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4396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docx

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报告

吴某建筑物

施工质量鉴定报告书

报告编号【2015】14号

 

某建筑鉴定公司

二〇一五年七月七日

吴某建筑物

施工质量鉴定报告

鉴定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核

审核

批准

 

鉴定检测单位:

某建筑鉴定公司

资质认定编号:

鉴定单位地址:

XX市

单位电话传真:

XXXX-XXXXX,邮箱:

XXXXXXX

声明:

 

一、项目概况…………………………………………………3

二、鉴定内容…………………………………………………3

三、检测仪器及机具…………………………………………4

四、主要鉴定检测依据………………………………………4

五、检测结果…………………………………………………5

六、现场勘查情况……………………………………………10

七、结论与建议………………………………………………12

八、附件………………………………………………………13

1、相关设计和施工质量规范摘录

2、建筑物存在缺陷代表性相片

3、《建筑物位移检测报告》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

5、《建筑结构或构件尺寸检测报告》

6、《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报告》

7、《混凝土梁挠度检测报告》

8、平面示意图

 

吴某建筑物项目位于XX市XX县XX镇吴畔村,为了解该建筑物施工质量情况,吴某先生委托某建筑鉴定公司对该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进行鉴定。

一、项目概况

该建筑物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建筑面积约260㎡,现处于主体施工阶段,三层板浇筑完毕。

根据吴某先生提供的资料,该建筑物建设过程中,无勘察、设计、监理等相关法定单位参加建设,施工单位无取得房屋建筑施工承包资质;无地质勘察成果资料及建筑施工设计图纸。

施工过程中,未对施工材料进行复检,也没有施工质量保证资料。

按委托方要求,本次鉴定参照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规范,对没有设计要求的参数参考规范的最低要求进行评价。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

XX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二、鉴定内容

依据《吴某房屋建筑物施工质量鉴定方案》,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委托方意见,确定本次鉴定内容如下:

1、对建筑物桩基础及承台情况进行勘查。

2、对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及构件连接节点等各部位进行详细勘查,观察各类构件或部位是否存在露筋、蜂窝、开裂、变形、位移等质量缺陷。

3、倾斜观测。

以建筑物的外墙角点作倾斜观测点,用电子经纬仪、水准仪或吊锤观测顶部角点与底部角点的相对偏移量,进行倾斜观测。

4、采用回弹法抽检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

5、检查柱、梁、墙体的外观质量及抽检截面尺寸。

6、检测梁、柱的钢筋配置情况(梁、柱主筋的直径、数量以及非加密区、加密区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板筋的直径、间距等)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7、检测梁跨中挠度值。

8、测量建筑物面积,绘制平面示意图。

9、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检测结果及现行规范,对该建筑物施工质量情况进行鉴定。

三、检测仪器及机具

1、ET-02经纬仪;

2、ZC3-W型回弹仪;

3、DJGW-2A钢筋位置测定仪;

4、ZBL-R660一体式钢筋检测仪;

5、DJLC-A楼板测厚仪;

6、DSC-532自动安平水准仪;

7、相机、卷尺、钢直尺、标尺等。

四、鉴定检测主要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五、检测结果

1、建筑物垂直度检测(见表1):

表1

序号

测量

点号

测量高度(m)

偏移量(㎜)

倾斜量(㎜)

倾斜率(﹪)

备注

起止高度

计算高度

方向

偏移量

1

1×A

0.5~7.8

7.3

偏北

17.0

18.4

0.25

观测点为混凝土柱

偏东

7.0

2

3×A

0.5~7.8

7.3

偏东

7.0

7.0

0.10

\

\

3

1×E

0.5~7.8

7.3

偏南

2.5

2.5

0.03

\

\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框架柱抗压强度结果(见表2)

表2

序号

构件名称

构件部位

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MPa)

1

首层柱

2×C

35.5

2

首层柱

2×B

36.7

续上表

序号

构件名称

构件部位

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MPa)

3

首层柱

3×B

32.3

4

首层柱

2×E

32.3

5

二层柱

3×E

29.8

6

二层柱

2×C

28.7

7

二层柱

3×A

28.2

8

二层柱

1×B

30.1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框架梁抗压强度结果(见表3)

表3

序号

构件名称

构件部位

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MPa)

1

二层梁

2-3×E

25.4

2

二层梁

3×D-E

27.4

4、构件尺寸检测。

(1)框架柱截面尺寸(mm):

400×250;

(2)框架梁截面尺寸(mm):

约550×250;

(3)楼板厚度检测。

采用楼板测厚仪对楼板厚度进行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序号

构件名称

检测部位

检测值(㎜)

备注

1

二层板

1-2×A-B

147

无设计要求

2

二层板

2-3×B-C

152

3

二层板

1-2×C-D

139

续上表

序号

构件名称

检测部位

检测值(㎜)

备注

4

三层板

1-2×C-D

132

无设计要求

5

三层板

2-3×C-D

127

5、检测地梁箍筋钢筋间距,结果见表5。

表5

序号

节点

位置

检测部位

钢筋间距检测值(mm)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

承台地梁

B×1-2

154

93

124

2

承台地梁

C×1-2

170

104

140

3

承台地梁

D×1-2

202

132

161

4

承台地梁

1×C-D

223

120

171

5

承台地梁

1×B-C

186

139

160

6

承台地梁

1×A-B

339

145

217

7

承台地梁

A×1-2

205

131

161

6、检测柱箍筋钢筋间距,结果见表6。

表6

序号

节点

位置

检测部位

钢筋间距检测值(mm)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

二层柱底部

2×E

239

114

162

2

二层柱底部

2×D

213

83

159

3

二层柱底部

1×E

230

98

177

4

二层柱底部

2×C

174

68

112

5

二层柱底部

1×A

205

154

172

6

二层柱底部

2×A

211

110

160

7

二层柱底部

3×A

173

103

126

8

首层柱

(地梁面1M范围)

2×B

190

116

146

9

首层柱

(地梁面1M范围)

2×C

170

111

146

10

首层柱

(地梁面1M范围)

3×A

199

106

136

11

首层柱地埕面

800㎜

1×E

173

85

112

12

首层柱地埕面

1100㎜

1×C

211

138

171

13

首层柱地埕面

1200㎜

1×D

208

145

184

7、检测梁箍筋钢筋间距,结果见表7。

表7

序号

节点

位置

检测部位

钢筋间距检测值(mm)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

二层梁端

E×2-3

238

169

203

2

二层梁端

3×D-E

205

157

172

3

二层梁端

D×2-3

239

63

168

4

三层梁端

E×2-3

223

147

192

5

三层梁端

3×D-E

345

176

210

6

三层梁端

D×2-3

206

166

187

8、现场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检测板筋间距,结果见表8。

表8

序号

节点

位置

检测部位

钢筋间距检测值(mm)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

三层板平行A轴

1-2×C-D

233

118

164

2

三层板平行1轴

1-2×C-D

274

118

200

3

三层板平行A轴

2-3×C-D

211

149

176

4

三层板平行1轴

2-3×C-D

340

77

201

5

三层板平行1轴

1-2×B-C

423

181

312

6

三层板平行A轴

1-2×B-C

249

107

180

9、检测梁挠度值,结果见表9。

表9

序号

位置

测点

测量跨度mm

测量高度mm

跨中挠度值mm

1

二层梁

D×1-2

4150

2104

11.5

2094

2107

2

二层梁

C×1-2

4150

2109

15.5

2093

2108

3

二层梁

B×1-2

4150

2114

-0.5

2105

2095

4

二层梁

A×1-2

4150

2112

25.5

2083

2105

备注:

检测数据详见附件中的检测报告,检测数据及检测结论以加盖CMA认证的检测报告为准。

六、现场勘查情况

1、建筑物桩基础直径约为800mm;

承台①轴水平方向宽度为1280~1300mm;

承台厚度约为590~600mm;

D×1承台边缘挑出桩边部分约为50mm;

E×1承台边缘挑出桩边部分约为150mm。

2、建筑物首层高度约为4.1m,二层高度约为3.9m;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250mm,框架梁截面尺寸约为550×250mm。

3、在桩承台上方的柱底部砌筑40~50cm厚的砖模。

凿开D×1、B×2柱底部砖模及混凝土表层,承台面以上约500mm范围内未设置箍筋。

4、C×1、D×1、E×1承台垫层混凝土粗骨料(石)疏松,承台侧面存在均匀分布的蜂窝。

5、1轴地梁梁下回填土未夯实,地梁垫层混凝土粗骨料(石)疏松。

6、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详细勘察,情况如下:

(1)2×A轴首层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柱侧面存在大量蜂窝(含麻面)现象,柱上部漏浆、局部出现孔洞,未发现露筋现象;

(2)2×B、1×B、1×D轴首层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柱侧面存在大量蜂窝(含麻面)现象,未发现露筋现象;

(3)1轴二层梁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梁中部出现箍筋露筋、出现孔洞;

(4)2轴二层梁中部出现漏浆、蜂窝(含麻面)现象,未发现有露筋现象;

(5)3轴二层梁中部出现漏浆、孔洞现象,未发现有露筋现象;

(6)D轴二层梁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局部出现箍筋露筋、孔洞现象;

(7)楼梯构件混凝土漏浆、蜂窝严重,未发现有露筋现象;

(8)2×D轴二层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柱侧面存在大量蜂窝(含麻面)现象,未发现有露筋现象;

(9)二层柱柱顶与三层梁交接处,梁侧面二处缺棱掉角,翘曲不平,部分出现浅表性的裂缝;

(10)二层B×2柱头混凝土离析;

(11)2×E首层柱与二层梁交接处,柱顶缺棱掉角,交接处表面翘曲不平,出现浅表性的裂缝。

7、对三层柱纵向钢筋进行抽查,柱角钢筋公称直径为18mm,柱中钢筋公称直径为16mm。

七、结论与建议

(一)鉴定结论。

根据检测结果、勘查情况综合分析,鉴定结论如下:

吴某建筑物质量不符合现行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主要不符合项为:

1、建筑物测量点A×1垂直度的偏移值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中8.3.2-1要求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全高H/1000且≤30mm)。

2、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250mm,未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基本要求。

“柱的截面宽度尺寸不宜小于300mm(超过二层不宜小于400mm),梁的截面宽度尺寸不宜小于200mm”。

3、检测的框架结构的节点附近箍筋均未达到加密要求,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6.3.3及6.3.7的要求。

受抽查的柱底部在承台面以上约500mm范围内均未设置箍筋,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9.3.2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6.3.9的要求。

4、D×1承台边缘挑出桩边部分约为50mm,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要求,“承台边缘至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150mm”。

5、承台及地梁垫层混凝土粗骨料(石)疏松,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要求,有混凝土垫层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0。

6、混凝土构件存在的外观存在孔洞、蜂窝(含麻面)现象,局部出现箍筋露筋,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规定属于一般缺陷。

(二)处理建议。

1、对于不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的建筑结构,建议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筑物结构安全进行验算复核,出具加固补强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处理。

2、对一般缺陷的构件,建议由施工方出具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并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八、附件

1、相关设计和施工质量规范摘录

2、建筑物存在缺陷代表性相片

3、《建筑物位移检测报告》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

5、《建筑结构或构件尺寸检测报告》

6、《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报告》

7、《混凝土梁挠度检测报告》

8、平面示意图

 

某建筑鉴定公司

2015年7月7日

附件:

相关设计和施工质量规范摘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注:

1、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