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144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昨夜西风凋碧树.docx

昨夜西风凋碧树

国培历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相约国培

美丽的长岭湖

17日蹬车到省教育学院。

晚6点多从教育学院上车出发。

此时的哈尔滨华灯初上,整个城市仿佛童话般的晶莹剔透。

车在绚丽的灯海中穿梭,大约在30分钟后车离开市区,驶向郊区。

45分钟后,车开始颠簸,并离开街灯,驶向黑暗。

此时车上的人心情都有点低落,因为我们不知道车会把我们拉到哪里。

正好此时车上有个小同志估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接电话。

.......不知道会到哪里啊,据说到那里就出不来了啊.......车里顿时哄堂大笑,其实笑声中也有许多的失落、同情和无奈。

车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吃饭。

饭菜不是很好,还有点凉,但足以充饥,想喝点汤没有。

狼吞虎咽的吃过,拿钥匙上寝室,看上去还不是很难以接受,比预想的要好点,有室内卫生间。

(因为事前听同事和同学给我说过:

这里条件很不好。

)能够接受。

(当然现在没有选择的余地,接受与否我无法控制,既来之则安之了) 。

    一夜的翻来覆去,就在半梦半醒之间过去了。

哈工大教育考试培训中心理论学习基地

清晨走出大厅,来到院子,张开双臂拥抱哈尔滨的第一个清晨,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环视我今后将要生活20天的地方:

主楼是哈工大教育考试培训中心,侧楼是澳大利亚加拿大黑龙江省国际旅游商务学院。

附属还有慢摇吧、乒乓球室洗浴中心。

整个院落不大,但布局不错,树木成荫,绿草青青,鲜花怒放,小桥流水,荷叶田田,鱼翔浅底,戏于莲叶间,水车轮转,鹤昂首鸣期间,生机无限。

红色长廊从大门延伸到水池边。

晨起的大爷大妈们漫步在院中,自得其乐。

经询问才知道是旅游来的,很是佩服大爷大妈们的生活状态。

总之,这里还是个很不错的环境。

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走出院落,后身有个绿树环绕的荷塘,荷叶布满荷塘,荷叶上顶着成熟的莲子,煞是诱人。

如果有船我肯定要划船采莲了。

因为在岸边我似乎就闻到了莲蓬的清香。

其实不光是嘴馋使然,也是想体会一下“采莲人在绿杨津”的境界。

     再往后走就是一湾湖水,可能就是长岭湖了,应该是弯月形状或者是半环状 ,因为我没有沿湖岸走完 。

湖畔有许多农家菜馆和旅店,安静祥和的坐落在绿树之间,不张扬,也不低迷,虽然生意不是很好,它们就那么安然恬静的坐落在湖畔。

奇怪的是湖畔就一家很小的仓买,很低调的坐落在湖边,东西有限,想买个水杯都没有。

水果也没有。

老板倒是很和善说需要什么可以给上货。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理论学习篇

开班式领导讲话

早晨上课,是政史地的开班仪式,领导、老师、学员代表发言后就是分班的破冰仪式。

了解了历史班培训团成员,正象刘海燕老师所说的一样,这个团队年轻、热情、充满活力。

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团队。

因为这样,昨天的一点低落的情绪马上就一扫而光了。

之后的分组活动就更加自由了,介绍组成员、设计团队名称、展示团队作品,都是很自由、轻松的 。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这么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过去了。

破冰结束,我们已熟悉到朋友的地步了。

   下午是听金教授的讲座,因为理论性很强,所以感觉听上去很累,还好,院内有长廊休息,有小桥流水,课间到小桥边观赏金鱼,喂金鱼。

分组活动

成果展示

课间观鱼

清晨起床又出去走了走。

这儿的空气真好,天空湛蓝,鸟语花香,自然的和农村一样纯净。

抬头看看成熟的庄稼,忽然想到家里这会儿该忙着收秋了吧。

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子。

    早餐后上课,是辽宁师大孙远刚教授的讲座,孙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让四座生风,偶尔的连珠妙语也会让大家忍俊不禁。

一上午的课轻松愉快,获益匪浅。

在学科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想抓住学生,过人的语言艺术是不可缺少的硬件。

下午是朱玉民教授的课,看着那一副老学究的模样,我就担心这一下午该怎么过呀,可是,看上去一副古板模样的朱教授居然蕴藏着那么多的幽默能量,他不但语言幽默,肢体语言也那么丰富,本来很枯燥的计算机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居然让它讲解的妙趣横生。

佩服。

今天收获不小。

但就教学风格来说我就赚得钵满外流了。

回到寝室我们还学者教授的语气来互相勉励呢。

晚饭后照常散步,和班长张大姐,还有个老乡宝红大哥 ,张大哥等人,一路说笑一路走。

看来我们角色转换的很成功虽然都年近或过不惑但还都有小孩子的心态,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开些不着边际的玩笑.......怎一个开心能解释的。

我喜欢这样的纯净的心态,纯净的生活。

生活渐渐形成规律,三点一线:

寝室-食堂-教室,事情是睡觉、吃饭、学习期间的消遣是看电视,或者坐在床上做简单的瑜伽。

室外活动就是每天晚饭后的散步。

  

上午正常上课,冯丽老师的吧,(笔记没有拿回来,凭记忆会有偏差)有点弄混了。

教师的成长。

冯莉老师优雅、小资、很有生活情趣。

课也设计的很富有情趣。

所以喜欢上了她。

一上午的学习,如同经历一次心灵的旅行。

收获颇丰。

下午(此处省略,因为实在想不起具体谁讲的了讲了什么)

     晚饭后照常还是散步,小朱在门口召集大家去江边看看,很想去看,但想想昨天,就问了一句,需要多长时间,答2个小时左右。

于是打消念头,估计路程要7到8里地太远。

我的鞋吃不消。

于是和同寝的三姐妹还有小姚、赵大哥。

一同走入了我们对面的园子。

其实第二天喔就看到了对面的大园子,因为有大铁门锁着,我还站在铁门外往里张望来着,还很遗憾的和付姐说太可惜了,进不去。

要是能进去那该有多好啊,那里肯定很美 。

没有想到,正门事锁着,旁边却又旁门是24小时开着的,可惜,我没有发现。

看来,这人生要是想不留下遗憾,还非得走旁门左道不可。

因为正门已被锁死啊。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堂堂的大门不走走后门,的缘故吧。

呵呵,若有所悟,影射生活。

算是愚者千虑所得。

愚人毕竟是愚人,所得也愚。

    在园子转了一圈,太阳已经落山。

安静的天空有两架飞机无声地飞过,留下两道白烟。

爬上台阶,走在返回的路上,相约明天还来这里。

这儿真是散步的好地方呢。

寝室四姐妹饭后散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实践学习篇

六十九中实习基地

今天,因为实习单位没有安排就跟随116中的同学去参加了香坊区的集体备课.有新奇也有学习.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是集体备课规模很大,大家畅所欲言.但发言人还是少了些,也可能市主次之分吧.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上还是有点流于形式.或者说是虎头蛇尾..呵呵,不管怎么说,还是很正规的,第一次见识,也算有收获..

下午感到69联中听了一节政治课,因为听说有北京的专家来指导,很是期待.所以在香坊区备课结束就直奔69联中了,期间有些插曲就不说了.常琪老师的课上的很精彩,课本内容很少但老师凭借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分快讲解,和同学们通过亲切的对话完成了教学.尤其最后让学生到黑板画出最美的世界,和写警世语孩子们发挥的很好.因为北京老师也参与听课,据说还要评课,所以就留下来听了评课.想更多了解一下北京专家的想法..但北京老师是抱着赖学系的态度而且是主要了解该校的德育教育情况,所以参与不多.我想是因为双方的理解上有偏差所以没有对接好,最终也只是本校老师评了很多.北京老师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谈了点.评课收获不大,但校长谈话是的一些历年还是值得借鉴的.我想这些理念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今天,因为实习单位没有安排就跟随116中的同学去参加了香坊区的集体备课.有新奇也有学习.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是集体备课规模很大,大家畅所欲言.但发言人还是少了些,也可能市主次之分吧.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上还是有点流于形式.或者说是虎头蛇尾..呵呵,不管怎么说,还是很正规的,第一次见识,也算有收获..

香坊区集体备课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集体听课。

我们大约七点一刻就到达指定地点。

第一节是王晶老师的课。

<社会生活变迁>整堂课,老师只是起了导演的角色,偶尔也进行更正点拨。

觉得不错:

孩们素质好,老师导的好。

课后老师自我点评时我就有点困惑了,王晶老师说是活动课,后又解释平时就是如此上课,可能是我们人教版的没有活动课,或者不上活动课。

后举例清明上河图一课。

我彻底糊涂,我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活动课,本节课也可视作活动课,难道北师大版教材都是活动课不成?

不然为何贯以活动课?

既然平时上课就如此,为啥不说这是课改下课堂模式的探索?

单就本节课看教师设计的很好,虽然表面看教师说和做的很少,但其幕后工作是浩大的。

准备工作细致繁锁。

也可见教师水平很高,很自信,因为这样的课,且不说预设难,单说课堂生成就会很多,而且意外也会有。

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教师都没有见过。

突兀的错误也是会存在的。

潜在的难题随时会出现,所以我认为在大型公开课上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

而王晶老师大胆的运用,敢于放手,足见其自信、博学、教学基本工深厚。

课堂给学生搭建了展示实力、风彩、锻炼能力的舞台。

可以看出学生们在王晶老师的培养下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材料搜集、整理、筛选、组织、编辑能力,都是一流的。

教师调动的好。

从整堂课看,学生课前准备是很充分的,其准备工作也该是巨大、繁锁、而且要不是把教材研究透,把握好教材其资料的筛选也会出问题。

从此可以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之大。

那么在中考只占十分,历史课普遍不受重视,几乎可以忽略不记的情况下,孩子们能用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历史备课中去,可见教师的影响力。

能把孩子们调动的如此之积极真的很难得。

侧面也反应出老师的高超教学艺术和魅力。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是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让孩子们去积极主动的学,充满兴趣的富有成就感的去学。

而这内趋动力的能量远远大于因老师家长的督促而来的外动力。

王晶老师就做到了调动孩子们的内动力。

总之,课堂解放了老师,锻炼了学生,学生张驰有节,老师收放有度。

真正做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

此大治也。

一句话,本节课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

王静老师讲课

白冬老师主持评课

刘海燕主任讲话

今天去嵩山中学听了两节课。

第一次见识了杜朗口课堂模式。

收获不小

杜郎口模式课堂

为了让生活充实,我们这些留守的人如同艺人赶场一样奔波在哈尔滨的各校园间,开阔着见识,积累着知识,更新着理念,学着、审视着、评价着、选择着、反省着、也困惑着。

今天上午去了教育学院听一节活动课,感觉很好,论坛也很精彩,讲座有点老套没有听完就撤了,原因是下午六十九中还有讲座。

参加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系列展示

下午准时到达讲座地点,看到题目很感兴趣,有听说从国学方面讲,更对胃口。

充满期待,然而讲起来多少有点失望,知识有点杂,如同热带杂果被装成一瓶美名曰“罐头”或者是知识拚盘,其实每样都很好,但都浅尝辄止就有点应付嫌疑。

呵呵也许是国学太博大精深,主讲者只想给我们窥一豹之斑,致至于豹让我们自己想去?

深入琢磨还真有味道

六十九中孙主任讲座

今天去了虹桥中学听国家级赛课的试讲

虽然教研员一直在说这只是课的雏形、准备不足。

但我们仍能看出此课的精彩。

应该说即使是毛坯也是极品毛坯。

教师各个环节的设计都充满智慧,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提纯各种相关问题,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

学生们既是生活中人,又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

对于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知识也随着问题的解决得到生成。

学生的能力也都得到淋漓尽至的表现。

整节课的三维目标都得到完美解决。

总之,教师完美引领,学生的热情探究都叫我们叹服。

听说南岗区有政治、地理“烛光杯”赛课,就跟去听课。

听了三节课,四节说课。

收获不小,见识了名家风彩。

其实最大收获是知道了导学案和展示可以一节完成,只要设计巧妙。

说课也让我开了眼界,虽然是同一节课,但设计不同,风格也不同,但效果同样成功。

可谓异曲同工,课因教师的不同,而教法不同。

因而也就显示了其精彩纷呈、丰富多彩,而内涵不减。

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诠释知识,展示知识,让学生百听不厌,屡听屡新。

这应该是老师在教学艺术上追求的境界。

早晨吃饭时得到消息: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三省四校教学研究,吃完饭就奔那里去了。

到那里听了两节地理,两节语文。

省级标准就是高,老师的讲课水平很高。

四节课下来,收获不小:

见识了高标准,高素质的课。

上午依然是团队展示,跟据昨天的经验,认为此种论坛听两个就足够。

因为只有两种方式。

而且形式和主题似乎不符,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论坛,当然也可能是我的理解有偏差。

但固执的我,不愿认同,所以心里不以为然。

尽管如此,我依然坐在会场听。

到第三场,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展示时,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教研论坛。

真实,全方位,立体式,直观,具有情境,氛围,自然。

毫造作表演痕迹。

教研就该这样。

这模式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可看、可感、可模、可研。

听一场这样的论坛值。

下午听了两节课。

这应该是名师之课,从教师自然的教态,就足见其久经沙场。

名师风彩淋漓尽至。

不但教学环节设计丝丝入扣滴水不漏,而且操作的也有条不紊.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艺术高超,预设问题有深度,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

激起智慧的火花。

虽然有点时间问题,但瑕不掩玉。

再说,对听者来说,即使是败笔也是收获必竟成功与失误都是经验。

上午去了19中听高中赛课,想象中应该是很好的的课。

但真正听起来就有点小失望。

觉得和初中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除了教学内容外。

     

    也许是近日奔波的缘故,第一节课我竟然哈气连天,困得不行,强打精神听完。

其实老师素质本身不错,从语言、教学设计、板书,都看出功底深厚。

但我就听不进去,原因在于老师讲课风格有点像演讲,或者说是节目主持,而且是档案类的节目主持。

和学生交流互动很少。

当然也就没有热烈的气氛,和生成的土壤。

一节课下来只见老师在不停的忙乎,忙乎完,也就下课了。

一节理论课因为缺少事实依据所以有点像空中楼阁无所依。

给人以突兀的感觉。

这背离了论从史出。

学生因为没有完全理解,至少我这样认为。

学生沉闷,我也就困了。

   第二节课,老师的教态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是同一节课但设计却截然不同,老师以亲切自然的教态赢得了学生,以事实为基础推理出理论,水到渠成。

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轻松、愉悦。

我觉得是一节难得的好课,但有一个致命的错误:

不该说连战访华(应该是访问大陆);还有一个值得商榷:

在模仿新闻发布会上媒体是否应该是和当时的历史,发言人说代言人可以吗?

当然这只是个人认为。

       第三节和第一节的设计思路基本相通,但课堂操作显然高于第一个人。

设计的开心辞典应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课后本打算听听点评,但同伴急于逛街,又说评课只是官话套话没有停的必要。

也就放弃了。

但我心理仍然感到遗憾。

11月28日上午在方园二楼听了两节高中展示课。

十月革命中外古今联系密切;梨园春秋妙趣横生。

众里寻他千XX历史就在灯火阑珊处

追寻历史篇

冬天来了,准备好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冰城哈尔滨的怀抱,用脚步丈量哈尔滨的广度,用眼光衡量哈尔滨的维度,用听觉感受哈尔滨的深度,用全身心来体验哈尔滨的浓厚文化底韵和历史氛围,奔走在哈尔滨的各校园,领略校园文化,感受校园风光,学习不同风格的教学艺术体验前端的教育理念,与名校亲密接触,与名师进行心灵对话,走近就有收获,只要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这个冬天在哈尔滨我将与雪花共舞,舞出教育的春天,个人成长的春天,赶走异乡愁畅。

11月29日,因院校没有具体安排,所以携室友等三人出游。

早八时出发,从七十三起点到终点一路风寒。

道台府走一圈,只见其门面,不甚宏观,未见其内含,但其门可罗雀足见其一般。

因寒气逼人,所以速奔下一目的。

东北烈士纪念馆。

室内参观,无寒风侵袭,但内心的波动却一直无法平静,泪水几次涌出:

为那些在民族危亡时勇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也为我今天的无所作为,还为那些享受着幸福生活却还在怨天尤人的人┄看着昨天反省今天,为我今天,为国家民族明天,我们该怎么做,才无愧于师?

离开烈士纪念馆又到了文庙,蹬状元桥、站鳌头、投钱币、读论语、拜孔子、参观民俗博物馆,惊叹于鄂伦春等民族的聪明智慧,更感慨他们的的乐观生活态度。

冰天雪地的生活环境却造就了了他们火样的热情。

在冰火中演绎出精彩的、富有传奇特色的生活.归途虽风寒依旧,但丰厚的收获已抵消了风寒,还赚了一路欢笑。

今天计划去江边、中央大街和辛亥革命纪念馆。

早晨八点半我们出发约九点到达江边。

虽然是天气寒冷,但江边仍有许多游人。

散步的大爷、大妈,练剑、耍刀的大叔,还有那些把尕抽的飞转,小鞭甩的噼啪有如鞭炮一样清脆做响的大哥们。

沿江边一路走一路说笑一路留下照片,全然没有感觉到寒冷的侵袭。

离开江边我们开始搜街从地下街的人和春天一直到街边的俄罗斯商城一路搜过,异国风情的艺术品、生活用品、鞋帽服饰,我们是走过、看过、品评过、就是没动过钱包。

呵呵饱足眼福。

走上中央大街,我们的眼睛就不够用了,古朴厚重的欧式建筑,随处可见的雕塑。

觉得欧洲人的浪漫是无处不在的,而且细致入微,甚至到了每一个线条的刻画。

其实感触最深的还是人家除了追求外在的完美,而且更在乎使用价值的应用。

一百多年了,还依然屹立,依然显示其浑厚、丰富、浪漫。

想想刚看的新闻某地赤资17万

今天进行了全员的说课,虽然准备不足,但表现都不错。

学委最佳。

一天挺忙的,收获也很多。

一天竟忙着记录了,按程的话说是比教研员忙,其实我只是想具体的记住大家。

这也是国培赐予我们的缘分。

今天是学习成果展示,有十二人参加。

可以说是各位同学各显神通,同学们说的是天花乱缀,精彩纷呈。

喜欢王为民的挥洒自如,侃侃而谈,句句含情;佩服葛兰艾的文笔,洋洋洒洒二十二页,意境唯美,情真意切;赞赏赵丽燕巧妙设计,极富动感的图片连接起来就是流动的画面看来仿佛时光又重新回放一遍,图文配合天衣无缝;叹服栾兰的诗情画意,现场的小诗二首,有多少的不舍与留恋,听者感同身受。

之后的录相课因为没有现场感,我又看不清楚,所以难以进入状态。

时间糊涂中度过,下午亦然。

曲终人不散

今天聚餐了。

领导的谈话让我突然感到了三个月的国培生活也接近尾声,今天的聚餐也就是倒计时的开始。

想想当初来时的茫然,急燥,上火,期待早日回家,到现在归期可数,心里到有些许留恋与不舍,不舍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不舍这里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不舍这份近乎学生时代的纯净的心态。

三个月的学习生活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感悟,和友宜。

一周后我们将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但相信我们除了带走国培收获外,还有来自全省的关心与牵挂。

这些牵挂将伴我们走过今后的所有日子。

在未来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将携手并进。

有省里的领导和导师做我们的强大后盾。

我们会把国培发扬。

今天去了十七中,听了两节课一节讲座,感觉不虚此行。

两节课都为课中精品。

虽然风格不同,但精彩同样。

先说刘雁老师的<探险家的梦想>生态体验式教学由学生体验并且讲出整个过程,学生主体地位明显。

马宁老师的<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看似平淡但却层层深入,步步用心。

由面及点的细致分析,配以视频效果更加。

之后的讲座更让我感受颇深。

细细分析来觉得自己实在是失败在沟通上了,然而道理都懂,却难于实践,此为我致命的缺点,心里那么点读书人的小清高,让我不能开口,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有时候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放不开。

但却改变不了。

今天是国培的最后一天,照相,组长汇报,各组代表汇报,领导简单的总结讲话,发放各种证件。

      一上午紧张忙碌,心慌不舍。

共同经历了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东奔西走的跑场听课,毫无顾虑的嘻笑玩闹,一幕幕已深印脑海。

而这一切将随着同一首歌的尾音而画上句号。

而后是说再见各奔东西,可是谁知道今天的再见是不是就再也见不着了呢?

曲终人不散终归是美好的愿望,其实是曲终人必散。

我倒是希望人散曲不终,用心唱出共同的歌,唱到地老天荒.只要歌在心就在。

留恋留不住归家的脚步,当送走赵,寝室只剩下我一人时,心里彻底空了,往日吸引眼球的电视被我反复调控,再好的电视剧也索然无味。

一段生活的结束还需一些心里的调适。

归去

上车了,出发了,离哈尔滨渐行渐远了。

匆忙间拥抱了最后一位同学,就各奔前程了。

何时重逢未可知,何时重返哈尔滨也遥不可期。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再见了,充满回忆的哈尔滨。

 

教育任重,国培道远。

三个月的国培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省教育学院的领导们给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拉开了今后国培的序幕。

几天后我们将各奔东西,但我会把各位同学放在心里不是尘封而是实时对话交流。

相信在今后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各位同学老师会倾力相助。

所以我说我的国培同学老师将是我今后国培的全部资源。

在国培的路上我们将携手前行。

走出历史教育的辉煌明天。

我爱你们,我的同学,我爱你们我的导师,我爱你我的国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