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576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docx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三区,1、2班)

(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

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

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

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

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

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

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

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

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

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

兰亭集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

曹操

诗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

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

“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刘伶作《酒德颂》,酒无疑成为他生命中的欢乐颂。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中总是有酒,他专门写有《饮酒》,“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为迹焉。

”(萧统《陶渊明集序》)。

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酒有助于这种境界的创造与形成。

酒有助于形神相亲的合一,而艺术境界往往通过酒的刺激来创成。

魏晋人喜欢清谈。

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中有一篇《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篇末附有《清谈与析理》一文,其中对于清谈这样评价道:

“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谈析理’。

嵇康《琴赋》里说:

‘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和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

青年夭折的大思想家王弼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宗白华先生对于清谈与王弼给予很高的评价。

我认为玄学与清谈的动力在于人文与智慧的融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

在清谈对话中,因为种种原因的激发,谈者机锋迭出,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对话中思想突发,感兴相接,已开禅宗妙悟之先河。

                                (选自袁济喜《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有删减)

1、下列有关“魏晋风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风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多个方面。

B、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名士风度,它代表

着中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

C、魏晋风度与当时兴起的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关系,魏晋士族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拥有一定的特权。

D、魏晋风度虽是精神贵族的产物,但也是凭借世家大族在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在民生凋敝、战乱频仍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深入人心,魏晋名士们常常感慨万端,寻求逍遥境界。

B、嗜酒是魏晋名士的显著特征之一,他们不仅以酒为主题作诗作文,还常常借酒浇胸中块垒,甚至让酒成为生命中的欢乐颂。

C、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率性而为,他们不愿意受到传统儒学哲学的道德说教的束缚,向往自由,追求凭自己的意愿做事。

D、魏晋名士多出自世家大族,他们的家族往往不仅在政治与经济上地位较高,在文化上地位也较高,王谢家族就是如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名士们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动,通过集会、宴饮、清谈等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借此或言志,或抒情。

B、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他们爱酒或许就是因为酒有助于形神相亲的合一,有助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创造与形成。

C、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对于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极为赞赏,他认为,魏晋清谈是因为魏晋名士探求玄理而产生的。

D、玄学与清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参考作用,因此魏晋名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理想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夫江上之处女(处女:

少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2)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

“孽矣!

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

“嘻!

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⑴梁:

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部(pǒu):

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4、对于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爱:

爱惜、吝惜

B、酒醒而诮其子                    诮:

责备、责骂

C、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明:

照射

D、昔也往责于东邑人              责:

责骂、斥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B、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C、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D、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的贫者少女聪明沉着。

贫者少女在被赶走前,有理有据打动了其他少女,最后留了下来。

B、第二段中的奇鬼喜欢搞恶作剧。

他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孙子的样子,他装扮成丈人儿子的样子去欺骗丈人。

C、第二段中丈人糊涂不理智。

他在不分清真假的情况下将亲生儿子杀了,造成了悲剧。

D、第二段中丈人杀子的故事告诉我们:

判别事物的真伪,必须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细加审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小题各5分)

(1)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译文: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⑴莓苔:

一作“苍苔”,即青苔。

履痕:

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

水中的小洲。

一作“者”。

⑶春草:

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

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

禅:

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8、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9、简要述说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2分,共6分)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美丽的谎言

    这天,母亲出门买菜,琳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好播出骗子的骗局被揭穿的新闻。

“又是骗子!

这社会是怎么了!

”她愤愤不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

十分钟后,母亲两手空空地回来,走进屋拿了钱,又匆匆忙忙地要出去。

琳觉得奇怪,便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

母亲告诉她:

“我去菜市场的路上,被一个女孩拦住了,问我借一百块钱。

借钱?

一听到陌生人问母亲借钱,琳就警惕起来,忙问:

“那你把钱给她了?

”“是呀,小姑娘挺可怜的。

”母亲说,那个女孩被人从家里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身无分文回不了家。

听了母亲的话,琳想,像这样弱智的骗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没想到母亲居然会上当!

    可母亲继续说:

“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

我说不用,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

”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

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

    这之后,母亲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母亲正准备休息,电话铃突然响了,琳去接电话。

一个女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走边说:

“这肯定是我的电话!

”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一会,兴奋地说:

“孩子,你到家啦?

”“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

婆婆,真是谢谢您了,麻烦您说一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

”母亲笑道:

“不用还,不用还。

你到家就好!

”然后,她又叮嘱了女孩几句,让女孩以后要提高警惕,不要再轻信他人。

    挂了电话,母亲满脸疑惑地问琳:

“刚才这个电话是那个女孩打来的,昨天晚上的那个是怎么回事?

”琳被母亲这么一问,懵了。

她没有想到,母亲遇到的那个女孩果真不是骗子。

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白自己不愿母亲发现自己被骗而心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女孩打了电话。

    母亲听后,叹了一口气,说:

“你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总有一些人不是骗子,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才会来找你的。

”母亲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相信,好人是有好报的。

”琳心里明白,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

自从女孩打来电话后,琳心里就踏实了不少。

第三天吃完晚饭,家里的电话铃又响了。

琳接起电话,一个清脆的女孩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怎么又是一个女孩?

怎么又是找母亲的?

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

母亲匆匆跑上前,拿起话筒:

“我是李婆婆,你是哪位啊?

”对方说:

“李婆婆,我是小桃,就是那天您给了一百块钱的那

个女孩……”母亲先是一愣,然后满脸兴奋,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变调:

“小桃!

真是你啊!

你到家啦?

”“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火车,又转了几趟车才刚到家。

一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

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一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

”女孩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

母亲笑道:

“不用还,不用还。

你到家就好

”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身边的琳看得目瞪口呆。

挂了电话后,还没等母亲开口,琳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女孩打来的吧,可是昨晚的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

”母亲冲琳一笑,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昨晚那个电话是我托隔壁小刘打的。

前天打来的那个电话,我一听就知道不是小桃打来的,我便猜出肯定是你让人打的。

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让我安心。

    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

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

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

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

她安心地笑了。

(选自《快乐青春,经典阅读》20

14年第5期,有

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引用俗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是说虽然骗局不断被揭穿,但总有新的骗局出现,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B.琳觉得女孩要钱是一个骗局,但不愿意马上戳穿,体现了她照顾母亲的感受,即使内心有不同看法也不愿让母亲扫兴,是个孝顺、体贴的女儿。

C.母亲在帮助了女孩之后“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描绘了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大地回春、社会风清气正、骗子不再的期盼和呼唤。

E.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母女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母亲形象的特点。

(6分)

(3)小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心地笑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笑的原因。

(6分)

(4)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巧妙之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②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山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③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④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经过周密地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选择安居,也可以选择流浪,但不能选择没有深刻情感的生活,否则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B、由于消费者出行不便,堵车、车位难找等情况,使得广州地铁施工沿线商场、饭店等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C、这个“第一名”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可以是踢足球、打篮球、游泳、唱歌、跑步等体育活动,总而言之要有一样是胜出的。

D、中国国防工业尽管在若干重要的技术领域仍落后于美国,但在过去十年中

一直以稳定且较大的步伐逐渐缩小着差距。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美的社会效用主要在陶冶人的精神。

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的思想,           。

正因为如此,人的审美活动,不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使人们的精神更加振奋,视野更加开阔,灵魂更加纯洁 

B.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精神更加振奋,灵魂更加纯洁

C.使人们的精神更加振奋,灵魂更加纯洁,视野更加开阔 

D.使人们的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视野更加开阔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在中国历史上,①_______:

火的发明使用,②________,从此茹毛饮血的时代成为历史;农业的出现,人们由采集变为栽培植物,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的食物;面食的输入,使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美洲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增加了粮食的种类,③_______;第五次的饮食变革,则是食物生产和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

16、下面是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到“获得

专利证”的整个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60分)

人世间,有许多东西会令我们感动不已,比如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平时我们很多时候老是埋怨缺乏亲情,友情难找,其实,它们明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熟视无睹而已。

   要求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自拟题目;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到作文纸上)

 

                        

高一语文1.2班语文月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1题:

B“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名士风度”说法错误,原文是“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2题C“他们不愿受到……的束缚”有误,原文是“他们抛弃传统儒学哲学中一些过于拘执的道德说教”。

3题D“因此魏晋名士所追求……理想境界”说法过于武断。

“有着参照作用”并不意味就是现代人的理想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4题D(责通债,讨债之意) 5题C   6题B(昆弟是兄弟之意)

7题

(1)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2)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译文一)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

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

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

‘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

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

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

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就把她留下来了。

(译文二)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

“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

“冤枉啊!

没有这样的事啊!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

”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

“呵!

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

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

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老人的头脑迷惑就在于有像他儿子的鬼,却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

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

(二)古代诗歌:

8题、答:

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5分)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9题、答: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他的居所周围寻找,仍未如愿。

(2分)诗人不但没有失望惆怅,反而从周围的美景中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

(2分)他乘兴而来寻访道士,获得“禅意”后尽兴而返。

(2分)

10题

(1)地崩山摧壮士死----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每个空格1分)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题

(1)选B得3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

A项对俗语的解释正确,但体现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情绪,而非作者的。

C项母亲念叨女孩是因为挂念女孩的安危,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并不吝啬和牵挂助人的钱财。

D项对环境的概括“神秘朦胧”有误,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琳“安心”心理。

(2)①乐于助人,有爱心:

母亲看到女孩被骗,想回家却无路费,马上回家拿钱帮助她。

②善良淳朴:

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选择相信而不怀疑,相信好人有好报。

③善解人意,体贴女儿:

接到“假冒”电话,明白女儿的宽慰她的心思而不戳穿,为了女儿安心也让别人打来电话。

(一点2分,3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酌情给分)

(3)①因为琳明白和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为母亲对自己的爱和体贴而笑。

②因为在母亲身上看到

社会上有热心的助人者,为社会有爱心而笑。

③因为最终证明母亲没有被骗,不再对社会风气丧失信心,为社会有诚信而笑。

(一点2分,3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①巧设线索。

以母女为对方着想的“谎言”为线索,使小说结构清晰紧凑。

②情节安排相似中有突转,层层推进。

三次电话,后一次的电话总会揭穿前一次的“谎言”,三次电话内容相似,层层推进,出人意料。

③巧设伏笔。

如第二次电话母亲只听到铃声就断定是自己的电话,还故意按响免提键,为下文这个电话是母亲安排打来让琳安心埋下伏笔。

④巧用对比。

如故事的开头写琳对现实社会不满,到结尾安心地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社会有诚信爱心的主题。

又如刚开始对助人一事,母亲选择相信,琳则怀疑警惕,二人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一点2分,4点8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2题:

(3分)D(①鬼斧神工: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②扣人心弦:

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③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④空中楼阁:

悬在半空中的阁楼。

比喻虚幻的事物

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⑤安步当车:

安:

安详,不慌忙;安步:

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⑥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13题:

(3分)D(A、主客颠倒,应是“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一片空虚”B、成分残缺,“使得”去掉,C唱歌不属于体育活动。

14题:

(3分)B

15题:

(5分)示例:

①有五次重要的饮食变革②使人们开始熟食③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16题:

(示例)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后,经初步审查合格后,授以专利;(2分)初步审查不合格但经补正后合格的,也可授以专利。

(2分)设计被授以专利后,办理登记手续并交费,即获得专利证。

(2分)

六写作:

(60分)17题:

、:

写成记叙文,不少于800字,写作的内容必须在“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范围内。

要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