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5722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暖通设计方案20.docx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暖通设计方案20

暖通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通风管道施工技术规程》(JGJ141-201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GJJ/T243-201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24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7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2017)

业主对本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业主与设计单位的有关协商纪要;

建筑、工艺等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技术条件。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市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其建设规模为6万m³/d,建设形式为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箱体共地下两层,池体层主要布置生产构筑物(池体),操作层主要功能为设备及池体巡检区域,污泥堆积区域以及设置生产作业中所必须的电气、通风等配套设备用房等。

综合用房主要功能为办公、宿舍等集一体的综合用房。

三、设计范围

本项目设计范围包括:

(1)箱体通风及防烟排烟系统设计;

(2)综合用房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3)污水源热泵间与污水换热池之间的中水管道设计属工艺设计范畴,污水源热泵系统用户侧设计不在此次暖通设计范围内。

四、设计参数

1.1.1.1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北京市)

(1)夏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5℃;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4℃;

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1%;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9.7℃;

室外平均风速2.1m/s;

分向与频率SW/10%;

大气压力1000.2hPa。

(2)冬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9.9℃;

空调室外相对湿度66%;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6℃;

室外平均风速2.6m/s;

分向与频率N/12%;

大气压力1021.7hPa。

1.1.1.2室内设计参数

表1.1室内设计参数表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

新风量标准m3/h·人

噪声标准dB(A)

温度

相对湿度

%

温度

相对湿度

%

办公室

26

≤65

20

--

30

≤50

门厅、展厅、

大厅

26

≤65

18

--

30

≤55

餐厅

24

≤65

18

--

30

≤55

会议室

26

≤65

20

--

30

≤50

中控室

24

≤65

20

--

30

≤50

休息室

26

≤65

20

--

30

≤50

注:

上述噪声标准是指空调房间在空态下测试探头离风口一米处的噪声值。

五、通风系统设计

(1)风管材质:

所有通风及防排烟系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支吊架均采用不锈钢304材质。

(2)首先考虑采用自然通风消除建筑物余热、余湿和进行室内污染物浓度控制。

(3)根据现行通风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保证厂内卫生要求或排出余热、余湿的通风系统。

具体各区域采用的通风方式及通风量见下表:

表1.1室内设计参数表

房间名称

排风

送风

方式

换气次数(次/h)

方式

换气次数(次/h)

箱体池体层管廊

机械

4

机械

排风量的80%

箱体操作层大空间

机械

4

机械

排风量的80%

箱体操作层池体上方

机械

1~2

机械

排风量的80%

配电间(有变压器)

机械

按设备发热量

机械

排风量的80%

鼓风机房、反冲洗风机房

机械

按设备发热量

机械

排风量的80%

水源热泵间

机械

平时兼事故12

自然

排风量的80%

脱水机房

机械

6

机械

排风量的80%

配电间(无变压器)、其他小房间

机械

4

自然

排风量的80%

(4)水源热泵间为制冷制热机房,可能存在制冷剂R134a的泄露,应独立设置事故通风系统或装置,换气次数应≥12次/h。

事故排风的吸风口设在制冷剂放散量可能最大的地点,事故排风机与水源热泵间制冷剂泄露检测报警仪连锁。

风管设接地保护设施,并在室内外便于操作处设置手动控制装置。

(5)高低压配电间、鼓风机房为电气和设备用房,现场运营人员经常反馈房间温度过高,追究其原因,是设备发热量较大,不能简单根据换气次数进行粗判,为改善发热房间的室内环境,根据电气和工艺专业提供的设备实际散热量,如果通风量过大,适当补充分体空调降温,以应对极端炎热条件下可以将设备的散热及时冷却,保证房间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系统排风量按设备发热量进行设计,保证室温维持在35℃~40℃。

(6)箱体采用平时机械通风兼排烟系统,满足两种条件下的需求,采用双速风机,平时采用低速排风,火灾时转为高速排烟;排风量与排烟量相近时采用单速风机。

(7)污泥脱水间设置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统,因考虑设有密闭除臭系统,系统通风量按空间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进行设计。

(8)整观水厂,操作层预处理和污泥间区域散发的臭味较大,预处理操作层有害气体由污水池顶盖板缝隙、设备等处散发,其中缝隙处气体散发量少且较为分散,设备处气体量较大且集中。

从减少有害气体散发的角度考虑,预处理通风应采用以除臭排风为主,全面通风为辅的系统形式:

即从源头处抑制气体逸出,池体盖板均应加强密封,设备处采用加罩设计,罩内臭气集中收集至除臭装置进行处理;同时,厂房内设置全面通风,以满足房间内的通风换气要求。

污泥脱水间臭气散发量较大,而且机房的体积通常较大,因此,污泥脱水间内一般均设置局部除臭设施,通风系统应结合除臭系统进行设计。

两区域都设有密闭除臭系统,故取预处理区域通风换气次数4次/h,污泥处理区域通风换气次数6次/h,保证操作层空间臭气通过通风与除臭的有效结合排出。

为在满足通风效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通风量,项目针对不同工艺区域、不同情况,所设置的通风换气次数也不同。

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尾水区域污水大概已处理干净,空间臭味量几乎没有,又因大部分面积为开敞水池区域,故加上水池面取换气次数为2~3次/h。

生化池区域属于工艺水处理的中间段,污水臭味也较重,在操作层空间较宽敞,空气流通性较好,着重于辅助除臭角度,空间通风换气次数取3次/h。

(9)箱体池体层属于地下层,管廊间内多为管道与阀门等,布置复杂,其通风系统以排除余湿为主,换气次数取4次/h。

(10)箱体能自然补风的区域采用自然补风,充分利用主要进风面,结合建筑物形式,按夏季最多方向设置。

不能自然补风区域的补风量为对应区域排风量的80%。

六、防排烟系统设计

(1)箱体内的封闭楼梯间,因其设置仅供地下管廊层一层使用且设有直通室外的门或首层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故无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箱体共11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独立设置,同一防火分区的排风与排烟共用一个系统。

(3)箱体内设置机械通风兼排烟系统:

各防烟分区之间设置固定式挡烟垂壁或活动式挡烟垂壁,挡烟垂壁高度详箱体平面图,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高度不小于空间净高的20%;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储烟仓高度不小于空间净高的10%,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

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按不小于60m³/(m².h)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³/h;一个排烟系统按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

当火灾确认后,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

(4)单个排烟口所在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满足最大排烟量要求。

防火分区的补风量按不小于所在防火分区排烟量的50%计算。

机械排烟系统采用管道排烟,不得采用土建风道。

(5)箱体采用平时通风兼排烟系统控制:

平时通风时,送、排风机低速运转;火灾发生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火分区的送补风风机、排风排烟风机高速运转。

(6)水平设置的防排烟管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直接设置在室内时耐火极限不小于1h;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防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小于1h;设备用房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不低于0.5h;补风管道耐火极限不低于0.5h,当补风管跨越防火分区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

竖向设置的防排烟管道设置在独立管道井内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0.5h。

(7)加压送风机、消防补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排风口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8)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便于散热和维修。

(9)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排烟防火阀,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10)同一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排烟口(窗)应设在储烟仓内,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

(11)排风排烟系统共用风道,在排风系统支管上设置电动阀,火灾时关闭,控制阀门不能超过10个。

排烟系统支管上设置常闭排烟口,火灾时打开。

七、风量计算及设备选型

通风主管风速不宜大于8m/s,防排烟主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地下水厂均设置排烟设施,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系统,采用单速或双速风机简化系统,若防火分区排风风量与排烟风量相差不大,则选用单速风机,反之,则采用双速风机(平时低速排风,火灾时高速排烟)。

1.1.1.1通风风量计算:

池体层和操作层大空间换气次数取4次/h;污泥脱水间考虑到平时除臭效果,通风、除臭不相互影响,平时换气次数取6次/h;水源热泵间因考虑到可能泄露制冷剂,故采用事故排风,换气次数12次/h;高低压配电间、鼓风机房属于电气和设备用房,设备发热量较大,系统排风量按设备发热量进行设计。

1.1.1.2排烟、补风风量计算:

箱体内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一个排烟系统按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

送风量按排风量的80%考虑,补风量按排烟量的50%以上考虑,故得出池体层风机设备型号。

八、再生水源热泵系统设计

1998年国内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商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对水源热泵进行研究,已建成数个示范工程,形成产业化的成果。

做为建设部第一批(2006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全国最大规模的水源热泵住宅区,海信地产开发的麦岛金岸投资4亿元人民币,用了国际先进的海水/污水源热泵,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建成后采暖每年可减少燃煤20206余吨,每年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54050余吨,运用海水中央空调,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高40%,节省运行费用40%左右。

2006年12月,建设部发布文件《“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

作为新型高效,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水源热泵技术被列入目录。

北京奥运村就利用再生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不需要冷却塔,锅炉房,其能源消耗量是传统电锅炉的1/4,更重要的是,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2007年,奥运村获得了“中国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绿色生态建筑白金奖”和“美国绿色建筑学会”颁发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由此可看出水源热泵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已经被广泛推广开来。

该项目污水冬季水温10~16℃,夏季水温22~25℃,污水水质PH≈7,设计污水温差5℃,出水水质较好。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供给3000m2水厂配套综合用房末端空调系统使用。

目前国内对于集中供冷、供暖的建筑,多采用制冷机房+锅炉房、VRV多联机系统等来实现供暖制冷,为体现本项目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作为末端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的经济适用性和合理性,现将以上三种系统进行对比:

表1.1各种系统的方案比较一览表

方案

对比内容

方案一

水冷冷水机组+燃气锅炉

方案二

污水源热泵机组

方案三

VRV多联机系统

初投资

(元/m2)

180

130

360

运行费用

(元/m2)

20~35元/m2

12~25元/m2

35元/m2

施工方面

系统复杂,机房附属设备多,需安装锅炉设备。

系统复杂,机房附属设备多,但节省了锅炉设备。

系统复杂,由于制冷剂直接进入室内末端,制冷剂流经管路焊接工艺要求高。

机房面积

需设专门的制冷机房和锅炉房。

需设专门的制冷机房。

主机设备安放于建筑物的顶部,无需专用机房。

运行管理人员

良,需要专人分别对制冷机房和锅炉房进行日常维护。

优,需要专人日常维护。

优,无需专人维护,但是由于制冷剂管路长,冲注量大,所以极易泄露,而且维修不便,工艺要求高。

能效比

0.9/4

≤4/5.5

≤2.51/3.5

能源形式

清洁能源,不可再生

清洁能源,可再生

清洁能源

机组调节

依据所配机组的压缩机台数递增调节。

依据所配机组的压缩机台数递增调节。

5%~100%之间变频调节。

环保效益

运行效率

一般

稳定

机组使用

夏季制冷用冷水机组,冬季制热切换成锅炉,系统复杂。

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制冷剂两套系统。

制冷制热都用一个系统。

系统使用寿命

25年以上

25年以上

10年以上

污水处理厂有大量可利用的中水资源且靠近用户,为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综合上述三种适用空调系统,污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投资最少,能耗最低,用户感受舒适,噪声小,寿命长,符合大型住宅类建筑的需求,因此建议考虑污水源热泵系统。

(1)本工程集中空调冷热源采用2台内切换型污水源热泵机组为综合用房供冷供热,额定工况下,机组单台制冷量为108kW,制热量为115kW,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热水供回水温度为45/40℃,热泵机组、冷热水循环泵、侧水泵、换热器和水处理设备安装在水源热泵间内。

(2)本期工程供水系统静水压力设定为0.2MPa,安全阀启动压力0.25MPa。

(3)本工程的冷、热源由污水源热泵机组提供,冬季采暖供水温度45℃,回水温度40℃;夏季空调供水温度7℃,回水温度12℃。

系统末端设备采用风机盘管。

热源污水温度冬季按10℃设计,夏季污水温度按25℃设计,污水用量50m3/h。

(4)综合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气流组织为上送上回。

空调水系统为两管制,变流量,异程式系统。

风机盘管冷凝水集中收集排至各层卫生间拖布池或地漏,新风机组冷凝水排至各层新风机房内地漏。

(5)空调冷热水系统均采用一次泵定流量运行,用户侧为变流量运行。

(6)空调冷热水循环系统采用立式膨胀罐补水、定压,系统工作压力0.6MPa。

(7)水处理采用全自动软化水设备。

九、自动控制系统

(1)排烟风机和补风机的控制方式符合下列规定:

现场手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启动;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排烟防火阀在280℃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

(2)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

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十、暖通抗震设计

(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强制性条文规范: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进行抗震设计。

(2)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必须采用抗震支吊架;荷载大于1.8kN的吊装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其余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²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的风道都应采用抗震支吊架;运行时产生振动的风机等设备、设施对隔声降噪有较高要求时,且应在基础四周设限位器固定。

抗震支吊架的间距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中第8.2.3条规定设置。

并根据8.2.5条规定要求,抗震支吊架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验算,并调整抗震支吊架间距,直至各个节点均满足抗震荷载要求。

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

(3)抗震支吊架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4)供暖、空气调节水管路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

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头或在通过抗震缝处安装门形弯头或设伸缩节。

2)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3)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道穿越建筑物外墙时应设防水套管,管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应设套管。

基础与管道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隙,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内应填充柔性材料;

b.、当穿越的管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为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室外就近设置柔性连接件。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

(5)通风、空气调节风道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5)风道不应穿过抗震缝。

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侧各装一个柔性软接头;

6)风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十一、暖通安全设计

1.1.1.1突发性暖通安全设计

对可能突然散发大量有毒气体、有爆炸危险气体或粉尘的场所,例如次氯酸钠投加间、水源热泵间、臭氧发生间、尾气破坏器间等,根据工艺设计要求设置有平时兼事故通风系统,换气次数12次/h,事故排风的吸风口设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方。

这些房间均设有对应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例如漏氯检测报警装置、臭氧泄露检测仪、氧气泄露检测仪、制冷剂R134A泄露检测报警仪等),事故通风装置均与其对应报警装置连锁,并且事故通风机分别在室内及靠近外门的外墙上设置有电气开关,方便事故时开启通风机。

1.1.1.2设备间暖通安全设计

箱体内变配电间、鼓风机房、反冲洗风机房均为电气和设备用房,设备发热量较大,为保证设备持续正常运行,引入室外风给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并设置分体空调作为降温补充,系统通风量按设备发热量进行计算,保持室温在35~40℃。

1.1.1.3操作层暖通安全设计

箱体内设有除臭设施排出池体内大部分臭气,并加以处理排出室外,但可能会有微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缝隙散发至箱体内部操作空间,地下式箱体较地上厂封闭,微量有毒有害气体散发后不易通过自然通风直接排出箱体,故箱体池体层、操作层均设置了机械排风系统,排风口在水厂内均匀分布,有效排出这些气体,并引入室外新鲜空气。

在额外考虑消防安全的情况下,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1.1.1.4池体层暖通安全设计

此项目池体层属于地下层,无自然排烟条件,故设置有机械排烟系统,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开启后,还可以选择现场手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等方式开启排烟风机,保证人员逃生安全。

1.1.1.5药剂投加间暖通安全设计

加药间、碳源投加间属于工艺房间,内部存放的药品为工艺水处理所需的PAC、PAM、乙酸钠,均为无毒无害药品。

但根据现场经验,房间内部湿度较大,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缓水汽腐蚀速度,增大了换气次数至12次/h,保证药品存放的环境要求。

1.1.1.6污泥脱水间暖通安全设计

污泥脱水间设有密闭除臭系统,但相比箱体其他区域,空间较为密闭,污泥处理的臭味较大,系统通风量按空间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进行计算,既保证除臭的微负压,又有效地将房间的臭味排出室外。

十二、环境保护与节能

(1)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最大为0.25W/(m³/h)。

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相关要求,系统风量大于10000m³/h的机械通风系统风道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大于0.27W/(m³/h)。

(2)当通风系统使用时间较长且运行工况(风量、风压)有较大变化时,通风机宜采用双速或变速风机。

(3)污水源热泵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4.2.10条规定。

(4)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为0.0133,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4.3.9条规定。

(5)通风机房等设备机房由建筑专业根据相关要求作吸声、隔声处理。

(6)风机、空调箱等运转设备均根据设备要求,设置隔振基础,软接头、弹性支吊架等隔振措施。

(7)选用高效率、低噪声、低振动的各类设备。

(8)通风系统均设阻抗复合消声器;

(9)所有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保温材质和厚度符合节能标准;

(10)在过渡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从而满足房间的换气需要,达到节能的目的。

(11)合理进行风管系统设计,降低管路阻力,以降低设备耗电功率。

(12)与大气相通的风机进、出口均设置防护网。

(13)采用环保型制冷剂(R410A、R407C等)。

(14)凡安装于外墙上、通风井道上、墙上的进、排风口以及设于电气用房、电梯机房的风口均在风口内侧设金属网;铝板网短节距为10mm。

(15)本工程厂区层高尽量控制在6米以内,减少排烟量,优化管路系统。

(16)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在达到各专业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防烟楼梯间改为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首层设置有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既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减少加压风机和机房,又可美化屋面景观。

(17)尽可能减少排烟口个数,加强与电气专业的配合,适当增加电动阀以优化管路系统,使地下箱体上空管路更加简洁。

十三、暖通设计优化

1.1.1.1设计优化

换气次数方面:

针对不同工艺段大空间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减少了原可研的换气次数。

设备和电气用房等发热房间,根据其设备发热量进行通风量计算;次氯酸钠投加间、水源热泵间、臭氧发生间等可能泄露危险气体的房间,设置事故排风,换气次数增加至12次/h,保证运行时人员安全;操作层池体开敞水面上方(例二沉池水面、高效沉淀池水面等)因其几乎无臭味,且无人员进入,换气次数缩减至1~2次/h。

1.1.1.2设计参数优化

本次投标文件暖通设计在仔细研读招标文件、可研等资料基础上,结合我司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暖通设计经验,针对本项目暖通设计参数优化如下表:

表1.1暖通设计参数优化一览表

系统名称

原可研

本投标方案

优化说明

通风系统

大空间2次/h换气次数,房间10次/h换气次数

发热房间通风量根据设备发热量计算;事故房间换气次数12次/h;

根据各工艺段及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