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967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课题是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新授课,倒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19页分数除法的第一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①理解倒数的意义②会较熟练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材重点和难点

学生能否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效率的提高。

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

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再加以适当的练习,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对于倒数的意义来说,表面上看起简单,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把“互为”两个字丢掉,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意义,必须抓住关键词互为化抽象为形象,因此准确透彻地理解倒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一节课,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只有准确、理解了倒数的意义才能初步引导学生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学生才能逐步的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我确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即: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要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发现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就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

因此确定了第二个目标能力目标即:

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因此制定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即:

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

依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

参与学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2、自主探究,波利亚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发现”其实就是儿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验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的再创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再创造”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学到学习、探索的方法尝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

如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自学16页上半部分。

然后引导观察,归纳算式的共同点,最后议论、交流。

抓住理解倒数意义的关键,形成共识。

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时继续引导学生知主探究。

并加以小组合作。

三、说学法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数学的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的观察,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总结出要学的知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更好地长知识、长智慧、肯学、会学、学会。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合适的教具和学具,将会对一节课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具:

多煤体课件

多煤体课件是形、色、声兼备的最生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课件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陈地。

下面我就分环节,具体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激发思维

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进行亲切有趣的交谈。

同学们,在数学课中,与我们最亲密的是什么?

(数)我们都认识哪些数?

(小、整……)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再认识一位数朋友呢?

(这样,利用数朋友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使学生对新知有了一种“朋友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要想见到这位新的数朋友,还要闯道小小的难关呢?

你们会闯过吗?

这时,抓住时机出示:

先口算结果再口答问题

()×=1()×()=11×()=1

1、上面各式的积有什么特点?

2、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3、你们会任意举出几组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三个问题都出现了“乘积是1从而很自然的会在学生头脑中产生问。

“乘积是1的两个数到底是什么”它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问题是学生自已发现的,这样的话“问题”就不会是他们学习的负担而是他们探究答案的动力。

这个复习题即复习了分数乘法计算又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本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二)、学思议论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两层①理解倒数意义②推导倒数的求法这一环节有学、思、议、练评五个操作要点。

1、理解倒数的意义

(倒数的意义是一个表面看起来简单,理解起来却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这个层次的教学,我分三步进行①感知—②理解—③把本节课的难点拉成一个阶梯状,分散处理。

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顺利的突破难点)

(1)学、即自学(初步感知倒数意义)

①刚才我们已经发现这四组数乘积都是1,那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到底是什么昵?

②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6页看前6行,书博士会告诉你们的。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思、议(理解倒数的意义)

①问:

同们认为要准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应该抓住哪几个关键词?

为什么?

倒数是几个数之间的关系?

然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并用语言表述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

②谁来当回小考官,根据倒数的意义,提些问题考考其它同学,同桌二人或邻桌几人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

a、什么叫倒数?

b、要想成为倒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c、能说成3和

都是倒数吗?

d、说倒数为什么要说成谁和谁互为倒数?

前两部内容的教学,老师的作用只是组织、引导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数学的场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有序的思考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倒数意义的议识和理解会以参次不齐,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小小主考官”的处理方法,不但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知识的反馈。

深入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提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问题中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交流信息—反馈信息—达成共识,提高认识的良性循环过程,整个过程都是从“指导学习”逐步向“独立学习”的转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初步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但是还不可能做到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还需设计合理的练习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3)练评

①先填空,再用语言表述每组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关系

()×()=1()×()=1

(目的:

加深理解倒数的意义)

②找朋友,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先请同学们唱找朋友的歌再处理)

③你能举出几组倒数吗?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倒数的含义)

(目的:

先唱歌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身心轻松一下,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目的,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④判断并说明理由

a.结果是1的两个数是倒数。

()

b.

互为倒数。

()

c.3和

都是倒数。

()

采用老师口述,学生打手势的方法处理,培养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耳、脑、手并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全部参与与知识的反馈中来。

(目的:

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再一次突出了倒数意义的关键词“互为”“乘积”加深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通过层层练习、步步深入最后成功突破难点。

突破了难点就好像我到了打开一扇门的钥匙,有了钥匙,就可以去开门了,学生很顺利的进入了第二环节的第二层。

通过以下3个题的练习,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已经很透彻了,这也就为下面内容的进行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坚实基础。

2、推导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你们能根据倒数的意义发现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吗?

根据下面的自学内容,小组合作出发吧。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思考下面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

()×()=1()×()=1

第二组:

7×()=11×()=10×()=1

①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间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才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在学生理解了倒数意义后,倒数的求法已不再是一件难事,因此这个知识点采用在老师引导下,分组探究的方法进行,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心是比较接近的,他们的想法比较容易沟通,基础好的同学会以他们最通俗的语言和方法,带动一部分后进同学,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出示第二组算式追问

③怎样找7的倒数是用刚才发现的方法吗?

为什么?

④1的倒数是几?

怎样找出来的?

⑤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有没有什么数没有倒数

⑥(如果学生发现“0”没有倒数,进一步追问,0为什么没有倒数,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就引导学生根据算式思考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⑦谁能把上面的求法补充的更完美。

(理解倒数的求法关键要弄清为什么要把“0”除外,这样分组处理,从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发现事物的本质。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多角度性、保证知识的完整,做到不缺、不漏。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完成例1

(例1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练习19页做一做

(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

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后,及时反馈,巩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例1完成后,我又趁热打铁,安排了一个“做一做”。

(三)多层练评、巩固新知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对于所学的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只有通过精练与评价相结合,才能加深认识,达到理解、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我一环节是通过边练边评进行的。

1、直接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0页第3题)

(独立练习目的:

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知识,强化了重点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

()的倒数是()。

()是

的倒数。

4和()互为倒数。

()没有倒数

()和1互为倒数

最小自然数的倒数是()。

5加上5的倒数是(),

自然数A与它倒数的积()。

真分数倒数比1(),

假分数倒数比1()。

3、自选题:

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

,这个数是多少?

(目的: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使其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同时保证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的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交流评价、内化新知

为了突出重点,完善知识架构,在本课的第四个环节交流评价内化新知总结时设计以下问题,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可以缺补,取长补短)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5、6、9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的最后,我还留了5分钟机动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即可以看书质疑、自我反馈又可以质课堂作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把课余时间尽可能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本节课的总体设计理念

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张熊飞教授的启发、诱导,合作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与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诱思探究教学的新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究—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利用第一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不但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联系,而且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完全放手让学生依据课本自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很快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倒数的求法采用合作的讨论的方法进行,学生通过合作读者论论,不但使学生学会合作而且在讨论中学生会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使学生获得探索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愿意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听取、交流、辩驳的能力最后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分析,发散思维的能力,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目的。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