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440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x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番禺区石基镇小龙小学 陈丽玉

一、课题背景

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

作文的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待到“作文”时作文,使得每一次的作文课,成了老师与学生“苦恼课”。

为了改革这一弊端,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语文科研项目“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结合农村小学自身的特点,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作文教学策略,为农村作文教学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

二、研究目标

总目标:

开发农村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写生活化的习作,写出农村特色,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促使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

1、低年级阶段目标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走进农村美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农村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中年级阶段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走出课堂,步入五彩生活,扩大活动天地,积累生活素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作文具有农村特色。

3、高年级阶段目标

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丰富的农村生活习作素材,写下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三、预期的研究结果

1、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生活为泉源,以育人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思想,逐步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沟通课堂内外,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

3、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科研氛围的形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者

1

2007.6-2007.10

成立课题组及实验班

其他

陈丽玉

2

制定实验方案

其他

陈丽玉

3

调查分析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

其他

课题组成员

4

2007.11-2009.8

课题实验、专题研讨、聘请专家讲座、指导

其他

课题组成员

5

课堂教学观摩

实践

课题组成员

6

教学反思、设计、案例、论文评比

论文

课题组成员

7

2009.9-2010.6

收集整理资料

其他

课题组成员

8

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陈丽玉

9

课题论文汇编

论文

课题组成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发农村小学综合课程

走向综合、走向实践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进一步寻找作文与各个学科的“联系点”,拓宽“横向联系”渠道。

充分利用数学、自然科学、艺术等课程的特点,借助其中的“实践”优势,引导学生把学习生活与作文零距离地接触,大胆实践,乐于实践,写出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感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中有生活的乐趣。

2、开发农村小学作文题材

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思想。

作文写什么?

写自己身边的事,自己熟悉的事,自己有感触的事。

这样学生对习作才能感到可近,可写,可亲。

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入手,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让他们真正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彻底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困苦。

通过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写生活日记、调查、访问、游览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之美,写出文理兼美的好习作。

3、开发与利用农村现代生活环境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当今农村在改革开放的热浪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本校所处的城镇结合的农村,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包括产业结构、耕作方式、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

引导孩子感受现代农村生活、爱护家乡环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辈、热爱和欣赏家乡人的产业,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以及家乡人的才情,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消除“纸上谈兵”的作文病灶。

通过访农户、读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艺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带着浓浓的“农”字氛围中,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

作文教学应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实施,让学生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学生才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4、教学农村实用应用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作文的总目标中指出: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叶圣陶《文章例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10月第一版,P3。

)作文要贴近生活,学以至用,这是现代作文教学的旨趣所在。

在本课题的实验中,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特点,采用分步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写生活中需要的作文,写现实农村中常见、常用的“应用文”,并创造机会,让学生接受实践的检验。

如亚运快举行了,我们组织学生写一封信给家长,作为亚运的小主人,向家长宣传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内容。

5、搜集、 阅读与应用结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基础。

老舍:

“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根’。

”引导学生把阅读与应用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珍视学生的阅读中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作文没有终南捷径,本课题将采用多读多练,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等策略,以阅读促进应用,以应用促进阅读,达到阅读、应用“双赢”的效果。

每周周五早上,都有学生在全校学生前作读书心得经验介绍,以班为单位还做了读书心得卡。

6、构建开放的作文评价模式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是衡量作文教学成功与失误的重要尺度。

倡导“开放”的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方法是:

把评让给全体,把改让给学生。

本实验将采用多维度、多形式评价的方法。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与评价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理念学习,落实课题实验

1.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的全体实验人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语文修订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叶圣陶等生活作文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方案,让实验人员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从理论上认识实验的重要性,把握实验意义,明确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

我校每周都会让语文老师根据课题开展读书活动。

如每一周都会制定一个作文主题,有:

如何在口语交际课渗透作文指导、如何有效地开展习作教学等,由一位老师负责上课并做这一专题的主讲,而其他老师则根据这一专题,有目的有意识地读这一方面的书籍。

业务学习时,老师们轮流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收获与其他老师分享,并每月上交一篇读书心得。

2.外出参观。

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参观的机会,使教师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我校老师每一次外出活动后,都会把自己的收获整理成文字资料,并印发给学校里的其他老师,与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如在区骨干学习班学习的老师们,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上,都会把在骨干班上学习的收获与老师们分享。

象这样的分享还有很多很多。

与别人分享,既是对自己所学的重温与整理,又为他人提供了鲜活的读书素材。

(图1)

3.组织课题“同课异构”教学评比活动。

①读书活动。

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阅读有关课题的资料。

②课题研讨。

每周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定为课题研讨课,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信息,围绕实验课题进行研讨。

③教学观摩。

加强本校观摩研讨,每学期所有组员都上一节有关课题的观摩研讨课,而且要求同级教师上在同一天内上同一内容的课,从而对比学习。

如,五年级的两位教师刚刚就在第10周周;四早上的第一和第二节上了同一课文17课《桥》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④优秀课例、经验总结、学生作文等教科研成果展评。

(附《实践与思考》2本、《同课异构》和教师优秀课例的VCD)

4.过程督导。

课题负责人跟踪实验,调控实验过程,协调各种关系,对教育科研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进展情况和质量,及时指导实验教师的教学实践,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经验,充实改进实验方案,做到课题有简介,活动有方案,阶段有总结,成果有展览,使实验顺利进行。

如,“庆三八心意小诗”主题活动,我在开展活动前,就让学生收集大量关于妈妈爱的资料,三八当天,学校才有话可写。

活动结束后,我们给学校评奖,还展示了成果。

(二)博览群书,挖掘素材,丰富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

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

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

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注重学的生活积累。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1、指导阅读,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

”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规定: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

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自从课题开展以后,学校的图书馆就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新增了一万多册图书。

利用每周周五的阅读指导课,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告诉大家不能一味只读《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比如《小王子》《夏洛的网》等,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浏览、精读相接合,同时还要做好笔记。

我们规定全校的学生每周至少写读书笔记一篇,摘录好词好句至少两页。

“我与好书一分钟”演讲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分享阅读成果,我校利用每周五的课间操时间进行了“我与好书一分钟”的演讲活动。

学生通过自我推荐,站到升旗台下与全校师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既锻炼了自己的胆识和表达能力,也感染了更多的同学积极投入到阅读当中来。

从开展演讲活动以来,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更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图2)

2、单项训练,积累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还指出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

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

因此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

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

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

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根据学生的需要,低年级设立了造句本,中高年级高、设立了仿写本。

3、坚持周记和课后补充阅读,积累写法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不改学生作文,但他的学生作文却写的很好,据说其中的奥秘之一是他鼓励学生多写周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观察农村的各种人文景观,写好心情周记、生活周记、观察周记和感想周记四种日记形式,以此训练学生创作思维和文字驾驭能力。

如有一位学生因为做了错事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他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

“内疚、惭愧、悔恨交织的情感像一匹狂怒的野马在我心胸冲撞、奔跑。

”在班主任纠正了他的错误看法时,他又这样写到:

“我的心如同擦拭干净的一面蒙尘的镜子,好舒畅、好亮堂。

”通过运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心理感受用有形的实体表现出来,许多优美的句子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学生的周记当中。

一位学生写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新面貌便以“爷爷穿上了西装”、“爸爸下厨房”和“我承包了浇花”作为小标题,将自己的农家生活写得温馨而充满情趣。

在周记中,我们发现学生逐步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而且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周记教学打开了我们农村作文教学的一个新视窗。

课后补充阅读,积累写法。

课外阅读是学科教学的延伸、拓展,课外阅读与学科教学结合是最紧密的,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学生向课本外的阅读延伸。

从2008学年开始,我校为每位学生购买《同步拓展阅读》,让学生学到更多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大大拓展课外知识面,让他们吃得更饱,更为以后的习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与方法。

(三)体验生活,挖掘资源,创建开放课堂

教育与生活,生活与作文密切相关,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论断。

《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

1、开发农村作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演绎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如果能细心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受,定能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资源。

农村更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我校在保证了学生阅读时间。

我校早在2005年开始规定每周的周三和周五的午读为读书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为保证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从2008学年开始,还增设周六阅读指导,三---六年级学生分周轮流回校阅读。

有了阅读时间的保证,学生的读书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课外阅读已经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习作上能厚积薄发。

我们主要引导学生开发以下三方面的农村作文资源,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

(1)看农村新貌,激发梦想。

农村田野中水稻、油菜、果树、茶树等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农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别墅、庭院,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让学生作文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2)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

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了解并记录祖辈的过去,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农村开河、修路、平地、造桥,都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作文材料的收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

农村婚俗寿礼,买车造屋,庆贺,开业开路的规矩无不体现了农村特有的情趣。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

农村小学生采集下如此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写作素材,哪愁写不出具有特色的文章?

2、构建开放作文课堂,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教师的指导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才可能培养农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终形成写作能力。

(1)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贯穿“开放”二字,不再局限于几节作文课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

如恒常利用各个节日、纪念日,开展每月主题读书活动。

2009年三月份开展了“雷锋就在我身边”主题阅读活动、“三八心意卡”制作比赛,四月份“缅怀革命先烈”综合阅读活动,并开展“扫墓”征文活动,颁发奖状及展示获奖作品。

五月份开展了“母亲节征文活动”,“纪念汶川地震周年”征文活动等。

六月份开展了“快乐童年”主题阅读活动,九月份开展了“教师节心意卡”制作比赛。

(图7)通过一系列富有人文关怀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校读书活动的内涵,也为德育教育拓展了更广阔的平台,更进一步丰富农村孩子写作的素材。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让他们真正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彻底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困苦。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之美,写出文理兼美的好习作。

(2)、变“形式指导”为“激活心灵”。

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

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这就需要老师们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他们心灵的宝库,激活潜在的知识储备。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恩》为话题,在三八节前一天给妈妈写一首诗。

当我把话题写出来的时候,教室里一篇唏嘘之声,学生的表情是迷惘的,心态是麻木的,心理上是反感的。

我想起当今学生感情贫乏、话语苍白,于是我满怀深情地念着: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然后我读了自己小时候的一则日记,感谢父亲的,学生听了之后受到感染,打开了记忆的门,激发了写作的心灵,写下了一篇篇洋洋洒洒的文章。

(四)多元评价,分层展示,体验成功快感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

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

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多元评价,激发习作热情

多元评价,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

其中有学生自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写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学生互评,学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使他们与同学比,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还有老师的评价,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还可请家长评价,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并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沟通。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

”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特别大。

采用赏识评价,能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

在作文评价时,作文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

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学生认可了,就自己记录下来。

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

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

如“书香班级”和“阅读之星”评比。

为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班内推荐,再由全体语文老师评选,每月选出10名“阅读之星”,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好读书,好习作”的精神特质,学校对他们的事迹在宣传栏等地方进行宣传。

同时,从各班开展读书和习作活动情况和成果、开展特色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评,在学期末评出“书香班级”。

这一活动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能激发习作热情。

(图5)(附《书香满校园》)

2、展示作文,体验成功乐趣

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示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1)在教室里布置墙报,选择学生日记中较好的请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在墙报上展览,每周定时更换。

日记内容不限,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优美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入选。

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日记材料写出来。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日记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认真地去写了。

(2)“书香杯”征文比赛。

我校利用寒暑假开展征文比赛,学生利用假期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并写下心得体会。

开学时上交自己的读后感,老师再集中评奖并颁发奖状,展示获奖作品。

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高涨,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写作能力。

(图3)(附《采蜜集》2本)

(3)创办校园语文报。

从2008学年开始,我校开始创办语文报“小小作家报”,并在校园里设有投稿箱,选登的文章可以学生投稿,也可以由老师选送,最后由专门老师负责选稿、排版。

并印发学生人均一分,一个月为一期。

这一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学生文章展示的机会,体验到读书与写作的快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图4)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实验准备(2007.6-2007.10)

1、申报课题,通过调查,分析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2、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3、成立课题组及实验班,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

实验实施(2007.11-2009.8)

1、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积累、整理有关研究资料,进行课题过程管理。

(附:

教研活动记录表)

3、组织各类活动:

教师方面:

专题研讨;相关课堂教学观摩;相关教学反思、设计、案例、论文评比。

学生方面:

多种形式社会生活实践、作文竞赛。

4、调查了解实验效果,完成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

实验总结(2009.9-2010.6)

1、收集典型例子,整理资料,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回顾、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

3、课题论文汇编。

4、学生优秀习作汇编。

七、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最两年,我课题组教师关于本课题内容的论文获奖硕硕:

4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5篇获市奖,8篇获区奖,18篇获镇奖。

学生习作可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