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6074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docx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提供与土地改革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改的历史意义。

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课本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改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改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及土改开展的情况和意义

难点:

关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的分析;关于土地改革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课前预习题

(1)解放前,我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和,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5)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准备了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随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你认为此后新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巩固政权)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有上节课学到的什么事件?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

(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国内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和平环境。

3、承上启下:

几乎在抗美援朝进行的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①这是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②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这就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一段话: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这段话反映了广大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指导学生综合归纳土地改革进行的必要性: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进行土地改革;②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尚未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争取其对新政权的拥护以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土地改革的开展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

1950年-——1952年底。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结合文献内容,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

改的目的是什么?

(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补充: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

(提示:

从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等方面考虑)

(3)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

(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总结:

正是这种区别性的措施,使土地改革实现了四个心:

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5)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

取得了什么成果?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生产及生活资料,每年免交地租350亿公斤粮食。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同学们,在学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土地改革的意义。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

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

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

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

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

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

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资料2: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

“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4: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一:

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第二:

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

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

通过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这是近代历史开始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土地改革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下节课我们就将一起去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①、②)

2、土地改革的开展(时间、指导文件、具体方法、特点、效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①、②、③)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

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

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篇三: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二

教学内容3土地改革课时第1课时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要巩固新生政权。

人民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采取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措施。

土地改革就是政治上采取的巩固措施之一。

土地改革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本课上承并与教材上前两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贯穿起来,形成新中国巩固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本课就是这条主线上重要环节之一。

它又引发了下一课《工业化的起步》。

作为巩固新中国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我校属于农村城镇中学,学生大多为农村出身,与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也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必要和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及政权巩固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接触影视和文学作品,与长辈的交流初步了解了土地改革的有关情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及其内容,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课本图片、阅读教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讨论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相结合课前

准备教师图片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理念)

设计调整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的感知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本课我打算安排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延伸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要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前两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我们学习了哪些巩固政权的措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巩固政权的措施,这个历史事件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那就是——

【设计目的】联系现实,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再利用多媒体演示解放前旧中国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或说一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直观对比探究能使学生明白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有:

(1)国家要发展:

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农民要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第二环节:

设问体验法:

如何解决以上状况呢?

是不是光用嘴说说就行了?

如果你是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怎么办?

(教师引导:

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一环节学生进入历史角色,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设计目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倡“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多器官参与课堂,并体会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环节:

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辅助资料归纳、概括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1、开始的标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本任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步骤:

全国分批进行

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3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理解改革的意义。

2、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你听过《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这首歌吗?

歌中唱道: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内容?

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度。

你知道这一过程是怎样的吗?

学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这些问题了。

【学习探索】

1.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

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并奸污了喜儿。

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

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请讨论一下:

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

2.右课本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

原来他们在焚烧地契。

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

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二)自学探究:

1、结合课文,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

2、思考:

农民为什么踊跃地斗争地主和拥护《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请反复阅读课本,思考并记忆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互动提高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3、阅读第14页红字阅读材料,进一步思考: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

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并奸污了喜儿。

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

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请讨论一下:

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

2.右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

原来他们在焚烧地契。

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

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二)自学探究:

1、结合课文,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

2、思考:

农民为什么踊跃地斗争地主和拥护《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请反复阅读课本,思考并记忆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互动提高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3、阅读第14页红字阅读材料,进一步思考: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后小结

教师小结: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课后习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A.新解放区B.老解放区C.少数民族地区D.边远地区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1950年——《中国土地法》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3、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C.人民解放战争D.建国时期

4、1952年,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而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D.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5、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

6、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时间及标志是

A.1949年——南京解放B.1949年——新中国成立

C.1951年——全国领土基本解放D.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

7、毛泽东的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你认为在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镇压反革命运动B.抗美援朝运动C.合作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