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7177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docx

中考分类汇编1314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9•上海)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

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分析】

(1)根据图a和图b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2)经过t秒,甲、乙相距10m时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

据此根据路程相等,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解:

(1)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v甲===0.4m/s;

乙的速度v乙===0.6m/s,

故v乙>v甲;

(2)因为是相向而行,所以有v甲t+v乙t=20m﹣10m或v乙t+v甲t=20m+10m,

代入数值可得:

0.4m/s×t+0.6m/s×t=20m﹣10m或0.6m/s×t+0.4m/s×t=20m+10m,

解得t=10s或t=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有一定难度,能够从图象上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题意分析出甲、乙相距10m时有两种情况是解答此题关键。

2.(2019•南通)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km/hB.40km/hC.70km/hD.100km/h

【分析】大客车静止,小汽车经过大客车行驶的路程等于大客车的长度,知道行驶时间,利用v=求出小汽车的速度。

【解答】解:

大客车的长度L=10m,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L=10m,

小汽车的速度:

v===10m/s=36km/h,

最接近于B选项。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小汽车经过大客车行驶的路程等于大客车的长度。

3.(2019•大庆)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

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分析】

(1)由图可知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关系,根据s=vt得出两者距离之间的关系;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解答】解:

AC.由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

由v=的变形式s=vt可知,甲队龙舟所走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走过的距离,

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AC错误;

BD.由图象可知,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v﹣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明白图线的含义是关键。

4.(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①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

②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③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

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

【解答】解:

由图象知,

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5.(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答】解:

A、以小明为参照物,1min=60s后两人距离120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v===2m/s。

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1min=60s行走=60m,所以其速度是1m/s。

故B错误;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

故C错误;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

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需要清楚的是,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6.(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分析】

(1)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2)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3)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

(4)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出发时间和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

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

故B错误;

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7.(2019•株洲)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0minB.不应超过6min

C.不应短于10minD.不应短于6min

【分析】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车速,区间测速长度,利用v=得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最短时间,即所选答案。

【解答】解:

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v=120km/h,s=20km,

由v=得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最短时间:

t===h=×60min=10min,

不应短于10min。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警示牌上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8.(2019•杭州)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分析】甲船逆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乙船顺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

根据以上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

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h+5km/h=35km/h,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km/h,

根据v=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1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v甲实t=25km/h×1h=25km,s乙船=v乙实t=35km/h×1h=35km,s木桶=v木桶t=5km/h×1h=5km,

所以,1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s乙船′=s乙船﹣s木桶=35km﹣5km=30km。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有一定难度,解答的关键是理清甲乙两船,以及木桶与水的流速的关系。

9.(2019•株洲)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

在某次训练中,以每5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训练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赛段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B.二C.三D.四

【分析】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解答:

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解答】解:

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由表可知,在第1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1个赛段运动最快;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0.(2019•益阳)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分析】

(1)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2)根据图象读出汽车在各个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各段的速度。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

A、在第一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1===10m/s,故A正确;

B、在第二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第三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

D、在前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10m/s,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11.(2019•乐山)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分析】

(1)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和30~40s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2)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从图象中找出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4)根据图象解答。

【解答】解:

A、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则速度为:

v1===2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

其速度为v2===4m/s。

所以,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4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整个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物体20~30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物体的速度为0,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

二.填空题(共20小题)

12.(2019•曲靖)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

大桥全长55km,一辆汽车以5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用时 1.1 h;在汽车通过大桥的过程中,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大桥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已知汽车通过的路程和运行的速度,利用v=可以得到汽车所用的时间。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解:

由v=可得,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1.1h;

在汽车通过大桥的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大桥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大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1.1;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13.(2019•滨州)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如图所示,大桥全长55km,设计速度100km/h,若汽车以设计速度通过大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0.55 h。

【分析】已知港珠澳大桥全长和设计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通过大桥的时间。

【解答】解:

港珠澳大桥全长s=55km,设计速度v=100km/h,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t===0.55h。

答:

按设计速度通过55km的港珠澳大桥需要的时间是0.55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14.(2019•恩施州)小明和父母驾车外出旅游,看到高速路旁交通标志牌上有“恩施108km”的字样。

他观察到小轿车的车速始终保持在72km/h,合 20 m/s,要到达恩施还需要 1.5 h。

【分析】“恩施108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恩施还有18km,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恩施的距离,根据公式v=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恩施至少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根据单位换算可知,v=72km/h=m/s=20m/s;

已知s=108km,v=72km/h,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

到达恩施还需要t==1.5h。

故答案为:

20;1.5。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知道交通标志牌的含义、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5.(2019•丹东)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 vB(填“>”、“<”或“=”),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东 (填“东”或“西”)运动。

【分析】根据图象求出A在0~30s内、B在0~70s内的速度大小,可知0~t1时间内两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比较做出判断;

根据图象判断在t2~t3时间内两车的运动方向,结合两车的速度大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题图可知,在0~3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A=600m;在0~70s,B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B=840m,

则vA===20m/s;vB===12m/s。

比较可知,两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vA>vB,

由题图可知,在t2~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

>;东。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6.(2019•朝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

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甲:

v乙= 6:

1 ;5s之后两人相距 25 m。

【分析】

(1)由图象得出甲乙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

(2)分别求得行驶5s时,甲乙两车通过的量程,两者之差即为此时两车的距离。

【解答】解:

(1)由图象知,甲乙的运动图象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2s内甲的路程为12m,乙的路程为2m,

甲车的速度v甲===6m/s,

乙车的速度v乙===1m/s,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

v甲:

v乙=6m/s:

1m/s=6:

1。

(2)5s之后,甲运动的路程s甲′=v甲t′=6m/s×5s=30m,

乙运动的路程s乙′=v乙t′=1m/s×5s=5m,

因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则此时两人相距△s=s甲′﹣s乙′=30m﹣5m=25m。

故答案为:

6:

1;25。

【点评】用图象来直观形象的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成为中考物理考查的热点。

图象信息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7.(2019•云南)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

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0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10m/s 。

【分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

物体乙在0﹣2s内通过路程:

s=s2﹣s1=20m﹣0m=20m,

则乙的速度v===10m/s,

故答案为:

0;10m/s。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解题时先分析图象的特点:

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做什么运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8.(2019•吉林)长吉高速公路全长约110km,一辆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长吉高速公路约需 1.1 h;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护栏是 运动 的。

【分析】

(1)知道长吉高速公路全长和轿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根据v=求出通过长吉高速公路的时间;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

(1)由v=可得,通过长吉高速公路需要的时间:

t===1.1h;

(2)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护栏与轿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路旁的护栏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1.1;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和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目。

19.(2019•邵阳)炎热的夏天,一辆正在洒水的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90米,该洒水车的速度为 1.5 m/s。

【分析】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洒水车的速度。

【解答】解:

该洒水车的速度:

v===1.5m/s。

故答案为:

1.5。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20.(2019•咸宁)如图所示是成宁翠竹岭隧道及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

从标志牌上可以看出,隧道长 0.585 km,通过隧道速度不能超过60km/h。

从单位换算的角度可知60km/h= 1 km/min,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 35.1 s通过隧道。

【分析】由标志牌上的数据可得隧道长;根据1h=60min进行单位换算;

根据公式t=可求汽车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最短时间。

【解答】解:

(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隧道长s=585m=0.585km,

车速不得超过60km/h==1km/min;

(2)最快速度v=60km/h,

由v=得汽车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最短时间:

t===0.585min=35.1s,

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35.1s。

故答案为:

0.585;1;35.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的认识。

解题的关键是会看图、认图,所以要给学生实际考查的机会学习交通标志,弄清含义。

21.(2019•烟台)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物理学上采取 观众 (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①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②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答】解:

如图所示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采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故答案为: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观众。

【点评】掌握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2.(2019•宿迁)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速度较快的是 乙 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200 m。

【分析】分析题图,甲在120s内运动200m,可得相遇点到出发点的距离;而乙在120s﹣60s=60s内运动了200m,运动相同的路程,乙用的时间少,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

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的距离。

【解答】解:

由图象知,甲在120s内运动200m,即相遇点距离出发点200m,而乙在120s﹣60s=60s内运动了200m,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用的时间少,由v=可知乙的速度较快。

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距离200m

故答案为:

乙;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的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23.(2019•泰州)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

分析该图可知:

他本次跑步时间为 15 min,通过的路程为 2.025 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0.9 m。

【分析】由数据截图可知,知道跑步步数、步频,可求跑步时间;知道时速,利用v=求跑步距离;跑步距离除以跑步步数可得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

【解答】解:

由数据截图可知,跑步步数为2250步,步频为150步/min,

跑步时间:

t==15min=0.25h,

由v=得跑步距离:

s=vt=8.10km/h×0.25h=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