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总汇.docx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总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总汇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知识复习题
(美术课程标准部分)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价值:
1.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标准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美术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的、国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美术技能。
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活动表现评价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可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学习结束后进行。
学生学习评价策略应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闪光点,从重视作业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进行美术欣赏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判断。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生学习档案”一般包括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象资料、研究记录、设计的方案或草图,曾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了问题,还有最终的美术作业,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通过学习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
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
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特征:
提出有意义的参与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在动力支持,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活动进行的自我监控,做出自我的调试。
探究性学习:
1、开放性2、综合性3、实践性。
合作学习:
以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疑异质小组,互相依赖、休戚与共、资源共享、互相成长。
备课完整阶段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与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主要作用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的研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
所谓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定的课堂教学目的,将采撷到的一个或几个反映客观事实的课堂活动事例,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并提出一些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案例区别于其他特征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案例点评是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容(典型性),包括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出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也是对案例所呈现的信息与要揭示的主题之间的吻合程度(适切性)进行评析。
点评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指导性。
但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教学设计的反思发现问题要点:
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
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
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
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造型?
表现”目标:
1.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造型表现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设计?
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领域,他对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的培养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
除“政府对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普遍重视外还有什么改革趋势
第一,政府对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第二,拓展美术课程的容,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三,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景的关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和“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表现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如下确认:
1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
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基本美术素养应包括:
1美术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2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3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美术课程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的特征;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
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
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
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部分)
美术:
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中国美术起源萌芽石器时代。
美术分类一般有绘画、雕塑、摄影、电脑艺术、产品设计。
绘画种类工具材料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8、9岁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由意向表现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
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特征。
美术媒材:
构成美术作品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录像带、画布、木材等。
美术创作是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倾注着积极情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动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小学美术课的首要任务,并应贯彻教学的始终。
审美:
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关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联想:
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
联想形式类似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
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
想像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还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想像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由人类的想像开始的,因此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不仅有助与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大有益处。
想象力:
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例如:
在知觉材料太阳的基础上,想像创造出拟人或拟物化的太阳新形象,这就是想象力的结果。
对称轴对称,中线为轴将形半侧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物象重组将一个或几个自然物象进行分解后再重新组合起来创造出新形象手法。
平构视觉元素形状、明暗、大小、空间、色彩、肌理、位置、重心、骨式等形式因素。
平构形式原理是重复、渐变、变异、对比、结集、空间分割、肌理、错视等。
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
根据表现的物象的具体特点或作者的主观要求灵活把握。
构图是指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
一般指形象在画面中的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组织形式。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它是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
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狭义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
现代则由于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拓展了透视学的畴、容。
广义透视学方法在距今3万年前已出现,在线性透视出现之前,有多种透视法。
①纵透视。
②斜透视。
③重叠法。
④近大远小法。
⑤近缩法。
⑥空气透视法。
⑦色彩透视法。
透视在绘画中表现可分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
散点透视移动视点,打破一个视域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