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3008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症护理学试题.docx

重症护理学试题

重症护理学试题

1.临床常用的中心温度有:

直肠温度、食管温度、鼓膜温度、鼻咽温度。

2.腋下温度一般比口腔温度低:

0.3~0.5度。

3.监测皮温与中心温度差的临床意义:

连续监测皮温与中心温度,可以了解外周循环灌注是否减少或改善。

4.正常自主呼吸时潮气量(VT)为5~7ml/kg,当VT<5ml/kg时,是接受人工通气的指征之一。

临床上潮气量增大多见于中枢神经性疾病、酸血症所致的过度通气。

潮气量减少多见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梗死、肺淤血、肺水肿、血气胸等。

5.肺活量(VC)为深吸气后作最大呼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正常肺活量为30~70ml/kg,可有20%的波动。

6.每分钟通气量(V或VE),正常值男性6.6l/min,女性4.2l/min。

VE大于10L,示通气过度;小于3L示通气不足。

7.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正常值为:

96%~100%。

8.血气分析是用以评价肺泡的通气功能及体液酸碱度的指标,通常采用动脉采血或经皮测定的方法进行。

9.动脉血的正常PH值为7.35~7.45,其临床意义是PH<7.35失代偿性酸中毒或酸血症;PH>7.45失代偿性碱中毒或碱血症。

10.动脉血的正常PaCO2为35~45mmHg,其临床意义是:

判断肺泡通气量;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有否代偿及复合型酸碱失衡;诊断Ⅱ型呼吸衰竭;诊断肺性脑病;估计脑血流量。

11.动脉血PaO2的正常值为90~100mmHg。

90~60mmHg轻度缺氧;60~40mmHg中度缺氧;40~20mmHg重度缺氧。

12.BE(剩余碱)的正常值为:

-3~+3mmmol/L。

BE的正值增大表示代谢性碱中毒;BE的负值增大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13.心电监护的意义有:

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诊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监测电解质改变,最常见的是低钾或低钙;观察起搏器的功能。

14.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判断心排血量;求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估计心肌耗氧。

15.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经皮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主要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

CVP的正常值为5~12cmH2O,其高低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和血容量的指标。

16.监测CVP的注意事项有:

正确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房无误;调节零点,将换能器或玻璃管零点置第4肋间腋中线水平;测压是确保静脉内导管通畅;确保测压导管系统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等;加强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测压管道、三通等。

17.GCS(昏迷指数)的三项指标为:

睁眼反应(觉醒水平)、语言反应(意识内容)、运动反应(病损平面)。

总分合计为15分,凡积分低于8分者预后不良;5~7分者预后恶劣。

18.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称为颅内压增高。

按Lundberg分级为正常:

平卧时10~15mmHg;轻度增高:

15~20mmHg;中度增高:

20~40mmHg;重度增高:

40>mmHg。

19.中枢神经性疾病的观测内容包括: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局灶症状。

20.血尿素氮(BUN)的正常值为:

2.9~6.4mmol/L。

通过测定血中BUN的含量可以判断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1.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常在2000~2500ml。

尿量变化是肾功能改变的最直接指标,当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多为肾血灌注不足,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不足:

当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表示有一定程度肾功能损害;当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者为闭尿或无尿,是肾功能衰竭的基础诊断依据。

22.高血钾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是急性肾衰少尿期的主要表现之一。

23.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要点有:

注意病人有无黄疸、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肠鸣音情况,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大便数量、形状等。

24.机械通气是应用呼吸机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病人肺泡通气量、减少呼吸做功和改善氧合。

25.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

机械控制呼吸(CMV)、机械辅助呼吸(AMV)、间歇指令性通气(IMV)、同步间歇指令呼吸(SIMV)、分钟指令性通气(MMV)、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持续气道正压(CPAP)、压力支持通气(PSV)、高频通气(HFV)、反比通气(IRV)。

26.呼吸机的常用调节参数通气量:

一般成人为90~100ml/kg,儿童100~120ml/kg,婴儿120~150ml/kg;呼/吸比:

一般I:

E按1:

1.5~1:

2调节或直接设于1:

2;气道压力:

一般成人为10~20cmH2O,小儿为8~20cmH2O;吸入氧浓度(FiO2)为40%~50%,不宜超过60%。

27.需较长时间的呼吸支持者,一般保留经口腔气管插管48~72小时后,可改用经鼻腔气管插管,病人易耐受。

且有利于导管固定和口腔卫生。

28.心跳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引起的心脏意外停止搏动,丧失排血功能,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严重的缺血、缺氧。

29.心跳骤停的病因:

(一)心源性心跳骤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变、主动脉病;

(二)非心源性心跳骤停:

呼吸停止、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各种意外事件、麻醉或手术意外。

30.心跳骤停的类型:

根据心脏的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心跳骤停可分为:

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和心电机械分离三种类型。

31.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呼吸断续,后立即停止。

部分病人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泣样呼吸;心音消失;面色苍白兼有发绀。

32.心跳骤停出现最早而又最可靠的临床征象是:

意思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如颈动脉)搏动消失。

凭这两个征象,心跳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

此外还可能有瞳孔扩大、喘息、发绀、呼吸停止等征象。

33.心跳骤停病人的评估内容包括:

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判断病人有无脉搏。

34.定位颈动脉搏动的方法是:

先用食指和中指确定气管的位置(对于男性可以先触其喉结),然后向外侧移动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35.完整的CPCR包括:

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

36.在常温情况下,心跳停止3秒钟时病人感到头晕,10~20秒钟既可以发生晕厥或抽搐,60秒钟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亦在30~60秒钟后停止,4~6分钟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37.基础生命支持又称现场急救。

其主要目的是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死亡的时间。

完整的基础生命支持包括: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三部分,即CPR的ABC三部分。

38.CPR的正确抢救体位是仰卧位,且病人的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若病人在软床上,应在其身下垫硬木板或特制的垫,下肢可抬高20~30度,或可在平地进行CPR。

39.开放气道的方法有:

仰面举颌法、仰面抬颈法、抬下颌法。

40.开放气道时的注意事项:

手指不要按压病人的颈前部、颌下等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劲过度伸展;对有头、颈部外伤可疑者,不应抬颈,以免进一步损伤脊髓。

41.人工呼吸的原理是用人工方法(人或机械)使肺、膈肌和胸廓运动,使气体被动的进出肺脏,以维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42.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有义齿者应先取下义齿;未防止交叉感染,救护者可以取一块纱布单层覆盖在病人口或鼻上;吹气要有足够的气量,但一般不超过1200ml;吹气时间宜短,每次吹气时间为1.5~2秒钟,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成人吹起频率为14~16次/分;对婴儿,则对口鼻同时吹气更易实行。

43.建立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在流经动脉,供给全身重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44.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按压部位应正确,即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接处;按压平稳有规律,按压力度要均匀;按压姿势准确,注意双臂位于双手的正上方,垂直向下用力;避免冲击式按压,对于一般成人按压深度约为3.5~4cm,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单人CPR时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的比为2:

15,双人时为1:

5。

45.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有: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面色由发绀变为红润;神志恢复,可见到病人眼球活动;有自主呼吸;瞳孔由小变大,并有对光反射。

46.脑死亡表现为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无自主活动;自主呼吸停止;瞳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47.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复苏用药有:

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和碳酸氢钠。

48.休克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

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49.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为:

有效循环血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器官组织微循环的灌注障碍。

50.有效循环血量是指机体心血管系统中运行的血液量,约占全身总血容量的80%~90%。

其影响因素有:

充足的血容量、有效地心每搏输出量、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51.按病因休克可分为:

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烧伤性和创伤性休克。

52.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神志烦躁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是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以及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53.休克的治疗原则是: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纠正代谢紊乱;维护重要脏器功能;进行对因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作相应处理。

54.临床上引起休克的原因有:

血容量不足;创伤;感染;过敏;心源性因素;神经性因素。

55.休克代偿期的临床表现为:

神志清楚,精神紧张伴有轻度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或四肢末梢轻度发绀;血压正常,脉搏快、弱,脉压差较小;呼吸深而快,尿量减少;眼底动脉痉挛。

56.休克抑制期的临床表现为: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紫斑出现,四肢厥冷,冷汗淋漓;体温不升;脉搏细弱,血压低或测不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呼吸衰竭;全身有出血倾向;视网膜出血或水肿。

57.休克的诊断:

有诱发休克的病因;甚至异常;皮肤黏膜改变;脉搏和血压异常;尿量减少或无尿。

58.补充血容量时常用的晶体液有:

乳酸林格液、林格液、生理盐水。

胶体液有:

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氯化钠和明胶多肽。

59.临床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

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及山莨菪碱。

血管收缩剂有:

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甲氧明(甲氧胺)等。

60.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室温:

22~28度;湿度:

70%;体位:

中凹卧位;氧疗:

氧流量4~6L/min;输液速度:

一般成人60~80滴/分。

61.快速输液:

最好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参考尿量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可以继续补液;若超过12cmH2O则应减慢补液速度;若超过15cmH2O时,可能发生心功能不全,应停止补液。

62.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为0.5左右。

如指数为1,提示血容量丧失20%~30%;如指数>1~2提示血容量丧失约30%~50%。

该指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有一定参考价值。

63.气管内插管术是通过特殊器械和方法将气管导管经鼻腔或口腔置入气管内的技术。

64.气管插管的禁忌证:

急性喉炎、喉头水肿、喉头黏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引起的严重出血等;主动脉瘤压迫或侵犯气管者;咽喉部烧灼伤、肿瘤或已无存在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呼吸困难,难以从插管内清除者;出血体质或有出血倾向者;颈椎骨折脱位者;颅底骨折、鼻道不通等。

65.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

插管时间不宜过长,超过72小时病情仍不见改善者,应考虑行气管切开术;拔管后禁食24h,防止呛咳;加强气道湿化,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预防肺部感染,加强翻身及扣背;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对保留气管插管12h以上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3次。

66.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经皮肤直接穿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等深静脉,并插入导管的方法。

67.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禁忌证有:

有出血倾向;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通路上存在损伤或梗死。

68.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点定位:

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三分之一交点之间)的锁骨下缘。

69.电除颤术,又称心脏电复律术,是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细胞瞬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异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的方法。

70.电除颤(非同步电复律)的适应证:

室颤、室扑;心脏停博;心电-肌分离。

71.心电除颤电极板放置的位置常规位置:

左手电极板放置于病人右侧锁骨下方,右手电极板放置于病人左侧腋前线5~6肋间。

前后位置:

左手电极板放置于病人左侧肩胛骨下方,右手电极板放置于病人心前区,即左侧乳头下方。

72.填塞止血法是指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外加大块敷料加压包扎。

一般只用于大腿根部、腋窝、肩部等难以用一般加压包扎的较大出血部位。

73.前部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其有两骨,动脉常走行于两骨之间,所以止血效果差。

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三分之一处,以损伤桡神经。

74.由毒物进入机体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的疾病称为中毒。

毒物毒性较剧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很快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结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称为急性中毒。

75.毒物的吸收与代谢: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伤口及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

76.有机磷农药和砷化物中毒者有蒜臭味,酒精及其他醇类化合物中毒者有酒味,氰化物及苦杏仁中毒者有杏仁味,苯酚、来苏中毒者有苯酚味。

77.氰化物和一氧化碳中毒时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酒精、阿托品中毒时皮肤黏膜潮红,发绀见于亚硝酸盐中毒。

78.急性中毒的救护原则是:

立即终止病人与毒物继续接触;尽快排除已进入人体但尚未被吸收的毒物;迅速采取措施,协助已被吸收的毒物排泄;积极进行对症处理,支持治疗,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

79.洗胃的适应证:

若无禁忌,服毒后6小时内均应洗胃。

有些情况超过6小时仍可洗,如胃排空慢、毒物量大、毒物颗粒小、有机磷中毒、砷中毒、有肠衣的药片或酚类中毒、服毒后曾进食大量牛奶、蛋清者。

80.洗胃的操作要点病人的体位:

洗胃机洗胃时应使病人呈左侧卧位,头稍低位;胃管置入深度:

约50~55cm;洗胃液的温度:

应控制在35度左右,不可过热或过冷;洗胃的原则:

即现出后入、快进快入、出入基本平衡,每次注入洗胃液以300~400ml为宜;洗胃机的抽吸与注入压力:

以<40kpa为宜,抽吸平衡,一次量不宜过大,防止空洗、空吸。

8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度左右,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体温波动在1℃以内,见于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粟粒性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

82.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一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

83.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等。

84.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时间长且费力,有明显的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见于喉梗阻性疾病,如急性喉炎、喉头水肿、气管异物等。

85.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时间明显延长且费力,常伴有哮鸣音。

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86.意识障碍:

指病人对自我的感知和客观环境的识别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丧失。

87.浅昏迷,病人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事物及声、光等刺激无反应,但对疼痛等强烈刺激可表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的反应,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或减弱,生命体征等平稳,但大小便可有潴留或失禁。

88.伴有瞳孔变化的意识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双侧瞳孔散大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中毒;双侧瞳孔缩小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农药中毒或尿毒症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是脑疝的早期征象;单侧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见于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89.氨臭味,见于尿毒症昏迷;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昏迷;酒味,见于乙醇中毒。

90.有机磷杀虫药根据其毒性强弱分为4类:

剧毒类,如甲拌磷、对硫磷、内吸磷;高度类:

如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甲基对硫磷;中度毒类:

如乐果、敌百虫、乙硫磷;低毒类:

如马拉硫磷等。

91.有机磷中毒的迟发症和并发症:

迟发性神经病变、中间综合症、中毒性肺水肿、中毒“反跳”。

92.中毒“反跳”:

乐果和马拉硫磷口服中毒者,易出现中毒后“反跳”现象。

表现为经急救症状好转后数日至一周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93.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原则:

彻底清除毒物,消除乙酰胆碱蓄积,恢复胆碱酯酶活力,严密监测病情,以防出现“反跳”。

94.阿托品化表现为:

瞳孔较前扩大不再缩小,心率增快,颜面潮红,口干,皮肤黏膜干燥,肺内湿性罗音消失。

95.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

96.淹溺是指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呼吸道被水、杂物堵塞或引起反射性喉痉挛而缺氧、窒息造成呼吸、心跳停止。

若心搏未停滞者,称为近乎淹溺。

97.MODS的诊断依据包括:

诱发因素:

如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

98.ICU室空气细菌数菌落数控制在:

<200cfu/m3.

99.使用简易呼吸器时病人的体位最好采取:

去枕仰卧位,头向后仰;一次入肺的空气约为500~1000ml。

100.使用呼吸机时,通气不足的临床表现有:

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皮肤潮红、大量出汗、标签静脉充盈消失。

 

(试题来源: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李玉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