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9662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docx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的启示完整版资料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管理的启示

导读

“墨菲定律”(Murphy's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

  

  “墨菲定律”:

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

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

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1、墨菲定律释义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

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

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

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换种说法:

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

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普将其称为“墨菲法则”,并以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

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

墨菲法则在技术界不胫而走,因为它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

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

它的极端表述是: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2、墨菲定律释义

西方的“墨菲定律”(Murphy'sLaw)是这样说的:

Anythingthatcangowrongwillgo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Iftherearetwoormorewaystodosomething,andoneofthosewayscanresultinacatastrophe,thensomeonewilldo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

人类取得了对自然、对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我们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飞向太空……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这一切似乎昭示着:

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3、墨菲定律案例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

如此复杂的系统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

一次事故之后,人们总是要积极寻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够理解的,否则,或者从此放弃航天事业,或者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接受的结果。

  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话说的“上的山多终遇虎”。

还有“祸不单行”。

如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一个千万大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

所以关键是要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概率。

4 从墨菲定律看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

 一、正确认识墨菲定律

  对待这个定律,安全管理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消极的态度,认为既然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事故迟早会发生,那么,管理者就难有作为;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认为差错虽不可避免,事故迟早要发生的,那么安全管理者就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要时刻提高警觉,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后者。

根据墨菲定律可得到如下两点启示:

 认识之一:

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

  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

与事实相反,正是由于这种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

譬如,中国运载火箭每个零件的可靠度均在0.9999以上,即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均在万分之一以下,可是在1996、1997两年中却频繁地出现发射失败,虽然原因是复杂的,但这不能不说明小概率事件也会常发生的客观事实。

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

“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

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

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认识之二:

墨菲定律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长鸣警钟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这些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就是人们所称的小概率事件。

由于这些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

墨菲定律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

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手段和措施,消除人们不希望有的和意外的事件。

  二、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是指在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

由墨菲定律揭示的两点启示可以看出,它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安全管理中,警示职能将发挥如下作用:

  1)警示职能是安全管理中预防控制职能得以发挥的先决条件

  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职能。

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人们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发生。

这说明安全管理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墨菲定律指出:

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那么危险迟早会变成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

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并如何去控制。

  2)发挥警示职能,有利于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的警示职能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这正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3)发挥警示职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人们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于适应当前情况。

为此,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去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发挥警示职能,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

因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

根据心理学原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通常有两条:

①激励:

即调动积极性的正诱因,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等正面刺激;

②形成压力:

即调动积极性的负诱因,如惩罚、警告等负面刺激。

对于安全问题,负面刺激比正面刺激更重要,这是因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果安全,则被认为是正常的;若不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会更加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不安全比安全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墨菲定律正是从此意义上揭示了在安全问题上要时刻提高警惕,人人都必须关注安全问题的科学道理。

这对于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

“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26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

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

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

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

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

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

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抓、咬、按、钻。

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

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记。

直到多次尝试以后,猫一进笼,就会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去触按钮,抓绳,拉环并顺利逃出笼外。

桑代克根据他的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可以不必假定动物也有推理与思维。

因此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人类所有的行为、思想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二)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在观察动物学习时发现,只要把猫放进迷笼,它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并经过多次的尝试,最终学会打开迷笼。

他记录了动物解决迷笼问题的行为表现,并把它的反应时间绘成曲线,制成了学习曲线图。

从学习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动物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最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出形成了联结。

也就是说,动物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和减少错误,并最终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叫做尝试错误,简称试误说。

他还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实现的。

(三)学习定律。

桑代克发现,在用不同动物进行的多次实验中,结果相当一致。

于是,他总结并提出了两条基本学习定律(练习律和效果球)和五条辅助定律。

1、练习律和效果律桑代克在《动物的智慧》这本书中对这两条定律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动物对某一情境刺激作出反应形成的联结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在这一情境中形成有效联结的次数成正比,并与这些联结的平均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练习律练习律。

练习律效果律则是指,对同一情境所做的几种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那些能效果律使动物满意的反应将会更加牢固地联结于这一情激。

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也更容易再次出现。

相反,那些使动物不适应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会削弱同这一情境的联系,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则改少出现。

也就是说,满足或不适应的程度越甚,联结的增强或价弱也越甚,这就是效果律。

在30年代以后,桑代克对他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正。

主要改变是:

第一,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没有指导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

所以,修改后的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

第二,由于赏和罚的效果并不相等。

赏比罚更有力,所以后来就不强调烦恼情况所导致的效果。

这是对效果律的修改。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进作用,确立了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他开创了对学习问题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先河,其理论以动物实验为依据,初步建立了教育心理学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另外,他的学习理论也反映了动物在本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经验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抓住了学习过程中刺激和反应这两个基本变量间的关系。

这种理论能够用于解释许多简单的学习和新为训练问题,对于小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也没有充分注意认识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活动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时,活动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就显得过分简单、机械。

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

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与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从而建立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

桑代克认为,在尝试-错误学习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保留下来,否者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被放弃。

总之,正强化会促进行为,而负强化或惩罚会削弱行为,桑代克称之为“效果律”,桑代克认为,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即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即使用律失用律)。

换言之,所谓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学说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基础上的。

(迷箱)白鼠按压杠杆取食实验。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

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

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

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强化的程式:

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

分连续式和间隔式。

教学中注意:

(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行,应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不必事事都表扬(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都属于负强化。

  4、消退:

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5、惩罚:

可以降低发生的概率,但是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三)新行为的塑造:

当我们期望学习者习得的行为不是单一的反应,而是多个反应组合而成的复杂行为时,我们不能等到学习者完全表现出了这一行为之后再给予强化,而需要把目标行为分解,分成一个个的逐渐趋向目标的小步子,在学习者每表现出一种趋近目标行为的小反应之后就给予强化,逐步提高要求,直到把多个反应连贯成一种复杂的行为,这种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的方法就是塑造。

行为塑造有两种具体技术:

1、链式塑造:

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

步骤

(1)终点行为

(2)起点行为(3)步调划分(4)即时反馈。

2、逆向链式塑造:

就是“倒序”地习得复杂的行为。

(四)程序教学:

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

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

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

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

1、循序渐进;2、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3、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4、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惯。

程序学习并非尽善尽美。

由于它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个体化学习方式,因此,人们对它的非议主要有三个方面:

1、使学生学习比较刻板的知识,难于培养学生的智力;2、缺少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社会化;3、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除在教育上的应用外,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在动物行为训练、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心理治疗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批评与表扬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应注意哪些?

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为这种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

然而,不正确地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表扬能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表扬多于批评。

不过,如果用之不当,过分或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的骄傲、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并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

批评当然不如表扬容易受学生的欢迎,不过,适当的批评,尤其是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也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

当然,过分或过多的批评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的后果。

根据优秀教师的经验,把奖惩结合起来运用,则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

如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要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让较好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有助于让自己得到进步。

而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

虽然这种进步在一般学生中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后进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对自己有信心。

(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

有些后进学生,由于过去长时间受到“冷落”,已经对奖惩产生了淡漠的态度。

因此,表扬与批评,都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时,除了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公正的评价外,还需要“动之以情”,或从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入手,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只有尊重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只有尊重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重视,不然,就会产生意义障碍,使表扬与批评无法达到其应有的作用。

(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无论对哪一类学生,如果评价不公正,不实事求是,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态度的不公正,往往是引起学生发生意义障碍的重要原因。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常见题型精选

题型一:

配子类型及概率

一.

配子种类Aa产生A与a共2种配子

例如:

AaBb产生多少种配子?

分析

Bb产生B与b共2种配子,

故AaBb产生4种配子

练习1AABbCc产生种配子,分别是;

二.配子概率

例如:

AaBbCC产生ABC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ABC=1/2A×1/2B×C=1/4

练习2:

AaBbCCDd产生abCd配子的概率是,

三.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

例如:

YyRr与yyrr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1.先求YyRr与yyrr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YyRr产生4种配子;yyrr产生1种配子

2.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YyRr与yyrr配子间有4×1=4种结合方式。

练习3.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种。

题型二:

根据亲代基因型推知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以及概率

例如:

豌豆亲本为黄色圆粒AaBb与绿色圆粒aaBb的个体交配,其子代表现型有几种及哪些?

基因型有几种及哪些?

以及它们的概率?

分析: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然后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来结合如下:

颜色:

Aa×aa1/2Aa︰1/2aa2种基因型

黄色绿色2种表现型

性状:

Bb×Bb1/4BB︰2/4Bb︰1/4bb3种基因型

圆粒皱粒2种表现型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2×3=6种

=(1/2Aa︰1/2aa)(1/4BB︰2/4Bb︰1/4bb)

=1/8AaBB:

1/4AaBb:

1/8Aabb:

1/8aaBB:

1/4aaBb:

1/8aabb

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

2×2=4种

=(1/2黄:

1/2绿)(3/4圆:

1/4皱)

即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1/2×3/4)︰(1/2×1/4)︰(1/2×3/4)︰(1/2×1/4)=3︰1︰3︰1

练习41)亲本AaBbCc×AaBBCc交配,其子代基因型有种,子代AaBBCc出现的概率是。

2)亲本AaBBCc×AabbCc交配,其后代表现型有种,子代中表现型Abbcc出现的概率。

子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子代中纯合子占。

 

题型三:

根据子代的分离比推知亲代的基因型

练习5某种动物直毛(A)对卷毛(a)为显性,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

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

分析: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然后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来结合如下:

子代中直毛︰卷毛=(3+1)︰(3+1)=1︰1可推出亲本组合:

Aa×aa

子代中黑色︰白色=(3+3)︰(1+1)=3︰1可推出亲本组合:

Bb×Bb

根据亲本表现型把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结论结合起来,即得答案

题型四:

根据子代表现型推知亲代的基因型

练习6在一个家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A控制),母亲表现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b控制),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知:

父亲的基因型,母亲的基因型。

同学们你们看完四种题型后,你能计算出以下问题吗?

1)只患多指的概率

2)只患先天聋哑的概率

3)患一种病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