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6995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docx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

 

XX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工艺实习报告

 

课程: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

专业: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建筑防灾工艺实习任务书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上能够了解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选型;施工图设计,了解从火灾探测到报警、联动的全过程。

能达到扩大知识面,使实践上升为理论。

从而表现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

要求:

(一)知识

1.了解常用的火灾报警系统结构,性能特点;

2.了解火灾报警系统设备的装配、调试过程及要求。

(二)技能

1.学生应熟悉常用的火灾报警系统结构,能熟练握二次接线的安装、调试工艺;

2.能正确选用火灾报警系统及其配置。

(三)能力

1.能独立完成火灾报警系统安装图的设计与配线工作;

2.具备火灾报警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的初步能力。

(四)过程

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本次实习。

先经过老师辅导、答疑以后,学生按照样板分组自行进行安装,完成安装工作以后,写出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与日程安排

1.实习内容及地点

①认识实习,地点校内各实训室;

②工艺安装实习,地点校内教学实验中心二楼火灾报警实验室。

2.实习日程安排(见下表)

校内认识实习、讲课1天,安装实习4天,共1周。

表2实习日程具体安排(1周)

时间

地点

实习内容

第一天

上午

二楼火灾报警实验室

布置实习任务,熟悉建筑电气实训室

讲座

下午

整理报警控制系统接线,熟悉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二次接线图。

第二天

上午

完成火灾报警系统接线图、端子接线图的绘制。

下午

完成火灾报警系统接线图、端子接线图的绘制。

第三天

全天

验收接线安装图,领实习工具、材料,火灾报警系统接线。

第四天

上午

同上。

下午

调试,验收。

第五天

上午

写实习报告

下午

写实习报告

 

实习任务书书……………….……………...…………….……..…......................................页码

1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原理……………….……………...…………….……..…................页码

1.1概述………………………….……………...…………………..….................................页码

1.2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页码

1.3系统接线方案设计……………….……………...…………………..….......................页码

2接线安装…………………………….…………………………………….…………页码

2.1实习接线安装工艺要求….……………………………………………………………页码

2.2实习接线安装设计….………………………………………………………..页码

2.3接线安装工艺………………….…………………………………………………页码

2.3.1屏面布置

2.3.2屏上元件安装

2.3.3屏内配线

3实习小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附录二次接线图…….…..…………….…………………………………………..............页码

 

绪论

随着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合火灾探测已经成为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复合火灾探测器的主要有光电感烟和感温复合、离子感烟和感温复合以及光电感烟、离子感烟和感温三复合等形式。

采用复合探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探测器能够均衡探测各种类型的火灾,特别是散射光烟雾探测器通过温度补偿,克服了其对带温升的黑烟不敏感的缺点,有力地推动了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应用。

但是光电感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复合探测器对低温升的黑色烟雾相应较差,离子感烟由于其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而越来越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不论是光电还是离子感烟方法,本质上还是离子探测,各种灰尘、水汽和油雾等粒子干扰同样对它们产生影响。

尽管可以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抑制这些干扰,但很难做到完全消除,因此需要寻找能更加有效探测火灾和减少误报的新的火灾探测方法。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火灾都要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在燃烧不充分的火灾早期更是这样,而且CO气体比空气轻,扩散性比烟雾强,特别是许多常用感烟方法的误报源并不产生CO气体,因此将CO传感器引入火灾探测,构成复合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早期火灾探测方法。

九十年代以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特性,引起了各国消防界和工程界的极大关注。

日本的Y.Okayama提出使用一种三层前馈BP神经网络来探测火灾,具有一定的自学习性和自适应性,但它对传感器信号的特点考虑不够全面,而且仅仅采用简单门限直接进行判决,不利于减少火灾的误报率。

S.Nakanishi等人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烟雾浓度信号的烟、温、CO复合信号,系统的调节还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实际结果显示误报率降低了50%,火灾报警时间还有所提前,但它只是用模糊逻辑方法调整报警延迟时间,没用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优势......

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领域中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日臻完善,但火灾探测器还存在着误报和漏报等问题。

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

因此,火灾探测器技术己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正文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原理

1.1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消防设施,受到日益推广与普及,我国规范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目前许多设计中允许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向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发送信号,即平时BA系统可以从火灾自动报警主机上获取其运行状态的各类信号,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向BA系统发出信号,但消防的专用设备仍然归到消防联动中,设计消防专用总线,成为独立系统。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将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的一些功能混合起来,将消防联动系统设备纳入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中去控制,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子系统实现智能化集成,是今后的规范和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

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

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

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

 

1.2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

的火灾报警系统。

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

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

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

  

(一)触发器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自动或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称为触发件,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度、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

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复合火灾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和不同的场所。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是手动方式产生火灾报警信号、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器件,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火灾报警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控制器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

火灾报警控制器担负着为火灾探测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监视探测器及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接收、转换、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报警的具体部位及时间;同时执行相应辅助控制等诸多任务。

是火灾报警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火灾报警装置中,还有一些如中断器、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等功能能不完整的报警装置,它们可视为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演变或补充。

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同属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主电、备电自动转换,备用电源充电功能,电源故障监测功能,电源工作状态指标功能,为探测器回路供电功能,控测器或系统故障声光报警,火灾声、光报警、火灾报警记忆功能,时钟单元功能,火灾报警优先报故障功能,声报警音响消音及再次声响报警功能。

  (三)火灾警报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称为火灾警报装置。

它以声、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措施。

(四)消防控制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火灾报警后,能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称为消防控制设备。

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中的部分或全部。

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也有的消防控制设备设置在被控消防设备所在现场,但其动作信号则必须返回消防控制室,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五)电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消防用电设备,其主电源应当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采用蓄电池。

系统电源除为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外,还为与系统相关的消防控制设备等供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结构

 

1.3系统接线方案设计

1.熟悉图纸

2..理论联系实际

2接线安装

2.1实习接线安装工艺要求

成套配电设备的二次配线质量的好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某个接线头紧固不牢接触不良都可能导致控制失灵,保护拒动,造成严重的后果。

配线是配线工作的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现,这就是要求每个配线工人不仅要熟练掌握配线技术,而且还要加强工艺修养,保证做到不错线、不错号牌,按照工艺要求要做到配线艺术美观、整齐,即合理又节约用量。

2.2实习接线安装设计

一、安装与布线(以海湾产品为例)

JTW-ZCD-G3N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警告:

安装探测器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座已安装牢靠。

1.安装方法

探测器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探测器安装示意图

探测器的底座示意图如图3所示。

底座上有4个导体片,片上带接线端子,底座上不设定位卡,便于调整探测器报警确认灯的方向。

布线管内的探测器总线分别接在任意对角的二个接线端子上(不分极性),另一对导体片用来辅助固定探测器。

待底座安装牢固后,将探测器底部对正底座顺时针旋转,即可将探测器安装在底座上。

图3 探测器通用底座外形示意图

2.布线方式:

探测器二总线宜选用截面积≥1.0mm2的RVS双绞线,穿金属管或阻燃管敷设。

GST-LD-8300输入模块

警告:

1.安装设备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壳已安装牢靠且每一个底壳的连接线准确无误。

2.模块输入端如果设置为“常闭检线”状态输入,模块输入线末端(远离模块端)必须串联一个4.7kΩ的终端电阻;模块输入端如果设置为“常开检线”状态输入,模块输入线末端(远离模块端)必须并联一个4.7kΩ的终端电阻(具体接线方法见应用方法)。

1.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外壳是否完好无损,标识是否齐全。

2.模块采用明装方式,底壳与模块间采用插接式结构安装,安装时只需拔下模块,从底壳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的端子上,再插好模块即可安装好模块。

3.模块采用线管预埋安装,将底盒安装在86H50型预埋盒上,安装孔距为60mm(参见图3),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进线管预埋示意图

4.模块端子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端子示意图

接线说明如下:

Z1、Z2:

接控制器两总线,无极性

I、G:

与设备的无源常开触点(设备动作闭合报警型)连接;也可通过电子编码器设置为常闭输入

5.布线要求:

信号总线Z1、Z2采用RVS型双绞线,截面积≥1.0mm2;I、G采用RV线,截面积≥1.0mm2。

GST-LD-8301输入/输出模块

警告:

1.安装设备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壳已安装牢靠且每一个底壳的连接线准确无误。

2.模块输入端如果设置为“常开检线”状态输入,模块输入线末端(远离模块端)必须并联一个4.7kΩ的终端电阻;模块输入端如果设置为“常闭检线”状态输入模块输入线末端(远离模块端)必须串联一个4.7kΩ的终端电阻(具体接线方法见应用方法)。

3.模块为有源输出时,G和NG、V+、NO应该短接,COM、S-有源输出端应并联一个4.7kΩ的终端电阻,并串联一个IN4007二极管(具体接线方法见应用方法)。

1.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外壳是否完好无损,标识是否齐全。

2.模块采用明装方式,底壳与模块间采用插接式结构安装,安装时只需拔下模块,从底壳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的端子上,再插好模块即可安装好模块。

3.模块采用线管预埋安装,将底盒安装在86H50型预埋盒上,安装孔距为60mm(参见图3),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进线管预埋示意图图3端子示意图

4.模块端子示意图如图3所示。

接线说明如下:

Z1、Z2:

接控制器两总线,无极性;

D1、D2:

DC24V电源,无极性;

G、NG、V+、NO:

DC24V有源输出辅助端子,将G和NG短接、V+和NO短接(注意:

出厂默认已经短接好,若使用无源常开输出端子,请将G、NG、V+、NO之间的短路片断开),用于向输出触点提供+24V信号以便实现有源DC24V输出;无论模块启动与否V+、G间一直有DC24V输出;

I、G:

与被控制设备无源常开触点连接,用于实现设备动作回答确认(也可通过电子编码器设为常闭输入或自回答);

COM、S-:

有源输出端子,启动后输出DC24V,COM为正极、S-为负极;

COM、NO:

无源常开输出端子。

5.布线要求:

Z1、Z2采用截面积≥1.0mm2的RVS双绞线;电源线D1、D2采用截面积≥1.5mm2的RV线;G、NG、V+、NO、COM、S-、I采用截面积≥1.0mm2的RV线。

HX-100B/T火灾声光警报器(

警告:

安装设备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壳已安装牢靠且每一个底壳的连接线准确无误。

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外壳是否完好无损,标识是否齐全。

警报器底壳与警报器之间采用插接方式,安装时为明装,可安装在86H50型标准预埋盒上,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警报器

图2安装示意图

安装底壳时应注意方向,底壳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底壳示意图

其中:

D1、D2:

接DC24V电源,无极性;

Z1、Z2:

接控制器信号总线,无极性;

S1、G:

外控无源输入。

布线要求:

信号总线Z1、Z2采用RVS双绞线,截面积大于等于1.0mm2;电源线D1、D2采用BV线,截面积大于等于1.5mm2。

6.信号总线和电源线与警报器底壳端子连接处应做密封处理(无裸露铜线)。

J-SAM-GST912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警告:

安装设备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壳已安装牢靠且每一个底壳的连接线极性准确无误。

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外壳是否完好无损,标识是否齐全。

安装时只需拔下报警按钮,从底壳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端子上,再插好报警按钮即可安装好报警按钮,安装孔距为60mm(参见图4)。

报警按钮安装采用进线管明装和进线管暗装两种方式,安装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

图2进线管明装方式图3进线管暗装方式

报警按钮端子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端子示意图

端子接线说明:

Z1、Z2:

报警控制器来的信号总线,无极性。

K1、K2:

额定DC30V/100mA无源输出端子,当报警按钮按下时,输出触点闭合信号,可直接控制外部设备。

TL1、TL2:

与GST-LD-8304连接的端子。

布线要求:

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截面积≥1.0mm2;消防电话线TL1、TL2采用RVVP屏蔽线,截面

积≥1.0mm2。

J-SAM-GST9123消火栓按钮

警告:

安装设备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座已安装牢靠且每一个底座的连接线正确无误。

1.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外壳是否完好无损,标识是否齐全。

2.按钮采用明装方式,分为进线管明装和进线管暗装:

进线管暗装时只需拔下按钮,从底壳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端子上,再插好按钮即可安装好(如图2);进线管明装时只需拔下按钮,将底壳下端的敲落孔敲开,从敲落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端子上,再插好按钮即可安装好(如图3);安装孔距为60mm(参见图4)。

图2进线管暗装图3进线管明装

3.将导线按顺序接入对应接线端子上,端子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端子示意图

Z1、Z2:

接控制器二总线,无极性;

K1、K2:

无源常开触点,用于直接启泵控制时,需外接24V电源。

4.布线要求:

可选用截面积≥1.0mm2的双绞线。

APO-TS-100A总线制固定式消防电话分机、APO-TS-100B总线制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

1.手提式电话分机的电话线插头,直接接入APO-LD-8312消防电话插座的插孔内,既可使用。

2.固定式电话分机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布线管明装示意图

在安装处打出间距为150mm的两个φ6的孔,穿入φ6的胀套,用φ6的胀钉固定好后,将电话分机底座直接挂在胀钉上。

JTY-GD-G3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警告:

安装探测器之前,请切断回路的电源并确认全部底座已安装牢靠。

安装方法

探测器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探测器安装示意图

探测器的底座示意图如图3所示。

底座上有4个导体片,片上带接线端子,底座上不设定位卡,便于调整探测器报警确认灯的方向。

布线管内的探测器总线分别接在任意对角的二个接线端子上(不分极性),另一对导体片用来辅助固定探测器。

待底座安装牢固后,将探测器底部对正底座顺时针旋转,即可将探测器安装在底座上。

图3 探测器通用底座外形示意图

3.布线方式:

探测器二总线宜选用截面积≥1.0mm2的RVS双绞线,穿金属管或阻燃管敷设。

 

2.3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

2引用标准

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材料设备要求

3.1探测器性能要求

3.1.1各种探测器有定温式探测器、差动式探测器、感烟式探测器、光电式探测器以及火灾报警柜等。

3.1.2探测器工作条件。

根据我国探测器设计标准,探测器应在下述环境下工作。

a安装方式:

外露式、半嵌入式(需装接线盒)。

b环境温度:

应符合设计及使用条件。

c工作电压:

DC24伏±20%。

3.1.3感烟探测器

灵活度以“减光率”表示。

其定义为:

在1m距离内,由于烟的遮挡,使透过的光线减少的百分比。

分为10%、20%、30%等三档,与之相对应的探测器分为I、II、III等三个等级。

I级灵敏最高,适用于禁烟场所;II级用于允许有少量烟的场所;III级用于允许有较多烟的场所。

3.1.4感温探测器

灵敏度以其对温度及温度变化的反应来划分,其分为三级。

定温、差定温两探测器在升温速度不大于1℃/min时,动作温度不低于54℃。

具备各级灵敏度的探测器动作温度应分别为不大于以下所列数值:

定温:

一级为62℃;二级为70℃;三级为78℃。

除动作温度外,响应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升温速率与响应时间灵敏度关系

差温探测器不分等级,当升温速率在5℃min至30℃/min之间时,其响应时间上限为10.5min至1min。

3.1.5线制:

探测器的线制是指每个探测器的接线根数。

在我国一般使用以下三种线制:

(1)四线制:

+、-、信号、检查;

(2)三线制:

+、-、信号;

(3)二级制:

+、-、信号(或不分正负极)。

3.2区域报警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功能,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3.3集中报警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功能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3.4绝缘导线

3.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铜心绝缘导线或铜心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伏,并有产品合格证。

3.4.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除满足自动报警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绝缘导线,电缆线芯按机械度要求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下表的数值。

铜芯绝缘导线、电缆线芯的最小截面

 

3.5其它材料:

配套铰螺丝、螺母、垫圈、接线端子、塑料绝缘粘胶带(或黑胶布),终端电阻。

4主要机具

4.1克丝钳、电工刀、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剥线钳、尖嘴钳。

4.2万用表、兆欧表、高凳、升降车(或临时搭架子),工具袋无线电话或步活机等

5作业条件

5.1土建内外装修及油漆浆活全部完成。

5.2管线、导线、预埋盒(盒口全部修好)全部完成。

5.3导线间绝缘电阻经摇测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并编号完毕。

6操作工艺

6.1消防系统安装要求

6.1.1布线要求: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应用采取金属管、阻燃硬质塑料管、阻燃半硬质塑料管或封闭线槽保护方式进行布线。

(2)消防控制。

通讯和警报线路应穿金属保护,应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如果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采用阻燃绝缘护套的电缆,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

(3)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4)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

(5)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应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分别装置。

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同一竖井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6)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线别的绝缘导线颜色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7)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

(8)敷设于封闭每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截面的50%。

(9)布线使用的非金属管材、线槽及附件均应采用阻燃(非燃性)材料制成。

6.1.2探测器安装要求

(1)在宽度小于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