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776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docx

名师解析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50分)

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如图1所示)。

岛上分布的沙漠在世界最古老沙漠中面积最大,现在仍然保留着3万年前的风貌;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

读图1完成1〜2题。

1.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D.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2.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④沿岸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交通线大气环流、洋流、地质作用等。

【答案解析】1.A2.C解析:

第1题,有雨林分布,故降水并不少,故B、C错误,沙漠保留着3万年前的风貌,故并不是由人类农业活动影响形成的。

第2题,沙地土层较薄,故②错误。

该地位于来自太平洋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其北部沿海地区是热带雨林分布地区。

【思路点拨】

主要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

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信风迎风坡,加暖流形成。

1.马达加斯加岛屿东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因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暖流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中美洲东部:

因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迎风坡,加上暖流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读下图,完成3-4题: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

开展对北极地区的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加强    B.全球气候变暖

 C.极昼天数较多    D.太阳辐射增强

4.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 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知识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3.B4.C解析:

第3题,北极冰雪覆盖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第4题,极端天气事件会增加,人口不可能大量迁往北极,对森林生态系统没有明显的改善。

【思路点拨】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1)总

趋势: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长远而巨大的,对

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者是不利的。

(2)海平面上升:

原因:

气温上升导致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上涨。

影响:

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

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如图所示:

(3)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有利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利,使位于高纬度国家的农作物产量有增加的可能。

②不利方面:

全球气候

变暖可能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会使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产量减少发生的地区应是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

(4)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图3为某国南部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①、②、③、④四图例分别代表该国除谷物种植用地以外的其它四种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代表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林地牧草地基本未利用地经济作物用地

B.牧草地林地经济作物用地基本未利用地

C.基本未利用地经济作物用地林地牧草地

D.经济作物用地基本未利用地牧草地林地

6.下列属于该地区盛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是

A.小麦可可B.水稻亚麻C.玉米甘蔗D.小麦黄麻

【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业用地类型的影响因素,农业作物的区域特点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5.A6.C解析:

第5题,首先判断该国为巴西,①代表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只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在纬度20度左右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应为热带雨林气候,故为林地,②类分布面积最广,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可判断为牧草地,据此可判断A正确。

第6题,由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国为南美洲的巴西,巴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经济作物为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甘蔗、香蕉等。

【思路点拨】巴西

⑴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

面积:

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⑶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农业: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工业:

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能源:

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⑷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2013年浙江省余姚经历“水火两重天”的气象灾害。

8月持续高温,10月严重水灾。

图5表示10月7日台风“菲特”在山海之城福鼎登陆时,浙闽两省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阅读图文回答7~8题。

7.2013年8月余姚平均气温高于福鼎,其主要成因是

A.受副高影响大

B.月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C.多阴雨连绵天气

D.受暖流影响

8.“菲特”期间,余姚降水量大于福鼎,其主要影响因素

A.地形B.台风

C.冷锋D.暖锋

【知识点】本题考查锋面系统、气旋系统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7.A8.C解析:

第7题,7、8月份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第8题,由图示地区余姚所处的气压状况可知,其位于锋面气旋的西部,故受冷锋影响。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9.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

A.坡向B.海拔

C.坡度D.人类活动

10.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11.该山地牧场牛羊成群的季节里

A.龙井的茶农采茶正忙B.洛杉矶火险等级最高

C.瑞典的极光绚丽多彩D.钱塘江正处在枯水期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9.A10.D11.B解析:

第9题,祁连山一侧林木葱郁,另一侧草地青翠,可以看出是由于水分条件不同造成的,而水分的不同,是由坡向不同造成的。

第10题,对于祁连山,东北坡迎风破,降水较多,同时也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西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同时也为阳坡,蒸发较强,水分条件较差。

该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

完成12题。

国家

土地类型

 甲

 乙

 丙

耕地

24

15.3

55.9

10.4

林地

19.5

45.6

9.3

13.9

草地

40.2

15.7

10.7

33.8

其他

16.3

31.4

24.1

41.9

12.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B.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D.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方面的土地资源状况,实际考察区域的地形,降水等状况。

【答案解析】C解析:

四个国家中,林地比重最大的是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耕地比重最大的是印度。

由此可判断。

 

图6为“沿106.5°E我国亚热带局部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一月均温、七月均温、年降水量分别对应曲线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4.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降水最少处海拔约为750米

C.气温变化与纬度有密切关系 D.气温年较差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小

15.关于甲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D.地形平坦,一望无垠

【知识点】本题考查锋面系统、气旋系统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13.C14.B15.C解析:

第13题,根据曲线状况可判断,①③大致平行故为气温曲线且①为七月,③为一月。

第14题,可以看出,位于较北端的海拔最低处的点对应的一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故为南方地区。

第15题,由106.5°E南方地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应为云贵高原,故选C。

【思路点拨】中国四大高原: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青藏高原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1000米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黄土高原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1000-2000米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

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

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

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

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A所在省区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小,盐碱地面积较大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小,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B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

A.不合理灌溉B.水资源紧缺C.地势低平D.冬季风强劲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农业生产活动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16.B17.A解析:

第16题,化肥的使用和人口密度并不能影响土壤盐碱化。

第17题,B地为宁夏平原,不合理的引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思路点拨】生态问题——土壤盐碱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春秋)、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夏季)等

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

自然原因:

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中国玉米种植主要是在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

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玉米优势种植区域中,主要种植夏玉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9.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的地形、气候,农业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18.D19.C解析:

第18题,由“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可知应为冬小麦种植区,而华北地区为冬小麦种植区,故选D。

第19题,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A错。

③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是由于气候干旱,B错。

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土层薄,D错。

④地区雨季为7、8月份,故秋季晴朗,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利于收摘,C正确。

 

2012年12月1日,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通车,它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

图为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关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了中国的三级阶梯

B.经过了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C.经过了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D.经过了中国的三大高原

21.哈大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①输电线除冰②高寒缺氧③路轨除雪④多年冻土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交通、交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20.C21.C解析:

第20题,并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A错,并没有经过青藏高寒区,B错,并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D错。

第21题,哈大铁路经过地区并非高寒地区,其海拔较低,纬度适中,并无多年冻土分布。

【思路点拨】中国的铁路

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初步形成了“五纵三横”的全国性铁路网。

“九五”期间新修的南昆铁路,使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西南有了出海通道。

青藏铁路已建成开通,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1、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沈阳、兰州、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

2、南北干线:

  ①京广线 ②京哈线 ③京沪线 ④京九线 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 ⑦焦柳线 ⑧宝成线 ⑨成昆线⑩青藏铁路

3、东西干线:

  A、京包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兰新线

E、沪杭线 F、浙赣线 G、湘黔线 H、贵昆线

4、“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与陇海线交汇处的城市“

徐州

商丘

郑州

西安

宝鸡

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攀枝花

下图是“长江(宜宾—吴淞口)、黄河(兰州—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总长度之比。

读图,完成22~23题。

图10

22.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

A.长度约300kmB.秋末春初有凌汛现象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此段D.流经的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

23.宜昌以西、以东河段

A.宜昌以西河段水流平缓,河流堆积

B.宜昌以东河段落差大,地壳上升,河水侵蚀

C.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20%,水能资源丰富

D.宜昌以东河段长度占总长度60%,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

【知识点】本题考查黄河基本特征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22.B23.D解析:

第22题,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的距离比率约为22%,即占总长度的22%,总河段为2830km,故长度远不止300km,A错。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并不是主要来自上游,C错。

此河段并不流经河西走廊,D错。

第23题,宜昌以西河段水流较急,并不平缓,河流侵蚀为主,A错。

以东落差小,河流堆积为主,B错。

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80%,C错。

【思路点拨】长江与黄河比较:

长江

黄河

源地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

(6621米)西南侧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曲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

皖、苏、沪共11个省(区、市)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

豫、鲁共9个省(区、市)

流经主要

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流经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流经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亚热带

高原气候区、暖温带、中温带

流经干湿

地区

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干流长度

6300千米,中国第一长河

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中国最大

75万平方千米,中国第三

年径流量

10000亿立方米,中国最大

480亿立方米,中国第八

水能蕴藏量

2.6亿KW·h

0.4亿KW·h

汛期

较长,每年5—10月

较短,6—9月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

鄱阳湖、巢湖、太湖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河口(内蒙古)、旧孟津(河南)

上游及水文特征

源头——湖北宜昌。

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源头——内蒙古河口。

水流清、多峡谷、水量大、水能丰富

中游及水文特征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水量大、水流缓慢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及水文特征

江西湖口——入海口(上海)。

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江阔水深、

水流缓慢平稳、终年不冻

河南旧孟津——入海口(山东)。

“地上河”,河道窄,水流缓慢

开发水利

①在干支流上已建和正在修建多座

水电站和水利枢纽;②大规模开发长

江航线,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

①发电:

已建成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②灌溉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泥沙含量大;主要危害在于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

治理水害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分洪蓄

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退耕还湖;中上游营建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大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修建水库。

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其在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如图11实线如示。

回答24~25题。

 

24.该时间段是

A.3.21—6.22—9.23

B.9.23—12.22—3.21

C.6.22—9.23—12.22

D.12.22—3.21—6.22

25.P点的这种移动将影响地球上

A.各地地方时差异

B.各地气候的变化

C.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D.极昼极夜范围变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特征及其意义的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24.B25.D解析:

第24题,由题意可知,当时间点处于b点时,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点为北纬66.5度,可判断,此时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应为12月22日,故选B。

第25题,P点的这种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引起的,将影响极昼极夜范围变化。

各地的气候是常年比较稳定的,直射点的移动并不能影响。

地方时的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受地球自转影响并不受直射点移动影响。

【思路点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在图中②④位置作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

图中④处的晨昏线为昏线。

(2)比较北回归线的昼弧与夜弧长度:

②位置昼长夜短,④位置夜长昼短;由此可见,昼夜长短状况为:

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且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3)元旦,北半球昼夜状况为夜长于昼,且之后昼长逐渐变长。

②位置北极圈内出现极昼,④位置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4)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互余,它是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

(5)比较不同位置赤道上昼弧和夜弧长度,可知赤道昼夜状况为全年昼夜等长。

(6)由②到④位置变化可推知,过渡状态的③①位置上全球昼夜状况为昼夜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形成原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二.综合题(共3大题,50分)

26.(16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3)题。

材料一某国等高线地形和乙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图1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材料三图1中丙市为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曾接收大量来自美国硅谷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迅速。

(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

(8分)

(2)简述乙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成因(4分)

(3)指出丙市两个主要工业部门,并分别说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气候的成因和特征、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

(1)半岛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交界地带(2分),板块边界南北延伸,所以山脉南北绵延(2分);半岛狭长、相对高度大,所以山脉陡峻(3点写出2点),该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2分),沙漠地区风力沉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沙丘地貌(2分)。

(2)夏季凉爽(1分)、地势高(1分);冬季温和(1分)、纬度低(1分)(如果答气温年较差小,给2分)

(3)劳动密集型工业(电子装配业、电器制造等)(1分);有大量廉价劳动力(1分);国家政策支持、地租较低(答出1点给2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有色金属等)(1分)接近原料(石油、煤铁、有色金属)产地(1分)

27.(20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图14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5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

图16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14中人口分布特点是,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8分)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点状事物的分布特点描述、人口容量、交通线的选线原则、地形对自然带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