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7594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1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docx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课题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课型

新课

框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课时

第1、2课时

目标案

【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⑥了解价格的含义⑦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⑧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⑨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①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②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③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④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⑤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⑥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⑦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⑧联系人们对待货币的不同看法,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②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③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④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⑤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纸币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6、外汇和汇率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步骤】如下

导学案

自主探究

1.商品就是__________的劳动产品。

它的基本属性是_________和________。

商品的________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______就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等价物就是在商品交换中,大家普遍乐于接受的,能表现其他________商品的_______,充当________媒介。

3.货币是指从_____中分离出来______地充当______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

4.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_________中的作用,是货币______的体现。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所具有的_____和_____其他一切_____的职能。

通过一定数量的_____表现出来的商品的______,叫做价格。

6.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充当____________的职能。

7.货币除了具有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职能。

8.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符号。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之后,人们通常就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______,更易于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了铸币在______中的磨损。

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9.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_____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___________为限度。

如果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________发生困难,直接阻碍___________。

10.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乘积)成____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____比。

11.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引起,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合作探究

(一)根据商品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思考】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巩固练习】下列物品哪些属于商品?

①原始森林②自产自用的蔬菜③商店里卖的衣服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

⑤2004年4月24日中国向朝鲜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3.【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商品交换?

为什么能够进行商品交换?

(二)根据货币的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探究】P4要咖啡的拿珍珠来。

(1)

(2)

(3)

2.【判断】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探究】P5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1)

(2)

4.【巩固练习】

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张女士花了230元人民币买了一件上衣,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5.【比较】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

6.【探究】P6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1)

(2)

1、【判断】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的购买力也由国家决定。

2、纸币发行的越多越好?

3、【探究】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教学案

框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1课时)

个性设计

导入新课

小品导入(教师扮演店主,三生扮演顾客)

情境1:

一顾客是店主多年不见的一好友,她看上了一礼品,店主便送了一份给她。

问:

在这种情况下,该物品是否是商品?

情境2:

另一名顾客偶然来商店逛逛,他也看上了那种礼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他花50元买下了,问:

在这种情况下该物品是否是商品,与前者有何区别。

情境3:

最后一名顾客亦看上了一件商品,他欲用50枚康熙通宝购买而不得。

问:

为什么这枚康熙通宝在清朝可以购买到商品但现在却不能?

新课教学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思路:

在讲货币的本质之前,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商品,再由商品交换的过程推导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步骤】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把握商品的相关知识

(1)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一概念,首先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可以稍微提示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人的内脏不是劳动产品,但亦可以成为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如果是自己消费,用于捐献,馈赠就不是商品)

(2)两个基本属性(简单了解)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结合多媒体,创设情景(采用课本的第二个探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切身体会物物交换的困难,该如何解决。

从而引出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含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贝壳,牲畜,布匹等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跟其他的一切商品相交换,但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如果是很小数量的交换,用牲畜有什么不方便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选出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货币也就产生了。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得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思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的核心,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在讲它的两个基本职能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形象的图案---直尺和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另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行使这两个基本的职能有何不同。

【步骤】

(1)价值尺度职能

含义:

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在这里可以用直尺引入,直尺衡量的是物体的长度,货币衡量的则是价值大小,并且是一切商品价值大小,要强调“一切”二字,因为如果衡量的不是一切商品的价值,而是一个或几个,那就不是货币,而只是一般性的等价物。

原因:

货币本身有价值,所以可以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在这里仍然可以以直尺为例,直尺之所以可以衡量其他物体的长度是因为它本身有长度。

担当主体:

观念中的货币。

先请学生回答他是如何理解何为观念中的货币的,然后结合P6的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如自行车的标价是380元/辆,问学生当你们看到这个价格标签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知道了380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需不需要放380元钱在旁边呢?

学生回答不需要,教师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在这里价格只是用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实现。

价格:

首先请学生回顾第一目的相关内容后讨论回答:

在货币产生前,如果你要实现一只羊的价值有什么方法?

那么在货币产生后比如说现在同样你要实现一只羊的价值又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货币产生前:

一只羊=一把石斧

=一匹布实物形式=……

货币产生后:

一只羊=200元货币形式

从而推导出价格的含义:

指的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提示学生课后思考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流通手段职能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用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了解即起的是桥梁的作用)。

商品流通

含义:

指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与货币产生前的物物交换进行比较,一个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和卖同时进行,其公式是商品—商品;一个是以货币为媒介,买和卖分离,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提示学生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探究】货币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如果不是该如何衡量。

【学生讨论】

教师举例分析:

假设社会上只生产一种产品,它的待售数量是1万件,单价为10元,货币流通次数为一,让同学计算此时需要多少货币量。

学生答需要10万,由此得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这一知识点在课堂上不展开讲解,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自主巩固其计算、正反比关系等等)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其他职能

提示学生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贮藏手段职能。

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储蓄是不是一回事;一是要将支付手段职能与流通手段区别;一是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具有哪些作用。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2课时)

3、纸币

【思路】以教具---100元人民币为例让学生回答发行纸币的主体、特点(纸币较之金属货币优点),最终定位,推导出纸币的概念,然后让其分析、理解纸币产生的必然性和发行的规律,以及当纸币发行过多或过少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经济现象。

(1)含义:

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让学生思考回答:

国家是否有权利决定纸币的面值、购买力、发行量

(2)纸币的发行量及与之相关的两种经济现象

由纸币的含义可以了解到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

分析发行过多或过少所引发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这一内容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点到为止。

因为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现象发生原因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课堂小结】略

框架案

知识框架

货币的本质

整理本课题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

 

检测案

【实例探究】

1、商店中一台彩电的售价为1000元,这1000元是在执行货币的(A)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

2、假设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每1元货币在一定的时间内平均流通4次,那么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B)

A1000亿元B200亿元C400亿元D1600亿元

3、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的因素不包括(D)

A、商品的价格水平B、待售商品的数量C、货币流通的速度D、市场供求状况

4、下列关于货币和纸币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D )

A、货币就是纸币,纸币就是货币

B、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C、货币和纸币都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D、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某公司用储备的外汇100亿美元从美国购买了一套先进的生产设备,这100亿元是在执行货币的( C )

A、贮藏手段的职能B、价值尺度的职能C、世界货币的职能D、支付手段的职能

6、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7、眼下,“彩铃”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消费时尚,“听觉经济”悄然而生。

通过“彩铃”提供悦耳音乐或问候语,让沟通从美妙的音乐开始,让热爱生活的你有了表白心情的新方式。

这表明“彩铃”()

A、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物品

C、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D、有价值但不是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据此回答3~4题

8、《荷马史诗》中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更有的人用奴隶去交换。

但是,这种物物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卖酒的人并不需要所有对方的商品。

因此,在物物交换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出现了()

A、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货币D、扩大的物物交换

9、在货币出现以前,金银()

A、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B、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C、没有成为商品D、只是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10、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

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

11、2008年农民张某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获得了丰收。

这些蔬菜()

A.是商品,因为它花费了人类劳动

B.是商品,因为这些蔬菜是为了交换而生产出来的

C.是否为商品,关键是看是否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他们不一定用于交换

作业布置

《金太阳导学案》课程达标检测

反思案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课题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课型

新课

框题

信用工具和外汇

课时

第3课时

目标案

【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汇率。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两种结算方式②信用卡的优点③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④懂得外汇的含义⑤理解汇率的变化⑥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在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信用卡

2、外汇

3、汇率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步骤】如下

导学案

自主探究

1、信用工具

(1)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

一是,即用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二是,即双方通过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信用卡是具有、转账结算、、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凭证。

政府要控制货币供应量

增加财政支出

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适当鼓励居民消费

(4)信用卡的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取款、、结算、为一体,能减少的使用,简化手续、方便消费,增强,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是出票人委托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支票和支票两种。

2、外汇

(1)外汇是用表示的用于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

(3)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

①内涵:

对内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定。

②意义:

对安定、又好又快发展,对的稳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外币

本币

外国币值

本国币值

外国汇率

本国汇率

不变

更多

贬值

升高

不变

更少

更多

不变

升值

更少

不变

跌落

合作探究

(一)根据信用工具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一】你使用过信用卡吗?

现金消费和信用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探究二】课本P9支票

1)这张票据是什么?

2)如何把这张支票兑换成现金?

(二)根据外汇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判断】

1)外汇就是外币。

2)外汇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3)外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探究三】6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610,创下年内第49个新高。

至此,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接近6.5%。

1)人民币升值则意味着()

①每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②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③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④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不定向选择)

2)【判断】

①同样数量的人民币能进口更多的商品。

()

②来华购物的游客增多。

()

③出口商品的获益增加。

()

【巩固练习】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教学案

框题

第3课时信用工具和外汇

个性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

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互相讨论,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新课教学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4、什么是信用卡?

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1)两种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2)信用卡(教师可出示一张银行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高效与安全。

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电脑公司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转帐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

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

是否仍用现金结算?

为什么?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2、外汇

【教师活动】

假如,今年暑假你和父母到国内一些地方去旅游,你能够帮助父母制定一种灵活而又风险最低的带钱解决方案吗?

假如,你是要出国留学,怎样将钱带出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1)含义:

外汇是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外汇牌价: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当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00美元兑811.597元人民币。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的安定,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略

框架案

知识框架

整理本课题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和外汇

 

外汇

 

检测案

【实例探究】

1、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购买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支付的本国货币比以前少,便是外汇汇率(B)

A、升高B、跌落C、不变D、居高不下

2、信用卡之所以是目前最有效的支付手段,是因为对持有者来说,它具有以下优点(A)

A、集存款、取款、贷款、结算、消费、查询为一体,方便安全B、可以任意透支

C、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随意审领D、可以到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3、在我国签发支票时(A)

A、必须在其存款数量上签发B、只有银行才有权签发

C、可以任意签发,无数量限制D、只能签发转账支票,不能签发现金支票

4、如果上月100元外币可兑换1000元人民币,本月可兑换1008元人民币,这表明(D)

A、人们不愿意接受外币B、外币越来越少

C、外币对人民币汇率跌落D、外向对人民币汇率升高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不正确的观点有(C)

A、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B、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C、不利于对外关系的发展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业布置

《金太阳导学案》课程达标检测

反思案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课题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课型

新课

框题

影响价格的因素

课时

第4、5课时

目标案

【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②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③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④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⑤知道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

①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

②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②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步骤】如下

导学案

自主探究

供不应求,

价格____

1、供求影响价格

改变商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