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6293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3.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展望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前言传感器智能驾驶第一步

传感器是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的硬件基础,在实现无人驾驶的各个阶段都必不可少。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车载传感器市场将蓬勃发展,到2020年左右市场规模将达350亿美元。

同时,自主品牌车企对智能化、电子化的需求比合资车企更加强劲,随之而来的便是自主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机会,过去几年,零部件行业也在持续布局等待市场开启。

随着ADAS渗透率的提升,传感器将率先受益,因为:

1)智能驾驶需要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夜视系统等多个传感器共同构成汽车的感知系统,ADAD渗透率的提升将带动传感器需求量的大幅增加;2)相对于控制层和执行层多被互联网巨头、整车厂及Tier1所控制,传感器层的零部件供应商较为分散且门槛相对低一些,进入周期相对短一些。

因此我们认为,传感层是国内企业进入智能驾驶、无人驾驶产业最容易的切入点,国内企业在传感层将有较大机会,特别是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及夜视系统等附加值较大的领域,国内企业有望实现低成本国产化,完成弯道超车。

摄像头:

智能驾驶之慧眼。

在智能驾驶的初级阶段,不少识别、预警功能都是通过摄像头实现的。

车载摄像头具有成本低用途广等优势,未来单车至少配备5个摄像头,将率先放量,CMOS、镜头、模组封装等产业链环节将大幅受益。

雷达:

测距测速必不可少的传感器。

车载雷达主要有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

超声波雷达成本低、探测距离近,主要用于倒车。

毫米波雷达在测速测距方面优势明显,是自适应巡航系统(ACC)、自动紧急制动(AEB)的首选传感器。

目前毫米波雷达的关键技术还被国外垄断,但国内部分企业有望于近几年实现国产化突破。

激光雷达功能强大,特别是实时建立空间三维地图,是未来无人驾驶的最佳解决方案,但现阶段受制于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应用。

目前激光雷达的低成本方案正在试验中,未来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夜视系统:

夜间行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

夜视系统可显著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但由于价格很高目前只有部分高端车型配备,未来渗透率提升空间极大。

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夜视产品上发力,低成本方案获得突破将迅速打开市场空间。

多传感器融合是必然趋势,算法将占据价值链的主要部分。

特斯拉撞车事故表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系统缺乏冗余度,容错性差,难以完成自动驾驶的使命。

不同传感器各有优劣,在不同的使用场景里可以发挥各自优势,难以互相替代。

因此,未来要实现无人驾驶,多传感器融合是必然趋势。

多传感器融合要求在硬件层面上使用足够数量和种类的传感器,保证信息获取充分且有一定冗余;在软件层面,算法要能够快速快速处理大量信息,过滤无用和错误信息,从而保证系统最终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算法是多传感器融合的重点和难点,将占据价值链的主要部分。

2.智能驾驶浪潮来袭传感器将率先受益

2.1.智能驾驶将大幅提升对传感器需求量

智能驾驶浪潮势不可挡。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汽车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已经跨过了导入期到成长期的节点,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张。

据我们测算,到2020年,国内ADAS市场将达2,000亿元规模,其中乘用车ADAS前装市场规模达1,350亿元;商用车ADAS前装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达85亿元;存量车型ADAS市场规模600亿元。

目前国内ADAS市场规模仅70亿人民币,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00%。

图1:

ADAS已跨过导入期到成长期的节点

图2:

国内ADAS市场规模预测(单位:

亿元)

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车厂商希望通过搭载智能驾驶系统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搭载智能驾驶系统,不仅有炫酷的科技感,还能显著提升车辆的安全性,是新车的一大卖点。

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搭载ADAS系统的车型大多是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中搭载的ADAS系统的车型较少,而且功能还十分单一,大多数只有全景影像这样的低端功能。

而少数拥有较丰富ADAS功能的车型,如吉利博瑞、博越、上汽荣威RX5等,上市后在口碑和销量上都收获双丰收。

它们为自主品牌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种提升电子化、智能化水平的做法也有望快速传导到其他自主品牌厂商。

我们认为,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自主品牌单靠降价换取市场的方法将难以为继,自主品牌要想取胜,将不得不在中高端市场正面对抗合资品牌。

而自主品牌在迈向中高端市场的过程中,将催生大量对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需求。

图3:

自主品牌主要车型搭载ADAS系统情况

图4:

合资品牌主要车型搭载ADAS系统情况

图5:

搭载丰富ADAS功能的吉利博瑞、博越、荣威RX5上市后销量情况(单位:

辆)

传感器是智能驾驶的硬件基础。

智能驾驶离不开感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的相互配合。

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获取图像、距离、速度等信息,扮演眼睛、耳朵的角色;控制模块分析处理信息,并进行预测、判断、下达指令,扮演大脑的角色;车身各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及时准确地做出制动、转向、变道等动作,扮演手脚的角色。

而环境感知是这一切的基础,因此传感器对于智能驾驶不可或缺。

图6:

环境感知是智能驾驶的基础

智能驾驶的发展将大幅提升对传感器的需求量。

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多摄像头系统已经在高端汽车上应用;随着智能驾驶发展势如破竹,环境感知技术将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协同作用。

虽然传感器仅仅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一部分,但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法国权威市场分析机构YoleDéveloppement的统计,智能驾驶主要通过摄像头(长距摄像头、环绕摄像头和立体摄像头)和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实现感知的;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汽车采用了17个传感器(仅指应用于自动驾驶功能),预计2030年将达到29个传感器。

图7:

传感器技术路线图和相关的自动驾驶功能

根据国外相关机构(HIS、MarketsandMarketsResearch、PlunkedtResearch、

MicroMarketMonitor等)的测算以及我们的判断,预计到2020年左右全球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夜视系统等市场都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其中车载摄像头:

2015年市场规模为62亿人民币,2020年将达133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6%;毫米波雷达:

2015年市场规模为229亿人民币,2020年将达57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20%;夜视系统:

2015年市场规模为293亿人民币,2020年将达514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达12%。

图8: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测(单位:

亿人民币)

2.2.特斯拉传感器全面升级Autopilot2.0直击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撞车事故后推送V8.0系统,强化毫米波雷达作用。

2016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开启Autopilot模式的特斯拉与白色重型卡车相撞,导致特斯拉车主身亡(事故情况的具体分析见本报告5.1部分)。

事故曝光后,特斯拉与其视觉识别系统供应商Mobileye终止合作(终止合作的具体分析见本报告2.5部分),并于9月份通过OTA推送了V8.0系统,强化毫米波雷达作用,将其提升成为主控制传感器。

特斯拉V7.0时代的自动驾驶主要以图像识别为主,毫米波雷达只是一个辅助传感器,V8.0系统对整个技术方案做出了很大的调整:

以毫米波雷达为主,图像识别为辅,雷达可以监测范围是之前的6倍,并可通过每隔0.1秒获取的雷达快照,汇编成为现实场景的"3D"影像,大幅增强特斯拉的前方障碍识别能力。

特斯拉发布Autopilot2.0,并表示未来所有特斯拉新车都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的硬件系统。

2016年10月19日,特斯拉召开发布会,发布Autopilot2.0,宣布未来生产的所有车型(包括Model3)都将具备进行完全自动驾驶的硬件系统;同时,特斯拉表示在此硬件基础上的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有了空前提升。

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硬件系统包括:

1)车身四周加装8个摄像头,提供360度环视功能,能够测量250米范围内的物体;2)搭载12颗超声波传感器,用以辅助侦测;3)升级增强版的毫米波雷达,能够在恶劣的雨、雪、大雾、扬尘天气下工作,也能探测到前方车辆;4)汽车主板的性能是前款产品的40倍,大幅提升计算能力。

表1:

Autopilot2.0与Autopilot1.0硬件对比情况

自动驾驶感知端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确定,但多传感器融合应用是必然趋势。

特斯拉本次发布Autopilot2.0的完全自动驾驶硬件变化最大的在于摄像头,数量从原先的1个增至8个;这也预示着特斯拉感知端的技术路线从原先的摄像头,到倚重雷达,最后又重新选择了摄像头。

特斯拉不断变化的主控传感器选择说明感知端目前还没有完全固定的技术路线,特斯拉自身也是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进。

我们认为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是自动驾驶感知端的必要选择,传感器的增多和融合使用是提高自动驾驶安全冗余的内在需求。

图9:

Autopilot1.0传感器布置情况

图10:

Autopilot2.0传感器布置情况

2.3.汽车传感器标杆企业台湾同致电子已进入快速成长期

同致成立于1979年12月,是汽车电子零部件领域的一级供应商供应商,产品以倒车雷达、防盗器、多功能型电子后照镜、CCD/CMOS车用摄影镜头、无线胎压侦测器、中央控制器为主。

其中核心产品为停车安全辅助系统的倒车雷达,市场份额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Bosch及Valeo等国际大牌生产商。

表2:

同致电子主要产品及用途

受益于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同致电子的业绩进入快速成长期。

近五年,同致的汽车电子产品收获大批量订单,特别是2012年,同致抢下通用汽车集团D2XX平台车型倒车雷达、盲区侦测、自动停车系统10年采购大单,对通用全球18国共25个车厂供货,其中仅倒车雷达侦测器的总出货量就高达7,000万颗,首批已于2014年9月起对上汽通用出货。

因此,同致近几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净利润同比增长66%。

预计大批量订单出货高峰期将在2016-2018年到来,高峰期每年出货量将有上千万颗的实力,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同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图11:

同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情况(单位:

百万台币;%)

图12:

同致净资产收益率及产品毛利率情况(单位:

%)

3.摄像头:

智能驾驶之慧眼

3.1.车载摄像头成本低、用途广

车载摄像头是实现众多预警、识别类ADAS功能的基础。

在众多ADAS功能中,视觉影像处理系统较为基础,对于驾驶者也更为直观,而摄像头又是视觉影像处理系统的基础,因此车载摄像头对于智能驾驶必不可少。

车道偏离预警(LDW)、前向碰撞预警(FCW)、交通标志识别(TSR)、车道保持辅助(LKA)、行人碰撞预警(PCW)、全景泊车(SVP)、驾驶员疲劳预警等众多功能都可借助摄像头实现,有的功能甚至只能通过摄像头实现。

表3:

摄像头可实现的ADAS功能

车载摄像头价格持续走低,未来单车多摄像头将成为趋势。

摄像头成本相对低廉,价格也从2010年的300多元持续走低,到2014年单个摄像头价格已降低至200元左右。

相对于车载雷达等传感器价格更加低廉,易于普及应用。

特斯拉Autopilot2.0的硬件系统中就包含8个摄像头,未来单车多摄像头将成为趋势。

根据不同ADAS功能的要求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也不尽相同。

按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前视、侧视、后视和内置四个部分。

未来要实现全套ADAS功能,单车需配备至少5个摄像头。

图13:

车载摄像头价格不断走低(单位:

元)

前视摄像头使用频率最高,单一摄像头可实现多重功能。

通过算法开发优化,单一前视摄像头可以实现多重功能,如行车记录、车道偏离预警、前向碰撞预警、行人识别等。

未来也有望通过算法整合,实现更多ADAS功能。

前视摄像头一般为广角镜头,安装在车内后视镜上或者前挡风玻璃上较高的位置,以实现较远的有效距离。

特斯拉Autopilot2.0的硬件系统中有3个前视摄像头,分别为正常、长焦、广角摄像头,3个摄像头可覆盖更远距离和更宽的视野范围,探测精准度还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特斯拉的这种做法也有望被后来者效仿。

图14:

前视摄像头的道路偏离预警功能

图15:

前视摄像头的行人识别功能

侧视摄像头代替后视镜将成为趋势。

由于后视镜的范围有限,当另一辆在斜后方的车位于这个范围之外就“隐身”,这个范围之外的部分就叫做盲区。

因为盲区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而在车辆两侧加装侧视摄像头可以基本覆盖盲区,当有车辆进入盲区时,就有自动提醒驾驶员注意,这就是盲区监测系统。

目前还出现了新的潮流,那就是使用侧视广角摄像头取代后视镜,这样既能降低风阻,同时又可以获得更大更广的视角,避免在危险的盲区发生意外,宝马i8Mirrorless概念车就采用如此设计。

日本也已修改修改法规,允许无后视镜的车辆上路,鼓励用侧视摄像头取代后视镜,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近期也承诺将修改法规,取消无后视镜的车辆不允许上路的限制。

我们认为,侧视摄像头取代后视镜不仅可以降低风阻,还可以覆盖盲区,更加安全,未来将成为发展趋势。

图16:

汽车后视镜盲区

图17:

宝马i8概念车用摄像头取代后视镜

全景泊车系统调用车身周围多个摄像头,助泊车开启“上帝视角”。

全景泊车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身周围的多个超广角摄像头,同时采集车辆四周的影像,经过图像处理单元矫正和拼接之后,形成一副车辆四周的全景俯视图,实时传送至中控台的显示设备上。

驾驶员坐在车中即可以“上帝视角”直观地看到车辆所处的位置以及车辆周报的障碍物,从容操纵泊车入位或通过复杂路面,有效减少刮蹭、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图18:

全景泊车系统的图像拼接技术

图19:

全景泊车系统输出的全景效果图

3.2.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人民币

车载摄像头应用广泛且价格相对低廉,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传感器,未来市场空间将超百亿人民币。

摄像头对于多个ADAS功能必不可少,未来单价也有望继续走低,将带动车载摄像头市场空间快速增长。

根据HIS的估算,全球车载摄像头出货量将从2014年的2800万枚增长到2020年的8300万枚,复合增长率达20%。

据此估算,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62亿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133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6%。

消费区域主要在美洲、欧洲、亚太等地,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图20:

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测算(单位:

万个,亿人民币)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行车记录、全景泊车等低端功能的渗透,国内车载摄像头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50万辆和2,460万辆,已连续7年蝉联全球第一,也创出历史新高。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行车记录、全景泊车等基础功能渗透率的提升,中国有望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车载摄像头市场。

图21:

中国汽车销量及三年移动平均增速情况(单位:

万辆,%)

预计2020年国内车载摄像头需求量将达4,200万颗,市场规模达60多亿元。

2015年国内车载摄像头需求量大约1,300万颗。

对国内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简单测算如下:

1)假设我国乘用车销量保持5%的年复合增长率,那么到2020年乘用车销量将达2699万辆;2)假设到2020年,前视摄像头(1颗)渗透率接近40%;侧视摄像头(2颗)渗透率20%;后视摄像头(1颗)渗透率为50%;内置摄像头(1颗)为5%;3)考虑到国内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后装市场也不可忽视。

假设后装仅考虑前视摄像头(1颗)和后视摄像头(1颗),渗透率都为10%,那么后装市场每年将新增需求400多万颗。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估算出到2020年国内车载摄像头市场新增需求约4200万颗,按照单价160元人民币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7亿元人民币。

表4:

2020年国内车载摄像头市场需求量测算

图22:

国内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估算(单位:

万颗,亿人民币)

3.3.车载摄像头进入壁垒高、认证周期长

车载摄像头制造工艺复杂,进入壁垒高。

相对于手机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的工况更加恶劣,需要满足抗震、防磁、防水、耐高温等各种苛刻要求。

特别是用于ADAS功能的前视摄像头,涉及行车安全,可靠性必须非常高。

因此车载摄像头的制造工艺也更加复杂。

车载摄像头要满足的各种要求:

抗震:

车辆在不太平坦的路面行驶会产生较强的震动,因此车载摄像头必须能抗各种强度的震动;

防磁:

车辆启动时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脉冲,要求车载摄像头能免受电磁脉冲的干扰;

防水:

车载摄像头密封要非常严实,满足在雨水中浸泡数日仍可正常使用;

工作温度范围广:

车载摄像头要在零下40℃~80℃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且能适应温度的剧烈变化;

超广角:

侧视环视摄像头必须是超广角的,水平视角达135°;

高动态:

车辆行驶速度快,摄像头面对的光线环境变化剧烈且频繁,要求摄像头的CMOS具有高动态特性;

低噪点:

在光线较暗时能有效抑制噪点,特别是要求侧视和后视摄像头即便在晚上也能清楚的捕捉影像。

图23:

车载摄像头工艺制造流程

前装市场认证周期长,一旦进入将很难被替代。

车载摄像头前装市场进入周期长,不仅是因为其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难度高,还因为其涉及行车安全,特别是集成ADAS功能的摄像头。

在成为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之前,需经过大量不同种类的严格测试。

但是一旦进入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体系就会形成很高的壁垒,很难被替代,因为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太高,重新更换供应商就意味着整车厂商要再次进行复杂的测试。

全球视觉系ADAS龙头Mobileye从1999年成立就开始研发视觉处理系统,但在2007年搭载Mobileye产品的车型才上市,从研发到正式进入前装市场,用了八年的时间。

但成为众多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后,Mobileye已成为这一领域绝对的寡头。

自从其2014年7月上市至今,与其他公

司竞逐各大汽车厂商的智能汽车安全设备招标时,Mobileye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图24:

Mobileye从开始研发到进入前装市场的周期是8年

3.4.车载摄像头产业链环节将迎来快速成长

摄像头产业链主要有镜头组、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即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DSP(DigitalSignalProcess即数字信号处理器)、模组封装等环节组成。

近几年,智能手机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摄像头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从2014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增速已转缓,手机摄像头未来的增长率也必将放缓。

随着车载摄像头市场的兴起,手机摄像头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能将向车载摄像头产业转移,预计未来CMOS、镜头、模组封装等产业链环节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图25:

车载摄像头产业链

CMOS是摄像头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车载摄像头上。

CMOS,是摄像头的感光元件,相比CCD(Charge-coupledDevice,即电荷耦合元件)感光元件成像质量稍差一些,但是成本更低,也更加省电,在像素要求不高的车载摄像头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另外CMOS相对于CCD也有两个重要优势:

1)速度快。

CMOS光电传感器采集光信号的同时就可以取出电信号,还能同时处理各单元的图像信息,速度比CCD电荷耦合器快很多,高性能的CMOS摄像头影像采集速度能高达5,000帧/秒;2)高动态范围。

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光线条件变化剧烈且频繁,COMS即使在亮度差别较大的环境中仍能快速识别周边物体。

CMOS价值约占到摄像头成本的三分之一,基本被外资品牌把控。

Sony、Samsung和OmniVision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60%。

Sony在全球CMOS传感器领域常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凭借其在CMOS积累的深厚技术,加上收购了Toshiba影像传感器业务,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CMOS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把控,国产品牌的话语权较弱。

OmniVision是国内CMOS封装企业晶方科技的大股东之一,也是晶方科技的大客户。

因此晶方科技有望在CMOS需求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受益。

图26:

2015年CMOS市场份额(单位:

%)

镜头也是摄像头的一个重要部件,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有明显优势。

根据TSR的研究报告,2015年全球摄像头镜头厂商中,台湾企业大立光电的出货量仍保持第一,占据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而国内舜宇光学以微弱优势超过玉晶,排名上升至第二。

而在车载摄像头镜头市场,舜宇光学的镜头出货量居全球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30%左右,已进入各大车企(宝马、奔驰、奥迪)前装市场。

图27:

全球摄像头镜头厂商及市场份额(单位:

%)

车载摄像头模组组装工艺复杂,市场壁垒较高,但国内已有厂商进入。

相对于手机摄像头等消费级电子,车载摄像头安全等级要求高,工艺也更加复杂,市场壁垒较高,Panasonic、Sony、Valeo、Fujitsu-ten等厂商占据较大份额。

车载摄像头模组封装的市场集中度也高于手机摄像头,国内舜宇光学、欧菲光等厂商在手机摄像头封装领域市场份额居前,现也已全面进入车载摄像头模组封装制造中。

图28:

全球摄像头模组封装商及份额(单位:

%)

图29:

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封装商及份额(单位:

%)

3.5.Mobileye将与Intel强强联手继续推动视觉系ADAS

视觉系ADAS产品包括车载摄像头模组、ADAS芯片和算法等,其中算法是核心。

车载摄像头获取路面信息后,通过ADAS芯片和算法可以识别图像中的车辆、行人、交通标志、车道线等,进而实现各种预警及主动安全功能。

经过十几年的研发创新,行业龙头Mobileye凭借其EyeQ系列芯片上的高级视觉算法可实现多种ADAS功能,如自适应巡航(ACC)、20车道偏离预警(LDW)、前方碰撞预警(FCW)、自动紧急制动(AEB)等,已成为视觉系ADAS产品中绝对的龙头。

芯片算法不断升级,Mobileye将布局多传感器融合。

从2007年研发出的第一代EyeQ产品开始,Mobileye与意法半导体合作,不断升级芯片技术,优化视觉算法,EyeQ3产品的运算速度已是第一代产品的48倍,且从最开始只能提供一些预警功能升级到可以控制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前三代产品都只搭载一颗摄像头,但EyeQ3芯片已具备同时处理三颗摄像头的图像信息的能力。

目前EyeQ4、EyeQ5产品计划已发布,其中EyeQ4将使用多摄像头方案:

3目前视+5目环视,8个相机将覆盖车辆周边所有的角度。

预计未来通过芯片升级和算法优化,Mobileye的芯片算法将融合更多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将推出多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解决方案,全面支持无人驾驶。

表5:

Mobileye的EyeQ系列产品升级历史

Mobileye将与英特尔强强联合继续推动视觉系ADAS向融合传感、全自动驾驶发展。

,Mobileye宣布和特斯拉终止合作,EyeQ3将会是Mobileye和特斯拉的最后一次合作。

几乎同时,Mobileye还宣布英特尔、宝马进行合作,计划在2021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和全自动驾驶车辆量产。

13日,英特尔宣布将以溢价33%+的价格收购Mobileye,两者未来将共同致力于推动Mobileye的视觉算法、深度学习,以及英特尔的高性能计算芯片最终实现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的淡出,英特尔的介入,将从源头增强Mobileye视觉算法面向自动驾驶的实力。

与特斯拉终止合作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1)风格策略不同——Mobileye相对保守,特斯拉相对激进,因此Mobileye更倾向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