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992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docx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2

 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

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

 

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中南通道ZNJL-16标监理项目部

目录

1总则1

2路基填料要求3

3填料的取用及加工生产规定7

4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控制要求9

5支挡结构19

6边坡防护与排水20

7沉降变形观测22

为确保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结合了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技术特点和铁道部正在研编的《重载铁路设计规范》及借鉴我国铁路客运专线部分路基施工经验,公司编制了路基施工强制性规定。

除满足国家、部有关规范、标准外,请各参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1总则

1.0.1为规范铁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和施工作业行为,确保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重载铁路路基施工安全质量得到有效管控,预防事故发生而制定本规定。

1.0.2将重载铁路路基工程作为土工结构物,应从地基加固处理、填料选择、填料加工生产、填筑工艺及边坡防护与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工艺试验研究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确保重载路基的长期稳定性。

1.0.3路基工程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同时做好与桥、隧等工程的紧密衔接,同时做好防排水及绿化工程,形成系统设计。

1.0.4路基施工组织设计要全面安排,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周密计划,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合理组织施工。

试验先行,样板引路,指导大面积施工。

1.0.5路基上的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预埋管线、综合接地等宜与路基同步施工。

1.0.6对于软土地基、黄土地基、高填方及深路堑等施工质量和安全难于控制的工点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定经审核、审批后实施。

1.0.7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进行沉降观测及工后沉降评估工作,达到设计要求时方能进入下步工作。

2路基填料要求

2.0.1基床以下路基填料:

1基床以下部位路堤应选用A、B、C组填料和改良土填料。

2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要认真进行取样试验确定C组填料的种类,应符合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土,液限小于40%,塑性指数小于15。

特别是对于C组黄土填料,不得具有高湿陷性,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强填筑压实控制。

3当选用C组中的细粒土、粉砂和软岩石时,应按设计采取隔水或加强边坡防护措施,在施工中要及时做好边坡临时集中排水及坡脚临时排水沟。

4当选用块石类土时,应采取级配较好的硬质岩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块石类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cm,以减少大颗粒间的空隙。

5路堤浸水部分应采取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料,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0%。

2.0.2基床底层填料:

1基床底层应选择A、B组填料和改良土填料。

当采取C组细粒土进行改良时,应进行认真试验,根据细粒土种类和天然含水量确定采取掺加石灰或水泥适合的改良方法。

2对于A、B组填料的碎石类土,粗颗粒应为硬质岩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级配合理,细粒含量(d≤0.075mm)宜小于20%;对于块石类填料,应级配合理,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3对于砂类土填料不得采用细砂,对于砾砂、粗砂、中砂应含有一定量的细粒土,且不得含有膨胀性物质。

2.0.3基床表层填料

1基床表层按设计要求选用A组填料。

2A组填料应采用碎石类土(角砾或园砾),大于2mm以上的颗粒应坚硬,不得采用风化软质岩类;级配应良好(不均匀系数Cu≥5,且曲率系数Cc=1~3);细粒含量(小于0.075mm颗粒)宜在2~15%,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50%,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30%;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cm。

2.0.4过渡段填料

1对于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I级铁路,路堤与桥涵、路堤与硬质岩过渡段填料应根据设计选用A组填料。

2A组填料应采用碎石类土(角砾和圆砾)和砂类土的砾砂,不得采用风化软质岩类;级配应良好(不均匀系数Cu≥5,且曲率系数Cc=1~3),细粒含量(小于0.075mm)不大于20%,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45%,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cm。

2.0.5路基压实标准

1中南铁路通道按时速160km的I级铁路设计原则,路基压实标准按表-1执行。

2对于路堤边坡高度大于15m的路基压实标准,基床以下路堤填料设计已提高标准的仍按表-1标准执行,其他高度大于15m地段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采用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

考虑到I级铁路的路基表层压实标准与重载铁路压实标准相差加大,适当提高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孔隙率n按不大于26%控制。

中南铁路通道(I级铁路)路基压实标准表-1

部位

项目

压实标准

改良细粒土

砂类土及

细砾土

碎石类及

粗砾土

碎石类A组填料

基床以下

路堤

地基系数K30(MPa/m)

≥80

≥110

≥120

孔隙率n(%)

<32

<32

压实系数K

≥0.90

基床底层

地基系数K30(MPa/m)

≥100

≥120

≥130

孔隙率n(%)

<31

<31

压实系数K

≥0.93

基床表层

地基系数K30(MPa/m)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5

孔隙率n(%)

<28

3填料的取用及加工生产规定

3.0.1填方原料取土要求

填方原料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要求进行布置和取用。

3.0.2对于路基改良土、基床表层A组、级配碎石及过渡段A组填料应采用工厂化拌合和加工破碎拌和生产。

1改良土应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的专用场拌混合料搅拌机械拌和。

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

采用石灰改良,石灰消解应充分,不能消解的矸石应筛除;对使用的土料在施工中应进行检查核实,若土质发生变化,应另行取样试验;改良土应色泽均匀,无灰条、灰团。

2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拌和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拌和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石屑集料等应隔离分别存放。

混合料分颗粒组成及含水量等应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

3对于矿山进行爆破加工生产的碎石土类A组填料,应采取合适的爆破,控制岩块粒径;加工生产宜采用不少于二级破碎,应分成不同的级配筛孔,以适当比例搭配拌和形成A组填料。

加工生产控制最大粒径,形成良好级配。

对于天然砂砾石类A组填料,对粒径超标应进行过筛。

4对于C组细粒土和碎石类、块石B组填料,施工前应对设计取土场的填料进行试验并确认填料组别;在施工中应进行检查核实,当土质发生变化,不符合规定和要求,应及时纠正。

对于基床底层和基床以下本体采用的块石类(岩石爆破)B组填料尽量控制最大粒径,保证良好级配。

3.0.3路基填料和填筑工艺试验实行评估制度

1对填料的性质、指标及加工拌和方式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要求,特别是C组细粒土性质指标、软质岩风化性、碎石类土中细粒土性质及最大粒径的情况进行评价。

2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层结构,在进行大面积填筑之前,应根据不同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压实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压实机械要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

试验段应选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地段,长度不宜小于120m,形成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报监理审批。

3首件评估:

每个指挥部范围选择一种代表性填料和工艺性试验段,由公司组织评估;其余每种填料由指挥部组织评估。

具体评估形式表格参照附件1.

4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控制要求

4.0.1一般路基填筑施工

1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部分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或两涵洞之间。

2路堤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

路基边坡两侧超宽不应小于50cm,对于高边坡,应充分考虑沉落加宽值。

竣工时刷坡整平,路面宽度应大于设计值。

3分层填筑厚度应严格控制,一般应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并实行网格法倒料。

对于基床以下路堤,采用块石类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50cm,对于碎石类和砾石类填料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对砂类土和改良土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对于基床底层,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

对于基床表层A组填料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

4填料摊铺应使用推土机进行初评,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对于基床底层宜实行标高挂网人工配合整平;填层面目视平顺,并做成相两侧不小于4%横向排水坡。

5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压实行驶速度宜控制在2~4km/h。

6压实质量检测。

本线路按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路基工程压实控制指标和标准,并考虑30吨轴重重载铁路的发展,来确定压实检测标准。

7施工控制

1)对于采用细粒土或含细粒土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含水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范围。

含水量较低,应采取洒水措施;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凉晒措施,以保证其可压实性。

2)填筑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基床底层处理及质量检验应根据所处路堤部位的要求进行。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良好的渗水填料进行换填。

3)在填筑摊铺、平整过程中,特别对于基床底层和表层禁止粗细集料离析或集料窝的出现,否则应人工配合进行处理,以保证填料的均匀性。

4)雨季路堤填筑的每一层应均需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对于细粒土、砂类土及改良土宜冲刷的边坡,填筑基本完成的路段应采取路肩间隔集中边坡排水方式。

4.0.2改良土填筑

1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掺量范围进行室内试验,并结合水泥(石灰)改良土运到现场的运距和运输过程中含水量的损失、季节、气温等因素,确定施工配合比。

化学改良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2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宜大于6h,以保证运输、压实的时效性。

3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下一层,不需专门养生期。

在气温较高时,应注意填筑层的保水养生。

对于两层填筑时间间隔超过6小时(掺加水泥)或12小时(掺加石灰),应有一定的养生期再进行填筑。

4对于改良土,特别是水泥改良土,要考虑压实检测的时效性,以保证压实指标的可靠性。

5改良土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灰土夹层或灰团;分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不得出现纵向接缝。

4.0.3过渡段施工

1过渡段基地处理

1)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相邻隧道进出口的基底处理宜同时进行,在桥涵基础施工之前完成。

2)过渡段基底范围及其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永临结合施做,防止浸泡过渡段基底。

3)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应整平后,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填筑厚度大于基床厚度时,其压实质量应满足K30≥60Mpa/m;小于基床厚度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同部位的压实标准要求。

2桥台后和横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基坑回填。

应采取C15混凝土、灰土及时回填或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夯实封闭,避免积水。

3路桥过渡段填筑

1)路桥过渡段设置采取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台尾路堤高度+5m,且不少于20m。

2)过渡段A组填料宜与其相连的路堤及锥体同步施工,否则,应严格控制开挖水平台阶并做好衔接施做;填料差别较大应采用合适填料或土工格栅过渡,避免出现新的过渡段。

3)台后1.5m范围以外的大型压路机能压到的部位,具体的摊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由工艺试验确定,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台后1.5m范围以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20cm,并保证压实密度。

4路涵过渡段填筑

1)路桥过渡段设置采取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高度+2m,且不少于20m。

2)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作,否则,应严格控制开挖水平台阶并做好衔接施做,避免出现新的过渡段。

3)台后1.0m范围以外的大型压路机能压到的部位,具体的摊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由工艺试验确定,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台后1.0m范围以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20cm,并保证压实密度。

4)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3.5过渡段压实标准:

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填筑A组填料(碎石类土)压实标准按表

过渡段压实质量标准表

填料

地基系数K30(MP/m)

孔隙率n

A组填料(碎石类土)

≥130

<28%

4.0.4黄土路基施工

1黄土地基处理

1)对于黄土地基,在处理施工之间前应进行取样复查,以分析、判别黄土是否属于湿陷性、其湿陷性强弱程度以及地基湿陷类型;对中、强湿陷性、高压缩性和有陷穴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严格进行处理。

2)对于黄土地基处治,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湿陷等级、湿陷土层厚度、施工设备、材料来源和现场环境等因素,通过现场工艺试验段,从换填垫层、灰土挤密桩、强夯、CFG桩和冲击碾压等处理措施中选择出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

工艺试验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控制参数应报监理审核和指挥部审批。

3)对于黄土路堑,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基床表层以下应采取换填或土质改良措施,换填深度不应低于1m,具体按设计执行;基床表层底部应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封闭、隔水处理。

2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要求

1)若受填料土源的限制,基床以下路堤可以采用黄土C组填料进行填筑,但严禁高湿陷性黄土填筑。

填筑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进行工艺试验确定施工控制参数;黄土填筑应采用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和冲击加强压实。

2)黄土填料含水率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宜接近最佳含水率。

3)黄土路基宜在旱季施工。

当在雨季施工时,应集中力量快速施工,工作面应随时保持不小于4%的排水坡,并注意下雨天的覆盖;填筑完成不能及时防护的边坡采取隔段集中排水的措施;边坡脚不得受水浸泡、冲刷。

3黄土路堑施工控制

1)黄土路堑必须按设计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并保持坡面平顺,对深长路堑应按边坡平台的高度分级开挖,分级排水、分级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及深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2)黄土路基施工前应先施做好地面排水设施,永临结合。

黄土路堑开挖应随时做好临时排水沟,堑顶截排水和开挖面排水设施,各种水沟基底应夯实,铺砌必须保证质量,严防渗漏。

路堑开挖前应做好天沟,天沟距堑顶边缘不得小于5m;堑顶边缘外相当边坡高度加5范围内的洼地、裂缝、陷穴等应采用土或灰土填平并压实至干密度不小于1.50g/m3。

3)对于路堑顶部背后存在沟槽、陷穴的情况,设计应认真核对和考虑处理措施,并对路堑开挖和边坡防护采取预处理及加强措施,防止影响边坡的塌滑和稳定。

4.0.5高路堑施工安全控制

1路堑开挖应从上而下分级开挖,严禁掏底开挖。

对于岩石的走向、倾斜、土石分界及软弱层等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应按严格设计要求开挖,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锚固桩结构体系地段,应先锚固,严禁对路堑底部进行开挖;支挡结构的地段(特别是处于土石分界、软弱层及有水地段),应采取短开挖或隔段马口开挖,并及时进行支挡结构施做,以防出现坍塌,确保施工安全。

2对于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和新黄土边坡路堑,应采取“边开挖、边支护”和坡脚预加固技术措施;分级、分段开挖及防护按安全红线控制,以确保施工安全及深路堑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3对于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和新黄土边坡路堑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审核、指挥部审批,对于路堑开挖边坡深度达70m的蒲县车站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且进行专家审查后公司审批。

4路堑开挖后的边坡不得长时间暴露,特别是跨雨季放置,应及时进行防护处理。

5对于30m以上松散岩质路堑和黄土路堑边坡应设置边坡稳定位移观测桩点,定期进行观测。

4.0.6岩溶地基处理

1灰岩地区岩溶地基处理是一个动态设计过程,设计有岩溶注浆地段应严格执行“先探后灌、探灌结合”的原则。

2对于岩溶路堤基底,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的注浆钻孔平面布置图,选择30%的先导孔进行钻探勘察,探明岩溶分布、发育情况,形成经监理、现场设计确认的勘探报告报建设、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据此进行设计。

先导孔、注浆孔均应钻至进入基岩不小于5m,如遇有溶洞,应钻至溶洞底板以下1m;先导孔孔口注浆前应予保护。

3裸露型岩溶路堑开挖后应按有关要求做好基底岩溶普查工作,若发现溶洞应及时上报业主、设计院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4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提供参考的注浆参数,结合现场注浆试验确定注浆压力、水泥浆配比及注浆工艺,并形成工艺性报告报监理审核、指挥部审批。

5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严格工艺监督控制,并认真核对确认好注浆工程量。

对注浆效果应采取现场注水试验、钻孔探测和物理探测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注浆处理效果。

4.0.7既有线帮边施工

1既有线两侧帮宽挖台阶及换填时,需注意控制挖填高度,必要时需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不得因挖台阶及换填施工影响既有线安全运营。

必要时应采取施工过渡(临时便线)措施。

2在既有线挖台阶后,施工单位应分段对既有线路堤的填料、填筑密实程度等进行代表性取样试验及原位测试,监理旁站监督检查,若确不满足规范要求,再进一步研究处理方案。

3在靠近及既有线施工中,施工、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好防护,责任到人;铁路产权单位应按协议做好监护职责,指挥部加强巡查管理。

5支挡结构

5.0.1在岩体破碎、土质松软或有水地段施做支挡结构,宜在旱季施工,并集中力量分段施工,不应长段拉开挖基;对于重力式挡墙,当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分段、跳槽开挖和采取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塌滑,确保施工安全。

5.0.2支挡结构基础开挖后,应认真核对地质资料,承载力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和墙身施工,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及时回填密实。

对于30吨轴重重载铁路路肩挡墙严格按设计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5.0.3墙身混凝土施工应采取大块钢模板,且宜一次立模灌注;泄水孔、背后反滤层、排水层、底部隔水层、沉降缝和伸缩缝设置应符合设计,并加强检查控制。

5.0.4桩板式挡土墙的锚固桩或抗滑桩应隔桩或跳桩开挖;在开挖施工中应注重核对桩孔地质情况,当地质情况特别是活动面(或软弱层)实际位置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设计。

6边坡防护与排水

6.0.1边坡防护

1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及高边坡地段的路堤防护工程应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一般经过一个雨季沉降期。

路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

2各种护坡应建立在稳定基础和密实的坡面上;对于路堑两端低矮边坡应做好顺接。

采用的浆砌片石应质地坚硬,无风化、无水锈,且尺寸不宜过小,其中间厚度应不少于15cm。

对于框架锚杆(索)正式施工前应按锚杆(索)总数3%(不少于3根)进行锚固试验,注浆体应做抗压强度试验;对于浆砌片石应采取破检方式。

3对于满砌的坡体、桥台锥体护坡及坡脚挡墙与路顶干砌护肩等结构的泄水孔位置、形式、孔径及泄水孔背后反滤层的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并严格控制检验。

4对于采用预制混凝土块进行护坡和水沟砌筑的,施工单位应提出变更,其尺寸大小、强度等级由设计院确定。

5对于路基边坡防护设计不到位地段,由施工单位及时提出变更设计进行完善。

6对于植物防护(即绿化)种类,设计院应认真调研,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植物,宜植草与植灌木相结合,充分发挥绿化与防护作用。

6.0.2排水系统

1路基天沟、侧沟、排水沟、边坡平台截水沟、边坡渗沟等各类排水设施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接通至天然沟渠或堑外不危害铁路安全地段;对于设计水沟不足地段施工单位应提出变更设计相应接长。

2在雨季施工中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浸泡路基,应采用永临结合的排水方式。

3当路基基本成型或跨雨季填筑时,对于细粒土、砂类土及路堤边坡较高地段宜在路堤顶面边缘临时设置土埂,每隔30m左右于路堤边坡上设置临时排水沟,以免冲刷路堤边坡。

7沉降变形观测

7.0.1路堤工程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

1本线路按时速160km路段路堤工后沉降量,Ⅰ级铁路一般地段不应大于20cm,年沉降速率不应小于5cm/年,桥台尾地段路堤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0cm控制;

2考虑到重载铁路长远运营能力的发展,提高轨道线形的稳定性,软土地基、高填路基及结构物过渡段等区段应加强沉降变形控制,以掌握本线工程沉降变形规律及工后沉降状况。

3对于地基为软土、松软土地段应埋设沉降观测桩和侧向位移观测桩;对于高填方段及过渡段埋设沉降观测桩。

7.0.2沉降变形观测系统设置要求: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观测设置应根据地基、地形情况、路堤填筑高度及预测方法来确定。

2对于地基为软土、松软土地段,应按设计埋设沉降观测桩(点)。

一般地段每100m埋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地基埋设一个沉降板,同断面路面埋设观测桩(左、中、右三点);路桥、路涵结构物过渡段距桥台、涵洞边缘2~3m(桥台边缘3m处埋设、涵洞边缘2m处埋设)、15m处埋设一个断面(一个沉降板、路面埋设观测桩)。

3对于填筑高度大于15m的一般地段,增加埋设沉降观测桩(点)。

一般每100m埋设一个观测断面(不足100m也要埋设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地基埋设一个沉降板,同断面路面埋设观测桩(左、中、右三点);路桥、路涵结构物过渡段距桥台、涵洞边缘2~3m处同时埋设沉降板和观测桩,15m处只埋设观测桩。

4沉降板在基底处理或压实完成后埋设,路面观测桩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埋设。

沉降板材料按钢底板长500mmx宽5000mmx厚10mm,观测钢管采用的直径不得少于40mm、壁厚不得少于3mm,套管应采用壁厚的硬塑料管,直径不少于60mm。

路面观测桩采用钢筋观测桩(长度不少于15cm,顶部磨圆),挖坑砂浆或砼灌注。

5沉降变形测量网归化到施工高程控制网或独立观测网,并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

7.0.3路基观测频次

对于软土地基,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对于其他一般路基每填筑3层可观测一次。

路基填筑完毕(基床表层),前3个月每两周一次,3个月以后每1个月一次,一般不得少于3个月(或到铺道床前为止)。

7.0.4观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及有关指南要求,在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观测成果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并提供给设计,动态修正完善设计,提供建设单位,利于铺轨整体决策。

附件1: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

路基填料及工艺性试验段评估检查表

单位名称及标段

工程名称

填料料场位置

试验段里程

基本条件:

①填料料场已经基本确定,并设有保证填料颗粒级配、均匀性的加工、拌合或筛分设备②现场已选择试验段进行工艺性试验③工艺性试验方案经监理审批,工艺性试验报告已经形成(包括室内试验、现场压实各项检测资料、工艺参数及施工控制要点),并经监理初步确认。

序号

评估项目

检查评估标准

评估情况

备注

1

填料料场基本情况

①选择的料场山体或天然级配的取土场覆盖层不宜过厚,整体岩土结构基本均匀,不易过多或过厚夹层,不应夹有不符合填料材质要求的岩土。

2

②料场应具有一定规模数量满足附近路基填筑的需要,便于取用或开采加工。

3

③已基本配置保证填料颗粒级配、均匀性的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