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705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地理陕西省安康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某市将生态红线区域优化为风景名胜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特殊物种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和重要渔业水域等九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划分这九类区域的依据是( )

A.单一指标B.自然指标

C.人文指标D.综合指标

2.这九类区域( )

A.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B.优势特色相同

C.开发治理措施相同D.区位特征相同

3.要及时获取各功能区的地理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足( )

A.RS技术B.GPS技术

C.GIS技术D.实地考察

【答案】1.D2.A3.A

【解析】

1.据材料可知,这九类区域有的是自然景观、有的是人文景观,说明划分这九类区域的依据不是单一指标,而是综合指标,故D项正确。

2.考查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故A项正确,D项错误;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故B项错误;由于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故开发治理措施也有差异,C项错误。

3.RS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故RS技术可及时获取各功能区的地理变化情况,A项正确。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4.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5.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4.C5.D

【解析】

4.水资源比重与生产总值无关,故A错;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主要是与耕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口数量有关,故B错;水资源的紧张与水资源总量和人口数量有关,与城市化水平无关,故D错。

5.从图中可知,青海地区经济不发达,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河南地区水资源紧张,应发展节水产业;浙江地区耕地资源紧张,不适合发展占地多的产业;故D正确。

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三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叙述正确的是()

A.沙漠化土地主要属于原生性荒漠B.分布于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

C.恢复当地自然植被是有效治理措施D.内蒙占高原水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广泛

7.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激增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全球变暖,蒸发旺盛D.过度开垦、放牧、樵采

【答案】6.C7.A

【解析】

6.沙漠化土地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属于次生性荒漠化,故A项错误;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故B项错误;恢复当地自然植被是有效治理措施,故C项正确;内蒙古高原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广泛,故D项错误。

7.考查荒漠化的原因。

由于人口数量的激增,导致过度放牧、过度憔采、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激增,故A项正确。

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8.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生物条件B.土壤条件C.气候条件D.地质条件

9.甲森林系统n小的原因( )

①人类活动的影响②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8.C9.D

【解析】

8.气候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因素,而生物也对土壤等其他地理要素产生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

9.据生物量的大小可知甲森林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该系统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故D项正确。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11.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10.D11.D

【解析】

10.图中两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山西能源基地和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鲁尔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城市化水平较低,水资源不丰富;两个区域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正确。

11.两个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是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D正确;扩大销售市场和完善交通不会解决环境问题;两区域都没有严禁矿产资源的开发。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近二十年,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国家政策D.劳动力素质高

13.该省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造成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14.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2.C13.C14.D

【解析】

12.贵州省经济水平较低,市场狭小,故A项错误;原材料充足是客观事实,但近二十年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故C项正确,B项错误;该地区教育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故D项错误。

13.该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环境污染严重,故C项正确。

14.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发展相关的产业链。

当地煤炭资源丰富,故可以进行煤焦化和煤电铝,故D项正确。

读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深圳、喀什两市成为经济特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

A.河流众多B.科技发达C.交通便利D.地理位置优越

16.甲、乙两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都沿矿区分布

B.都沿交通线分布

C.甲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D.乙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甲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17.甲图示区域风电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风能资源丰富,国家大力支持B.位于边疆地区,电力出口量大

C.风力发电成本低,地区适应性强D.工农业生产规模大,能源缺口大

【答案】15.D16.C17.A

【解析】

15.喀什位于新疆,气候干旱,河流较少,科技水平较低,深居内陆交通不便,故A、B、C项错误;喀什位于边境附近,可以发展边境贸易,深圳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所以两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地理位置优越,故D项正确。

16.甲地区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故甲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乙位于南方地区,河网密布,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故C项正确。

17.甲地区距离风源地较近,风力大,资源丰富,且国家大力支持,故风电发展迅速,A项正确;邻国边境地区对电力的需求量较小,故该地区电力出口量较小,故B项错误;风力发电设备投资较大,故C项错误;该地区工业基础较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下,故D项错误。

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

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

18.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经济发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

②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③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

④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

①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

②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

③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

④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8.D19.B

【解析】

18.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足一把双刃剑,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故C项正确。

19.考查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主要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角度进行分析。

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例题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南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例题,故D项正确。

山东省日照绿茶、五莲国光苹果、五莲板栗等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

A.科技优势B.文化优势

C.劳动力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

21.关于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

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明确的边界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D.其划分依据为综合指标

【答案】20.B21.D

【解析】

20.科技优势、劳动力优势一般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故A、C项错误;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是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故B项正确,D项错误。

21.题干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划分指标为产品的品质优劣,不是综合指标,故D项符合题意。

央广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消息:

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冬捕开始,一网收获十吨鱼。

读呼伦湖附近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图示区域被一列著名山脉穿过,该山脉走向是()

A.东西B.南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

23.呼伦湖鱼品质远高于其他大湖的淡水鱼,其原因是()

①热量条件好,饵料丰富②生态环境优越③水温低,生长缓慢④冬季捕捞,生长期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4.图中沿48°N门西向东农业生产类型是()

A.渔业、放牧业、种植业、林业B.种植业、舍饲畜牧业、放牧业、林业

C.放牧业、林业、舍饲畜牧业、种植业D.舍饲畜牧业、淡水渔业、林业、种植业

【答案】22.C23.C24.C

【解析】

22.根据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该山脉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故C项正确。

23.该湖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故①错误;当地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优越,故②正确;纬度较高,水温低,生长缓慢,故③正确。

结合选项,C项正确。

24.考查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西向东农业生产类型是放牧业、林业、舍饲畜牧业、种植业,故C项正确。

三峡工程运营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在145米到175米之间变化。

三峡水库周边形成水位落差30米,面积约为302平方千米的消落区(消落区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的区域)。

消落区的不同高程处,可以适时适度进行开发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三峡水库水位在某季节调至最低,是为了保证水库下游地区的( )

A.航运B.防洪C.灌溉D.供水

26.对消落区的开发,将有利于( )

A.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B.改善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

C.可持续利用水库D.减轻地质灾害

【答案】25.B26.A

【解析】

25.三峡水库的首要作用是防洪;调至最低水位是为蓄洪腾出库容,防止下游洪涝用的。

选B正确。

26.消落区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的区域;当冬季库区水位从175米下降到夏季库区水位145米时,“消落带”就会裸露出来,流水冲击裸露区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库底泥土形成淤泥等现象,会威胁库区安全;对消落区的开发,将有利于库区可防止水库消落在地势低洼地方形成大量泥沙淤积,又能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选A正确。

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比例图,完成问题。

27.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储量及开发远景十分可观,但能源生产量比重却最小,其原因是( )

A.能源消费量小B.资金技术缺乏C.国家政策倾斜D.能源资源总量小

28.下列扩大东部能源供应的对策中,正确是( )

①开发新能源②跨区域调配能源

③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④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27.A28.A

【解析】

27.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工业水平较低,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故能源消费量小,A项正确;

28.扩大东部能源供应对策的开源措施包括开发新能源和跨区域调配能源,故A项正确;③④属于节流措施,故③④与题干要求不符合,故可排除。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29.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29.D30.A

【解析】

2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使沿线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问题加重,①错。

丁至戊段在黄河以北,可以自流引水,②错。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对。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④对。

B对,A、C、D错。

3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对。

长江入海水量减少,可减少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错。

长江入海水量减少,可增加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C错。

不能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D错。

读20世纪下半叶东亚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1.该产业类型属于()

A.动力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D.技术导向型

32.该类工业向中国大陆向越南转移,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技术落后B.中国工资上涨C.越南资金雄厚D.越南交通便利

33.该类工业转移到越南,对越南的影响是()

A.增大就业压力B.提高科技水平C.促进资源开发D.加快城市化进程

【答案】31.B32.B33.D

【解析】

31.根据产业转移的顺序可知,由发达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说明该产业类型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故B项正确。

3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工资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产品成本低的优势已失去,故B项正确。

33.考查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入越南,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故D项正确。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

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34.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服装鞋帽生产B.节能环保业

C.汽车零配件生产D.高端装备制造业

35.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造成环境污染,占用耕地B.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C.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D.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答案】34.A35.C

【解析】

34.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

故B正确。

35.迁入区的正效应是接纳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故C正确。

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属于负效应;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缩减;促进经济发展,但接纳的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不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故A、B、D错误。

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特别高的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6.两地立足当地条件都发展了( )

A.水产养殖B.热带花卉C.采掘工业D.甘蔗种植

37.两区域都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

A.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B.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D.多侨乡,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

38.下列资源调配工程起点基本相同,终点位于这两个区域的是( )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C.西电东送D.川气东送

【答案】36.A37.B38.B

【解析】

36.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据材料可知,河网密布,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特别高,应该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且满足城市需求的农业部门,故A项正确;长三角位于亚热带地区,故B项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资源贫乏,故C项错误;甘蔗适宜种植在热带地区的广西、台湾南部等地区,故D项错误。

37.两个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发达,故A项错误;两区域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故B项正确;两区域缺乏矿产资源,故C项错误;珠三角地区多侨乡,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长三角地区不是,故D项错误。

38.南水北调与珠三角地区没关系,故A项错误;两区域均是西气东输能源输入地,且气源均来自新疆,故B项正确;西电东送有三条线路,起点不同,故C项错误;川气东送终点不同,故D项错误。

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

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

完成下面小题。

39.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表现为(  )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40.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39.B40.C

【解析】

39.从表中看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从西北和东北地区迁入,A错;东部地区迁入数最多,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B正确;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是2,东北地区净迁出量是8,东北净迁出量最大,C错;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东部,D错。

40.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影响总部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信息、政策,C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各题。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中虚线代表不同时期的农牧分界线,M省是我国能源基地。

其能源向外输送方式主要有输煤与输电两种。

(1)说明图示农牧分界线的演变。

(2)根据图中信息,列举M省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

(3)关于M省的能源输送方式各有利弊,你认为合理的方式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由东南向西北扩展。

(2)采掘业(煤炭开采、铝矿开采、铁矿开采)、冶金工业(炼铝、炼钢铁)、以煤为主的化学下业、电力工业(煤炭加工工业)。

(3)输煤:

燃煤发电消耗大量水,直接输煤可节省当地水资源,直接输煤减少了燃煤发电对当地大进(造成的环境污染;输电:

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减轻对交通的限力,减少运输成本;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相关产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由单一煤炭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地区为背景,考查分界线的变化特点,考查能源输送方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分界线的变化特点。

据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牧分界线由东南向西北扩展。

(2)据图中M地资源分布状况可知,该地有丰富的煤矿、铝矿、铁矿等资源,可以发展采掘业、冶金工业、煤化工和电力工业。

(3)考查能源输送方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若输送煤炭,可以保护当地的大气环境,也可节省当地水资源。

若输送电力,对当地的影响可以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

输送电力,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轻对交通的限力,减少运输成本;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相关产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由单一煤炭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各题。

科学合理的流域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成功的范例。

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

(1)分析珠江流域开发的自然区位优势。

(2)列举珠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3)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给珠江流域综合开发提出几条建议。

【答案】

(1)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流城内地表起伏大,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3)河流上游实施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进行防洪、旅游、养筑、航运、灌溉等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利川水电发展冶金等工业,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国珠江流域为背景,考查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考查流域开发中的问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流域的开发条件,主要从气候、水文、资源、地形等方面分析。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河流的落差较大,有利于发展水能资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2)考查流域开发的主要问题。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发展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