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高考卷化学实验题.docx
《课标高考卷化学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高考卷化学实验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高考卷化学实验题
新课标高考卷
实验题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25.(15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
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正:
;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是;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2008年高考宁夏理综卷化学试题及分析
27.(15分)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
将a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标准状况)
方案二:
将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2KMnO4+10FeSO4+8H2SO4=5Fe2(SO4)3+2MnSO4+1K2SO4+8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和_____(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
_____(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
②方案二:
_____(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
[答案]
(4)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注:
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若考生回答“准确”或“不准确”且理由合理,可酌情给分。
例如:
考生回答
方案一准确,因为铁片中不存在能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也不存在铁的氧化物
方案一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
方案二准确,铁片溶于稀硫酸后,除Fe2+外,其他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均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也不存在氧化铁
方案二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
[命题思路]
本题综合性很强,设置全新情境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常见仪器的使用、化学计算及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尤其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也准确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009年高考(宁夏卷)_理综化学
26.(14分)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
xCuCO3·yCu(OH)2·zH2O,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
(1)现采用氢气还原法,请回答如下问题:
①写出xCuCO3·yCu(OH)2·zH2O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装置用下列所有仪器连接而成,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a)→()()→()()→()()→()()→()()→(l)
③称取23.9g某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12.7g残留物,生成4.4g二氧化碳和7.2g水。
该样品的结晶水质量为g,化学式为;
(2)某同学以氮气代替氢气,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仪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请说明理由。
。
(1)
kj→gf(hi)→de(ed)→hi(gf)→bc(cb)
1.8
(2)可以根据反应
依据碱式碳酸铜、CuO、CO2和H2O质量(或其中任意三个量),即可计算出其组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综(化学)(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辽宁)化学部分
9.(2010全国新课标)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到答F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 和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4)尾气可采用 溶液吸收。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28.(15分)
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28.(14分)
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
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
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
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l0mL水、8mLl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
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
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B过滤C蒸馏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B50mLC250mLD509mL
答案:
解析:
此题为基础题,老师上课讲苯与液溴的实验时,都会讲到大部分,不知命题人出这题是为了什么?
这道实验题反成了拿高分的试题。
这里就不多说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Ⅰ卷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26.(13分)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乙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乙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乙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6)在环乙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乙烯产率是_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B.50%C.61%D.70%
【知识点】以醇的消去反应为命题素材,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化学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答案】
(1)直行冷凝管
(2)防止爆沸B
(3)
(4)检漏上口倒出
(5)干燥(或除水除醇)
(6)CD
(7)C
【解析】
(1)装置B用于冷凝,称为(直形)冷凝管;
(2)加热时加入碎瓷片(磁石)的目的是防止有机物在加热时发生暴沸。
如果在加热时发现忘记加碎瓷片,这时必须停止加热,待冷却后重新加入碎瓷片;(3)醇分子之间最容易发生脱水形成醚键,形成醚类化合物,即:
2
+H2O;(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要验漏。
实验生成的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要小,所以环己烯应从上口倒出;(5)无水氯化钙的目的:
除去水(做干燥剂)和除去环己醇(可以参考:
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6)吸滤瓶在晶体的过滤中经常使用,吸滤瓶要配合布氏漏斗(一种有多孔平板的漏斗,上面铺滤纸)使用并在支管处接真空装置,对物质进行减压过滤,此实验不需要。
直形冷凝管一般是用于蒸馏,即在用蒸馏法分离物质时使用。
而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装置,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应物的蒸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此实验不需要;(7)理论上,加入20g环己醇的物质的量
,则生成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也是0.2mol,环己烯的质量
,实际的产量是10g,所以产率为
。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新课程卷Ⅰ)
使用地区: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
26、(13分)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
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30%b.40%c.50%d.6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26.(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H2C2O4·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草酸为二元酸。
【答案】
(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和升华的乙二酸蒸气(甲酸蒸气)。
(2)①F、D、G、H、D、I;氧化铜或氧化铁,写化学式也可以。
②前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H中黑色粉末渐渐变成红色,后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或红棕色粉末渐渐变成黑色。
(3)①在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或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0.10mol﹒L-1NaOH溶液来滴定10mL0.10mol﹒L-1草酸溶液,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
或在滴有酚酞的10mL0.10mol﹒L-1草酸溶液中,滴加10mLNaOH溶液后,再滴加10mL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方案合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澄清石灰水,可知考察CO2相关知识,根据题干,草酸晶体受热脱水、升华,装置B作用是冷凝水蒸气和草酸蒸气。
(2)①考察CO2、CO混合气体相关性质,检验CO时,用CO的还原性将CuO还原,先要将CO2除去,并确保除去,再干燥。
还要注意尾气处理。
②前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H中黑色粉末渐渐变成红色,后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根据草酸能制取碳酸设计方案
②二元酸与一元碱进行滴定实验,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是二元酸的2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A;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或B;NH3·H2O
NH3↑+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②8NH3+6NO2
7N2+12H2O;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可得反应的方程式:
8NH3+6NO2
7N2+12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现象是:
Y管内看到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6NO2
7N2+12H2O;③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
当打开K2后,烧杯内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吸进入Y管内;④溶液进入Y管内的原因是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发生导致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发生倒吸现象。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基本操作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知识。
【名师点睛】制取气体的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由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气体可以用略向下倾斜试管进行;固体混合或固体与液体混合不加热制取气体可以在锥形瓶中进行,也可以在烧瓶中进行。
液体用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中加入;若是液体与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气体,要早烧瓶中进行,同时为了受热均匀,应该垫上石棉网,判断装置连接顺序时,一般是按照:
制取气体、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要根据除杂原则,采用适当的试剂除杂、干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气体的收集和尾气处理。
对于极容易溶于水或某溶液的气体,尾气处理要注意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会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反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