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7101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docx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

 

1总则

1.1目的及意义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提高路面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技术水平,明确路面工程施工工序,掌握施工要点,达到标准化施工要求,提升工程实体内在质量,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2编制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5、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与公路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

6、湖北省颁布实施的有关的文件规定;

1.3与其他相关规范的关系

本指导意见是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细化、补充,在使用过程中未涉及的内容,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等执行。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省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

 

2基层施工

2.1一般规定

2.1.1根据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等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场地规划、驻地建设、拌合站和工地试验室建设。

2.1.2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2.1.3应统筹规划、强化协调,避免路基、交安、绿化等工程交叉施工污染,并应采取防污染措施。

2.1.4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2.1.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宜在冰冻(-3~-5℃)到来半月前结束,并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施工时日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

2.1.6桥台处基层施工,应采取先施工基层,后施工台后搭板工艺。

基层施工时,应在搭板处设置钢模版,每块钢模版可采用不少于三根角钢上下错开连接支撑,角钢另一端采用钢钎固定,模版之间采用榫卯连接。

(图)

2.1.7应铺筑试验段工程,实行首件工程验收制。

试验路段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

2.1.8施工过程中,施工原始记录应与施工工序同步,工程现场验收应与施工资料签认同步,对隐蔽工程应保留相关影像资料。

2.2施工准备

2.2.1技术准备

2.2.1.1图纸审核

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查看图纸是否存在漏项、多项及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2.2.1.2测量复测

接桩后

应进行导线、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工作。

2.2.1.3试验准备

施工前应对做好工程原材料、配合比等相关试验。

2.2.1.4施工方案

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工期要求、施工队伍、机械设备等因素,编制路面专项施工方案。

2.2.1.5路床交验

⑴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及时组织路床交验。

路床交验应保证一个季度内交验50%的连续路床,严禁小路段交验,其他交叉施工工程应在沥青路面施工前完成。

⑵路基、桥梁、隧道工程交验工作应有路面施工单位参加,并办理相关书面交验手续。

⑶路基验收弯沉规定值按表2-2-1执行。

其中季节影响系数根据交工验收的季节确定,湖北省属于非冰冻地区,路基的最不利季节为连续阴雨季节,其他时间的季节影响系数在1.2~1.4之间选择,天气晴热干燥则选高值,天气阴雨潮湿则选低值。

路基交验弯沉L0D(0.01mm)与回弹模量(E0D)的关系表2-2-1

K1

E0D

季节影响系数

K1=1.2

季节影响系数

K1=1.3

季节影响系数

K1=1.4

E0D=40MPa

194

179

166

E0D=45MPa

173

159

148

E0D=50MPa

155

143

133

E0D=60MPa

129

119

111

E0D=80MPa

97

90

83

⑷台背回填范围、零填零挖和填挖过渡部位应加大弯沉值的检测频率。

⑸路面施工单位铺筑路面结构层之前必须清除路床顶面的软弱、坑槽、平整度差等质量病害,并采用自重18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予以全幅慢速振动碾压不少于一遍,确保压实质量符合要求。

2.2.2资源配备

2.2.2.1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和技术难度等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测量、试验、环保、专职质量检查和安全管理人员。

2.2.2.2路面施工机械设备宜按不低于表2-2-2要求配备。

单个工区基层及底基层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表2-2-2

序号

机械名称

数量

备注

1

强制式粒料厂拌设备

1台

设备实际产量≥500T/H

电子秤计量、宜双搅拌缸串联拌和;

2

全自动履带式摊铺机

一般2台

两台均为机械拼装熨平板,功率≥130kW

当采用宽幅大厚度单机摊铺时,功率≥220kW。

3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3台

自重18~20t,两挡振幅,双驱动

当单层压实厚度≥20cm时,增加1台自重30t

4

胶轮压路机

1台

≥30t,带配重

5

装载机

3台

ZL50

6

洒水车

2台

≥6000L

2.2.2.3基层搅拌设备要求

⑴集料供给系统。

配备不少于4个集料仓,料仓上部应设有剔除超限料的格网以利于超限料滚落。

细集料仓应配备振动破拱装置。

集料供给应采用变频调速的皮带秤电子计量方式。

⑵水泥储存、供给系统。

配备不少于2个水泥储罐,罐体底部设有高、低压空气破拱装置,不宜采用振动破拱。

水泥供料要采用变频调速的电子螺旋秤方式计量,不采用减量秤计量装置。

⑶水、添加剂供给系统。

水供给系统严禁采用手动阀门的方式控制流量,宜采用涡轮流量计进行计量,且能采用电子调节装置实现自动控制。

⑷拌和系统。

强制式搅拌缸单级长度不小于3米,为提高拌和的均匀性,宜采用两级搅拌缸串联拌和。

磨损严重的搅拌缸叶片必须及时更换。

⑸混合料的输送系统。

为防止混合料抛料离析,在输送带卸料部位装备防止抛料挡板装置。

⑹混合料储存系统。

应备有混合料储料仓用以暂时储存混合料。

⑺计量标定。

所有电子计量系统需进行静态标定,并进行物料标定和动态配料误差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配料误差:

集料不大于2%,水不大于1%,水泥不大于1%。

2.2.2.4基层摊铺设备要求

⑴摊铺能力与型号要求。

宜采用1台宽幅抗离析摊铺机单机摊铺,以避免纵向接缝及通车后的纵向裂缝,宽幅抗离析摊铺机的功率应≥220kW。

宜可以采用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联合作业,摊铺机型号应一致,单台摊铺机功率应≥130kW。

⑵摊铺机应具备摊铺速度自动控制功能、刮板输料自动控制功能、螺旋分料自动控制功能、夯锤振捣自动控制功能、两纵一横自动调平功能、停机油缸自动锁定功能。

2.2.2.5基层碾压设备要求

⑴当单层压实厚度≤20cm时,每个作业面18~20t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自重大于30t轮胎压路机1台。

⑵当单层压实厚度>20cm时,每个作业面18~20t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自重大于30t轮胎压路机1台,并且配备1台自重≥30t的超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2.3配合比设计

2.2.3.1级配

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结构;一般级配见表2-2-3。

基层和底基层级配组成表2-2-3

级配

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要百分率(%)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5

6-20

0-5

级配碎石

基层

100

85~95

31~41

28~38

18~28

8~14

0~6

级配碎石

底基层及垫层

100

90~100

73~88

49~69

29~54

17~37

8~20

0~7

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调整。

根据工程经验,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可以适当调整:

0.075mm通过率可以放宽为0~5%;4.75mm通过率可以放宽为22~38%。

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调整。

根据工程经验,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级配可以适当调整:

0.075mm通过率可以放宽为0~7%。

⑷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采用悬浮密实级配,级配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级配,但级配碎石做基层结构应慎用。

2.2.3.2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进行设计,其技术指标见表2-2-4。

级配碎石混合料重型击实技术要求表2-2-4

试验项目

浸水4d的承载比值(CBR)

压实度

基层

≥100%

≥98%

底基层

≥80%

≥96%

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设计步骤为:

⑴按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在级配颗粒组成范围内按4.75mm筛孔的通过率调配出粗、中、细三种级配。

⑵对每种级配选取5个含水量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⑶在最佳含水量下成型试件,进行级配碎石浸水4d的CBR试验。

在满足CBR值要求的级配中,选取CBR值最大者作为设计级配。

⑷施工单位级配碎石组成设计完成后形成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单位审批,监理单位应事先按规定进行相关的平行试验,作为审批的依据。

通过批复的组成设计方可进行试铺段铺筑。

2.2.3.3水泥稳定级配碎(砾)石配合比设计

⑴强度要求见表2-2-5。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表2-2-5

项目

设计强度

压实度

水泥剂量

最大

最小

底基层

≥2.5MPa

97%

4.5%

3.0%

基层

≥3.5~4.5MPa

98%

5.5%

4.0%

⑵混合料组成设计的步骤

①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

要求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的规定。

②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水泥剂量分组试验,一般建议基层水泥剂量按4.0%~5.5%、(底基层按3.0%~4.5%)范围,分别取(3~4)种比例进行试验(以集料质量为100)。

制备不同比例的混合料(试件为大试件,每组试件个数为13个,偏差系数要求≤15%),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③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取出,测定不同剂量下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④水泥稳定碎石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应满足设计要求。

⑤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

同时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级配、最佳含水量、最佳水泥剂量后,还要确定水泥剂量检测EDTA滴定速查表。

将以上配合比设计资料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进行试验路段铺筑,以指导施工。

2.2.4基层原材料要求

2.2.4.1原材料需要坚持源头控制,准入管理。

应对提供路面集料的石料生产企业进行严格考察,仔细筛选,确保所提供的集料质量。

2.2.4.2在开工前,应储备足够的原材料(一般不低于合同段设计总量的30%),以满足大规模连续施工的需要。

2.2.4.3须根据规范要求按检测频率对原材料进行检查,项目须对所用水泥、、集料等原材料进行至少1次全套指标的外委检测。

2.2.4.4基层石料

⑴路面基层石料技术指标

①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②细集料液限指标不大于28%;因湖北省属于潮湿多雨地区,其塑限指标不大于6%;

③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20%;

④含泥量不大于1%。

⑵基层碎石厂建设要求

①矿山开采要求。

应清理矿山表层泥土和软弱风化层,即在矿山开采前,采用机械或人工全面清理母岩表层的泥土与软弱风化层,严防泥土和杂质渗入母岩。

②主要生产设备标准。

颚式破碎机规格不小于600×900型;反击式(或冲击式)破碎机不小于1214型;产量≥150t/h。

③石料进破碎机前颚式破碎机前必须设置振动预筛喂料装置(俗称除渣),并将筛出的泥块、泥渣通过除渣运输皮带排除,以减少石料的含泥量,保证石料洁净。

预筛筛网长度不小于2米,筛孔尺寸不小于5cm。

⑶基层碎石规格要求

基层石料统一按表2-2-6筛孔进行布置,基层石料统一为4种规格。

基层石料规格表2-2-6

1#料

2#料

3#料

4#料

筛孔尺寸

33mm

21mm

11mm

5mm

集料规格

19~31.5mm

9.5~19mm

4.75~9.5mm

0~4.75mm

2.2.4.5基层水泥

⑴标号:

基层水泥宜采用32.5,也可采用42.5标号。

⑵品种:

基层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也可以采用具有凝结时间长和微膨胀性能的基层专用水泥。

不得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⑶凝结时间:

基层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小于10小时。

⑷使用温度:

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高于这个温度,若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

2.3施工工序

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3-1。

图2-3-1基层施工工艺流程

 

2.4施工要点

2.4.1拌和

2.3.1.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应采用两级搅拌缸串联的拌和工艺,且每级搅拌缸长度必须≥3m。

级配碎石可以采用单级搅拌缸拌和。

2.4.1.2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应比最佳含水量略高。

气候炎热干燥时,拌和用水量可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

2.4.1.3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2.4.1.4在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个料仓(包括水泥仓和加水)的生产计量,当某档料的实际掺加量与设计要求相差超过10%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

2.4.1.5发现干湿不均、有离析的混合料,以及连续式拌和出现的“料头”、“料尾”质量不良的混合料,应改作它用或予以废弃。

2.4.1.6拌和机出料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不应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方法。

2.4.1.7每天开始搅拌之后,应取样检查配合比,随时在线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水泥剂量是否满足要求。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应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2.4.2运输与摊铺

2.4.2.1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宜采用宽幅抗离析的大功率摊铺机单机摊铺,也可以采用双机梯队联合摊铺。

采用双机梯队联合摊铺时,两台摊铺机的间距严格控制在10m之间。

2.4.2.2基层或底基层的单层摊铺压实厚度一般控制在16~20cm范围内。

在具备大功率摊铺机和重型压路机,通过试验段试验能保证压实度的情况下,单层摊铺压实厚度可以放宽到32cm。

2.4.2.3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装料时应分前、后、中分三次移动装料,以防止装料离析。

运输车辆数量应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应放在设备要求)。

运输车上的混合料必须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从装料到运输至现场超过2小时须作为废料处理。

2.4.2.4铺筑底基层前,应将路床表面浮土、杂物清除干净,进行二次整修(复压、洒水是湿润),并保证路床表面湿润。

(图)

2.4.2.5基层施工时应在两侧立钢模版,每块钢模版可采用不少于三根角钢上下错开连接支撑,角钢另一端采用钢钎固定,模版之间采用榫卯连接。

(图)

2.4.2.6两层水泥稳定碎石之间,须清除浮灰,且喷洒水泥净浆,水泥浆洒布量为1.0~1.5kg/m2(按水泥质量计),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度,洒布长度以不超过摊铺机前30m~40m为宜。

(图)

2.4.2.7施工防离析措施:

⑴运输车辆应在车厢侧板后门处加装挡板,以防止卸料喂料离析。

⑵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或者满埋螺旋,防止摊铺的横向离析。

⑶摊铺机应在中间链齿箱处加装反向叶片,防止摊铺的纵向离析。

⑷摊铺机应降低布料器前挡板,或者焊接前挡板,以减少其离地高度,防止摊铺的竖向离析。

⑸摊铺机应采取两次收斗方式,并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检查混合料离析现象,铲除局部粗集料过多的铺层或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防止摊铺的收斗窝状离析。

2.4.2.8基层和底基层摊铺采用导线找平方式。

2.4.2.9摊铺时,摊铺机须开启夯锤振捣功能,以提高摊铺密实度和平整度。

振捣频率与摊铺速度和摊铺厚度有关,当摊铺机每行走1m,夯锤振捣必须>200次,即摊铺速度为2m/min时,则夯锤振捣频率>400prm(7Hz);摊铺速度为3m/min时,则夯锤振捣频率>600prm(10Hz);摊铺速度为4m/min,则夯锤振捣频率>800prm(13Hz)。

2.4.2.10摊铺机宜连续匀速摊铺。

拌和机生产能力应与摊铺机摊铺速度相匹配,当采用宽幅大厚度施工工艺时,应采用2台500型拌和楼集中供料。

2.4.2.11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施工,如因故中断施工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或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均要设置横缝,横缝尽量设置在与构造物相接处。

2.4.2.12雨季施工,应注意气候变化,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并及时覆盖。

2.4.3碾压

2.4.3.1碾压时,应紧跟摊铺机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

碾压段落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有专人指挥。

(图)

2.4.3.2碾压应遵循试铺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碾压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碾压原则,单钢轮压路机须具有双驱功能,以减少碾压推移裂缝。

⑵由路边向路中碾压原则。

⑶先稳压后振动的碾压原则。

宜按照稳压→强振→弱振→最后稳压的工序进行压实,直至表面基本无轮迹。

一般初压宜采用30吨胶轮压路机稳压;复压采用单钢轮压路机碾压,先是高振幅碾压,然后低振幅碾压,当单层摊铺碾压厚度大于20cm时,应增加采用1台自重超过30吨的单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终压采用钢轮或者胶轮静压。

⑷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碾压原则,即稳压完后,先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使下部密实,后用小吨位压路机碾压使上部密实。

⑸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碾压速度控制在1.5~2.2km/h,以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

⑹碾压适当重叠原则,静压时压路机应重叠1/3~1/2轮宽,振压时压路机应重叠30~50cm。

(图)

2.4.3.3压路机换档应轻且平顺,不应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尽量原路返回,换档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档倒车位置应错开,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设专人进行铲平处理。

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

2.4.3.4碾压过程中,基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2.4.3.5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2.4.3.6为保证基层、底基层边缘强度,应在边缘处洒水泥浆液,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度,并采用小型压路机补压。

(图)

2.4.3.7对于机械无法摊铺碾压到位的台(墙)背处,应采用人工摊铺平整,并应采用小型压路机及直立夯进行碾压夯实。

每个作业面应配备小型压路机及直立夯各不少于1台。

(图)

2.4.3.8上基层出现“镜面”现象时应拉毛处理。

(图)

2.4.4养生

2.4.4.1水泥稳定碎石养生期不宜少于7d。

级配碎石无需养生,施工完成后应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同时应尽快施工上覆层。

2.4.4.2水泥稳定碎石养生方法:

可以用土工布或薄膜覆盖养生。

⑴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时,应注意选用透水式土工布全断面覆盖,并注意缝之间的搭接,不留有间隙,同时要及时喷雾洒水,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

⑵采用薄膜养生时,应在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后应立即既可覆盖薄膜,薄膜之间应搭接完整,避免漏缝,覆盖后应用沙土等材料呈网格状堆填,避免在长期养生过程中被风吹开,当局部薄膜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2.4.4.3部分路段如需尽早开放交通,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碾压完成后可立即施工透层和下封层进行保湿养生,但须经审批许可。

2.4.4.4基层养生结束后不宜长期暴露,需要及时铺筑上覆层,如长期暴露则应洒水养生。

2.4.4.5在养生期间应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严格禁止施工车辆通行。

2.4.5裂缝处理

2.4.5.1横缝设置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

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

按以下方法施工:

⑴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

⑵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6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6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图)

⑶压路机沿接缝斜向或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正常碾压。

⑷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2.4.5.2预锯缝措施

为了防止半刚性基层的不规则横向开裂,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7天养生期结束后,可以在基层顶面预锯缝。

锯缝深度应大于层厚度的1/3,一般约为6~7cm;锯缝宽度以一个锯片宽度为宜,约5mm;锯缝间距宜为20m左右。

锯完之后用高压风机清缝,然后灌满乳化沥青,铺筑玻纤格栅。

2.4.5.3裂缝判定

在铺筑上层结构之前应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横向裂缝进行统计:

如果横向裂缝间距小于5m,为严重裂缝;5~10m为一般裂缝;>10m为轻度裂缝。

2.4.5.4裂缝处理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层横向裂缝,严重裂缝路段应返工,其余路段在喷洒透层沥青之前,按以下方式处理:

⑴把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查清裂缝的位置、长度、缝宽等情况,作上标记。

⑵应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对清理干净的开口缝隙进行滴灌,防止水分浸入结构层。

⑶在裂缝处采用1.5m宽,16mm×16mm玻璃纤维网对裂缝进行覆盖,格栅应有一定的张力,玻璃网张拉后用铆钉套上直径φ大于2cm的铁皮帽打入固定,铆钉间距30-50cm,呈梅花形布置。

(图)

玻纤格栅材料技术要求表2-4-1

指标内容

指标要求

测试温度(℃)

抗拉强度(KN/m)

≥80

20+2

最大负荷延伸率(%)

≤3

20+2

网孔尺寸(mm×mm)

16×16

网孔形状

矩形

2.4.5.5对于基层裂缝,若是纵缝,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调查产生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应返工。

无论是纵缝还是横逢,返工的长度为沿路线走向长度10m的倍数,宽度为单幅路基,上述各项裂缝处理应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2.5基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