K7Athlon

SlotA规格的Athlon处理器

仍旧采用卡匣式包装的第一款SlotA的AMDAthlon

第一款Pluto核心的AthlonK7是以SlotA规格亮相的,K7Athlon采用0.25微米工艺,拥有2200万个晶体管,核心面积为184平方毫米,核心频率为500MHz~700MHz。

它具有100MHz外频、200MHz前端总线,拥有全速的128kB一级缓存和64位总线宽度的512kB的二级缓存。

K7拥有相当不错的性能,让IntelPentiumⅡ与PentiumⅢ相形失色,但其巨大的发热量也为人诟病,当时有不少处理器因过热而损坏的案例。

这一系列处理器的名称都采用了“AthlonXXMHz”的命名方式,比如Athlon500MHz、700MHz。

4.1.1.2K75Athlon

采用Orion核心的AMDAthlonK75SlotA规格处理器

在Pluto核心的AthlonK7基础上,AMD再接再厉,研发出了更小的0.18微米工艺的Orion核心(K75)处理器。

K75Athlon在处理器发展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它首次突破了处理器1GHz大关,一向领跑的Intel这一次也被甩在了后头,让人大跌眼镜。

随着新制造工艺的运用,K75的核心面积减少到102平方毫米,核心频率从750MHz~1000MHz。

它的前端总线、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数量与K7完全一样,不过二级缓存的速度有所变化,有2/5和1/3核心速度两个不同的规格。

其命名方式与K7Athlon一样,例如Athlon1GHz。

SlotA规格的AMDAthlon800

AMDAthlon800的外观:

左上方您可以看到所谓的“金手指(goldfinger)”接头

早期的以Pluto及Orion为核心的,采用Slot A架构的Athlon处理器拥有L2缓存,缓存的大小是主频的1/2,2/5或者1/3——主频越快,比率越低。

例如主频为700MHz的Athlon处理器的L2缓存为350MHz,而主频为750MHz的Athlon处理器的L2缓存则为300MHz,主频更高的850MHz的Athlon处理器的 L2缓存更低,为340MHz。

一般来说,当时在Athlon处理器与Pentium III处理器的评测中,双方不相上下,两款处理器在不同的测试项目中都有自己的优势。

Athlon处理器的x87浮点性能更好,而Pentium III处理器则在最优化应用软件MMX和SSE的测试中,成绩超过Athlon处理器。

4.1.1.3ThunderbirdAthlon

Thunderbird核心的顶级产品AMDAthlon1400

在K7、K75获得市场的肯定后,2000年6月5日AMD在Computex2000大展上正式发布Thunderbird处理器,自发布以来处理器长期作为AMD的拳头产品活跃在处理器市场上。

基于0.18微米工艺的核心代号为Thunderbird(雷鸟)的Athlon处理器,采用陶瓷封装,集成了3700万个晶体管,所以核心面积也增加为120平方毫米,核心速度从650MHz到最高的1400MHz。

相比上两款产品,Thunderbird(雷鸟)的二级缓存数量减少为256kB,但其运行速度却提升为全速,所以性能较前者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Athlon1400的相关信息

   Thunderbird核心有100和133MHz外频两种版本,133外频版本只出现在900MHz以上的型号,我们常常用“B”版(100MHz)或“C”版(133MHz)来加以区别。

该系列CPU让AMD的声誉快速成长,并且以价位合理的产品闻名。

当时就算荷包不充裕的消费者,也能够轻易买到性能保持相当水准的电脑。

另外性能最高的1400MHz产品也是个相当耗电的处理器,这款0.18微米工艺的CPU耗电量高达72.1瓦。

   此外,最初问世时,Thunderbird(雷鸟)存在SocketA与SlotA两种版本,但在2001年得到全面改变,主流产品全部采用SocketA接口,而且几乎所有产品均采用266MHzFSB,也就是大家熟知的Athlon-C处理器。

单纯从外观上看,Athlon-C和以前的Socket-AAthlon处理器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又因为在核心频率上Thunderbird(雷鸟)与K75Athlon存在着重叠的问题,并存在黑色和紫色两种基板,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混乱。

雷鸟处理器的新代码

左为Fab25工厂生产的铝联结工艺雷鸟,右为AMDFab30工厂生产的铜联结工艺雷鸟

   2001年AMD将Thunderbird提升到了1.4GHz的高度,虽然它的主频远远低于P4处理器,但它性能表现依旧出色。

随着桌面版本的Palomino处理器(AthlonXP)在10月份发布,1.4GHzThunderbird成为最后一款ThunderbirdAthlon处理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Thunderbird有着非常出色的超频能力,在当时传为佳话。

虽然Thunderbird走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优异的性能让广大AMD处理器爱好者都深深地记住了代表高性能处理器的雷鸟时代。

4.1.2Duron(毒龙)处理器

  DURON是采自拉丁文中"duare"及"on"两个字根的复合字,在英文字中的意思分别为"last"与"unit",代表DURON处理器让消费者的投资能够享受到更长久的产品生命周期。

DURON处理器与目前Athlon处理器一样,都是采用超微第7代x86核心架构,并加入新一代3DNows!

指令集,而前置汇流排速度同样为200MHz。

4.1.2.1SpitfireDuron

Spitfire处理器将采用0.18微米的铝制程技术,处理器的频率将会从550MHz开始起跳,而内部的L1及L2快取记忆体(Cache)则分别为128K及64K,其中,L2快取记忆体的部分,虽然比目前Athlon处理器的512K减少了许多,不过由于已直接内嵌在处理器上,因此整体的性能表现仍然是十分优异。

与目前Athlon不同的是,DURON处理器将会采用新的SocketA插槽架构,而不是目前的SlotA架构,而且内建的第二层(L2)快取内存也将会改采内嵌式(on-die)的方式,虽然仅提供64K的L2快取,但由于其执行速度与处理器同速运作,加上采用0.18微米制程,因此,整体的运作效能将可能会超过同等级英特尔(Intel)的Celeron处理器。

超微表示,DURON处理器头号竞争对手当然是英特尔的Celeron处理器,虽然新一代的Celeron处理器已经内嵌128K的L2快取内存,并加入SSE指令集,不过,由于处理器核心频率只有66MHz,相较之下也吃亏了许多。

毒龙的EV6总线可以运行在100MHz下,但是它在每个执行周期内可以传输2个bit,一个在时钟频率的上升沿一个在时钟频率的下降沿,因此可以得到200MHz的速度。

与Athlon雷鸟一样,毒龙有3个全流水线处理的浮点单元(FPU),这就意味着3个浮点单元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既可以处理同一任务,也可以做不同的任务。

其中3个浮点处理单元能同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Intel处理器的三个浮点运算单元在同一时间内只要是在处理不同的任务,就可以同时运行。

而一旦两个或更多的流水线想要使用同一指令,那么每次只能有一条流水线在工作。

所以如果两个单元想要去完成相同的任务的话,一条流水线必须等到另一条完成之后才能运行。

流水线的停止意味着浮点运算减慢,在那些3D游戏中FPS将也会减少。

这就是毒龙在FPU上全面击败CeleronII的原因。

4.1.2.2MorganDuron

左边是Morgan内核的Duron,右边是Spitfire内核的Duron

AMD为了加强对INTELCeleron处理器的竞争,在新的1GHz以上的Duron处理器中采用了比以往Spitfire核心更先进的Morgan核心技术。

包括新版本的3DNow!

、SSE指令集和数据预读等。

下面是新的1.1GHzDuron和旧的950MHzDuron的参数对照表,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

1.1GHzDuron

950MHzDuron

核心:

Morgan

Spitfire

核心电压:

1.75V

1.6v

3DNow!

版本:

Professional

Enhanced

SSE指令集:

Yes

No

DataPre-fetching:

Yes

No

集成电子管数(百万):

25.18M

25M

L1Cache:

128kb

128kb

L2Cache:

64kb

64kb

FSB:

200MHz

200MHz

大小:

106mm^2

100mm^2

Morgan内核的Duron处理器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128KBL1缓存(64KB数据缓存,64KB指令缓存),64KB全速L2缓存。

目前市场上只有1.0GHz和1.1GHz的版本。

EV6系统总线,工作频率200MHz,SocketA接口。

支持专业3DNow!

扩展指令集(107条指令)。

内核面积106平方毫米,内部两千五百万晶体管

Morgan内核的Duron处理器支持的专业3DNow!

指令集,而过去Spitfire内核的Duron仅支持旧版的3DNow!

指令集,这新旧之分就在于专业版的3DNow!

指令集增加了52条原来SSE指令集里才有的指令,同样最新的AthlonXP处理器也支持这种最新的3DNow!

指令集,但是AMD的所有产品仍然不支持最新的SSE2指令集。

Morgan处理器提供了数据预取功能,这种技术的机制十分简单,就是当CPU读取主内存中的数据时,这个技术可以令CPU预先将下一步可能用到的数据读取到缓存里,这样再使用时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大大提高效率。

数据预取技术已经被人们所认可,带有这种技术的CPU将会越来越多。

另外Morgan内核的处理器装备了更大的TLB(TranslateLooksideBuffers,翻译旁视缓冲器)它是用来负责存储经过翻译的内存地址的,可以使CPU查询内存地址的时候节省时间。

4.2AthlonXP及新Duron处理器

4.2.1AthlonXP处理器

AthlonXP有4种不同的核心类型,但都有共同之处:

都采用SocketA接口而且都采用PR标称值标注。

3款不同代Athlon的背面外观

由左至右分别是Thoroughbred核心(2002年发表),Palomino核心(2001年发表)以及Thunderbird核心(2000年发表)

虽然AMD率先突破了处理器1GHz大关,但Intel凭借者超长的流水线设计使推出不久的P4处理器频率从最初的1.4GHz迅速拉升至2.0GHz,而此时AMD的ThunderbirdAthlon还停留在1.4GHz上,无疑在处理器核心频率上落后不少。

为了反击Intel,2001年10月9日AMD推出了采用Palomino核心的新型处理器,命名为AthlonXP(XP意为ExtendedPerformance)。

同时,AMD为了摆脱自己在处理器速度上的劣势,提出了PR(性能标示)这一新的命名规范,以“真实性能比MHz值更重要!

”作为宣传口号,来回击英特尔提升处理器主频的做法。

此后AMD又陆续推出了采用ThoroughbredA、ThoroughbredB、Barton及Thorton核心的AthlonXP处理器,抢占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4.2.1.1PalominoAthlonXP

Palomino核心的AthlonXP2000+

Thunderbird核心的后继者就是这款Palomino核心,其实AMD在2001年5月推出的Athlon4移动版本处理器和应用于工作站/服务器领域的AthlonMP处理器就是基于Palomino核心的,而AthlonXP其实就是Palomino的桌面版本。

PalominoAthlonXP一改以前AMD所采用的陶瓷封装,使用了新的有机材料封装(OPGA),有效降低了成本。

OPGA封装有助于AMD提升AthlonXP的主频和外频速度,而且因为原本Athlon处理器正面集成的12个电容全部被集成到了封装的背面,拉近了外部电容和处理器内核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改善内核供电和过滤电流杂波。

PalominoAthlonXP依旧采用0.18微米工艺,核心速度从1.33GHz到1.73GHz,133MHz外频和266MHz的前端总线,拥有128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

PalominoAthlonXP比ThunderbirdAthlon多集成50万个晶体管,为3750万个。

这部分多出的晶体管用于处理器的节能技术,AMD产品数据预读机制高发热量的传统到这一代总算是有所节制,但依然继续保持了高热量的传统。

另外,CPU有红褐色和茶绿色两种基板形式,且在CPU的右下角刻字亦有所区别,一个是B,另一个是N,但在性能上没有区别。

Palomino核心的AthlonXP2000+信息

相比ThunderbirdAthlon,Palomi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