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744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92 大小:14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2页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2页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2页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2页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2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docx

练习题理化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精彩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A1/A2型题

 

11.如果某种水合盐的蒸气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压,这种盐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起泡

B.风化

C.潮解

D.溶解

E.自燃

答案:

C

解析:

此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压高于水合盐的平衡蒸气压,发生空气中水蒸气向水合盐方向移动,即潮解。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B.温度升高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C.温度降低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D.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E.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答案:

E

解析:

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14.在下列干燥剂中,不可以作为氯的干燥剂的是

A.浓硫酸

B.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C.硅胶(网状多孔的Si02)

D.磷酐(P205)

E.无水氯化钙

答案:

B

解析:

氯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潮湿的氯与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

15.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

A.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

B.是还原剂,不是氧化剂

C.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E.无法确定

答案:

D

解析:

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歧化反应。

16.使漂白粉发挥漂白作用的最佳条件是

A.干燥的漂白粉

B.把漂白粉放入水中

C.把漂白粉放入稀酸溶液中

D.把漂白粉放人稀碱溶液中

E.把漂白粉放人盐溶液中

答案:

C

解析: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

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

Ca(C10)2+2HCl(稀)=CaCl2+2HCIO,Ca(CIO)2+C02+H20=CaC03十+2HCIO,次氯酸是弱酸,可以氧化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目的。

 

18.在下列酸中,无商品出售的是

A.HClO

B.HCl

C.HN03

D.HF

E.H3P04

答案:

A

解析:

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19.在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均有剧毒的是

A.白磷、红磷

B.磷酸、偏磷酸

C.氯化钡、硫酸钡

D.硫化氢、氟化氢

E.硫化氢、红磷

答案:

D

解析:

红磷无毒,但硫化氢有神经毒性、氟化氢腐蚀性强,有剧毒。

20.在空气中易潮解,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后在干燥的空气中又会风化的固体是

A.氯化钙

B.生石灰

C.烧碱

D.氯化镁

E.硫酸钙

答案:

B

解析:

CaO+H20+C02=Ca(HC03)2,然后化学风化成碳酸钙。

21.既能电离又能水解,且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是

A.CH3COO-

B.HSO4-

C.HPO42-

D.HS-

E.CO2

答案:

C

解析:

HP042-可以继续电离产生H+,也能水解成H2P04-和OH-。

所以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22.甲、乙、丙3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

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

B.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

E.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3只试管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反应产物分别是:

NaCI、HSO4-、CH3COONa,其pH分别为7、<7、>7。

23.下列分子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C12

B.NaCl

C.HCl

D.H2O

E.CO2

答案:

B

解析:

其余都是共价键。

虽然HCl在水

中可以电离,但分子状态仍是共价键。

24.通入水中,水仍保持中性的气体是

A.CO2

B.NO

C.Cl2

D.H2S

E.N02

答案:

B

解析:

其他几种气体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不同的酸,使水呈酸性,而NO不与水反应,仍保持中性。

25.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lmolH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标准状况下,lmol水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C.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D.32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

E.1m01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

E

解析:

在标准状况下,lm01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26.下列分子和离子中,电子数相同的一组是

A.NH3和Na+

B.CO和C1-

C.C02和Mg2+

D.CO和Al3+

E.CO和Mg2+

答案:

A

解析:

上述各分子和离子的电子数分别为;NH3为10,Na+为10,CO为14,C1-为18,C02为22,Mg2+为10,A13+为10。

27.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是

A.升华碘

B.K103

C.K2Cr207

D.KBr03

E.NaOH

答案:

C

2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

A.H2O

B.NH3

C.N02

D.CH3COO-

E.C032+

答案:

A

解析:

H2O可以接受质子成H30+

,也可以失去质子成OH-。

29.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

B.NaCl

C.HCl

D.H2O

E.C02

答案:

E

解析:

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30.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长周期的元素个

数是

A.2

B.8

C.18

D.36

E.10

答案:

C

解析:

由元素周期表可明显得出答案。

31.在下列各种试剂中,用作缓冲溶液的是

A.HC2H202+NaC2H302

B.HCl+HC2H302

C.NaOH+NH40H

D.HCl+NaCl

E.NaOH+NaCl

答案:

A

解析:

缓冲溶液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成,A就是弱酸十其共轭碱。

32.一种物质可定义为一种元素,则它的所有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量

B.原子序数

C.放射性

D.中子数

E.正电子数

答案:

B

解析:

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确定物质的种类。

33.在下列阳离子中,能与氨形成络离子的是

A.Ca2+

B.Fe2+

C.Sc3+

D.K3+

E.Cu2+

答案:

E

解析:

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拥有一对孤对电子,而铜离子又有空的电子轨道(4s,4p),所以它们可以形成配位键,形成铜氨络离子。

34.与氯气作用生成漂白粉的物质是

A.碳酸钙

B.水合硫酸钙

C.无水硫酸钙

D.氢氧化钙

E.氢氧化镁

答案:

D

解析:

3Ca(OH)2+2C12=Ca(C10)2漂白粉+CaCl2·Ca(OH)2·H2O+H20。

35.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

A.电泳

B.渗析

C.胶溶

D.过滤

E.电解

答案:

B

解析:

渗析的概念。

36.在硫酸中,硫的化合价或氧化数是

A.+2

B.-2

C.-4

D.+6

E.+4

答案:

D

解析:

H2S04中H为+1价,O为-2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

可计算出硫的化合价。

37.两容器大小同样,一个充满氢气,另一个充满二氧化碳,在常压下,它们含有同样的

A.原子数

B.电子数

C.气体重量

D.中子数

E.分子数

答案:

E

解析: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8.下列化合物中表现得最强的氢键是

A.NH3

B.H2O

C.H2S

D.HCI

E.HF

答案:

E

解析:

HF的半径较小。

39.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与羟基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醛

B.甲酸

C.甲酸乙酯

D.葡萄糖

E.果糖

答案:

C

解析:

三个C,两个O。

40.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A.碳酸氢钠

B.无水碳酸钠

C.硫酸钠

D.氢氧化钠

E.邻苯甲酸氢钠

答案:

B

解析: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潮,无法准确称量。

41.沉淀陈化作用的主要目的是

A.使沉淀作用完全

B.加快沉淀速度

C.使小晶体转化为大晶体

D.除去表面吸附的杂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解析:

陈化作用指在沉淀生成后,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

通过陈化作用,可以获得晶形完整、粒大而纯净的沉淀。

42.纸层析分析方法属于

A.常量分析方法

B.半微量分析方法

C.微量分析方法

D.超微量分析方法

E.痕量分析方法

答案:

C

解析:

微量分析一般指试样重量为1~15mg或体积为0.1~2ml的化学分析。

43.下列离子中,离子的溶液颜色为棕黄色的是

A.Fe3+

B.Fe2+

C.Cr3+

D.Mn2+

E.Zn2+

答案:

A

解析:

Fe2+浅绿色,Fe3+棕黄色,Cr3+绿色,Mn2+为浅粉色,Zn2+无色。

44.颗粒物大小通常用粒径表示,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通常表示为

A.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B.质量中值直径

C.扩散直径

D.几何直径

E.球体直径

答案:

A

解析:

由于通常难以测得实际颗粒的粒径和密度,而空气动力学直径可直接由动力学的方法测量求得;这样使具有不同形状、密度、光学与电学性质的颗粒粒径有了统一的量度。

45.使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时,对于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等电子亲和能力较强的物质,最适合的检测器为

A.热导检测器(TCD)

B.电子捕获检测器(n:

D)

C.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E.热离子检测器(丁D)

答案:

B

解析: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一种离子化检

测器,主要用于分析测定卤化物、含磷(硫)化合物以及过氧化物、硝基化合物、金属有机物、金属螯合物、甾族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共轭羟基化合物等电负性物质。

46.pH的定义是

A.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对数

B.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对数

C.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D.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对数

E.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答案:

C

解析:

pH=-lg[H+],[H+]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有时也被写为[H3O+],水合氢离子活度),单位为摩尔/升,在稀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约等于氢离子浓度,可以用氢离子浓度近似计算。

47.在非水滴定中,滴定碱的标准溶液是

A.盐酸的冰醋酸溶液

B.硫酸的冰醋酸溶液

C.硝酸的冰醋酸溶液

D.氢溴酸的冰醋酸溶液

E.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

答案:

E

解析:

非水滴定是指在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滴定的方法,现多指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滴定碱时多用酸性溶剂,如乙酸、乙酸酐等,标准溶液多用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常用甲基紫为指示剂。

48.下列离子中,与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热的浓乙酸铵或氢氧化钠后沉淀溶解的是

A.Ag+

B.Hg2+

C.Pb2+

D.Ba2+

E.Ca2+

答案:

C

解析:

PbSO4+2NH4Ac=Pb(Ac)2+(NH4)2SO4

49.在非水滴定中,用作标定碱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的物质是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苯甲酸

C.苯酚

D.甲醇钠

E.二甲基甲酰铵

答案:

B

解析:

非水滴定中常用的碱标准溶液为甲醇钠的苯—甲醇溶液,标定常用基准物质为苯甲酸。

50.下列有关酸碱指示剂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数是有颜色的物质

B.它们是弱酸和弱碱

C.它们的离解常数决定发生颜色改变时的pH

D.指示剂应当用大量,目的是能清楚看到颜色改变

E.温度是影响滴定的一种因素

答案:

D

解析:

酸碱指示剂只需要微量,大剂量反而使颜色变化不明显。

51.下列各酸的酸度相等时,摩尔浓度最大的溶液是

A.HClO4

B.CH3COOH

C.HCl

D.H3BO3

E.H2SO4

答案:

B

解析:

CH3COOH是上面最弱的酸,只有最大浓度才能与其他酸保持相等酸度。

52.用间接碘量法滴定,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正确时间是

A.滴定开始

B.滴定至中途时

C.滴定近终点时

D.滴定至碘的颜色退去时

E.任何时候

答案:

C

解析:

间接碘量法滴定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为近终点时,加入过早会出现深蓝色,很难变化。

5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是:

①温度;②指示剂用量;③溶剂;④滴定程序;⑤中性电解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

D.②、③、④、⑤

E.①、②、③、④、⑤

答案:

E

解析:

上述几个因素均会影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54.在纸层析法中,选择展开剂的原则是使Rf值落在

A.0.05

B.Rf值>0.05

C.Rf值<0.85

D.Rf值<1.0

E.0.5

答案:

A

解析:

Rf值是指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origin)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solventfront)的距离的比值,是色谱法中

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

义为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

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

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

值鉴定化合物。

55.由于存在着后沉淀现象,需要控制沉淀物的玷污,其方法是

A.玷污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B.在较高的温度下,玷污较小

C.只有在沉淀物生成后,加入杂质才会造成玷污

D.在沉淀前,调节溶液的pH值可以控制玷污的发生

E.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可以控制玷污的

发生

答案:

D

解析:

引入杂质的量与陈化时间有关,陈化时间愈长,引入杂质量愈多;温度升高,后沉淀现象有时更严重;不论杂质是在沉淀之前存在还是在沉淀之后加入,引入杂质的量基本一致;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在共沉淀现象中起作用。

56.在分光光度法中,理想的显色剂应满足

A.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

D.灵敏度高、显色性和稳定性好

C.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显色性好

D.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好

E.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精密度好

答案:

A

解析:

选择性保证了检测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保证了检测不受时间的影响。

在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的前提下,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不由显色剂确定。

57.决定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

A.原子化效率

B.原子化温度

C.原子化时间

D.灰化温度

E.灰化时间

答案:

A解析:

原子化效率高表示进入色谱柱的

物质量高,灵敏度也高。

58.在电位分析法中,电极的标准电位是指

A.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

时的电极电位

B.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1时的电极电位

C.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2时的电极电位

D.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3时的电极电位

E.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4时的电极电位

答案:

B

解析:

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

59.用固体吸收剂管采样时,湿度可影响其最大采样体积。

湿度增大引起最大采样体积

A.成正比增大

B.不变

C.成指数增大

D.减小

E.不确定

答案:

D

解析:

湿度增大严重影响固体吸收剂的穿透容量和采样效率,使采样体积减小。

60.在气—液色谱柱内,被测物质中各组分分离的依据是

A.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异

B.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浓度的差异

D.各组分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的差异

E.各组分氧化还原能力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61.室内空气采样时要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这两个参数在采样中的作用是

A.判断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

B.将采样条件下的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

C.判断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高低

D.决定选用哪个分析方法

E.决定选用哪种采样方法

答案:

B

解析:

换算后使样品各项检测指标具有可比性。

62.标定氰化钾标准溶液时,指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为

A.试银灵

B.甲基橙

C.酚酞

D.铬黑T

E.钙试剂

答案:

A

解析:

用硝酸银(AsN03)标准溶液标定氰化钾标准溶液,以试银灵作指示剂,氰离子与银离子产生银氰络合物,稍过量的银离

子与试银灵反应,使溶液由黄色变橙红色,即为终点。

63.水样不经消化,用二氨基萘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出的硒为

A.Se6+

B.Se4+

C.Se2-

D.总硒

E.Se6+和Se4+

答案:

B

解析:

2,3—二氨基萘荧光光度法中水样经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解,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为四价硒,再经盐酸消解将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然后测定总硒含量。

由此可知水样不经消化测定出的仅是四价硒。

64.样品中某些组分因其某种性质,进行色谱分析有困难,若经适当处理,生成衍生物后,使原来不能测定的物质变得能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这里的“某种性质”是指

A.简单

B.极性小

C.挥发度大

D.极性小,挥发度大

E.极性大,挥发度小

答案:

E

解析:

极性大不能在色谱柱中分离,而挥发度小使被检测物质不能进入色谱柱。

65.水中硝酸盐经镉还原柱,使N03—N还原为N02—N,再与氨基苯磺酸铵反应。

这种反应属于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缩合反应

D.重氮化反应

E.耦合反应

答案:

D

解析:

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N02—N与氨基苯磺酸铵反应即归属于此。

66.挥发酚类化合物在加氯消毒后,苯酚、甲苯酚等会生成臭味强烈的

A.苯醌

B.苯醛

C.氯酚

D.苯酸

E.氯苯

答案:

C

解析:

酚类化合物中能与氯结合形成氯酚臭的,主要是苯酚、甲苯酚、苯二酚等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出和检出的酚类化合物。

67.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在碱性溶液中,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后生成物与铁氰化钾反应;此反应属于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络合反应

D.缩合反应

E.中和反应

答案:

A

解析:

酚类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在

碱性条件(pH10±0.2)下和氧化剂铁氰化

钾作用下,生成橘红色的吲哚酚安替比林染

料,其水溶液呈红色,在波长510nm处有最

大吸收率。

68.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中,使用的离子强度缓冲液通常含有醋酸盐,其pH为

A.4.5~5.5

B.5.0~5.5

C.5.5~6.O

D.6.O~6.5

E.6.5~7.0

答案:

B

解析:

其缓冲pH消除OH-的干扰,并且不易形成氟化氢络合物。

69.测得某溶液的余氯大于1.0mg/L,请选择准确测定其pH的方法

A.pH试纸法

B.比色法

C.滴定法

D.重量法

E.电位计法

答案:

E

解析:

考虑余氯对检测方法的影响。

70.测得某溶液的pH为10,则溶液中[OH-]应表示为

A.1*10-10mol/I。

B.1*10-4mol/L

C.1*10-10mg/L

D.1*104mg/L

E.1*1010mol/L

答案:

B

解析:

pH为10,[H+]为1010mol/L,则溶液中[OH+]为104mol/L

71.决定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强度的是

A.矿化度

B.H+的浓度

C.Ca2+的浓度

D.C023-的浓度

E.HC023-的浓度

答案:

B

解析:

酸性和碱性强度由pH确定,而

pH=-lg[H+]。

72.水体中含有各种金属,它们中有些是人体必需的,而另一些是有害的,分析这些金属的浓度,以判断是否符合用水安全。

按照金属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可分的类别数为

A.二类

B.三类

C.不分类

D.四类

E.五类

答案:

B

解析:

金属以不同形态存在时其毒性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分别测定可过滤金属,不可过滤金属和金属总量。

可过滤态系指能通过孔径0.45um滤膜的部分;不可过滤态系指不能通过o.45/Lm微孔滤膜的部分;金属

总量是不经过滤的水样经消解后测得的金属含量,应是可过滤金属与不可过滤的金属之和。

73.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1996)规定食品中糖精钠的最大使用

量为

A.0.15g/kg

B.0.20g/kg

C.0.10g/kg

D.O.25g/kg

E.O.3kg

答案:

A

解析: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食品中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5g/kg。

74.20%氯化亚锡溶液,在配制或放置时,有时会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

A.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加入的溶剂(水)量尚不够,应在不影响定容体积的前提下,配制时应尽量增加溶剂量

B.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配制时应加热使沉淀溶解

C.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配制好的溶液保存温度过低

D.氯化亚锡与空气中氧作用形成氯氧化锡的白色沉淀

E.氯化亚锡水解为氢氧化锡

答案:

E

解析:

SnCl2在溶液中容易水解成白色Sn(OH)C1和Sn(OH)z。

75.在55050c时,下述物质中,不属于

挥发性物质的是

A.有机物质

B.碳酸盐

C.铵盐

D.硫酸盐

E.结合态水

答案:

D

解析:

排除法得出。

76.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是

A.用多次测定结果的误差来表示

B.用多次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来表示

C.用多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D.用不同原理方法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来表示

E.用不同人测定的结果的误差来表示

答案:

C

解析:

精密度是指在同一条件下,用同方法对某一物理量或物质中某一成分含量测定多次时,所测得各数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常以相对偏差表示。

77.测定化妆品中甲醛时,甲醛标准溶液的配制应是

A.准确称取精制的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B.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并标定,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C.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定量稀释后标定

D.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E.准确称取一定甲醛,用水定容到一定体积

答案:

B

解析:

甲醛没有标准浓度的商品,因此,配制后需要标定浓度。

78.测定化妆品中汞时,消解液中加人盐酸羟胺的目的是

A.增加汞离子在消解液中的稳定性

B.消除消解液中氧化性物质的干扰

C.消除消解液中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