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9430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docx

软件本地化报价标准框架

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规范

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预发布版)

2013年8月26日

前言

中国翻译协会是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相关咨询业务在内的语言服务行业的全国性组织。

制定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规范,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是中国翻译协会的工作内容之一。

《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分为规范框架和规范内容两个部分,规范框架是对该规范适用范围和结构的介绍。

规范内容是该规范的主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软件界面本地化

——文档本地化

——单价与翻译记忆库匹配率的关系

——本地化服务报价模型

本规范由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编写,由中国翻译协会发布。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林怀谦、蔺熠、黄翔、崔启亮、陈圣权、陶慧、黄长奇、杨颖波、魏泽斌。

本规范计划于2013年10月31日首次发布。

说明:

如果您对本规范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写邮件到gavin@taclsc.org,或者新浪微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TACLSC

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框架

1.适用范围:

本规范定义本地化服务报价相关的任务与报价方式,以软件用户界面和文档本地化报价为处理对象,分为“软件用户界面本地化服务报价项定义”,“文档本地化服务报价项定义”,“单价与翻译记忆库匹配率的关系”和“本地化服务报价模型”四个部分。

本规范适用于产品的本地化服务报价。

2.软件界面本地化

1)文件翻译前/后处理

2)翻译

3)调整对话框

4)本地化软件编译

5)界面测试

6)语言质量测试

7)本地化功能测试

8)缺陷修复、确认测试及回归验证

9)术语及翻译记忆库维护

10)项目管理

11)报价模型

3.文档本地化(手册、联机帮助、Web内容以及电子课件)

1)文件翻译前/后处理

2)翻译及可读性检查

3)软件界面拍图及图形编辑

4)桌面排版

5)联机帮助编译及格式检查

6)内容发布及格式检查

7)软件界面一致性检查

8)交叉引用一致性检查

9)缺陷修复、确认测试及回归验证

10)术语及翻译记忆库维护

11)项目管理

12)添加字幕

13)语音本地化

14)多媒体本地化工程

15)报价模型

4.单价与翻译记忆库匹配率的关系

针对常见的翻译记忆软件,使用翻译记忆库对源语言文件进行内容分析,得到相应的折算报价比率。

以上每项均从“定义、所包含的具体任务、定价机制(按字数、小时、百分比(%)等)”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软件用户界面本地化服务报价项定义

任务

任务定义

任务描述

定价机制

文件翻译前/后处理

andpost-process

文件翻译前后处理属于本地化工程的一部分,在翻译前后,由本地化工程师对文件进行必要工程处理的过程。

经处理后的文件既可使用适当的本地化工具进行翻译,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的高效性与经济性,同时又能保证与源语言文件相同的结构与格式,以便其能够进行正确地编译及运行。

前处理:

-分析资源包,挑选出需要翻译的文件。

-选择适当的本地化工程/翻译工具。

-针对选定的工具,定义配置文件,确保需要翻译的字符串可以在工具中翻译,并将不需要翻译的内容保护起来,以不被修改。

-对文件格式进行必要的转换,创建翻译包;

-确定工作范围以及工作项,并根据情况基于上一版本文件或翻译记忆库分析文件,统计工作量。

后处理:

-将已翻译好的文件转换回原始格式。

-根据项目要求,进行编码设置或转换。

-检查文件名及文件夹结构,确保与源语言文件一致;或根据特定要求进行必要的更改。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翻译

Translation

使用适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将软件界面字符串由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并使翻译后的字符串符合目标语言的要求与风格的过程。

该任务一般由本地化公司内部或外部译员执行。

包含以下五项活动:

-翻译:

使用适当的工具翻译用户界面字符串,且本过程中必须遵循客户要求及行业术语,符合目标语言的格式、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要求。

-校对:

对已完成翻译的文件进行检查并更正发现的问题。

-可读性检查:

对已完成翻译与校对的文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静态字符串文本的流畅性,验证术语遵从性与一致性,核对热键的正确性等。

-内部质量保证检查:

在翻译/校对过程中或提交文件给客户之前,由质检人员按一定比例抽检。

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更正发现的问题或者返工。

-根据客户方反馈修改:

客户方检查语言质量并给出反馈意见后,翻译人员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文件。

按加权字数计费。

关于模糊匹配的换算关系,请参阅“单价与翻译记忆库匹配率的关系”。

用户界面布局调整

UILayoutResizing

对资源文件中的静态对话框进行格式检查和调整,使其控件的大小、位置、样式等适合翻译后的文字,以确保文字显示完整美观的过程。

-根据资源文件的类型选择适用的工具或软件。

-对所有对话框应用目标语言所要求的字体。

-打开每个静态对话框,检查其中的所有控件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控件未对齐、控件或文字重叠、文字被截断或显示不完整、文字换行不正确或其他任何版式问题。

-发现任何问题时,通过拖动控件、调整控件大小、修改坐标值、缩短翻译等方式进行修复。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本地化软件编译

LocalizedSoftwareBuilding

以源语言软件程序为基础设置编译环境,使用翻译后的资源文件创建目标语言软件安装包的过程。

本地化软件编译的具体实现与源程序的开发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由客户提供详细的编译指导文档。

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设置编译环境:

包括安装编译所需要的各种应用程序,设置操作系统环境变量,复制编译源语言软件时使用的文件结构,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如文件路径、语言代码、脚本代码或批处理文件等)。

-置入目标语言的资源文件后执行编译。

如果编译不能成功完成,则需要检查编译环境以及翻译后的文件;待问题修复好重新运行编译。

-检查编译的软件。

如果发现了问题(例如由于资源文件编码不对导致的乱码),需要修复问题后重新执行编译。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界面测试

CosmeticTesting

对本地化产品执行的界面外观检验的过程,主要检查界面上的文字和控件布局是否美观,并且是否呈现了所有预期内容。

软件界面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窗口、对话框、菜单、工具栏、状态栏、屏幕提示文字等。

由于本地化后的文字与原始开发语言的文字相比在大小和长度上都有所变化,为了确保本地化后软件界面的准确性与美观,测试人员需要检查:

-各种元素上的文字是否显示完整,包括标点符号、热键等。

-各种控件的排列是否整齐,大小是否一致。

-各种控件的显示是否方便用户操作。

-与源语言界面相比,是否有缺少的控件或内容。

-是否所有可本地化的文字都已本地化。

执行可视化测试,既可以按照测试用例逐个界面进行测试,也可以直接检查截屏的界面图片。

发现问题时,需要在相应界面图片上做出说明并将问题记录在缺陷报告或缺陷管理数据库中;同时需要提供重现操作步骤,以方便在修复问题后进行验证。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语言质量测试

LinguisticTesting

对本地化产品执行的确保语言准确性的测试过程。

该过程通常由熟悉软件产品的语言专家执行,检查本地化软件中文字的语言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主要工作是检查本地化软件界面内容的语言质量,包括准确性、专业性、完整性、一致性、可读性:

-界面文字是否准确描述了相关的操作。

-术语是否符合专业/行业的习惯用法或客户要求。

-文字表达是否符合本地化语言的表达习惯。

-字符串语义是否完整,是否有语义被截断或衔接不上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翻译时未能正确处理组合字符串或由于变量指代不明导致翻译不正确所致)。

-术语或表达是否一致。

-提示信息或错误消息中对界面的引用与实际界面是否一致。

-是否有漏翻译的内容。

-是否有过度翻译的内容,例如不该翻译的产品名。

执行语言质量测试,既可以按照测试用例逐个界面进行测试,也可以直接检查截屏的界面图片。

如果在本地化软件环境中按照测试用例执行,还需要搭建测试环境。

而且,为了保证语言测试的质量,测试人员在测试之前必须阅读和熟悉相关的软件术语表,了解软件翻译的规范与要求。

发现问题时,需要将问题记录在缺陷报告或缺陷管理数据库中,同时提供以下信息:

-当前翻译(方便修复问题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

-建议的翻译。

-重现问题的详细操作步骤(方便修复问题后在新版本中进行验证)。

-界面图片。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本地化功能测试

LocalizationFunctionalTesting

对本地化产品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本地化后的产品符合当地标准或惯例,并保证各项原有功能无损坏或缺失。

在执行本地化功能测试之前,需要针对源语言软件创建测试用例。

在测试用例中,列出了需要的测试环境,需要执行的测试步骤以及每一步操作后应该显示的界面或实现的功能。

首先,测试人员需要根据测试要求准备本地化测试环境。

对于本地化测试来说,需要同时准备本地化测试语言环境与源语言测试环境。

然后,测试人员在本地化软件环境中按照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检查在执行相应操作后是否能显示如源语言软件中相同的界面,或实现如源语言软件中一样的功能。

测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本地化软件是否能够正常安装与卸载。

-所有菜单或按钮功能是否正常。

-所有热键/快捷键功能是否正常。

-排序结果是否符合本地化语言的习惯。

-是否支持本地化语言的数据格式(日期、时间、姓名、度量衡、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纸张格式等)。

-是否支持本地化语言文字的输入、编辑、显示和保存。

-是否支持对本地化语言文字的搜索。

发现本地化功能错误后,需要在源语言软件上进行相同的测试,以确定是本地化功能错误还是源软件的设计错误。

如果同时进行多种本地化语言的测试,在一种语言上的功能错误还需要在其他语言版本上进行相同的测试,以确定该错误是单一语言特有还是多种本地化版本共有的错误。

发现问题时,需要将问题记录在缺陷报告或缺陷管理数据库中,同时提供以下信息:

-测试时所用的环境(包括操作系统版本、相关的软件版本等)。

-重现问题的详细操作步骤。

-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

-相关附件(软件界面截屏、相关的日志文件或其他需要使用的文件)。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缺陷修复、确认测试及回归验证

BugFixingandRegressionTesting

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方法,对所报告的各种缺陷进行修复,然后在新编译的软件中验证缺陷是否已被正确修复以及是否引入新缺陷的过程。

对于界面外观测试、语言质量测试和本地化功能测试过程中报告的缺陷,需要进行调查和修复。

对于界面外观和语言质量相关的缺陷,一般由本地化团队直接在本地化的资源文件中进行修复;如果找不到相应的界面或文字,则需要将报告指回给客户方的测试组长或开发团队。

对于功能相关的缺陷,一般由客户方测试组长或开发团队处理;如果调查后发现是由于本地化翻译或工程所导致的问题,缺陷将会指回给本地化团队。

本地化团队在软件资源文件中修复缺陷后,需要更新缺陷记录并提供以下信息:

-受影响的文件(及字符串的资源标识)。

-交付修复后文件的日期(以便确定哪个版本的软件将包含修复的内容)。

如果未能修复缺陷,也需要更新缺陷记录并提供相应说明。

在软件资源文件中修复缺陷后,需要重新执行编译并生成新的本地化软件版本。

然后测试人员执行确认测试和回归测试,即在新版本中,按照缺陷报告中提供的重现操作步骤去验证缺陷是否已被正确修复以及是否引入新缺陷。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术语表及翻译记忆库维护

GlossaryandTMMaintain

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对术语表和翻译记忆库进行的一系列维护和更新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项目初期创建术语表及翻译记忆库;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随着项目信息的更新来相应更新术语表及翻译记库;

在项目结束时整理并归档术语表及翻译记忆库。

术语表的创建与维护:

-如果客户没有提供术语表,需要基于软件资源文件或文档,筛选关键术语,生成源语言术语列表。

该列表中通常包含源语言术语、术语定义或相关上下文、词性、来源等信息。

-根据术语列表中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参考文档,将术语由源语言翻译为目标语言。

-提交客户审核后,根据客户反馈修改并形成最终的术语列表。

-翻译过程中持续识别新的术语,并定期重复以上步骤(添加术语->翻译->提交客户审核->确定最终翻译),并将新确定的术语添加到术语列表中。

-根据客户在校对文档或执行测试过程中对术语提出的反馈更新术语列表。

-项目结束时,整理术语表并随项目文件归档。

及时、准确地维护术语表可以确保这些术语在所有内容中保持一致。

翻译记忆库的创建与维护:

-根据客户要求使用旧版本的翻译记忆库或创建全新的翻译记忆库。

-项目执行过程中,定期通过清理最新双语文件的操作更新翻译记忆库。

-根据客户反馈,修改双语文件并更新到翻译记忆库中。

-如果不能通过双语文件进行更新,也可以直接修改翻译记忆库。

-如果需要全局修改某个术语或句式,可以将翻译记忆库的内容导出为文本文件;在外部修改完成后再重新导回翻译记忆库。

-项目结束时,确保客户反馈或缺陷报告中的所有语言相关的修改都已反映在翻译记忆库中,然后随项目归档翻译记忆库。

词汇表与翻译记忆库的有效维护可以确保这些信息在将来更新项目中的成功复用。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搭建测试环境

TestingEnvironmentSetup

根据客户方对测试环境的要求,安装并配置硬件、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环境,确保软件测试环境与客户要求完全一致。

搭建测试环境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该环境的适合与否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测试环境搭建主要包括下面几个要素:

1)确定测试环境的组成:

-所需计算机数量、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

-部署被测应用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及其他相关组件。

-用来保存测试工作中生成的各种文档和数据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

2)管理测试环境

-设置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角色。

-记录测试环境管理所需的各种文档。

3)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的管理

-为每个访问测试环境的相关人员设置单独的用户名和密码。

4)测试环境的备份和恢复

-测试环境必须是可恢复的,应当在测试环境发生重大变动时进行完整的备份。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编写测试用例

TestCaseCreation

测试用例是一种描述具体测试步骤的文档,其中将描述测试的输入参数、条件及配置、操作步骤、预期的输出结果等,使测试人员判断被测软件的工作是否正常。

设计、编写和执行测试用例是测试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测试用例例通常由测试用例管理系统或工具进行管理。

编写测试用例通常应遵循下列原则:

1)最大程度地覆盖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风险。

测试工程师应在测试计划编写完成之后,在开发阶段编写测试用例,参考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功能点和风险对每个功能点和风险进行操作上的细化,尽可能趋向最大需求和风险覆盖率。

2)测试用例对测试功能点、测试条件、测试步骤、输入值和预期结果应有准确定义。

3)测试用例的设计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测试用例。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除满足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外,还应考虑各种异常情况、边界情况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

4)测试用例的管理。

使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对测试用例进行管理。

通常一个好的测试案例应具备以下特性:

-具有高的发现错误的概率

-没有冗余测试和冗余的步骤

-测试是“最佳类别”

-既不太简单也不太复杂

-案例可重用和易于跟踪

-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功能需求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项目管理

ProjectManagement

运用本地化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管理,对项目预算和进度进行跟踪、对质量进行监控、对风险进行预防,以确保成功实施项目并提交客户指明的项目产出物。

项目管理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来说,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项目管理分别包含以下任务:

启动和计划阶段:

-分析项目范围和工作量,创建报价,制定预算。

-定义项目流程,制定项目计划,识别风险。

-组建项目队伍并准备其他资源。

-召开项目启动会议。

-创建和维护项目连续性计划,定义备份策略。

项目执行和监控阶段:

-快速响应客户请求或疑问,管理工作范围。

-管理项目相关的所有文件与信息并进行版本跟踪。

-有效监控项目流程,确保各个环节得到正确实施。

-有效监控产出物质量,确保达到客户方要求。

-有效监控项目进度,按计划及时提交项目产出物给客户。

-定期向客户报告项目进度;如有必要,提交项目状态报告。

-召开项目组内定期会议,确保所有人员清楚项目最新状态。

-对于客户方反馈,跟踪其修复结果。

-对于多语言项目,确保在一个语言中发现的问题也能在其他语言中得到及时修复。

-及时更新报价并提交客户确认。

-及时就可能影响项目成本的问题与客户沟通。

-识别、报告并监控可能影响项目质量、进度与成本的潜在风险。

-报告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如有必要,提供改进措施。

项目结束阶段:

-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并召开总结会议。

-归档项目文件及信息。

-联系项目管理办公室,安排客户满意度调查。

-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如有必要,撰写改进报告。

按其他所有任务总成本的一定百分比计费。

文档本地化服务报价项定义

任务

任务定义

任务描述

定价机制

文件翻译前/后处理

andpost-process

文件前后处理属于本地化工程的一部分,是在翻译前后,由本地化工程师对文件进行必要工程处理的过程。

经处理后的文件既可使用适当的本地化工具进行翻译,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的高效性与经济性,同时又能保证维持与源语言文件相同的结构与格式,以便其能够进行正确地编译及运行。

前处理:

-分析资源包,挑选出需要翻译的文件。

-选择适当的本地化工程/翻译工具。

-针对选定的工具,定义配置文件,确保需要翻译的文本可以在工具中翻译,并将不需要翻译的内容保护起来,避免被修改。

-对文件格式进行必要的转换,创建翻译包。

-确定工作范围以及工作项,并根据情况基于上一版本文件或翻译记忆库分析文件,统计工作量。

后处理:

-将已翻译好的文件转换回原始格式。

-根据项目要求,进行编码设置或转换。

-检查文件名及文件夹结构,确保与源语言文件一致;或根据特定要求进行必要的更改。

按所花费的小时数计费。

翻译

Translation

使用适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将用户手册、联机帮助等文档的内容由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并使翻译后的内容符合目标语言的要求与风格的过程。

包含以下五项活动:

-翻译:

使用适当的工具翻译,且本过程中必须遵循客户要求及行业术语,符合目标语言的格式、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要求。

-校对:

对已完成翻译的文件进行检查并更正发现的问题。

-可读性检查:

对已完成翻译与校对的文件进行检查,确保语言流畅、意思表达明确无歧义,以及术语使用准确一致等。

-内部质量保证检查:

在翻译\校对过程中或提交文件给客户之前,由质检人员按一定比例抽检。

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更正发现的问题或者返工。

-根据客户方反馈修改:

客户方检查语言质量并给出反馈意见后,翻译人员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文件。

按加权字数计费。

关于模糊匹配的换算关系,请参阅“单价与翻译记忆库匹配率的关系”。

软件用户界面截屏

SoftwareScreenshot

在本地化后的产品环境中抓取屏幕截图,以得到本地化语言图片的过程。

截屏:

为了更直观的进行产品使用说明,用户手册和联机帮助等文档中通常会引用产品中的许多用户界面。

为了本地化这些图片,需要在设置好的本地化产品环境中,根据文档中描述的操作,找到与源语言图片相对应的目标语言的界面,抓取并保存为目标语言的图片。

具体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安装本地化产品环境。

-准备截屏环境(包括颜色、分辨率等设置)。

-根据产品帮助、用户手册中的描述,抓取文档中引用的本地化语言的用户界面图片。

-将图片保存为指定的格式并遵照命名约定进行命名(一般保留与英文相同的格式和名称)。

-检查图片尺寸,并确保其内容与英文图片一致。

如果存在不一致,请报告问题。

1)准备截屏环境按工程小时数计费

2)截屏按图片张数计费

3)提取可编辑图形上的文字按工程小时数计费

4)翻译提取出的文字按翻译字数计费

5)编辑图片按图片张数计费。

根据图片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图片和复杂图片。

简单图片一般指文字不超过20字且版式比较简单的图片。

复杂图片指超过20字或版式比较复杂的图片(例如包含了非单色的背景)。

图形编辑

GraphicManipulation

对本地化后的屏幕截图或源语言屏幕截图、流程图等进行文字编辑和格式调整的过程。

编辑图形:

对于有些难以在产品环境中调出的界面,或者某些非用户界面图形(如流程图),统称为可编辑的图形。

可编辑的图形需要在图片处理工具中直接编辑来进行本地化。

编辑图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操作:

-从源语言图片上提取需要翻译的文字。

-将提取的文字翻译为目标语言。

-在图片编辑工具中,用翻译好的文字替换图片上源语言的文字。

-设置图片上文字的格式及版式。

-保存为目标语言的图片。

-检查目标语言的图片,并修复发现的问题。

桌面排版

DTP

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文档、图形和图像进行格式和样式排版并输出的过程。

对于本地化行业,桌面排版通常是基于源语言的文档、图形或图像,使用适当的排版或图形处理软件,针对翻译后的各种语言的文字,按照各自语言的版式规范和排版要求进行排版,最终形成各种本地化语言版本的文档、图形或图像。

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设置文字格式(包括字体、字号、样式、间距等)。

-设置页面格式(页面尺寸、段落、表格/列表、页眉/页脚、页号、裁切线等)。

-编辑交叉引用。

-插入本地化的图片或添加图片链接。

-编辑目录与索引。

-最终版式检查。

-输出PDF或客户要求的格式。

-根据客户反馈修改版式问题。

1)按页数计费,计费单价取决于所使用的工具。

2)按小时数计费,适用于工程相关的任务报价。

联机帮助编译及检查

On-lineHelpCompilingandChecking

基于源语言的联机帮助文档编译环境,使用翻译后的文件创建目标语言的联机帮助文档,并检查其页面版式以确保符合目标语言要求的过程。

联机帮助编译的具体实现与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