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5632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通信工程的主要工作量

二、监理工作的范围及重点

三、监理工作流程图

四、开工前的监理

五、工程质量控制

六、通信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七、通信工程旁站的部位和工序

八、安全生产监理工作

九、工程进度控制

十、工程造价控制

十一、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十二、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与竣工验收监理工作

 

通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为实现武汉站货车外绕线及武昌东编组站南疏解工程(HWS-2标段)的通信工程建设目标,依据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通信施工规范》等有关规程、规范、规则、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监理合同、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规定对工程以控制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监督管理及协调工作,为使本工程项目全面实现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本工程的工程范围是货车外绕线(DK1185+181~DK1197+160,DK1200+000~DK1203+270),南环右线绕行线改线(DK18+000~DK21+792),何刘站至武东编组站铁路到发场上行联络线(DK13+600~DK16+809),楠姆庙站、老武东站、武昌东站、何刘站改建范围内的通信迁改工程通信工程及相关大临和过渡工程、配套工程。

一、本工程的主要工作量:

1、本工程从滠口站经天兴洲大桥至老武东站敷设一条HEYFL237X4X0.9长途电化低频对称电缆,与天兴洲大桥工程中新设的HEYFL237X4X0.9电缆沟通,解决区间电话应急抢险,并作为列调、电调、站间行车等实回线备用通道。

从滠口站经天兴洲大桥货线外绕至老武东站、武东通信站新设一条GYTA5312芯光缆纳入既有通信网的光通道。

新建地区和站场通信线路采用HYAT23型石油膏填充全塑市话电缆、部分采用HEYFL23低频对称电缆。

本工程为电气化铁路,迁移路内光电缆线路200多公里,新建光电缆线路约111.299公里。

2、通信网构成

1基础网

本工程在老武东站、武东站场信号楼内设622Mb/sONU光接入设备,在楠姆庙线路所和流芳线路所分别新设622Mb/sONU光接入设备,在楠姆庙AT开闭、武东二场开闭所、流芳分区所新设622Mb/sONU光接入设备,各站新设ONU,纳入洪山OLT设备,在武东通信站和流芳站622Mb/s设备光口进行扩容。

2业务网

调度电话系统:

本工程在老武东站、武东二场、楠姆庙线路所和流芳线路所新设数调分系统,接入枢纽数调主系统中,本工程调度电话主用光通道,新设的电缆实回线作为备用。

无线列调系统:

为满足既有线路机车在本区段的调度指挥通信,并与既有武九、京广、汉丹无线列调系统兼容,在弱场强区设置光纤直放站实现全线的场强覆盖。

专用电话系统:

本工程新增的工务、供电等专用电话通过数调分系统接入武汉铁路局数调专用通信系统中。

3、通信电源:

各新设的通信机械室采用—48V/30A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并设置48V/100Ah密封阀控蓄电池,各通信机械室接地电阻≤4Ω。

在新建通信机械室,分别设置中间站电源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对无人值守外置的中间站组合开关电源设备及机房环境进行集中监控,各监控信息通过光接入网通道传输至洪山环境监控管理中心。

4、本工程工期为2007年8月1日~2008年8月31日

本工程特点是:

技术新、任务重、工期短、外界干扰大,既要保证施工质量,又要确保施工安全。

二、监理工作的范围及重点:

1、监理工作的范围:

武汉站货车外绕线及武昌东编组站南疏解工程HWS-2标段的通信工程及通信迁改和过渡工程的施工阶段监理。

2、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

1因本工程全部在既有线上或靠近既有线上施工,所以施工单位必须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分别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

施工单位的安全员、防护员必须经过铁路局安监室,爆破员、带班人员和工班长必须由建设处或指定的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合格证)上岗。

2对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进行控制,对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严禁在工程中使用或安装,并限制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3光电缆经路的确定、光电缆的敷设、光电缆的防护、光电缆的接续和光电缆接续的操作人员,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文件、规章、规范的规定。

4光电缆的电特性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的规定

5传输网按设计要求构成,各个设备类型、音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6各个铁路专用通信系统(调度电话、无线列调、专用电话)等要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行车的需要。

7通信电源可靠、稳定。

接地装置符合设计及《验标》的规定。

8严格按规定程序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行车安全、人身安全和施工安全。

三、监理工作流程图

本工程监理工作流程图见图一。

 

四、开工前的监理

1、监理人员要熟悉和掌握监理合同、施工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

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阅核对施工图纸,并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现场核对。

发现问题应向建设单位报告。

3、参加技术交底会并由总监会签会议纪要。

4、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组报审表,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期、质量、安全、投资、环保及水保控制目标是否满足合同要求;

②施工场地布置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及文明施工的需要;

③是否符合国家和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强制性标准、环保及水保要求;

④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⑤投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人员是否与工程进度计划相适应;

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

⑦安全、消防措施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⑧施工过渡方案是否符合运营安全要求;

⑨承包单位内部签认手续是否完备。

5、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

当具备以下开工条件时,由总监签发并报送建设单位:

①施工组织已获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②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其他技术和管理人员已经到位,主要施工设备、施工人员已经进场,主要工程材料已经落实。

③进场道路、水电、通讯等已满足开工要求;

④经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已到位;

⑤工程复测或施工放样工作已完成;

⑥涉及营业线的,检查承包单位与铁路各运营单位签订的营业线施工安全协议。

6、承包单位的各级人员均已经过相关部门培训合格并已取得合格证。

7、按照承包合同批准的工程进度计划,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报验表》,检查进场的机械设备数量及性能。

经核查合格的机械设备,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撤出现场。

五、工程质量控制

1、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核查。

核查包括以下内容:

①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

②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③专职质量管理人员配置及到位;

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

2、对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进行控制:

①审查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资料。

②审查新材料、新产品的鉴定证明和确认文件;

③督促承包单位对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按规定进行检验、测试,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提交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表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予以审核并签认。

④对进场材料,主要是地材和混凝土外加剂,进行检验或平行检验,检验数量必须满足《验标》的要求。

⑤对进场的构配件和设备进行见证检验,检查数量必须满足《验标》的要求;

⑥审核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对承包单位申请使用的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检查。

3、对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监理工程师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通知承包单位严禁在工程中使用或安装,并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4、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巡视检查和检测:

①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标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②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合格;

③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到位;

④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⑤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⑥已施工部位是否存在质量缺陷。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质量隐患或问题,监理人员应向承包单位发出整改指令。

5、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监理人员应进行旁站,并填写旁站监理记录表。

6、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①承包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工程报验申请表,在规定的时限内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验;

②在合同约定的时限内,专业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实,承包单位的质检人员应同时在现场进行配合;

③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检查合格的工程予以现场签认,并准承包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④对检查不合格的工程,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工程报验申请表上签署检查不合格及整改意见或签发工程质量问题通知单,由承包单位对不合格工程进行整改,自检合格后向现场监理机构重新报验。

7、对承包单位的施工质量或使用的工程材料产生疑问,应要求承包单位进一步检测,承包单位必须密切配合。

8、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的程序:

①检验批验收:

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向项目监理机构报检;专业监理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限内组织承包单位专职安检人员等进行验收,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两部分,验收合格后签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②分项工程验收: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分项工程的所有检验批验收合格后,及时组织承包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验收后签认《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③分部工程验收: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分部工程的所有分项工程验收后,及时组织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签认《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④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工程验收中应有勘察设计人员参加或确认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通知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参加。

9、验收不合格的,监理机构应指示承包单位返工处理,重新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验,返修或加固处理后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项目监理机构严禁验收。

10、监理人员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时,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下达通知,责令承包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过程进行检查、验收。

六、通信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光电缆线路

①施工前应对光电缆径路进行复测,确定人(手)孔位置及防护措施。

光电缆径路应符合施工设计图的要求。

②光电缆线路主要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规定。

③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测试指标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及设计要求。

敷设前按长度及电气特性进行配盘。

④光电缆线路的埋深应符合表6.1.4的规定,特殊地带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6.1.4光电缆的埋深

序号

敷设地段

埋深(m)

1

普通土、硬土

≥1.2

2

半石质(沙砾土、风化石)

≥0.9

3

全石质、流沙

≥0.7

4

水田

≥1.4

5

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底)

≥1.2

6

穿越沟、渠

≥1.2

7

市区人行道

≥1.0

8

铁路路肩

普通土、硬土、半石质

≥0.8

全石质

≥0.5

⑤穿越用防护管的位置、材质、管长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穿越铁路的防护管,必须超出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0.3m。

⑥光电缆线路防雷、防蚀的设置地点、区段、数量、方式、和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⑦光电缆外层(套)不得有破损,接头处应密封良好。

单条直埋光缆接续前,最外层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Ω.km。

允许10%的单条光缆不应低于2MΩ.km。

⑧电化引入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地面及其他设备电气绝缘。

⑨直埋电缆接头套管应做绝缘防腐处理并将接头加以保护。

人孔内的电缆接头应放在托板架上,相邻接头放置位置错开。

分歧尾巴电缆接入干线的端别应与干线端别相对应。

⑩电缆加感的程式和容量、加感线对的线序及加感点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⑾电缆接头的埋深应符合表6.1.4的规定。

直埋地下时应设防护。

⑿电气化铁道区段电缆引入室内时,其金属护套与相连接的室内金属构件间应进行绝缘。

引入通信站时,应将其金属护套的室内与室外部分绝缘。

绝缘顶不应小于1000MΩ。

⒀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

⒁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

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

⒂光缆接头埋深符合表6.1.4的规定,直埋光缆接头埋于地下时应设防护。

⒃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后应做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

⒄室内光缆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

光配线架的安装位置及面板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

⒅光缆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1.2m,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

⒆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3m;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

⒇电缆线路低频音频段电特性标准符合表4.5.1的规定。

 

表4.5.1低频四线组音频段电特性标准

序号

项目

测量频率

单位

标准

换算

1

0.9mm线径环阻(200C)

直流

Ω/km

≤57

换算公式×L(电缆长度)

0.6mm线径环阻(200C)

直流

Ω/km

≤132

2

环阻不平衡

直流

Ω

≤2

3

0.9mm线径绝缘电阻

直流

MΩ.km

≥10000

换算公式×

1/(L+L’)(注)

0.6mm线径绝缘电阻

直流

MΩ.km

≥5000

4

电气绝缘强度

所有芯线与金属外护套间

直流

V

≥1800

(2min)

芯线间

直流

V

≥1000

(2min)

5

交流对地不平衡衰减

800Hz

dB

≥65

6

近端串音衰减

800Hz

dB

≥74

7

远端串音防卫度

800Hz

dB

≥61

8

固有衰减(加感线对)

800Hz

dB/km

≤0.17

9

非电气化铁道区段杂音计电压(峰值)

调度回线

800Hz

mV

≤1.0

用杂音测试器测量时,应用高阻挡,输入端并接阻抗值等于电缆输入阻抗Z,其实测值应乘以(600/Z)1/2

一般回线

800Hz

mV

≤2.0

电气化铁道区段杂音计电压(峰值)

调度回线

800Hz

mV

≤1.25

一般回线

800Hz

mV

≤2.5

注:

L为音频段电缆实际长度;

L’为电缆线路各种附属设备的等效绝缘电阻的总长度,

L’=L头+L分歧+L盒+L闭+L感+L区间

式中L头----每个接头绝缘电阻为105MΩ,等效电缆100m;

L分歧----按实际分歧电缆长度计算;

L盒电缆分线盒等效电缆2km;

L闭每个气闭头等效电缆2km;

L感每个加感箱(加感单元)等效电缆1km;

L区间每个区间电话柱端子板等效电缆10km。

 

(21)电缆线路对绞线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4.5.2规定。

表4.5.2对绞线电特性标准

项目

单位

标准

换算

1

0.7mm线径单线电阻(200C)

Ω/km

≤48

换算公式×L

(电缆长度)

0.6mm线径单线电阻(200C)

Ω/km

≤65.8

0.5mm线径单线电阻(200C)

Ω/km

≤95

2

绝缘电阻

MΩ.km

≥5000

换算公式×

1/(L+L’)(注)

注:

应符合本标准表4.5.1“注”的规定。

 

(22)电缆线路信号线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4.5.3的规定。

表4.5.3信号线电特性标准

项目

单位

标准

换算

1

0.7mm线径单线电阻(200C)

Ω/km

≤48

换算公式×L

(电缆长度)

0.6mm线径单线电阻(200C)

Ω/km

≤65.8

2

绝缘电阻

MΩ.km

≥5000

换算公式×

1/(L+L’)(注)

注:

应符合本标准表4.5.1“注”的规定。

(23)光缆线路特性检测

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

指标:

单模光纤ā≤0.08dβ(1310nm、1550nm);

多模光纤ā≤0.2dβ。

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的测试值应小于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计算值,应符合《验标》要求。

光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应符合验标要求。

光缆的偏振模色散(PMD)的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

(24)光电缆线路的埋深和防护应作为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2、光纤用户接入网

①光纤用户接入网通信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②光纤用户接入网通信设备配线用电缆和电线的型号、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光缆尾纤应按规定的纤序连接设备。

④高频配线、音频配线芯线应无错线或断线、混线。

配线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

配线电缆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

规定:

音频配线电缆不应小于50MΩ;

高频配线电缆不应小于100MΩ;

同轴配线电缆不应小于1000MΩ;

⑤机架地线必须连接良好,对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⑥接入网(AN)系统中的业务节点接口(SNI)Vs接口协议的各个项目测试应正常。

⑦V5.1接口和V5.2接口每个2048Kbit/s链路的误码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误块秒比(ESR)应小于2.4×10-4;

严重误块秒比(SESR)应小于1.2×10-5;

背景误块秒比(BBER)应小于1.2×10-6;

⑧V5.2接口呼叫试验应正常。

⑨用户网络接口检测音频二线/四线(2/4W)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工作频率300~3400Hz。

相对电平:

二线发0dβr(-7~0dβr);

二线收-3.5dβr(-7.5~-2dβr);

四线发-14dβr(-14~+1dβr);

四线收+4dβr(-11~+4dβr)。

特性阻抗600Ω平衡。

通路特性符合《验标》要求。

⑩数据终端/终接接口比特/块误码测试15min无误码。

⑾普通电话业务(POTS)接口呼叫试验应正常。

⑿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速率(ISDN-BRI)接口通道测试3min应无误码。

⒀综合业务数字网基群速率(ISDN-PRI)接口通道测试3min应无误码。

⒁用户接入网系统功能试验系统保护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人工中断光信号或人工增加光纤衰减(在光接口串接光接口衰减器,使系统误码率不小于1×10-3),系统应自动从工作系统倒换到保护系统。

b)撤除倒换条件,系统应自动恢复到工作系统。

c)倒换过程中,系统应保持正常、无误码。

网管系统应有显示并做记录。

⒂业务电话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单呼、组呼、全呼正常,通话良好。

b)具有会议电话功能的业务电话,应试验会议电话功能,呼叫联络正常,通话良好。

c)具有强插功能和外线拨入功能的业务电话,应试验强插和外线拨入功能,呼叫正常,通话良好。

⒃用户接入网系统性能检测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的光发送器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和光接收器的接受灵敏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⒄N×64kbit/s数字链路的误码性能指标、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均应符合《验标》的规定。

⒅光接口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要符合《验标》要求。

⒆STM-N输出口的抖动限值应为:

1.5UIP-P(LP+HP1);0.15UIP-P(LP+HP2)。

⒇SDH设备PDH通道输出抖动、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均应符合《验标》要求。

(21)PDH网络接口容许的最大输出抖动不应大于《验标》的规定。

3、中间站电源设备安装与配线

①中间站电源轨及配线到达现场应进行检,其型号、规格及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②中间站电源柜各单元应插接良好,电气接触点应接触可靠,连接紧密;输入电源的相线和零线不得接错,其零线不得虚接或断开。

③蓄电池组安装应排列整齐,连接正确,接触良好。

④电源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源配线的敷设径路和走线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b、交、直流电源配线应分开布放,不应绑在同一线束内。

c、电源配线不得有接头。

d、电源端子接线正确,配线两端的标志齐全。

e、直流电源线必须以线色区别正、负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严禁错接与短路,接触必须牢固。

f、严禁用接地线代替电源线。

4、中间站接地

①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②地线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接地铜排端子分配符合设计规定。

b、接地铜排和螺柱、地线盘端子与室内接地配线连接紧密。

5、中间站电源与接地系统检测:

①绝缘测试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电源设备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大于5MΩ。

b、电源配线的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大于1MΩ。

②中间站电源设备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工或自动转换时,供电不得中断。

b、故障报警应准确、可靠。

c、额定负荷时,蓄电池组备用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d、输出电压和电流超限时,保护电路动作应准确。

e、输入电源故障时,应自动转换蓄电池组供电。

③分设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a、联合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5Ω。

b、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c、防雷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④合设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⑤接地装置与发电,变电站的接地体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

6、调度电话系统

①设备安装

a、调度通信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b、设备安装位置、机架及底座的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设备配线

a、通信设备用电缆和电线的型号、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源端子配线应正确,配线两端标志应齐全。

b、机架地线必须连接良好,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c、配线电缆和电线的芯线应无错线或断线、混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电缆芯线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Ω。

d、音频配线电缆近端串音衰减不应小于78dβ。

③下列功能试验应正常:

a、站间行车电话接入功能。

b、区间(应急)电话接入功能。

c、站场内部用户分群接入功能,站场无线/有线接入功能。

d、模拟调度设备接入功能。

e、区间应急电话、行调分机、人工电话接入功能。

f、录音功能。

④性能测试:

a、调度设备与分机连接用户线衰减不应大于7dβ。

b、2M数字中继接口误码率不应大于1X10-9。

c、数字调度主设备和分设备传输要求的传输损耗、两个方向传输损耗一致性、短时间内随时间变化,频率响应,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衡重杂音、总矢真和串音衰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数字调度系统数字调度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TB/T3053.1)的有关规定。

7、无线列调系统

①铁塔基础

a、铁塔基础深度、标高及塔靴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b、基础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c、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标准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的有关规定。

②铁塔安装

a、铁塔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不应大于1.5%0。

b、天线加挂支柱高度及方位、平台位置及尺寸、爬梯的设置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c、铁塔防雷装置、接地引下线和接地电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