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内容.docx
《研修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修内容
研修点之一: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研读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作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
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一、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针对上述目标,我们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归纳,以便大家明确活动内容,从纵向能更好地把握学段目标,拎出四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问题主线
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观察主线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
观察社会
资料主线
结合课外阅读
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表达主线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见闻和想法
书写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活动重点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中学习语文
合作重点
共同讨论
共同讨论,学会合作
这样一拎、一比较,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学段目标是以这几个关鍵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研读点之二:
关于第二学段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研读
1.“综合性学习”在第二学段的编排特点:
出现次数:
每学期两次
呈现方式:
在精读课文后布置(三年级还有一次提示)
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交流
学习时间:
课外活动,课内交流
2.“综合性学习”在第二学段编排的具体目录:
册数
单元
具体内容
三上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四上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成长故事
4.“综合性学习”在各年级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
以“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步能力和初步积累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标,不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要的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注重激发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懂得观察自然和社会。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初步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
四年级:
应重在帮助指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全过程,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掌握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人活动方式。
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
有趣的语文活动
热心参加校园和社会活动
研读点之三:
语文课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目标研读
一、单元教材的主题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
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专题角度内容灵活多样,围绕本册目标,第五单元确定目标是:
识字与写字方面:
认识40个字,会写27个字,正确读写51个词语,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阅读方面: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句。
习作方面:
能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写成习作。
口语交际方面:
能主动地把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与同学们交流,并能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述。
综合性学习方面:
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本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园地三大部分。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课例包括精读课文3篇,略读课文1篇。
精读课文后安排了练习题,略读课文前安排了连接语。
语文园地包括提高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与之相结合的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4个固定栏目和展示台一个机动栏目。
(1)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
单元开始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
揭示了第五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了专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如第五单元在精读课文《赵州桥》与略读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了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了一个整体。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内容的整合。
如第五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材从导语、课例到语文园地内容的安排都紧紧围绕这一专题展开。
2、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
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3、改进课文与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道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第五单元《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这三篇课文中都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
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取代了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如,《孔子拜师》课后练习题中“我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中“课文中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在抄下来。
”《赵州桥》课后练题中“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的很生动,我要把它抄下来。
”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
4、编写体例及内容结构
(1)横向整合
第五单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实践着这个专题。
从内容上讲,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从实践上讲,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听说读写活动有机结合。
在《孔子拜师》一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赵州桥》一课后提示整理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口语交际进行了更深的拓展和延伸。
习作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日积月累读背十二生肖。
展示台引导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单元的每一项内容都紧紧相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纵向整合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加深祖国文化的热爱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八组就安排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主题。
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了“我国的世界遗产”专题。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中国古典名著”专题。
教材循序渐进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三年能上册第六单元目标研读
一、单元教材的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编写体例及内容结构
(1)纵向整合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课外引导学生不断积累。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例如〈古诗〉可以让学生知道的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要鼓励学生课后多积累古诗。
〈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让学生交流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课文里的四句谚语,要引导学生读熟,并能背诵。
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科普读物。
〈香港,璀璨的明珠〉〈结合“资料袋”里的内容,可以让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说说自己知道的香港。
了解一些关于香港的历史和香港回归的一些情况。
教材在语文园地六安排了词句训练方面的目。
有三组按不同形式归类的词语,第一组是AABB式,第二组是又又的形式,第三组是“不不的形式,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读一读,记一记,有的还可以做一做。
不要讲解语法知识。
(4)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分总结构。
分述部分是按照进入群岛的地点变换由上而下,有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介绍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
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有顺序地来描述的。
《“东方之珠”》:
抓住了香港最具特色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来介绍其繁华和美丽。
(5)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如: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