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063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doc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公共政策学

课程英文名称:

PublicPolicy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

40理论课学时:

40实验学时:

0学分:

2.5

适用专业与年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

开课系室:

人文社会科学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 

第二章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 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第二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第三节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第四节 公共政策工具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 

第五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一节 公共决策体制 

 第二节 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第六章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第七章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第八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第九章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第十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

(一)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

(二) 

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

六、课外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

七、学时分配建议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作业题量

备注

第一章 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4

第二章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2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2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3

第五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4

第六章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4

第七章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3

第八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2

第九章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4

第十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4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

(一) 

2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

(二)

2

八、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学习方式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辅导和答疑等。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考试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九、建议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参考书:

《公共政策分析》张国庆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刘伯龙、竺乾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美]威廉·N·邓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一讲绪论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2.公共政策学的地位

3.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

4.公共政策学的教法、学法与考核

5.公共政策学参考资料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1.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地位和主要内容

2.难点:

公共政策学的学习方法

3.建议:

结合实际学习本章

三、思考题

1.如何认识公共政策学的地位;

2.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是什么;

3.如何学习公共政策学;

四、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

1.课时安排:

4学时。

2.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现实重要性、理解公共政策学的本质;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

一、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一)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公共政策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研究政府对策的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公共问题并寻求最优政治对策的科学。

公共政策学目前有多种名称,如:

政策科学、政策学、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分析等,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公共政策分析。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维尔(HaroldD.Lasswell)于1943年在一个备忘录中首先提出的,而正式提出则是在1950年于卡普兰(A.Kaplan)合著的《权力和社会:

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中。

“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CharlesE.Lindblom)首先使用,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

关于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国内外有多种表述:

1.政策科学是“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拉斯韦尔)

2.“政策研究可以总的定义为:

为解决各种具体社会问题而以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及效果的研究。

”(那格尔StuartS.Nagel)

3.“政策分析是一种应用性的社会学学科,它使用各种研究和论证方法,产生并转变相关信息,以便政治组织解决政策问题。

”(邓恩WilliamN.Dunn)

4.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陈振明)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现象及其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毛泽东同志就曾从哲学的角度说:

“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毛选第一卷第309页)

公共政策学以政府的对策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

政策的本质与功能、政策的类型与系统、政策分析的方法与技术,政策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重大政策、基本政策的研究)。

其特有的矛盾是公共问题与政治对策这一对主要矛盾。

由于这一对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在对策方面,所以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焦点又集中在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上(也就是政治对策上)。

(三)公共政策学的特点

1.多学科性:

超越了狭隘的政治制度和结构研究,包容了社会学、经济学、法

律和政治等学科的成果。

2.解决问题倾向:

面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学术辩论。

3.明显的规范性:

不戴“科学客观性”的面具,但承认在研究政府活动中不可

能把目的与手段分开,或者说把价值与方法分开。

二、公共政策学的地位

(一)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地位

公共政策学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科中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在当代社会科学中居引人注目的重要地位。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学科性质上属于政治学范围,但与其他众多学科具有交叉关系。

(1)学科属性

公共政策学从大学科分类看属于社会科学范围,从具体学科分类看是属于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范围。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的政治科学,目前学科定位是属于公共管理学。

人类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哲行管政法经社

学政理治学济会

学学学学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政策学

政策科学

政策史政策学原理比较政策学

(思想、学说、实践)(政策科学、政策科学导论、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过程(学)决策科学政策执行学政策评估学 社会政策学

政策制定(学)行政决策学公共行政学政策伦理学 经济政策学

政策规划学战略决策学 国防政策学

政策预测学决策思维学 外交政策学

(2)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

是一门综合了政治学、哲学、社会学、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与知识的应用性社会科学。

它与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①政策科学与政治学: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用与基础的关系。

②政策科学与哲学:

方法论上的应用与指导关系。

③政策科学与其他学科:

交叉关系

政策科学与社会学、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均属交叉关系。

(3)学科目的

建立和发展政策科学的目的可以是多元的,但根本目的(或最终目的)应该是一元的。

从政策科学的理论发展趋势和实践前进方向来看,政策科学的学科目的应该是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与质量。

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在要求看,我国政策科学的学科目的,应该是通过加快推进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以最终达到“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二)公共政策学的现实地位

政策科学的学科地位主要是由政策的实践地位决定的。

政策问题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关心的焦点,政策在治理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政策科学在现代社会发展成为一门极具吸引力的重要热门学问。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安邦经验,对“政策事关国之安危兴衰”有深刻认识。

早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荀子就有“治国有道,得道大安”的思想。

荀子说“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荀子·王霸》)三国的曹操曾在为言策谋士荀彧(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