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6628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docx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

双港中心学校历史教研组章宏辉摘编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一:

“二月革命"

1.1917年3月2、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结果: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1917年4月,列宁确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

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1年)

1)目的:

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

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

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

实行粮食税

允许国外资本经营企业

  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四,思考题与课后练习

1.想一想P4

答: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胜利开辟了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2.说一说P4

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提出依靠科学技术和专家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要充分利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大生产管理经验等主张

3.材料阅读P6

答:

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明显改善生活水平。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基本特征:

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3.、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4.、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

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

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四补充练习

1想一想:

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答: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列表:

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17.3

二月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

1918~1920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21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

苏联成立

1928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

苏联通过新宪法

五,课本思考题

议一议P9

答:

斯大林模式创立时是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六.补充习题:

1。

自十月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变化: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打败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3)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启示:

制定经济基础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比例的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发展。

2.俄国不同时期的名称:

1547—1917年3月称沙俄;1917年11月---1922年称苏俄;1922年—1991年称苏联;1991年12月至今称俄罗斯。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

1919年1月—6月操纵国:

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意大利的奥兰多(巴黎和会四巨头)

2、召开目的:

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

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

领土方面: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政治方面:

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经济方面:

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军事方面:

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殖民地方面:

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

5、中国问题:

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6、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

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召开目的:

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2、召开时间:

1921—1922年操纵国:

美国

3、中心议题:

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

4、《九国公约》的内容:

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三、国际联盟的建立1.时间1920,12.宗旨:

维护和平,制裁侵略3.维护战后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4.依据:

巴黎和会的规定;5.总部:

日内瓦;6.操纵者:

英法(美国未加入)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思考题与课后练习

想一想P13

答:

暂时限制并削弱了德国。

条约对战败国过于苛刻,而又没有根本触动德国国内产生军国主义和形形色色好战势力的温床,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致德国的复仇情绪的滋长。

说一说P14

答: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材料阅读P15

答:

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

六,补充练习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答:

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将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非法权利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

充分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无视弱小民族利益的强权政治和霸道行径,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的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核心却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中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并没有丝毫改变。

所以,《九国公约》的实质不过是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大,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而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可见弱国无外交。

2.想一想:

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

答:

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讨论:

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项目

时间

地点

操纵国

涉及的地域

巴黎和会

1919年

巴黎

法、英、美

欧洲、西亚、非洲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

华盛顿

美、英、日

东亚、太平洋地区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一“美国的悲剧”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

2繁荣的背后蕴含着危机。

3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

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

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

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

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时间:

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

财政方面:

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方面:

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

农业方面:

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

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

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

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

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四课本练习

1,议一议P21

答:

(1)、维护和保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对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社会稳定。

(2)、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史上的里程碑。

2,材料阅读P22

答: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资本家为了维护和追求自身的利润不惜故意大量销毁产品。

对于人民的困苦,他们是绝不会发善心的,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与黑暗。

五,补充练习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答: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第6课邪恶的轴心

一、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1纳粹党的形成及发展

2、形成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统治在德国建立,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恐怖统治: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台尔曼和季米特洛夫)

2)、掀起反犹狂潮:

1)原因:

①历史原因:

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②个人原因:

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③现实原因:

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实质:

给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表现之一:

“水晶之夜”)

二.非洲之角的战火

1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1)时间:

1922年,

(2)政党:

(法西斯党)(3)标志:

墨索里尼率党徒进军罗马

2.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5年

3.英国,法国,美国实行绥靖政策。

三,愤怒的《格尔尼卡》1。

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

2.毕加索(现代派画家)和《格尔尼卡》

四、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形成国家:

日本;        政党:

军部

2、形成标志:

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设立731部队进行细菌试验。

五,轴心国形成:

1937年德,意,日相互勾结,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六.课本练习:

1。

说一说P29

答:

纳粹暴行是灭绝人寰的反人类暴行。

2.说一说P33

答:

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产物,

3.材料阅读P35

答: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这些材料显示西方国家执行的是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这种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发展产生的后果有:

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侵略势力,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西方大国自保的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最终自食其果,在二战中首先遭到法西斯的进攻。

七;补充练习

1.想出几条确凿有力的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

(3点提示:

答: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是犹太裔人。

(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

据对美国的犹太人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

(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

2.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影响。

(1)不同方式: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2)原因:

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方式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需侵略扩张的办法来摆脱困境;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的作用。

(3)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7课      疯狂的战车

一、和平到来了吗

1、慕尼黑会议

(1)时间:

1938、9德、意、英、法

(2)原因:

德国法西斯对外扩张;英法的姑息纵容。

(3)内容:

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4)标志:

《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5)绥靖政策的实质:

以牺牲小国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6)目的:

是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7)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消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二战的爆发(闪击波兰)

1.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3)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野心膨胀。

2、时间:

1939年9月1日

3、标志:

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白色方案)

4、影响:

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三、二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

1)爆发的时间:

1941年6月22日

2)爆发的标志:

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3)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重大战役:

莫斯科保卫(1941年9月--1942年4月)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2、太平洋战争爆发

1)时间:

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

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成功代号:

虎!

虎!

虎!

3)影响:

美国等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四,课后练习

1。

说一说P36

答:

一方面是想向媒体、向世界、向国人有所交待,表明他是谋求和平的功臣;另一方面他不惜冒最大的风险,而内心也希望希特勒能到此为止。

事实上,张伯伦一位妥协退让,希特勒却是得寸进尺。

这协定到头来只是一纸空文。

2.想一想P40

答:

(1)30年代的肃反运动,苏联大批的高级军官被无辜清洗,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2)的军队战争的准备比苏联更为充分,且苏联对德军突然袭击的时间及其主攻方向估计失误。

(3)战争初期双方的力量对比对苏军不利。

德军现代化装备程度高于苏联,在此之前的战争中又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欧洲当时实际上不存在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德国便把绝大部分兵力集中于东线进攻苏联。

3.材料阅读P43

答:

二战后,美国态度起初是把自己当作预备队员,隔岸观火;后来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才宣布处于战争状态,并表达了战胜法西斯的决心。

原因是:

美国主要是服从本国利益的需要。

战争初期法西斯的侵略为从根本上严重触犯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却开始触犯美国的利益要害,故美国才宣布“处于战争状态”

五,补充练习

1.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答:

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是出自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

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再次,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还有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

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2.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答:

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

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3.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德军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这是英法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而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苏联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卫国战争。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按战时体制改组党政工作,迅速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

当莫斯科遭到法西斯德国的进攻时,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寒冷的冬季,苏联红军展开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的德军连吃败仗,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第一次大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从军事上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战胜法西斯的,它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8课       正义的胜利

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目的:

彻底打败法西斯

2、时间:

1942年1月参加国:

美中苏英等26国地点:

华盛顿

3、内容: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意义: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大战役和事件

1、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3、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4、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字。

二战结束。

三、雅尔塔会议

1、目的: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

1945年2月参加国:

苏、美、英地点:

苏联的雅尔塔

3、内容:

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影响:

①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就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四、二战胜利

1、影响:

①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性质),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②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③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2、启示:

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3.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课本练习1。

想一想P44答:

(1)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1941年6月德国突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