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28774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机关党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docx

2021年机关党课:

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专题党课:

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范文

2021年机关党课范文:

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党课,我主要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这个话题,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大家都知道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质量影响党组织能量,做一名合格党员既是“先锋战士”的必须,也是最低要求。

习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务必高度重视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提升。

就地质单位的党员来讲,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X届X次全会要求,善用地质“随身宝”,不断检验和提升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工作业绩和纪律作风。

  一是看清“罗盘”,旗帜鲜明讲政治。

罗盘是地质人野外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没有罗盘我们就无法明辨方向、找准定位。

作为一名党员,看清“罗盘”,首要的、最关键的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

讲政治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党员手中“罗盘”上永远不变的方向。

要时刻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员的一声“到”成为一生到。

讲政治必须要加强理论修养。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可以这样说,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深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

”提升理论修养,最重要的是学懂弄通做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讲政治必须要做到绝对忠诚。

“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

始终牢记共产党员是第一身份,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顾大局是第一位要求,自觉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最高的政治原则、最大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是善用“镜子”,深查细照提能力。

地质工作者在野外用放大镜对矿物岩性进行大致判定,在室内用显微镜对结构组成进行更加精准识别。

党员用好“镜子”,就能发现平时不易察觉的细小问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八种本领”,要用“镜子”深查细照,检视自身是否做到了能力过硬、本领高强。

要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是根本、是钥匙,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通过增强学习本领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习总书记曾批评有的干部不会说话:

“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要提升驾驭风险能力。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当前,经济社会各种矛盾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使小的风险发展成大的风险,局部的风险发展成系统的风险,甚至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

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底线思维,牢牢掌握风险防控主动权,做到看在前、防在前,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化风险于无形。

  三是常量“尺子”,对标对表抓落实。

尺子在绘制地质图、样品测量时必不可少,也是野外工作最重要的参照物。

我们干事业、抓落实也要“心中有尺”,常用“尺子”量一量,是不是坚持人民至上,是不是坚持实事求是,是不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层层讲落实,却层层都落空。

要聚焦重点抓落实。

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避免“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

“奥卡姆剃刀原理”被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就是抓落实中要化繁为简,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要持之以恒抓落实。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毛泽东同志指出:

“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抓落实就要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要勇于担当抓落实。

大事难事看担当、狭路相逢勇者胜,落实永远是担当最好的注脚。

面对大战大考,更需要担当精神和斗争意志,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落地。

要拿出更大的干劲、拼劲、闯劲、韧劲,跑着要政策、拼着争项目、抢着搞服务,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形成推动湖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因地制宜抓落实。

抓落实要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搞照搬照套。

抓落实简单化、机械化,上下一般粗,看似“雷厉风行”,实则缺乏创造性,致使“落实”成“落空”。

  四是用好“锤子”,磨砺精神聚能量。

地质锤是地质工作者采集标本、寻找宝藏的基本工具,地质锤也是地质人笃实重行、吃苦耐劳精神的象征。

要砥砺精神品质。

习总书记指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呼唤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即崇高的革命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意志和自我革命精神。

要锤炼优良作风。

作风代表党风,作风反映形象。

锤炼作风是我们党面对新时代严峻挑战和各种风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永远站在历史制高点的重要支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保持和发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夺取双胜利奋勇前进。

要严守纪律规矩。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我们必须毫不含糊、毫不放松。

要对照党章党规经常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练就自觉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的硬功夫。

要敬畏法纪、慎终如始,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养成老老实实按制度规矩办事的习惯,防止“小节无害”的麻痹心理、“下不为例”的试探心理、“不为人知”的侥幸心理,任何时候都不越雷池一步。

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志做一个有情怀有境界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21年专题党课范文:

勇做脱贫攻坚精神的弘扬者

  同志们: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不仅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夯实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根基,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进一步彰显了制度优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这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

那么,如何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夺取乡村振兴新的更大胜利?

下面,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当时我们面对的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不仅贫困程度深,自身发展能力弱,而且大多分散在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

在8年攻坚期内,我们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

短短8年时间,从温饱有虞到吃穿不愁,从看病、上学有困难到基本医疗、义务教育有保障,从住危房、喝苦咸水到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从坐等救济到自强不息,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贫困地区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伟大成就。

  

(二)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成功地打破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的“规律”,历史性地实现了绝对贫困清零。

2012年年底,我国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

用8年时间帮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成功地攻克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贫困人口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往往难以继续下降的世界难题。

国际经验表明,当贫困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3%左右时,减贫就会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2017年我国接近这个临界点时,党中央及时作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

有了这样的战略部署,我国的减贫速度才得以保持。

2018年至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仍分别减少1386万人、1109万人和551万人。

  (三)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2020年10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全球可能将新增1亿多极端贫困人口。

这是世界银行1990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

而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出色地答好了抗疫、抗洪两道“加试题”,如期兑现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经验

  习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因此,我们要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汲取脱贫攻坚经验,完成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儿女谋幸福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级党委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步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内容更广,在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衍生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意愿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新时代“为人民”思想,实现新作为。

  

(二)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统领。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为最终实现全面脱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百废俱兴,从抗击外来侵略的革命战争,到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力量办大事”始终贯穿其中,可以说,制度优势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