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药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7295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抗生素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抗生素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抗生素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抗生素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生素药物.docx

《抗生素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药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生素药物.docx

抗生素药物

抗菌药物

一基本概念

1、抗菌药:

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化疗药的范畴。

2、抗生素:

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

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3、抗菌谱:

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可分为(了解内容)

窄谱:

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如青霉素、红霉素、氨基苷类等。

广谱:

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如:

四环素、氯霉素等。

4、抗菌活性: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抑菌药:

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如: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杀菌药:

能杀灭细菌的药物。

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高浓度时)等。

5、抗生素后效应(PAE)(了解内容):

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

PAE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6、交叉过敏:

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发生类过敏反应,以后使用另一种药物,虽然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在化学结构上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相似,同样会发生过敏反应。

7、光敏反应:

这种由光线诱发药物过敏的反应称为光敏毒性反应。

光敏性反应的主要表现为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肿、发热、瘙痒、疱疹等症状,也可为丘疹、水肿性斑块、结节、水疱或湿疹样等多形态性损害,同时皮肤可出现青灰色或紫癜色素沉着等。

常用的光敏性药物有:

喹诺酮(沙星)类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磺胺类药物等。

二作用机制(了解内容)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

4、影响核酸代谢

三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一)概念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

(了解内容)

1.固有耐药性:

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2.获得耐药性:

是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大多由质粒介导其耐药性,但亦可由染色体介导。

而前者更具临床意义。

如:

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注意:

耐药性:

病原体、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

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了解内容)

1.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合成酶(钝化酶)

2.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

①耐药的细菌可改变靶蛋白结构使药物不能与靶蛋白结合,如细菌对利福霉素的耐药;

②增加靶蛋白的数量,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耐药;

③生成新的对抗生素亲和力低的耐药靶蛋白,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的耐药。

3.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菌外膜结构改变,孔蛋白构型改变或缺失导致药物不易渗透至菌体内;如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等的耐药机制。

4.主动转运泵作用

有些耐药的细菌具有主动转运泵,可将进入细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体外,这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的之一。

5.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如细菌对磺胺药的耐药,通过产生大量的对氨苯甲酸(PABA),或直接利用叶酸生成二氢叶酸。

(三)克服耐药性的措施:

(了解内容)

合理应用抗菌药,足量,足疗程;

必要的联合用药,有计划的轮换用药。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应用的基本原则是:

(3、4、5、6为重点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 

1.尽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

2.正确选药:

根据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过程和不良反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

3.适当的剂量与疗程:

根据患者的生理(年龄、性别等)机能状态、免疫力、肝肾功能等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

4.防止抗菌药的滥用:

杜绝不必要的用药如病毒感染;避免局部用药;

5.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6.合理的联合用药。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联合用药的目的:

①增强疗效

②减少不良反应

③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④扩大抗菌谱

2、联合用药的效果

①协同作用(增强):

两药合用效果增强,即:

1+1>2

②相加作用:

两药合用效果相加,称为相加作用。

即:

1+1=2

③无关作用:

两药合用效果未增强或减弱,但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称为无关作用。

如:

1+1=1

④拮抗作用:

两药合用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即:

1+1<2

3.合理联合用药

(1)抗菌药的分类:

I繁殖期杀菌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II静止期杀菌药: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III快效抑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IV慢效抑菌药:

磺胺类

(2)如何正确的联合用药:

I+II协同

I+III拮抗

I+IV无关  

II+III相加或协同

II+IV无关

III+IV相加

五、抗菌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抗菌药物通常分为下述七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门店常见抗生素分类: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

1、抗菌机理:

干扰细胞壁粘肽合成(只有细菌有细胞壁,人体是没有细胞壁的,所以对人无毒副作用)

2、青霉素类主要有: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等。

抗菌作用特点:

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

对繁殖生长期细菌作用强

对人无毒副作用

适应症: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是复方制剂,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的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保护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

本品的抗菌谱与阿莫西林相同,且有所扩大。

目前该品种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的含量比例有两种4:

1(安奇,每片含阿莫西林500mg,克拉维酸钾125mg)和7:

1(君尔清,每片含阿莫西林200mg,克拉维酸钾28.5mg)

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药品不良反应很少,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过敏性休克,所以在销售该类药品时一定要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3、头孢类:

目前门店有很多,但多是一、二代产品。

(1)抗菌作用特点

第一代: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近,有一定耐酶作用,对肾有一定毒性,半衰期短。

目前主要的口服品种是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欧意)。

第二代:

对革兰氏阳性菌不如第一代,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耐酶作用较强,对肾毒性降低。

目前门店有的口服品种是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第三代:

对革兰氏阳性菌不如第一、二代,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绿脓杆菌有效,耐酶作用强,对肾无毒性。

门店目前有的品种是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等。

第四代:

对革兰氏阳性菌(肺炎球菌、链球菌作用强)、阴性菌、厌氧菌都有抗菌作用。

头孢吡肟。

(2)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3)不良反应:

同青霉素,但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二)大环内酯类

1、主要药物: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肠溶片、麦迪霉素、乙旋螺旋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2、抗菌机理: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3、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轻、中度的耐药金葡菌感染以及替代青霉素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放线菌病及梅毒等的治疗或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2)(了解内容)首选用于治疗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感染、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和结肠炎、白喉带菌者等。

4、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点:

(1)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半衰期延长(如阿奇霉素一天只要服用一次即可);

(2)抗菌活性增强;

(3)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

(4)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

5、不良反应较少,主要的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本品刺激性大,口服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及腹泻等。

(2)肝损害:

红霉素酯化物引起肝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及时停药可恢复;

(三)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

1、主要药物:

目前门店主要有盐酸米诺环素、金霉素眼膏两种。

2、抗菌机理:

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3、临床应用:

广谱抗生素,临床上用于多种细菌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五官科用药等,斑疹伤寒首选。

盐酸米诺环素目前有两种规格:

50mg/100mg。

首次剂量为0.2克,以后每12小时或24小时再服用0.1克,或每6小时服用50毫克。

寻常性痤疮,每次50毫克,一日2次

4、不良反应:

A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

饭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减轻。

B二重感染:

敏感菌株受抑,不敏感菌株大量繁殖引起,如鹅口疮等

C对骨、牙齿生长的影响:

本品代谢产物沉积于骨、牙,与Ca2+结合,造成发育障碍

形成四环素牙。

禁用于8岁以内的儿童

D肝、肾毒性:

为长期口服或大剂量静脉给药所致,可致肝脂肪性坏死,加重肾功能不全,易发生于孕妇.

E过敏反应:

药物热、皮疹、光敏性皮炎等,偶可致剥脱性皮炎

F维生素缺乏:

制造维生素B、维生素K的细菌受抑,致口角炎、舌炎、出血等。

氯霉素类

1、主要药物:

目前门店只有氯霉素滴眼液,在临床上用的较多的是甲砜霉素。

2、抗菌机理:

抑制菌体蛋白的形成。

3、临床应用:

广谱抗生素,目前甲砜霉素主要用于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胆道、肠道感染,可用于伤寒和副伤寒。

4、(了解内容)不良反应: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灰婴综合症、其他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等。

(四)氨基苷类:

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因其副作用较大(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等),目前不常用。

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多是针剂。

恙可欣(复方庆大霉素膜)(20224103)。

(五)林可霉素类:

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目前常见药物有克林霉素,是急、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

主要的副作用是腹泻、肠炎等。

注:

林可霉素类与氯霉素类(包括甲砜霉素)、大环内酯类在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结合点与相同或相近,两两合用会产生受体竞争性抑制,造成拮抗的效果。

所以避免药物合用,产生拮抗作用。

(六)人工合成抗菌药:

主要是喹诺酮类和磺胺类。

1、喹诺酮类

A药物: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PPA)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啶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

(尾词是沙星的基本属于喹诺酮类)

目前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已基本不用,临床主要用的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B(了解内容)抗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DNA回旋酶,抑制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C氟喹诺酮类药理学共同特性

①抗菌谱广,抗菌后效应良好。

②细菌对本类药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③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半衰期长,尿中浓度高

④不良反应少

D临床应用

①吡哌酸与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

②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敏感菌感染: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泌尿系、消化系、呼吸系、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或病因未查明的感染患者作为经验治疗,其中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2倍。

E不良反应:

轻微,发生率低,有光敏反应、长时间应用容易有二重感染。

注意:

①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儿童(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应停止哺乳

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和有该类疾病史者(癫痫)不宜用

③肾功能减退者应用氧氟沙星时需减量。

④有报道称,加替沙星容易导致血糖异常,所以糖尿病病人要慎用加替沙星。

⑤本类药物与茶碱类药物同用,会影响茶碱类药物的肝代谢,出现茶碱中毒,如:

恶心、呕吐、震颤、不安、心悸等。

2、磺胺类:

A药物:

目前临床多用复方制剂,主要有复方新诺明(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增效联磺片(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磺胺嘧啶)。

B抗菌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C临床应用:

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尿道、肠道感染等,磺胺嘧啶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

D不良反应:

①泌尿系损伤:

在酸性尿中易形成结晶,刺激肾,致结晶尿、血尿、管型尿,以磺胺嘧啶多见,所以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增加尿量;同时可加服小苏打,碱化尿液,预防结晶尿;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

②过敏反应:

皮疹、固定型药疹、药热等,所以要注意询问用药史。

③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饭后服减轻。

④其它:

如头晕、乏力等。

(七)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1、抗真菌药

A分类:

(1)抗真菌抗生素:

制霉菌素等,抗真菌抗生素中现在门店不常用,作为了解内容,不详细阐述。

(2)合成抗真菌药:

唑类,丙烯胺类,氟胞嘧啶等。

现在药店用的较多的是唑类抗真菌药,有咪唑类(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和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以及丙烯胺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布替萘芬。

B临床应用:

(1)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是外用的膏剂、霜剂、栓剂,供临床外用治疗各种浅部真菌感染,如:

手癣、足癣、股癣等。

(2)三唑类和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临床用于治疗多种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如:

真菌性脑膜炎和泌尿道感染、皮肤癣、甲癣等。

氟康唑治疗阴道念珠菌病:

每日一次、一次3粒(150mg),一周最多用两次。

伊曲康唑

适应症

剂量

疗程

备注

念珠菌性阴道炎

200mg一日二次

1日

或200mg,一日一次

3日

皮肤癣菌病

100mg,一日一次

15日

高度角化区,如足底部癣、手掌部癣需延长治疗15日,一日100mg。

甲真菌病

200mg,一日一次

3个月

突击疗法,连用一周,停三周,为一疗程,甲癣两个月为一疗程,趾

 

 

 

 

特比萘芬

适应症

服用方法

疗程

备注

手足癣

每次0.25g,每日一次

2-6周

窗体顶端

体癣、股癣窗体底端

2-4周

 

窗体顶端

皮肤念珠菌病窗体底端

2-4周

窗体顶端

在真菌治愈后几周,才可见到皮肤外观完全正常以及感染症状消失。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头癣窗体底端

4周

窗体顶端

甲癣窗体底端

6周-3个月

某些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6个月

 

 

 

 

D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

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如瘙痒、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

E 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对肝功能有损害,长期用药,建议定期检查肝功能。

(可见议顾客联合应用护肝产品)

2、抗病毒药

A药物:

核苷类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

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在体内水解成阿昔洛韦发挥药效。

该药对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带状疱疹和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用于防治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生殖器疱疹、疱疹性脑炎等。

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等。

B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吗啉胍。

对流感病毒、鼻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流感、水痘等的防治。

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刺激,利巴韦林大剂量可导致心脏损害、贫血、白细胞减少等。

C金刚烷胺:

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选择性高,对疱疹病毒等无效。

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防治。

本药亦可用于帕金森病。

本药偶可引起眩晕、失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