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评价.docx
《李鸿章的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鸿章的评价.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对李鸿章的评价有这么一首评价李鸿章的诗: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对于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与过。
功绩:
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3维护国家利益4对维新派及革命者的宽容态度过失1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我认为评价李鸿章,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
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
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
这时候,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
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
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
二是李鸿章究竟干了一些什么事。
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
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
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
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
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
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
在李鸿章的自强措施里,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两个留存至今的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去世前曾留下这样的遗诗: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他虽然已去世一百余年,而对他的评价争议最大的,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国内战争中镇压农民起义,用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
这当然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封建统治者都抹煞不掉的污点。
二是如何看待李鸿章在主持洋务活动中的卖国,洋务又分经济建设和外交活动两大类,随着近年来海内外研究的进展,学术界对他在洋务———近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基本予以肯定;而对于外交活动、尤其是代表清政府对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其中疑点最大的,是他在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交涉时,是否收受过俄方的贿赂问题。
再比如马关签约,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李鸿章从此背上卖国的骂名。
可是目前的研究显示,李鸿章在谈判中无论大事小事,都用电报向国内最高当局请示;至于赔款数额,根据甲午战争史权威戚其章先生研究,由于我方密电码早在战前就被日方破译,因而二万万两赔款的底线早被日方掌握,李鸿章无论如何在谈判桌上辩争也无济于事。
我觉得,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
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当时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
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
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
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
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
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也是经济天才;军事上内战属强者,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
梁启超说得好: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对李鸿章的评价中国近现代史实践作业开启淮军时代的李鸿章撰稿:
李凯PPT:
刘宏开讲课:
李昊俊1.2.3.4.5.6.7.8.9.10.序言.......................................................................................................................................2李鸿章简介...........................................................................................................................2生活的时代背景...................................................................................................................3为华工争取权利...................................................................................................................3李鸿章与太平军...................................................................................................................4伴随李鸿章的30多个条约.................................................................................................5洋务时期贡献.......................................................................................................................7简评.......................................................................................................................................8历史人物对其评价...............................................................................................................9个人对李鸿章的评价...........................................................................................................91.序言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2.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2.15-1901.11.7),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世人多称‚李中堂‛。
道光1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
1872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
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3.生活的时代背景三千年之大变局,海禁大开,强林环绕的时代。
是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份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自1840年英国人用舰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人沿海岸修筑的所有整齐对称的炮台和花费巨银买来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舰队,没有一次阻挡住‚蛮夷‛的入侵:
‚自道光中叶以来,外患渐深,至于今日,危迫极已。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都,毁圆明园,文宗出走,崩于热河……自此以后,法并安南,日攘朝鲜,属地渐失。
各海口亦为列强所据,德占胶州,俄占旅顺大连,英占威海九龙,法占广湾……‛而就在李鸿章死时,因为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和几近天文数字的赔款而成为‚将来无数困难问题发生之源‛的《辛丑条约》刚刚签订,外国联军仍在整个朝廷逃亡在外的情况下占领着大清国的都城北京。
4.为华工争取权利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
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
‚……我只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
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中国移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中国移民在加州等地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
而你们的《格力法》不但不给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不喜欢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而自豪吗?
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也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
这不是自由!
……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为此在1894年8月27日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G.亚历山大,当时的《伦敦每日新闻》曾有报道:
‚……他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
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政府根据条约不得以允许印度鸦片进入大陆。
……李总督最后明确宣称:
你们也许明白,如果你们停止毒害我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
我(约瑟夫)告诉他,英国议会已经通过投票,将指定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华调查鸦片是否真的像有人指控的那样有害时,他气愤地回答:
‘荒谬绝伦!
’似乎十分的愤怒和蔑视,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
‘任何人都知道,鸦片是有害的。
’当我起身告辞时,他仍很善意地用热情的语言赞扬了英国公民为使中国摆脱鸦片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这位秘书结束访谈时还发表了一通感慨:
……中国的政治家们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热爱和平的精神,如果任何制止战争的手段可以找到,他们不可能为了报复而认可战争的持续。
(以上资料出自同时代的《纽约时报》)————后鸦片贸易为英国国会议案所禁止。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说了些公道话:
‚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对这种方法我们还缺少研究)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
‛而且这种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Tradition)来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
5.李鸿章与太平军他镇压太平军,维护了封建统治,在他的人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可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作为清政府的官员他能怎么办,(自古‚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再说当时他的太平军真的能代表中国先进的领导吗?
答案是显然的,也是肯定的不能,不然他也不会失败,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把战争寄托在了外国人身上,从而失去了战争的最佳时机,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
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一个落后腐败的封建专制和一个近代文明的强国,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
(如果他成功了则是偶然、奇迹,失败了是一种必然,中国抗日战争的失败就是一种偶然同时也是一种必然。
)我感觉太平军想好没有胜利,他不能代表中国新进的阶级从他定都天京以后做的就可以看到,你们知道辛丑条约中虽然有大量赔款为什么没有割地吗?
据我所查到的资料记载因为当时清政府的理由就是义和团叛乱相要挟最后屠杀义和团,当时清政府也不能消失他也必须存在以为一旦没有国家将陷入无政府的状态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个更加灾难(为什么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没有死,在华容道诸葛亮派云长去)当一种新的文明没有到来一种制度诞生时或者不足以取代旧文明旧制度时这个旧文明旧制度还必须存在。
6.伴随李鸿章的30多个条约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根据我所收集的资料,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
1871年8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6月《中法新约》;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与耆英、桂良、奕欣(此三人也是公认的卖国贼)相比,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最多的大臣。
其中《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卅九年还清,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
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作保。
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由此看,李鸿章似乎真的是十恶不赦,犯下了滔天大罪。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是不是李鸿章不签这些条约,这些条约就不存在了,不会被签定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国门,他们只要求与中国签定条约,而不在乎是谁来代表中国签定条约的,当然了,对他们而言,中国代表越懦弱越好。
有人引用石勒对王衍的评价——‚你到了那个位子,就要为这个政权的兴衰荣辱负责‛——来发表对李鸿章的批判。
可是,我觉得一个政权的兴衰荣辱并不能由一个人来负责。
说白了,清政府姓‚爱新觉罗‛又不姓‚李‛,要负责也得由爱新觉罗氏负责啊!
一个政权的兴衰荣辱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兴衰荣辱。
历史,谁能来负责?
换一个角度,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是由谁来决定的?
是最高统治者。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在现在都很吃香啊!
在那个时代,最高统治者比李鸿章官大几级?
能‚压死‛他多少次?
李鸿章毕竟只是由八股文出来的儒生,不是超尘脱俗的圣人,反抗上级的命令,借他一百个胆估计他都不敢。
说到底,李鸿章只是一枚棋子,权利再大,也要受制于人,这是幸还是不幸?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让李鸿章背负了洗不去的污名,他也是受害者啊!
,我们想一想这些跳跃大多数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也就是所谓的侵略者他们需求的是什么,是由谁向他们签订条约?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他们需求的是利益,假如没有李鸿章了这些条约就不存在了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难道这些条约都可以定身到他一个人身上吗?
我觉得这样是不公平的,他的错不在于他。
是历史的责任,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承担的,也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大家都看过王贵与安娜吧,你们说安娜没有考上大学是她的错吗?
不是历史的错误,是历史的悲剧,)的确作为封建的代表李鸿章在有的条约签订时为自己的利益谋划,于国家于人民他都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所以在这点上他就是自私的同时也是失败你的。
历史就是一种探索,作为后来人我们没有资格把他定性为‚卖国贼‛。
历史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的,对于他的功绩我们铭记在心,对于他的失败我们引以为戒。
才算公正。
史界奉行‚盖棺定论‛,举目试观历史,某人身亡业消、某事时过境迁数十年数百年而仍未有定论者,比比皆是。
都说中国人厚古薄今成性,殊不知口口相传、人云亦云的怪僻更有甚于前者。
历史有远近之分,功业有前仆后继之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也,处在今天的中国,怎能不饮水思源?
回眸历史,灯下漫笔,不求合肥含笑九泉,半夜托梦于我说‚孺子知我‛,但求无愧于案上经史腹中点墨:
知而不言,视而不见,我所不为。
7.洋务时期贡献在中日战争以前,李鸿章呕心沥血,专办洋务。
前人心血,不可丢弃,今列之于下: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同治二年正月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同治四年八月设机器局于天津同治九年十月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同治九年闰十二月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同治十年四月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同治十一年正月请开煤铁矿同治十一年五月设轮船招商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筹办铁甲兵船光绪元年十一月请遣使日本光绪元年十一月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诸门,择通晓时务大员主之,并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光绪元年十二月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光绪二年三月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光绪二年十一月始购铁甲船光绪六年二月设水师学堂于天津光绪六年七月设南北洋电报光绪六年八月请开铁路光绪六年十二月设开平矿务商局光绪七年四月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光绪七年六月招商接办各省电报光绪七年十一月筑旅顺船坞光绪八年二月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光绪八年四月设武备堂于天津光绪十一年五月开办漠河金矿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北洋海军成军光绪十四年设医学堂于天津光绪二十年五月8.简评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与洋务运动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
这两件事决定了历史与后人对他的评价。
但是,其中所掩埋的历史事实有多少,我们谁也不知道,因而我们所给出的评论,都不能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
甚至那些史学家们给出的评论,我觉得也是有待商榷的。
在我看来,李鸿章不能算卖国贼,但的确是功过参半,从某个程度上看,可能过更大些。
不过,我觉得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不能只看到他所做的那些事,还要关注他的内心情感。
要知道,他所做的并不一定是他愿意做的。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此为李鸿章临死前所作。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9.历史人物对其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
---未明‚水浅而舟大也‛------毛泽东‚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10.个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对于侵略者,对于外交他尽力了,但对于中国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没有改变中国现状,没有带领中国走向富强,他的洋务、派留学生、组建北洋海军、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也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洋务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失败、作为北洋舰队的统帅、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鸿章对自己的评鉴‚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将‛,说明晚年的李鸿章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而他没有也不敢去推掉那间‘破屋子’,再去建一座新的。
说明他的软弱行和封建的本质同时也是在维护自己,在不触动封建体系的一切运动都注定是要失败的,封建体制下的洋务、海军都只不过是‚披着狼皮的羊‛终究是打不过狼的。
作为北洋舰队统帅慈禧为其自己寿宴挪用巨额军费,难道李鸿章不知道军费意味着什么,孰轻孰重难道他不知道吗?
他没有劝谏、也没有阻止,这有说明什么,一个为军费而愁的北洋大臣死后而有巨额财产,这又说明了什么,难道这也是历史的错误吗?
也是帝国主义的强逼吗?
他的一切都是在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
没有带中国走向富强的李鸿章终究还是个失败者。
如何评价李鸿章如何评价李鸿章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深得慈禧太后信任。
在职期间,大权在握,翻云覆雨,左右朝廷格局。
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同为清廷重要的汉族封疆大吏。
梁启超曾指出: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四十年来中国大记事》)。
《清史稿》说:
独独立国事四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人当其冲,……近世所未有也。
然而,李鸿章的地位与影响,在史学界中的研究与评价,不够深入和失之偏颇。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了解只停留在他如何镇压太平天国军,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人们看来,李鸿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卖国贼。
这种评价是非常片面的,对历史人物是相当不公平。
按照唯物辩证史观来说,一切历史人物的评价都要一分为二。
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军,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等恶行被人们指责,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站在李鸿章的阶级立场和利益上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