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683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重点.docx

《教育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重点.docx

教育学重点

题型:

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孟禄提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四、古代学校: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五、工业社会教育出现的新特征:

第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冲突;

第三,教育的公共性日益冲突;

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六、《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七、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八、夸美纽斯最著名的论著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由此,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首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九、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著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

(传统教育学派)

十、教育学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

美国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育学》。

强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第二章

一、教育功能的类型:

(理解内涵,注意区别)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教育功能:

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隐性教育功能:

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都是隐形教育功能的表现。

二、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正向功能,即显性正向功能。

这一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因此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着眼于社会生产和职业生活对职业人的专门知识技能的要求。

2、享用功能:

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

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人口、文化、经济、政治

1、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教育对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有重要作用,教育对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表现更为直接,在当代也更为突出。

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①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④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章

1、教育目的:

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源于社会需要也受社会制约。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和谐进步服务的。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一是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将其作为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德、智、体、美四方面。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的教育目的不仅包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取决于整个民族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

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目的所体现的基本要求。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六、全面发展教育:

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其基本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七、素质教育:

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它以注重人的各方面的程度和水平的实际发展为主要特征,追求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引领和促进。

八、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第一,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

第二,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第三,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第四,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第四章

第五章

一,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与古代意义上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是多功能性;二是专门性,作为教师,必须经过培养和培训,取得合格证书;三是高素质性,现代教师的内涵更丰富,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四是发展性,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使自己成为会学习的人。

二、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

包括职业本身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

1、教育的权利,2、专业发展权,3、参与管理权。

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教师专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世纪中后叶以后才出现。

1966年10月,国际劳动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他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五、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存在”的特征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六、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具体化)

其素质结构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

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是以观念或信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

看法。

2、合理的专业知识。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

①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公告的基础;②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③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育教

学顺利完成的能力与本领。

主要包括:

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发展规划能力等。

4、崇高的专业道德。

教师的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5、强健的身体素质。

教师的身体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然力,是教师的身体健康

状态和身体素质状态在教学中的表现。

6、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教学的心里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认真、负责、亲切的教学态度,积极、丰富的教学情感,坚忍不拔的教学意志,多种兴趣爱好,机智果断的办事作风,善良、随和的性格特征等。

7、

七、教师职业形象(具体化)135页

1教师道德形象

2教师文化形象

3教师的人格形象

八、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解)

1、顺序性和阶段性。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循序渐进地促

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某个年龄阶段

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

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

条件中,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特征。

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

接”工作。

3、不均衡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

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

4、个别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

因材施教。

5、整体性。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教学应该面对学生整体身心。

九、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十、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和十一题结合可为大题)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十一、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49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包括: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权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150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六章

1、课程应以儿童为中心(判断)

二、课程目标:

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三、课程标准:

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课程标准是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最高要求。

五、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了解)

1、研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结构、体系,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构以及本学科有关的思想观念、价值、态度、情感、智力和能力因素,确定需要吸收的新知识、新技能。

2、研究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特点,探寻本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之间的最佳结合方式。

六、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有多种含义(简单理解)

如果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则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如果强调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则成为“生活课程”;如果强调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则称“经验课程”或“经验本位课程”;

如果强调以设计教学为方法,则称“设计课程”;如果强调无固定教材,则称“随机课程”。

优点:

提供给学生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

缺点:

儿童从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5、显性课程:

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

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

求的课程。

6、隐性课程表现形式:

(了解)

(1)观念性隐形课程

(2)物质性隐形课程

(3)观念性隐形课程

(4)心理性隐性课程

第七章

1、教学:

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二,课本193页

三、(补充:

可能填空)

1、苏格拉底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2、蔡元培强调重视学生的“自动自学,自助自研”能力的培养,反对单方面的讲授和灌输;3、陶行知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四、当代“教学”的新概念

(1)从重视教师面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五、教学理论(判断,选择)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

达尼洛夫、斯卡特金、王策三

基本主张:

①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②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③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④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4、情感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

罗杰斯

主张:

①教学目标②非指导性教学过程③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④师生关系的品质。

六、课程教学设计:

就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

七、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

八、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包括一下四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3)情境或条件(4)表现水平或标准。

九、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

(大题)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一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首先要要明确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般的选择教学标准有:

①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

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其次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选择。

再次,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他们之间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

十、教学工作一般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阅读感知教材、教师讲授和解疑、学生讨论、演练、复习、系统小结等。

只有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了解)

十一,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分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与管理行为等。

第九章

一、班级组织:

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班级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一。

二、班级组织的特点:

 1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 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4 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

 5 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三、班级组织的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简答)

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①促进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功能③诊断功能④矫正功能

四、班级管理:

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

五、班级管理的内容:

290页

1、班级组织建设

①班级组织的设计②指导班级组织建设③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制度管理

①成文的制度②非成文的制度

3、班级教学管理

①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③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八、班级文化三种状态:

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以及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等。

(了解)

 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2、营造社会化环境

 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4、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5、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九、班主任写作操行评语的艺术(评语特性):

1、评语要有激励性2、评语要有情感性3、评语要有启发性4、评语要有文学性

如何写好操行评定:

1、反映学生某一阶段学校教育客观真实表现

2、概括简明性

3、突出个性化,抓住特点,切忌千人一面

4、多肯定优点、富有人情味、忌语言生硬、忌讽刺挑剔

网络补充部分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教师

2、可改进遗传、环境对人的影响

3、可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

功能:

1、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思想意识社会化、个体行为社会化,职业意识和角色社会化

2、促进个体的个性化

3、促进个体的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34

条件:

1、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

2、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

3、有效地协调其他教育影响

4、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

5、注重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备课需做好三项工作:

1、钻研教材内容,明确教学要点

2、分析教学对象,制定学习目标

3、研究教学方法与策略,做好教学设计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2、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常用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可接受性原则

9、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10、注重揭示知识整体联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⑵谈话教学方法⑶讨论教学方法⑷讲读教学方法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问题探究式:

1、定义: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包括:

⑴问题教学法⑵探究教学法⑶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⑵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⑶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创设问题的情境  

⑵选择与确定问题  

⑶讨论与提出假设  

⑷实践与寻求结果  

⑸验证与得出结论  

三、训练与实践式

1、定义:

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项目教学法   

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

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

  

⑴再现功能。

  ⑵集成功能。

  ⑶交互功能。

  ⑷虚拟功能。

▲发现教学法

1、定义: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2、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

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

3、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第三,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  

第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第五,发现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4、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第三阶段:

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第四阶段:

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制定出具体要求。

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

只有教师结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要跳一跳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展。

简析:

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改变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现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精神实质。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教师在发现教学中的任务是:

“给任何特定年龄儿童教某门学科必须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在于塑造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

学生在学校必须“学会怎样学习”。

发现教学正是倡导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创造性的发现学习。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发现法的中心思想就是:

“教一门学科,要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

”在上述这则案例中,教师使用发现教学法,注重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教师没有简单地把结论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分析综合,发现应得的结论,成为“发现者”。

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