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465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1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1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1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1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设计说明.docx

《01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设计说明.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设计说明.docx

01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第四章强电设计说明

第五章弱电设计说明

第六章消防设计说明

第七章环保设计说明

第八章卫生防疫设计说明

第九章投资估算

 

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建筑说明

一、工程概况

宣城市柏庄小区配套小学(暂定名)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水阳江大道北侧,张果路西侧,规划占地约2.5公顷,办学规模24个班。

二、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_2006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7)住建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定

(8)其它有关的现行规划、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

三、地块环境

规划地块位于宣城市柏庄小区南侧,水阳江大道北侧,张果路西侧,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校园用地周边均为住宅建设用地,且为新建小区,为本学校提供了优良的外部景观环境。

拟建地块东西方向约为242米,南北方向约为108米,为不规则长方形地块,地势东低西高。

四、总体布局

本案设计在总体布局和空间组合上,延续校园总体规划“一主二从”的布局模式(一主为教学区,二从分别为行政办公区﹑运动区),凸现主要建筑磅礴的气势和整体感,同时与已有建筑取得文脉上的延续。

“一主”:

本案建筑群沿张果路展开,教学楼形成围合式的院落空间。

主教学楼整体建筑群气势宏大,校园主入口位于基地东侧张果路上。

校园广场硬地铺砌材料采用生态透水式,进入内院便是一个开放式的学生学习交流空间,体现了柏庄小区配套小学立足现在,以学生为核心放眼未来的教学思想。

“二从”:

沿水阳江大道由西向东分别为运动区、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位于整个校园的西侧,这样设计意义在于运动区相对独立,从学生的人身安全出发,体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沿张果路方向展开的是校园的教学区,与城市道路形成了一条城市景观带。

从校园总体规划分析上看,设计上充分利用场地的变化,使得来访者由校门处西望,形成一个主要的景观轴线,突出了整个校园的庞大气势。

通过坡道、草坡、生态林荫式停车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将建筑,场地和环境完美融合。

五、建筑红线退界控制

建筑退让南侧用地界线15m。

六、建筑设计

1.设计指导思想

1.建筑风格和造型秉承一贯的校园建筑特色,体现地域和时代特色,在充分反应现代校园建筑特征基础上,注重“和谐共生、人文校园”的形态特征和文化理念。

2.建筑功能布局合理,各种流线清晰,联系便捷,既要能满足校区公共教学的要求,还要兼顾近期多功能使用的可能。

3.空间形态注重校园场所感的塑造,营造出丰富的室内外空间,构建宜人的校园环境与氛围。

4.设计注重节能与环保,注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充分考虑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场地及周边现状地形合理设计竖向标高,处理好与城市道路、公交站台、市政管线等设施的关系

2.设计要求

1.作为校园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其标志性特征,形态和空间特征应能充分反映本小学的文化底蕴,表现科学严谨、开发兼容的学术氛围。

2.设计采用现代化、模数化大空间布局模式,既要便于使用和管理,又要适应于多样性、灵活性的功能布局需求。

3.设计在合理安排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设置学生小憩、自习、展示等开放性功能空间,实现人与人的交互区和人与书的交互区相对分隔,做到动静分离、分区合理。

4.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做到分区明确,联系便捷,安全高效,方便管理。

3.造型设计

在本次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打破传说校园设计的桎梏,从东西方建筑的本源汲取灵感。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讲究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设计通过空间的收放,大小、虚实的对比,不同的围合感,开放性与私密性等处理手法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形式,与综合楼,教学楼的功能需求相契合。

建筑形式与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色彩淡雅,建筑立面形式丰富,注重建筑第五立面的设计及利用。

本校园建筑单体设计,形式上的特征强化了建筑的雄浑大气,有利于形成整体的建筑氛围。

4.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的无障碍设计内容包括:

建筑物入口:

坡度不大于10%。

通道:

考虑到轮椅通行的宽度,建筑公共走道的宽度均大于1800,通道地面平整、防滑、不松动、不积水,以方便坐轮椅人士;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相互取平,走道与卫生间、室外平台的高差不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

楼梯:

楼梯底部及顶部平台设有可触觉的警告条。

厕所:

设有无障碍专用厕所,厕所的大小、入口门扇、便器的高度、扶手以及按钮的设置均按照规范进行设计。

无障碍通路、建筑入口、残疾人厕所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均设置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

七、交通组织

遵循安全性、舒适性、简洁易达的原则进行区内道路系统的规划。

校园主要入口处为一宽度为20米的景观大道,围绕教学区及行政办公区的环形车道为4米宽,次入口位于基地南侧的辅道上,各道路间整体形成消防环路并联系各个出入口与建筑的内部庭院。

车行交通——校园内车行交通系统可以到达每栋楼的出入口处,学校主入口为宽度为20米的景观大道,设计为铺装道路,平时为步行,礼仪车辆,货运车辆,消防车辆可以临时使用。

4米宽的校园环形道路,主要作为消防车道使用。

步行交通——结合建筑布局,本规划设计了一定量的步行系统。

入口主轴线两边是主要步行通道,自主校门随着场地标高逐级上升,到达教学楼。

步行交通的设计可以使校园充满活力,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八、绿化景观设计

本案充分利用校园基地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精心组织绿化环境、以营造优美、自然、清新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构筑多层次的网络状绿化体系,景观轴线以入口广场为核心,伴随校园整体绿化格局展开。

以广场前区绿化环境为面,以步行景观通道为线,以建筑组团间的庭院绿化为点,构成校前区绿化体系的整体构架。

设计上着重处理好建筑组群之间的空间节点,形成主题分明,富有特色的半开放主体园。

建筑内部庭院与室内绿化环境相融合,创造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

九、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结构设计

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建筑物耐火等级

二级

二、自然条件

(一)风雪荷载

类别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

基本雪压

取值

-

备注

50年重现期

-

-

(二)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设计地震分组

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特征周期

7度

第一组

Ⅱ类

三、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一)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序号

名称

代号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6

钢结构设计规范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1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13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和文件(详见建筑设计说明)。

四、主要建筑材料材质和强度等级

(一)混凝土

构件部位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备注

墙、柱

C40,C30

地下室底板外墙采用抗渗等级大于S6防水密实混凝土

梁、板、楼梯、坡道

C30

基础垫层

C15

承台、基础底板

C30

构造柱、圈梁、现浇过梁

C20

后浇带:

采用比相应构件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标准构件:

按标准图集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C40级混凝土。

(二)钢筋

直径

钢;直径

E钢。

(三)型钢、钢板等

钢。

(四)非承重砌体(用作填充墙与隔墙)

首层地面以下采用240或200厚MU10实心混凝土砌块,Mb10级水泥砂浆;

首层地面以上外墙采用200厚MU7.5封底混凝土空心砌块,Mb7.5级混合砂浆;内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Mb5.0级混合砂浆。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图。

2.甲方提供单体设计任务书。

3.柏庄小区配套小学周边配套市政设施近期实施规划。

4.校区的规划设计图。

5.现行设计规范: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二.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单体室内外给排水、消防系统及灭火器设计。

三.给水系统设计

1.给水水源:

接自柏庄小区内市政压力给水管网。

校区建设初期市政保证一路供水,远期规划从市政给水环网上引二根DN150给水管作为本工程生活、消防给水水源。

2.给水系统:

(1)采用柏庄小区市政压力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2)计量:

在进户管上设水表(室外水表井内)计量。

四.污废水系统设计:

1.本规划室内卫生间污、废水合流。

(1)本规划室内污废水立管采用伸顶通气系统。

(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方能排入市政生活污水管网。

五.雨水系统设计:

1.室外雨污分流

2.单体屋面雨水量

(1).采用安徽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q=850(1+0.745lgP)/t0.514(mm/min.ha)

(2).室内设计重现期P=5a

(3)5分钟降雨强度为479l/s.ha

3.室外雨水量

(1).采用安徽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q=850(1+0.745lgP)/t0.514(mm/min.ha)

(2)室外设计重现期:

P=2a,

(3)设计降雨历时:

t=t1+mt2,m=2

(4)地面集水时间:

t1=15min

(5)地面综合径流系数:

取Ψ=0.65

4.本单体采用室内外排水相结合雨水排水系统。

5.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就近排入校区内的水体。

最终排入市政涵洞。

六.管材及保温

1.室内生活给水管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内覆PE,DN<100丝扣连接;DN>=100,沟槽式连接;室内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

2.室内DN<100消防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室内DN>=100消防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沟槽式连接。

3.室外给水管、中水管采用PE管,热熔连接;室外压力消防管管材同室内管材,但须做防腐处理。

4.室内排水管采用PVC-U排水管(实验室排水采用耐腐蚀的PP管或PTFE管),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埋地塑料排水管。

第四章强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200-94

二、变配电系统

1变配电所

(1)本变电所内布置一台800KVA主变,变电所内设有高压开关柜、变压器柜、低压配电柜等。

(2)变配电所净高不低于4.4米。

(3)变电所内设有机械进、排风设备。

(4)变配电所为防止受潮、受淹,变配电所地坪抬高150mm。

(5)采用上进上出线方式。

3.变配电系统主接线

高压总配电室统一设置电业计量,本变电所中10KV高压侧进线部分不再设置电业计量。

低压主接线采取单母线分段,两段母线之间设置母联开关,采用手动联络方式,电气加机械联锁。

当上级任一路高压电源断电时,总有一侧可带全部一、二级负荷的供电。

4.保护装置的设置:

(1)10KV开关柜继电保护由高压总配电室完成。

拟采用微电脑式多功能继电保护器来进行继电保护,能提供实时进行系统电力参数数据采集的接口;

(2)变压器低压侧主开关拟采用长延时、短路短延时保护。

5.功率因数补偿方式

变压器低压侧设置成套静电电容器自动补偿装置,以集中补偿形式使高压侧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

补偿柜采用带有消除谐波的电抗器。

6.电费计量:

由高压总配电室在高压电源进线侧设置电业计量,在变压器低压侧主断路器侧和楼层低压侧设置内部低压计量,以满足学校对低压用电负荷的内部考量。

7.变配电所设备运输通道利用走道运输。

8.变配电所设备选型

变电所

ⅰ.高压开关柜拟选用拟采用SM6负荷开关柜,分断能力为25KA。

ⅱ.变压器拟选用:

环氧树脂浇注低噪声干式变压器SCB10/10KV/0.4-0.23KV,Dyn11,Ud=6%,F级绝缘。

ⅲ.低压配电柜拟选用:

MNS型抽屉式低压开关柜。

③变配电运行监视和能量管理系统。

采用REF系统,提供中文操作平台和与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

9.电气主要设备参数如下:

①10KV高压配电柜

ⅰ.额定短时耐受电流25KA/3S

ⅱ.工频耐压42KV(有效值1分钟)

ⅲ.冲击电压75KV(峰值)

ⅳ.防护等级高压IP4X;二次部分IP2X

②变压器

ⅰ.外壳防护等级IP3X

ⅱ.绝缘水平H级

ⅲ.带温控装置和强冷风扇

③0.4KV低压柜

ⅰ.出线仓固定接线抽出(ABC)和拔插式(MCCB)开关;

ⅱ.防护等级IP31

④直流操作电源

ⅰ.110V/80AH全封闭铅酸免维护电池;

ⅱ.手自动选择功能;

ⅲ.充电定时数字显示;

ⅳ.自动完成主充、均充、浮冲等全过程;

ⅴ.高稳定的浮冲电流、调节精细;

ⅵ.电池电压实时检测;

ⅶ.微机监控;

六、低压配电及线路敷设方式

1.10KV线路选用WDZC-YJY-10KV型交联电力电缆。

2.变电所内高压柜引至变压器柜的10KV线路选用WDZC-YJY-10KV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沿桥架敷设。

3.变电所内低压配电线路出线以及引出变电所处均采用电缆桥架敷设。

4.楼内一般设备的低压馈电干线采用密集型母线槽或WDZC-YJY-1KV型无卤低烟阻燃(C级)交联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其中引至消防设备的低压馈电干线采用WDZCN-YJY-1KV型无卤低烟阻燃(C级)耐火型交联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

一般照明和电力配电支线采用WDZC-BYJ-750V无卤低烟阻燃(C级)型塑料绝缘铜芯线沿线槽敷或穿金属管吊顶内敷设。

其中,引至消防设备的低压配电支线采用WDZCN-BYJ-750V无卤低烟阻燃(C级)耐火型塑料绝缘铜芯线沿线槽敷或穿金属管吊顶内敷设。

5.消防设备配电干线沿专用电缆桥架敷设时,双电源供电的两路电缆中间加分隔板。

消防设备配电支线穿金属管暗敷的保护层大于30mm。

消防设备配电装置均设置明显的消防标志。

6.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一般设备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方式配电或链式配电。

7.每层按区域设置多处电气垂直竖井,分别负责各区域内的供电。

电气垂直竖井内设置楼层配电箱及安装垂直电缆桥架。

施工结束后采用防火材料将楼板的预留孔封堵。

8.一、二级负荷供电端均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设备,选用质量可靠的ATS切换开关,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三、照明系统

1.照度标准:

各部位按下列照度标准设计:

房间或场所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

照明标准值(lx)

UGR

Ra

办公室、阅览室

0.75m水平面

300

19

80

电子阅览室

0.75m水平面

300

19

90

会议室

工作面

300

19

80

动力站

泵房

地面

100

-

60

冷冻站

地面

150

-

60

变、配电站

配电装置室

0.75m水平面

200

-

60

变压器室

地面

100

-

20

网络中心

地面

200

25

60

消控安保、弱电主机房

0.75m水平面

500

19

60

空调机房

地面

100

60

一般控制室

0.75m水平面

300

19

80

强电和弱电小室

0.75m水平面

200

19

80

楼梯间

地面

75

80

卫生间

地面

150

80

门厅

地面

200

80

走廊

地面

100

80

1.照明灯具选择、安装方式:

走廊、电梯前室,楼梯间采用节能高光效荧光灯;水泵房采用防潮型荧光灯灯具;防烟排烟机房等场所采用壁装式荧光灯;消防控制室和通信机房采用防尘型荧光灯。

一般有吊顶处,灯具采用嵌入式安装,无吊顶处采用管吊式安装。

2.变电所采用管吊型槽式荧光灯。

弱电进线间、强电和弱电小室等场所均采用高光效紧凑型荧光灯。

3.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疏散照明。

具体设置方式:

(1)一般平面疏散区域设置疏散应急照明,其照度不低于0.5Lx,断电后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30分钟。

(2)人员密集流动疏散区域设置疏散应急照明,其照度不低于1Lx;竖向疏散区域其照度不低于5Lx、断电后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30分钟。

(3)消防工作区域设置备用应急照明,其照度为原照度的100%,断电后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80分钟。

4.变电所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明的照度应达到正常照明的100%;并且,当正常照明断电后,保证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分钟。

5.疏散走道及疏散楼梯设置疏散用应急照明灯具;正常照明断电后,保证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

6.设计中所选用荧光灯具均采用高品质、节能型、高显色T8荧光灯管,并配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其COSφ≥0.95,各类气体放电灯均需带功率因数补偿,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还需另加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7.照明控制方式:

(1)楼梯间内一般照明灯具采用BAS控制,楼梯间内应急照明灯具采用消防(FAS)强制点亮;

(2)阅览室、地下车库、疏散走道内一般照明灯具采用BAS控制,平时兼做一般照明灯具使用的应急照明灯具采用BAS+FAS联合控制,应急时FAS优先控制。

(3)疏散指示和安全出口标志用的应急照明灯具采用常亮型(采用LED发光体)。

(4)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和工作室等场所采用房内就地开关控制;

8.室外照明由业主另行委托专业单位设计。

四、保安与接地措施

1.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

各插座回路均设置漏电保护开关。

2.变电所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其他生活泵房、弱电机房、各强弱电间均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LEB)。

3.每层电气竖井内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各层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器件(包括电气设备外壳、风管、水管等)均须与等电位联结端子可靠联结。

4.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大楼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及弱电设备等功能性接地、计算机设备的防静电接地合用同一接地体。

五、防雷

1.本工程属二类防雷建筑物。

2.直击雷,屋顶女儿墙及其它凸出部位设置避雷带作为接闪器。

避雷带采用25X4热镀锌扁钢。

避雷带高出屋面0.15m,并在屋面设置不大于10mX10m或12mX8的避雷网格,网格需与引下线可靠连接,屋面上空调机组等金属物件与避雷带可靠连接。

引下线利用柱内外侧两根大于16平方毫米的主钢筋,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

3.进出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管道与接地系统连通。

4.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各单体均按B级标准设置三级过电压保护装置。

在下列部位装设电涌保护器:

(1)在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装一组SPD【Uc=275V,通流容量大于15KA(10/350μs)】,当SPD的安装位置距变压器沿线路长度不大于10m时,可装在低压主进断路器负载侧的母线上,SPD支线上应设短路保护电器,并且与主进断路器之间应有选择性。

(2)在向层用电设备供电的末端配电箱的母线的各相上,应装设SPD【Uc=420V,通流容量大于40KA(8/20μs)】。

(3)在向实验室内重要用电设备供电的末端配电箱的母线的各相上,应装设SPD【Uc=420V,通流容量大于20KA(8/20μs)】。

(4)室外引入或由室内引至室外的电力线路、信号线路、控制线路、信息线路等在其入口处的配电箱、控制箱、前端箱等的引入处应装设SPD。

六、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本工程在消控安保室内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本工程系统设置位置为每个防火分区及楼层干线和重要支线的进线开关处以及重要设备配电箱的进线开关处。

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报警电流连续可调;

(2)具有自动巡检功能;

(3)探测剩余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的变化;

(4)存储各种故障和操作的实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

(5)若需要时可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

(6)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七、劳动保护

各单体疏散走道、封闭楼梯间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和疏散照明灯,保证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为防止及减少漏电事故的发生,各单体除消防设备外所有插座回路均设置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开关,并专设PE线与接地体联接。

各单体变电所内变压器设置IP3X护罩,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电缆桥架水平敷设不低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1.8m以下部分加金属盖板保护,所有配电线路均穿金属管保护,以防漏、触电事故的发生。

消控安保室、变电所和排烟风机机房设置应急备用照明。

保证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180分钟。

第五章弱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