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643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docx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doc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黄郁华

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更为重要。

跨国直接投资日益得到重视是以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经验为背景的。

20世纪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大举外债,其部分动机就是在不依赖外国控制性投资的情况下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但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了经济紧缩和低速增长,以致金融危机,不少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计划遭受严重挫折。

而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跨国直接投资成功的经验,尤其是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利用跨国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使人们对跨国直接投资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本形成、技术进步、贸易、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以及产业结构。

一、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从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储蓄都比前些年有所下降,而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东道国资本形成的重要性却表现出增长的势头。

跨国直接投资是通过增加储蓄和投资本身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产生影响。

1、跨国直接投资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

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影响的指标,一般用跨国直接投资占东道国资本形成的比例来衡量。

1971-1980、1981-1990、1991-1997年期间年均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固定资产形成的重要性不断增长。

1997年,跨国直接投资占东道国固定资产形成比重达到了7.7%,1998年更是达到了11.1%。

90年代,发展中国家东道国跨国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形成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

1991-1997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吸收跨国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形成比重年均分别达到了7%和4.2%,1998年则分别达到了11.5%和10.9%,吸收跨国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形成比重超过15%的国家的比重从70年代的7%增加到90年代的近25%。

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角度看,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贡献比总体资料显示的要大。

在许多国家东道国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都集中在少数几个

支付给当地就业者的工资、薪金以及当地供应商的收入所得无疑也会使收入分配变得更加有利于储蓄者;投资企业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鼓励储蓄,如制定养老金计划、直接向储蓄帐户存款、为买保险提供薪金扣除等。

跨国直接投资还会对东道国政府的储蓄产生积极的影响。

跨国直接投资企业可以直接地通过纳税、契约费用等形式增加政府收入,又可以间接地通过雇员和供应商上缴的税费来产生同样的影响。

1989年,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直接投资设立的海外子公司向国外政府上缴的税费总计近1000亿美元,占其海外总销售额的大约10%,在部分东道国上缴的税额已占其政府总收入的5%还多。

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跨国公司是技术能力的主要持有者和技术发明的领头羊。

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跨国公司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传统的观点认为,科学发明和创新大部分是在学术机构或实验室中完成的。

现在这种观点已不再适宜。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进步大部分都是企业完成的,尤其是跨国公司完成的。

技术进步是比较难以衡量的,通常用这样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是为研究开发而支出的费用,另外一个指标就是专利。

研究与开发是技术进步的“投入”,专利是研究与开发的“产出”。

在主要跨国公司母国中,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支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全国研究与开发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跨国公司主宰了全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费约占全球民用研究与开发开支的75-80%,从专利发明来看,世界最大的700家工业企业(绝大多数是跨国公司)的专利发明占世界商业专利发明的50%左右。

在美国,1996年,50家(总数超过41000个公司中)公司研究与开发费用接近总额的50%;总而言之,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地由跨国公司完成,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日渐提高。

2、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个跨国公司如果比竞争对手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它通常会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直接获取最大利益。

技术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在东道国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直接将技术转让,或者非股权形式的技术转让,或者以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向东道国转移技术。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取最新技术尤其是某些关键技术的唯一途径。

跨国公司就是通过直接投资直接或间接地为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

(1)跨国公司体系位于母国总部体系之中。

然而,这种状态正在发生变化,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东道国存在的科学技术能力,利用不同国家的研究、开发成本差异,获得研究、开发的规模经济,将研究与开发活动逐步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促进了这些变化。

a、竞争压力。

为保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增加了对世界范围内知识、专业人才和技能的需求。

发达国家、经济转轨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巨大的科学、技术人才库,这类人才的世界可供性促进了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国际化。

b、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进步。

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允许将研究与开发分解成许多自成体系的研究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然后进行合成:

一旦需要,现代化的通讯信息技术甚至可以允许进行一体化流水作业的跨国研究与开发活动。

c、东道国在政策上提供了便利。

随着东道国吸收跨国直接投资政策的日益自由化,东道国政府在管理政策上日益有利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外国投资者可以参与或与当地大学、科技中心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等都促进了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活动的国际化。

此外,一些国家建立科学园区之类的政策行动也对跨国公司将其研究开发活动安排到国外去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外国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的溢出效应主要是指投资主体在从事生产或其它经济行为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其技术,在非自愿情况下而向东道国转移技术的现象。

a、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当地雇员的流动是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

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为使当地雇员适应其工作的要求,一般会向东道国的职员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受雇于这些企业的当地员工,一旦流入当地企业,会将其在外国企业所掌握的技术传播出去。

b、在仿效和翻版过程中,提高了技术水平。

外国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了有利可图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当地企业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了外国企业使用的更为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技术信息的传播,促使东道国企业也纷纷仿效和翻版,以取得更好的收益。

在此过程中,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得以提高。

c、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带来的竞争,促使东道国企提高技术水平。

在一些情况下,面临技术更为先进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竞争的当地企业有可能会被排挤出市场,这些企业只有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利用自己熟悉当地市场等优势,与外资企业一决高低。

d、外国投资企业通过前后向联系,向东道国企业转移技术。

东道国企业通过与外国投资企业建立前后向联系,而与外国投资企业形成一种长期交易关系,如果外国投资企业将自己经营中的一部分分给包当地企业,那么,这种联系将变得更为密切。

通过这种联系,外国投资企业向当地企业传授了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

设计、图纸、规格、制造技术与加工诀窍、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技术、管理技能、培训等等。

与分包商之间的联系通常涉及到规格、设计和描图的合作研制。

(3)外国投资企业非股权形式的技术转让

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还可以通过非股权方式,包括分包合同安排、许可证、管理和营销合同等形式进行技术转让。

这种形式的技术转让使东道国企业在没有外国投资企业股权参与的条件下获得技术,也使外国投资企业的专有技术在没有参与生产的前提下得到使用。

三、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给产品和劳务生产的扩大和改进提供了机遇,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跨国直接投资决定着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对东道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外国分支机构直接进行的贸易活动对东道国国际贸易的贡献

外国分支机构对东道国贸易的贡献没有确切的数字。

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估计,外国分支机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5,占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3。

(1)外国分支机构出口占总商品出口的份额

外国分支机构出口占总商品出口的份额是一个衡量跨国直接投资对贸易增长贡献的很有用的指标。

它反映跨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贸易间的关系。

通常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吸收跨国直接投资较少(比如日本)或者区位优势低,那么这一份额一般较低;一个国家或地区吸收跨国直接投资较多或有较高的区位优势(比如匈牙利、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那么这一份额一般较高。

1996年,美国控股国外分支机构出口占东道国制成品的出口份额达到了9.6%。

对于对跨国直接投资开放的国家来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为出口业绩的提高带来的贡献非常明显。

外国分支机构出口在全部商品中出口中的比重:

加拿大1994年为45.1%,中国1997年为35.4%,马来西亚1994年为51%,新加坡1996年为60.6%,1990年,巴西和墨西哥制成品的出口中,外国分支机构的出口分别达到了44%和58%。

(2)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出口贡献弹性

外国分支机构在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虽然可以反映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的推动作用,但不能说明影响的程度。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52个东道国1995数据进行的一项统计分析,可以把它称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贡献弹性分析,论证了跨国直接投资流入和其对制造业出口贡献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强,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低技术产品出口更强。

人均吸收跨国直接投资每1%的增长将引起制造业出口0.36%的增长,高技术产品出口0.55%的增长,中技术产品0.31的增长,低技术产品0.28%的增长,同时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也上升0.19%。

对发展中国家,吸收跨国直接投资人均1%的增长,制造业出口增长0.45%,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0.78%,低技术产品出口增长0.31%;对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吸收跨国直接投资人均1%的增长,制造业出口增长0.29%,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0.21%,低技术产品出口增长0.36%。

跨国直接投资对技术复杂程度产品出口贡献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在高技术产品上贡献较大,而发达国家在低技术产品上贡献较大。

(3)外国分支机构出口倾向

外国分支机构的出口倾向是指出口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

大量的事实证明,外国分支机构的出口倾向较高,与当地企业相比,它们的出口导向性更高。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一些东道国中美国控股的子公司的出口倾向都比较高,而且其出口倾向一般高于东道国经济的出口倾向。

以法国为例,美国控股子公司在1977年、1982年、1989年和1992年出口倾向分别为23.8%、27.2%、26.4%和28%,而同期法国经济的出口倾向分别为16.1%、16.9%、17.8%和17%。

(4)外国分支机构促进了东道国(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外国分支机构的出口商品的构成不断向制成品方向转变,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加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构成升级。

在有关6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中,从1970年到80年代后期,跨国直接投资流入制造业的份额与这些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商品出口在制造业的份额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的同时,流向这些国有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中的份额也在同步增长。

以泰国为例,1970年、1980年和1988年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其制造业中的份额分别为8.9%、18.3%和25.7%,同期该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份额分别为16.2%、36.2%和48.4%。

(5)跨国直接投资促进了东道国进口的发展

外国分支机构为东道国的出口作出了贡献,而且其进口倾向也是比较高的。

外国分支机构通过公司内部进口和其它渠道扩大其进口。

位于日本和美国的外国分支机构的企业内进口倾向很高,其进口值大大高于企业内出口值。

在外国分支机构运营的初始阶段,其进口可能要比后来阶段为多,其原因是外国公司往往对东道国的市场和当地投入要素可供性了解有限。

外国分支机构常常偏爱海外的产品供应,另外的原因是享受跨国公司作为整体进行大宗购买的优越性,对质量进行比较好的控制和保证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转移利润的需要。

内市场的进口(不包括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中,1/3多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春中外商投资企业初期投资设备技术等进口占其总进口的83%,机构设备进口占其总进口的2/3多,占中国机构设备总进口的55%。

2、外国分支机构的非资产性联系为东道国的出口作出贡献

除了上述外国分支机构以直接参与贸易的形式对东道国的国际贸易发挥作用以外,外国分支机构还通过其与当地生产厂商间的非资产性安排来促进东道国的出口的增长。

非资产联系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分包。

分包安排的一种形式是为外国分支机构提供零部件。

通过这种安排,东道国的零部件生产厂商纳入了跨国公司为出口的市场生产的纵向一体化生产体系。

1990年对墨西哥63家制造业分支机构的抽样调查表明,59%的分包安排是与当地企业签订的,抽样企业中进行分包安排的外国分支机构大多集中在汽车、计算机、电器、电子和化工等一些技术密集和出口导向型行业中。

东南亚和东亚也建立起了为汽车和电子行业跨国公司提供零部件的当地生产网络,这一网络大多采取与跨国公司合资经营的方式,不同国家(地区)的工厂之间实行专业化分工,共同为这一地区市场生产产品。

另外在消费电子、鞋类、家具、家用物件和玩具之类的消费品行业,分包安排也普遍存在。

这种情况一般由当地生产厂家安排生产,由设计此类商品的外国分支机构提供商品牌号和产品规格,并给予技术、管理、营销和经营方面的支持。

分包通常还会出现分级的结构,原始承包商可以将某些零部件加工供应分包给次级分包商,但主要承包供应商承有对价格、质量和交货期负责的义务。

这种分包网络为许多当地中小企业开辟了市场,带来了出口的机会。

虽然分包商没有以自己的名义进入国际市场,但它们扩大了东道国的出口规模,同时企业也可以从扩大对外国分支机构的销售中得到额外的益处。

与出口导向型外国分支机构的联系可以使当地企业获得海外市场条件方面的信息,如国外消费者对产品包装、设计和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等。

这类信息有助于企业独立、直接发展对外出口。

四、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影响

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一个主要决定因素。

通过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投资,改善了人力资源的质量,使得劳动和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得以提高,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力资开发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也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决定性因素。

良好的就业状况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就业机会的创造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有密切联系的。

就业为从前的失业者带来了收入,收入增加后,又为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创造了条件,同时,就业还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

跨国直接投资外国分支机构通过为有技能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培训机会以及创造激励条件使雇员强化自身技能等方式为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作出贡献。

而且,外国分支机构还以跨国教育服务者的身份或是通过对国家教育机构的支持与合作直接或间接参与提供正规教育或普通教育,还可以通过包括影响潜在雇员的教育投资、影响政府规划与教育机构以及为前后向联系上的相关企业提供技术辅导等方式间接对东道国人力资源开发作出贡献。

通常情况,外国分支机构在对东道人力资源开发作出的贡献中,对雇员的培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外国分支机构不仅直接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还通过前后向联系等方式间接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对东道国的就业生产举足轻重的影响。

1、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1)对教育的影响

外国分支机构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分为对初级教育(中小学)和高级教育(初级教育以后阶段教育)。

对大多数外国分支机构来讲,它对东道国初级教育的影响一般很小,但对高级教育的影响一般较大。

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东道国的教育计划也会产生影响。

外国分支机构对初级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外国分支机构生产设施定位一偏远地区时,由于当地缺乏公共教育,需要其提供初级教育。

一些农业或矿业外国分支机构由于其生产区域决定,为当地提供初级教育的机会较多。

第二,向中小学提供资金资助或资助包括电脑在内的教育设备。

第三,为没有或很少受过初级教育的雇员提供补习的机会,这种教育通常在开工前或下班后的补习班里进行。

例如,美孚石油公司法国公司向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分支机构没有受过或受过很少正规教育雇员提供了阅读、写作和算术方面的教育。

对高级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高技能的理工和财经方面的受过高级教育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构,外国分支机构往往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技能要求较高的产业中更多的雇佣这类毕业生。

第二,提供奖学金和资助雇员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第三,向高级教育机构提供资助。

跨国直接投资发展,外国分支机构的增多对东道国的教育规划会产生影响。

在国家的教育规划中,本国企业和工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通常包括其中,当跨国直接投资进入时,通常会带来突然的技术变化,这类变化需要有全新和快速更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变化迫使东道国不断的调整教育规划,以符合跨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新的技术和知识的快速发展需要。

(2)对雇员培训的影响

外国分支机构以种种形式为其雇员提供培训机会,培训的对象面向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包括工人。

外国分支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方式。

正式培训包括课堂讲解等形式,非正式培训形式很多,一般是在就业组织内部和工作岗位上进行。

外国分支机构对雇员培训的影响主要由其投资进入方式、所处产业、投资规模、从事经营活动的性质、东道国现有人力资源的规模和质量等所决定。

来自劳工组织的调查表明,外国分支机构对大部分雇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在新兴工业领域,培训项目的重点是高级和中级管理人员以及主要技术人员。

所提供培训有以下几种类型:

在总部或东道国进行短期公司的产品、技术和其他受训人员。

服务部门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加强。

跨国公司是服务部门进行管理与技术培训的主要提供者。

外国分支机构的培训费用经常与母公司相似,而比东道国的当地同类企业的培训经费更多。

例如,瑞典制造业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国外的附属企业,其培训费用在10个产业部门中有6个接近母国企业水平。

瑞典外附属企业每个工人的平均培训费用是其母公司的3/4。

日本跨国公司也在东道国工作的培训与再培训方面支付了类似母公司水平的高额费用。

设在美国的日本附属企业所花费的培训费用就明显高于它们的东道国竞争对手。

1985年日本对美投资企业受训员工的比例(24%)几乎是美国本土同类企业的2倍,每名工人的培训费用以及每名新雇员的培训费用分别是美国企业的2.5倍和4.5倍。

这一数字包括新雇员培训和继续培训。

苏格兰、泰国、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土耳其等国外国分支机构培训活动也证实了外国附属企业常比当地竞争对手支付更多的培训费用。

土耳其的外国分支机构在当地的培训费用是当地企业的2倍。

2、对就业的影响

跨国直接投资还会对东道国的就业状况生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况:

直接影响即外国投资分支机构内部提供的就业,间接影响是指在其它企业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包括当地企业,也包括外国分支机构。

(1)直接影响

外国分支机构在东道国的雇员在近年一直保持增长。

据联合国估计:

1985年时,跨国公司国外附属企业在东道国的直接雇员在2200万人,其中发展中国家700万人;1998年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为3600万人和1900万人。

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的雇员在1991-1997年期间在不断的增长,1996年较1995年上升2%,1997年比1996年增长近1%。

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构就业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判头,日本跨国公司国外分机构在1982-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7%。

相对于跨国直接投资存量来讲,发达国家东道国外国分支构就业的增长要低于发展中国家。

这主要是由于80年代后期流向发达国家的跨国直接投资很大一部俀是以跨国公司兼并与收购方式进行的,与绿地投资相反,通常并不创造新的就业,而且发达国家东道国吸收跨国直接投资的行业构成正日益向贸易、金融等劳动力密集程度低于制造业的服务业发展,这种转变使外国分支机构的就业增长低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

外国分支机构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较发达国家更为明显,主要原因应该是外国直接投资多以绿地投资方式进入,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建立劳动密集型生产项目。

(2)间接影响

除直接影响到,外国分支机构通过与东道国各类企业建立的各种联系创造就业,即就业乘数效应。

后向联系(如总分包商和外部供应商处购买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服务等)是外国分支机构借以创造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生产的日益国际化,这类效应越发显得重要。

一些外国分支机构关注的焦点放在价值链的特定部分,出于技术原因和增强灵活性方面的考虑,他们日益转向寻求外部资源,结果,就业正逐渐地外部化。

一般情况下,外国分支机构每创造1个直接工作机会就可能间接创造1到2个就业机会。

80年代初泰国、菲律宾以及东盟国家外国分支机构直接创造1个工作机会就间接创造1-2个就业机会。

然而,一个以墨西哥一个地区1989年状况为对象类似估算得出的比值却小得多(每创造4个直接就业机会创造1个间接就业机会),其主要原因使海外装配生产的存在。

一般地说,许多国家的出口加工区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但是由于缺少前、后向连锁作用,他们的间接就业效应相当微小。

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外附属企业近期状况所作的8个案例调查发现,间接就业创造的平均系数1.6。

换句话说,这些附属企业每直接创造一个就业便间接创造1.6个就业。

这一结果只考虑了通过后向联系(平均系数0.9)和前项联系(平均系数0.7)间接创造的就业。

日本日产公司设在英国东北部桑德兰市的分厂所报告的就业进一步的验证了这个系数,日产公司在英国东北部创造长期就业机会8029个(是桑德兰厂直接就业人数的1.7倍),包括日产(英国)公司直接就业人数(1992年)4600人和间接就业人数3429人,间接就业中:

分包商247人,其他日产企业162人,当地零部件供应商1020人,东北地区其它零部件供应商2000人。

五、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间的调整和产业内部的调整。

具有产业调整能力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

由于需求、有关要素供给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的比较优势变化,国内外消费偏好和需求条件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是必需的。

跨国直接投资可以提供许多相互产生积极影响的资源(包括资本、研究与开发能力、技术、技能、组织管理技巧和市场网络),并将这些资源与东道国资源联系在一起,通过采了包括独资,合资经营等参与形式,为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亚洲国家和拉美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跨国直接投资如何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和东道国利用跨国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应具备的条件。

1、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跨国直接投资通过为东道国引进稀缺的资源,可以帮助东道国建立新的产业,或使原有产业升级,或对某产业进行改造。

具体讲,跨国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东道国将内向型产业转变出口导向型、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进而帮助东道国实现和增强自己的比较优势。

外国分支机构通过对关键资产的控制权(虽然控制的程度不同),实际上控制了生产和销售过程的关键部分。

外国分支机构通过各种联系将当地资源纳入了自己的生产中,从而促使东道国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