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教版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2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教版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2节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教版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2节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教版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2章第2节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清新自然,自成一格。
他说:
“我的诗之所以有自己的风格,绝无古人口气,是我善于向生活中的平凡人学习。
连乡村的牧童都是我的老师,我最动人的诗句其实就是他们的言语。
”有一天,袁枚在花园中散步,一位老园丁走过来对他说:
“你看霜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寒冷,有些花木却不怕。
这不,梅树全是一身花呀!
”袁枚听了很受启发,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厚一身花”的动人诗句。
还有一次,和他一块赏梅的老和尚对他说:
“梅花开得正盛,可惜你却带不走啊!
”后来袁枚在给朋友送别的诗中写道:
“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
”他不就化用了那老和尚的话语吗?
袁枚将生活中积累的写作材料,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句,获得后世的赞誉,这个创造的过程就是材料的有机转化。
1.记叙文和议论文对材料的转化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手法不同。
同一材料,借助描写、叙述等手段加以扩展,就成了记叙文;借助简缩、论证等手段,就成了议论文。
(2)侧重点不同。
材料在记叙文中是主体,而在议论文中需要提炼压缩,变成一个例证。
2.材料变成议论文中的例证,需要考虑哪几方面因素?
【答案】
(1)把握、交代清楚必要信息。
(2)考虑读者的知识背景,详略得当。
(3)突出相关内容,过渡自然。
3.材料根据文体和观点不同在转化时应注意哪几点?
【答案】
(1)善于运用“始发叙述”。
(2)学会使用“连接句”。
(3)灵活处理。
4.什么是“始发叙述”?
【答案】 始发叙述,指在阅读原材料的基础上,从写作需要出发,对原材料进行适当调整后进行的叙述。
因为是用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叫“始发叙述”。
5.如何运用“始发叙述”?
【答案】
(1)要完全把握住关键信息,避免把话说得没头没脑。
(2)转述要加以选择,删除冗余信息。
6.如何巧妙使用连接句?
【答案】
(1)可以直截了当地进入论题,语言简洁。
(2)可以带有抒情色彩进入论题,语言恰当铺展。
7.怎样灵活处理材料?
【答案】
(1)将原始材料转化为一般人都具有或者可以理解的生活经验,表述更自由,更简单。
(2)妥帖自然,不着痕迹地将转述材料融入到论证中。
8.以“话题探究”中的《窗》为材料时,我们可以引出哪些观点?
举例说明我们转述材料时,怎样做到侧重点不同?
【答案】
(1)可以引出以下观点:
“贫困是一笔财富”“自古雄才多磨难”“勤奋执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等。
(2)如以“贫困是一笔财富”为论点,转述时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外上听老师讲课,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
之所以说“贫困是一笔财富”,是因为贫困能激励人们不断上进,改变生存环境。
技法 议论文材料的有机转化
[技法·点拨]
一、简明扼要,适当概括
写作议论文,一般都会运用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因而需要必要的叙述交代。
但必须明确,议论文应以议论为主,文中的叙述是用来阐明道理的一种手段。
议论文中的叙述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点到为止,不像记叙文里的叙述那样讲究完整具体、生动形象,甚至可用细描手法。
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开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月下江景图,然后又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明了苏轼的人生观,景物描写细致,人物刻画形象。
而江西高考优秀作文《天平两端》中却是这样运用这则素材的:
拥有不是占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看着茫茫碧波,有客长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子却不以为然,咏出“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他不羡慕自然的恒远,不感伤生命的短促。
没有人能拥有恒久之身,没有人能占有自然的朝朝暮暮。
生命终将逝去,但此刻我们都拥有自然的每一处美丽。
所以,唯有摒弃占有的心思,正确对待不曾拥有的奢求,感恩已经拥有的东西,才能将此时拥有的幸福体验到极致。
这一段文字,叙述精练简洁,不拖不沾。
与苏轼《赤壁赋》中具体详尽的叙述相比,这个文段仅仅用了百十字,便将故事叙述得清晰而简洁。
要做到材料转述的简明扼要,概括、评析、补述是最常用的方法。
总之,议论文中的叙述是对所选用材料的简要描述,用语多简明概括,只要能让读者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可。
避免细致用笔来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否则会叙议颠倒,材料就不能很好地为议论服务了。
二、围绕观点,把握重点
议论文中的材料,是为论述中心服务的。
中心论点一旦确定,材料就必须服从中心论点的频率。
因此,在将材料向例证转化时,要紧扣中心论点,恰当地对材料进行剪裁或变通,撷取最能证明论点的叙述角度,强调、突出或扩展与论点有关的方面,剔除与论点无关的部分,从而收到最佳的论证效果。
特别是对于那些内涵丰富、意义多元的材料,在转述时,更要认真辨析、细心斟酌,找准它与论点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侧面进行叙述,真正做到例证与论点高度一致。
否则,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相互游离,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如湖北高考优秀作文《请让自己“水”一点》中的片段:
俗话说:
“上善若水。
”水是世间最善之物,成得方,就得圆,载得万吨巨轮,也能浮起一叶扁舟,能哺育价值千金的珍珠,也能出产卑微的鱼虾,能成冰之坚,也能成汽之轻……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大熔炉的我们,不妨让我们“水”一点,像水一样随方就圆,不仅在繁杂的社会中创造辉煌,更可保持一身清白。
……
让自己“水”一点,要懂得低调,要厚积薄发。
水无处不在,看似平常,却最难以捉摸。
我们要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品质,让自己能低调处世。
世界上总不乏仇富者,然而微软的缔造者比尔·盖茨却总是为人们所景仰,世界首富的地位,并没有让他养成高傲的性格。
他没有豪宅,没有豪车,他从不炫富,因而他在这个社会中得以财富与地位并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想让自己能有一番作为,就必然要像水一样,低调处世,不留棱角,能入方成方,入圆则圆……
让自己“水”一点,我们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水虽然可以入方成方,入圆则圆,但是水却有自己的品质,清则清,浊则浊,不能一概而论。
社会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我们要随方就圆,但不能丢弃原则。
一代大师吴冠中烧画,可他的画在当世全都价格不菲。
他虽然替人作画,能任人指挥,却不会丢掉自己的原则,让劣画流传后世。
方圆之间,我们要进退有度,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丧失自我!
比尔·盖茨和吴冠中的素材意义多元,内涵丰富,但考生在运用时紧紧抓住“让自己‘水’一点”这一点进行论述,材料剪裁得当,论述角度准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叙议结合,画龙点睛
写作议论文,在叙述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后,还必须围绕论点对论据加以分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实现材料和议论的连接,使论据和论点紧密结合,水乳交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怎样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使事例和论点能够有机统一呢?
可以运用“始发叙述”,在突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迅速由叙述转入话题或论点;也可以恰当使用“连接句”,对材料进行适当评析,使上下文自然流畅,观点和事例不会脱节;还可以灵活使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让材料与观点有机地结合。
如河南优秀作文《和弦而歌》片段:
“和弦而歌”需要学习蚂蚁的团结。
当蚁群遇到大火阻断它们去路时,蚂蚁们会团结在一起,抱成一团,一同滚向这浓浓大火中,无论火苗蹿得有多高,火舌吐得有多欢,它们的决定依旧毅然决然。
大火虽然烧焦了最外层的“勇士”,但更多的蚂蚁们获得了安全。
蚂蚁们深知“和弦而歌”的艺术,团结使它们足够强大来抵抗外界灾难。
……
我们的确应该向这些动物学习,而不应该向一起寒窗苦读数载的同窗好友们伸出我们罪恶的毒手,不懂得“和弦而歌”的我们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永远无法找到生命的绿洲。
考生对“蚂蚁团结抵御外界灾难”的故事进行了简单叙述,并对这个事例进行了评析,对它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和弦而歌”进行了议论,叙议结合,点明了题意,揭示了文章主旨,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了。
四、因文制宜,详略得当
在写作议论文时,为了把道理阐述得更加深入透辟,一篇之中往往要用到多则事实材料。
在叙述这些材料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文制宜,根据表达论点的需要,在坚持准确严密、简洁明快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疏密相间。
一般说来,主要的材料要详叙,次要的材料可略叙;读者有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以略,而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于把握的材料则应该详。
[真题·验证]
一、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在题目表述上,文字量少,表达简洁,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意蕴,有很强的思维延展空间,可写的角度不单一,思维层次很丰富。
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几个词,进行寓意化的理解,同时,联系自身或现实,适当延伸、挖掘,既准确扣题,又写出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材料中的“空谷”是审题思维的起点,字面含义指空旷幽深的山谷,比喻义常指人生的绝境。
当然,也可以从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将其理解为“人生至美的风景”。
立意角度
写作点拨
从“悬崖峭壁”角度立意
将“悬崖峭壁”看成人生的困境,既可肯定其直面现实,对人生的理性认知;亦可写人生态度较为悲观。
从“栈道桥梁”角度立意
将“栈道桥梁”看成是面对困境时,如何借助“栈道桥梁”渡过难关,肯定其乐观的人生态度,肯定其因不同的视角,超越现实生活,在人生绝境处,寻找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
从材料整体出发立意
“有些人”的列举提示了可谈不同人的立场、态度、认知、审美,引发的对“空谷”意蕴的体验和感受的差异,亦可深度挖掘这种不同感受形成的历史或现实原因。
二、三管齐下
病文示例
勇敢面对,方能走出人生的空谷
①面对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是的,在困境面前决不能绝望,必须勇敢面对,方能走出人生的空谷。
②索尔·贝娄说过:
“你所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你现在拥有的世界。
”的确,身边的现实总是这样那样地不尽人意,我们无疑要面对现实,但面对不等于屈服,不等于绝望,如果现实就像“空谷中的悬崖峭壁”,那么就请勇敢面对,想方设法走出人生这一困境的空谷吧。
谁会相信,站在美国人面前高呼着“改变”的黑人,是这个种族歧视尚未完全消除的国家的总统呢?
谁会相信,连任两届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曾经是个流落街头的“混混”,是个吸食过大麻的烟客呢?
③奥巴马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被强大的阻力阻挡住,而是勇敢地面对,想方设法走出人生困境的空谷,最后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你知道被誉为中国探险类第一畅销书、如今已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当红作家是谁吗?
你知道“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的,以15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的富豪是谁吗?
④他就是南派三叔。
他严重口吃,几乎不敢和人说话。
白天全部时间放在生意上,写作放在晚上。
休闲时就是看看杂书,什么书都看,字典都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不一定会一直写作,但是起码会把一本写完。
2006年外贸行情滑坡,他开始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因为从小就对古墓之类的特别感兴趣,写出了《盗墓笔记》系列。
⑤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
要勇敢地面对困境。
⑥你知道苏珊大妈和朱之文的故事吗?
来自苏格兰的一名乡村大妈苏珊,在英国ITV电视台的《英国达人》第一轮比赛中亮相。
这位年龄有点大、长相有点糟、打扮有点老土的选手一亮开歌喉,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震撼全场,红透英伦,真正诠释了何为“人不可貌相”。
外表平凡却满怀梦想、才华横溢的她,用歌声扭转了人生。
无独有偶,中国的“大衣哥”朱之文历经数十年的唱歌练习,他的歌声已经可以媲美专业歌手,一朝出手技惊四座满堂喝彩。
更重要的是,朱之文把唱歌融进了他的生活,铸进了他的灵魂……
⑦英国的苏珊大妈和中国山东的朱之文,他们有很多共同之处:
都出身农村,都家境困难,都没有上过学,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都没有吸引人的外表。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绝望,而是勇敢面对,执着追求,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终于让他们如愿以偿。
⑧从奥巴马、南派三叔、苏姗大妈和朱之文身上,我们不难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走出人生空谷的借口。
相反,只有勇敢面对,想方设法寻找出路,我们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考场得分:
内容19+表达20+发展19=58
病文点评:
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素材,写他勇敢面对现实的奋斗、追索、拼搏和进取等,但如果在作文中仅仅选用奥马巴的事例作为论据来支撑全文的中心论点,就显得比较单薄了。
如果能像本文一样,在论据的选择上注重中西结合,前后呼应,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全文的主旨——只有勇敢面对,想方设法寻找出路,我们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缺点是事例的叙述及详略处理,以及事例分析上存在不足。
诊断与修改
①第一段从材料入手,由“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自然引出中心论点:
勇敢面对,方能走出人生的空谷。
②引用索尔·贝娄的名言,并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了论点。
使文章的论证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③运用奥巴马的事例来论证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但是对奥巴马事例的分析过于简单,没有进行充分地叙述。
④运用南派三叔的事例来证明要“勇敢直面困境”。
但是事例叙述有些啰唆,叙述的角度不准确,重点不突出。
⑤叙述事例后进行了总结,得出了论点。
但是分析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叙议结合。
⑥在运用了奥巴马及南派三叔的事例后,又运用苏珊大妈及朱之文的事例,论据更加充分。
只是,此处不宜再铺开叙述事例,应该简洁。
⑦在总结了苏珊大妈与朱之文的共同特点后,运用了恰到好处的分析,摆事实,讲道理。
⑧总结全文,回扣材料。
较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升级处方:
1.奥巴马的事例应该适当展开,注意要结合论点来叙述。
2.南派三叔的事例叙述过于啰唆,且针对性不强,应该对其进行简化,加强材料与论点的衔接。
3.第⑤处仅仅总结出了观点,没有进一步分析来实现材料与观点的有效对接。
4.苏珊大妈及朱之文的事例不宜铺开,应当高度概括。
升格作文
勇敢面对,方能走出人生的空谷
面对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是的,在困境面前决不能绝望,必须勇敢面对,方能走出人生的空谷。
索尔·贝娄说过:
“你所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你现在拥有的世界。
”的确,身边的现实总是这样那样地不尽人意,我们无疑要面对现实,但面对不等于屈服,不等于绝望,如果现实就像“空谷中的悬崖峭壁”,那么就请勇敢面对,想方设法走出人生这一困境的空谷吧。
谁会相信,站在美国人面前高呼着“改变”的黑人,是这个种族歧视尚未完全消除的国家的总统呢?
谁会相信,连任两届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曾经是个流落街头的“混混”,是个吸食过大麻的烟客呢?
奥巴马从一名“街头混混”到连任总统,正是因为他敢于直面现实,勇于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断努力、追求、拼搏和进取的结果。
种族歧视不能为难他,“街头混混”不能改变他,“100名参议员中排名仅第98位”的劣势吓不倒他,对手“树大根深”击不退他。
他勇敢面对,想方设法走出人生困境的空谷,最后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你知道被誉为中国探险类第一畅销书、如今已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当红作家是谁吗?
你知道“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的,以15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的富豪是谁吗?
他就是南派三叔。
南派三叔曾经是一名严重口吃、生活没有着落的落魄者,曾经是一个跟文学一点都不沾边的门外汉,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畅销书作家、富豪。
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
要勇敢地面对困境。
困境就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会人生存,使人的脊梁比一般人要硬。
只有勇敢面对,全力以赴,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希望常常隐藏在绝望中,山穷水尽之后,必是柳暗花明;艰难背后,地狱背后,或许就是天堂。
英国的苏珊大妈和中国山东的朱之文,他们有很多共同之处:
都出身农村,都家境困难,都没有上过学,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都没有吸引人的外表。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绝望,而是勇敢面对,执着追求,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终于让他们如愿以偿。
从奥巴马、南派三叔、苏姗大妈和朱之文身上,我们不难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走出人生空谷的借口。
相反,只有勇敢面对,想方设法寻找出路,我们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模拟得分:
内容23+表达23+发展22=68分
升级感言:
材料的运用,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注意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原文在事例的叙述及运用上都存在着问题。
经过修改,材料运用上很好地把握了详略处理,注意了事例叙述及分析议论的有机结合,论据充分了,并且做到了点面结合,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1.孝敬回报不仅仅是金钱
知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日前发表了给两位女儿的信。
在信中,陈先生不无轻松自如地写道,“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我们不会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
不仅如此,陈先生还向子女表明,“养子防老”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
【应用角度】 “责任”“亲情无价”“亲情与金钱”“心灵呵护”等。
2.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的启示
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
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
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
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才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
人。
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
周浩却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现在就对周浩做出人生成败的评价,还为时过早,但认为周浩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点也不过分。
从选择北大到放弃北大,是一次艰苦的选择,而从放弃北大到就读技校,则是一次愉快的跨越。
有想法的人才有活出精彩的潜能。
在我国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学生大多是按照大人们的意愿前行的,不论孩子愿不愿意、高不高兴。
这样遏制学生个人思想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让家长、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多一些尊重。
显然,父母和老师都是学生成长的功臣,学生应当充分尊重父母和老师。
不过,如果放大这一点,任何一个学生就难以走出家庭或学校的羽翼,更难以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做一些社会公众认可的事情,会少一些挫折和争议;而做一个特别的自己,虽然几多风险,但精彩往往源于此。
【应用角度】 “选择”“跨越”“尊重”“教育”“舍弃与拥有”等。
[片段·练习]
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考虑一下应当怎样使用该段材料写作。
1817年,法国科学院将一项科学奖颁给了默默无闻的菲涅耳。
起初菲涅耳的理论遭到了法国科学院的泊松、拉普杜斯等科学巨人的反对,因为菲涅耳的理论违反了传统的牛顿光学理论,而泊松与拉普杜斯又是牛顿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最后评审委员会决定去做实验,让实验来验证菲涅耳的理论。
实验的结果令持反对意见的元老们感到非常意外,事实证明菲涅耳是对的,而牛顿是错的。
法国科学院的院长阿拉贡看完实验报告以后,马上决定将这项非凡的大奖颁给小人物菲涅耳。
【写作提示】 首先要从该段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敢于质疑。
再考虑该段材料的使用方法。
运用“始发材料”学会材料转化为写作内容的方法,并且做好论据与论点的“连接”,即过渡。
【参考例文】
敢于质疑
菲涅尔,在科学界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敢于挑战权威,最终获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奖项。
他的获奖,固然取决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但若没有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即便有所发现,也可能湮没于乡野,一生无名。
由此看来,只有具备勇于质疑的精神,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才有可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古今中外,勇于质疑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数不胜数。
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先后落地遭人诽谤,哥白尼质疑教会的地心说而被软禁,布鲁诺坚持日心说的真理为裁判罗马宗教所活活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